5

写在AlphaGo与李世石的人机大战之后(一)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antkillerfarm.github.io/essay/2016/03/20/go.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写在AlphaGo与李世石的人机大战之后

2016.3

AlphaGo与李世石的人机大战,是3月份IT界的焦点事件。受此影响,已经多年不关注围棋的我,重新燃起了对围棋的兴趣。一些往事,一幕幕浮现眼前,不吐不快。

应该说围棋虽然在中国流传较广,但在棋类受众中的影响力,仍远不及中国象棋。我私下猜测,这可能与棋子数量有关。

从物质条件看,围棋的拥有成本超过象棋不少。以淘宝为例,象棋可以做到8元以内,而围棋最少也要18元。不要小看这一点。虽然对于城里人来说,这10元算不了什么,但对乡下的小孩来说,这也是个不小的差异。

具体到我那个时代,一个班男生30人左右,基本都会下中国象棋,但只有5、6个会下围棋。这是个很小众的游戏。

PS:女生的资料不确切,我当然知道其中有会下围棋的人,然而所占比例如何,就不清楚了。至少小学时代,男女生们的圈子还是很少交集的。其实大了也一样,男女朋友一起看电影很正常,一起下棋恐怕就很另类了吧。

脑残儿童欢乐多

我大概9岁开始学习围棋,但在12岁以前,仅处于掌握基本规则的水平。当时,资讯不发达,会下围棋的小朋友们,多数都是从一些入门书籍中,获得基本的规则认识,很少有那种家学渊源的。因此水平都很差。

那时候的对局情况,简直就是脑残儿童欢乐多。一般是这样的,大家学着看来的棋谱,落子先把9个星位占住,然后任意发挥。

突然有一天,某人提议,围棋不就是个吃子的游戏吗?占什么星位啊,从头斗到尾多好?于是小伙伴们纷纷点头。此后一段时间,两个人下围棋,就犹如擀面团,从棋盘中间一路缠斗下来。什么时候面团扩大到棋盘边缘,这局棋也就结束了。

也有害怕被吃的,那叫一个稳,连跳都不敢,只敢一个子一个子的往前码。

到了1994年,随着电视节目的增多,CCTV5推出了一档栏目叫做“纹枰论道”。从这时起,我开始接触到真正的专业点评。

最大的进步在于布局。我放弃了以吃子为目的的下法,战绩有了明显的提高,很快便在整个年级中,名列前茅,拿了几次初中部或高中部冠军。当然小地方的学校,没什么高手不值得炫耀。

我遇到的最高手,算是一位同学的父亲,据说有业余3级的认证。但他实际水平应该不止这些。比如GnuGo的棋力为业余5级,我赢它并不费力。但高手让我9子,我还是赢不了。

后来到网上一查才知道,现在的围棋等级在业余1级和专业一段之间,还有个业余段位的区间。而当年高手告诉我的是,1级是业余棋手的最高等级,段位那是职业棋手的事情。当时情况下,职业一段虽然普遍水平高于业余1级,但遇到业余1级里的高手,被吊打的也不在少数。

我的围棋故事就讲到这里。围棋基本上只是我小学和初中的爱好,高中学业繁忙,没有时间玩。大学里,周围同学会下围棋的比例更低,自己的兴趣爱好也逐渐转向电脑。围棋成为了遗忘的角落。

下面开始讲述我对职业围棋圈的看法。首先,是下面的网站:

http://www.goratings.org/

这个网站收录了自1980年以来的职业围棋棋手交手数据,从中可以看出一些有趣的事实。

首先,80年代是日本的天下,即所谓“六超”(六大超一流棋手)时代。其中尤以赵治勋和小林光一最为凶残。

但是到了80年代后期,日本的地位开始遭到挑战,代表人物是聂卫平和曹薰铉。

聂成名于中日围棋擂台赛,首次打破了六超神话。相比之下,曹的成就虽然在那个时代不起眼,然而长期影响力却远超聂。

在曹之前,韩国的围棋水平不高,无论中日都不大看得起韩国,但曹的出现改变了这一点。其后20年,无数中日棋手都惨遭韩流荼毒。

当然,曹薰铉的功劳,有一多半在于培养了李昌镐这个超级大杀器。为了与李世石相区别,这里将李昌镐称作大李,将李世石称为小李。大李成为这个榜单中蝉联榜首时间最长的人(16年)。在他之后,小李接班又占据了5年时间。

日本在六超老去之后,地位大为下降,如依田纪基、张栩等人,只能在国内嚣张,国际上已经明显是韩国人的天下了。这种情况甚至一直延续到了今天,比如在前100名中,只有7个日本棋手。然而,日本的特点是,围棋普及率高,虽然没有多少顶尖棋手,但却有相当的中坚力量。在整个榜单中,日本棋手总数量并不少于中韩,但主要集中在500名以后。

相比之下,中国的情况就复杂一些了。

1985~1990年,主要是聂卫平抗日。1990~1995年,主要是马晓春抗日。1997~1999这三年,全世界都匍匐在韩流之下。

2000年之后,中国逐渐走出低谷,代表人物是古力。他与大李、小李缠斗近10年,虽然败多胜少,但好歹没像日本那么惨。

2012年以后,随着小李也渐渐年长,不在状态,韩国开始面临新生代不够优秀的问题。反倒是中国,开始进入人才爆发期,逐渐赶上并超越了韩国。

比如2004年,古力如日中天的时候,当时的棋界比较看好另一个姓古的选手——古灵益。

接着,我有好多年没有关注围棋。到2011年的时候,棋界看好的人换成了檀啸。又是几年不关注,现在这个人换成了柯洁。

棋界热点的变化,实际上并不是之前的人不行了,而是后来的人太凶残了。

比如古灵益至今也只有五段,但和董方卓成为董卓不同,古灵益现在世界排名31名,算是中等九段的水平。

最后吐槽一下这个榜单。它所采用的WHR算法,在我看来是有些问题的。

1.大李在1991年以前,收录的棋局数据并不好看,居然当时就是世界第一?一般的观点认为1993年,大李拿了几个世界冠军之后,才真正统治棋坛。

2.大李统治棋坛16年,鼎盛时期的最高分居然不如柯洁?类似的还有赵治勋,他80年代的分数,放到现在,还不如刚出道的李世石、柯洁。

总的来看,这套算法似乎存在通胀问题,比较绝对分值,并无意义。而看看选手之间的分数差距可能更有意义。比如大李在全盛时期,明显领先其他棋手一大截,这和事实是比较接近的。

围棋在中国的历史虽久,但内容却不多。现代围棋,尤其是职业围棋,主要是从日本发展而来的。

本因坊道策算是那个时代最强的棋手,对围棋理论也有重大贡献。相比之下,中国的黄龙士、当湖十局就逊色些了。

100年之后,本因坊秀策创造了执黑不败的神话。其中的耳赤之局,似乎只有AlphaGo才能下的出来。

再过了80年,棋界进入了昭和棋圣吴清源的时代。我对围棋历史的了解,实际上也是从一部吴先生的传记开始的。

段位制度也是日本发明的,从名号来看,明显模仿中国的“九品中正制”。但是不同的是,段位以九段为最高,而品位以一品为最高。

最早的日本围棋只有“上手”的概念,意思就是“国手”。到了幕府设置“棋所”统管棋界的时候,出现了“名人”的称号。同时在实践过程中,还出现过两个高手势均力敌的情况,即所谓的“半名人”。

到了道策的时代,终于以上手为基础,建立了完整的段位体系。即上手为七段,半名人为八段,名人为九段。九段不仅是棋手的最高段位,而且是棋界领袖,同时只能有一位。

此外还有棋份的概念,这里的规则名词很多,但主要是让N子和让N.5子。让N.5子的含义是每下两局,一局让N子,一局让N+1子。道策规定每个段位之间,棋份相差半子。

段位制度在幕府时代,的确很好的反映了棋手之间的实力,但这种情况在现代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首先是九段的泛滥。在“最后的名人”本因坊秀哉去世之后,旧有的棋界制度彻底崩溃。当时的棋界最强者是昭和棋圣吴清源,然而吴是中国人,显然不能当名人。于是日本棋界开始采用名叫“大手合”的升段赛制,来确定棋手的段位。

这个赛制进步的一面是,棋手的升段更为规范,避免了之前推举制的弊端。然而这只是对低段棋手而言。对九段而言,由于同时只有一人,实际上并无推举一说,你的棋力如果不是当世第一,总有人不买你的账的。

而升段赛的弊端在于,已有的九段不用参加升段赛(都九段了,参加有何意义?),你只要成为最好的八段,就能升为九段。这不可避免的会导致九段的泛滥。比如日本的九段棋手,1954年仅为三人,到了2001年的时候,竟多达106人。

九段泛滥的另外一个原因,还在于发证机关的泛滥。比如,仅日本就有日本棋院和关西棋院两家发证机关,后者明显要水一些。

其次,低段棋手的水平进步很快。其中,尤以1990年代的韩国最为变态,常有二三段棋手吊打中日九段棋手的情况出现。

这主要是因为幕府时代的高手基本都集中在围棋四大家之中,这些家族将棋艺视为不传之秘,从而限制了外部高手棋艺的提升。这种情况在现代棋院制的条件下,有了很大改善。但在一些地方仍然存在着。比如,关西棋院的棋手弱于日本棋院,实际上就是因为关西棋院缺乏高手导致的。弱二段的樊麾在欧洲居然能拿冠军,亦可见欧洲棋手的提升有多么困难。

综上,段位在当今棋坛基本上沦为荣誉称号,不再反映棋手的实力强弱。

中国的段位制度始于1980年代,因此到了1990年代时,相比日韩更为合理一些。既不像日本那样,高段很水,也不像韩国那样,低段很强——这两种情况都会导致段位没有区分度,从而发生低段吊打高段的事情。

2000年以后,三国相继放弃升段制度,而采用赛事升段的方式。这种方式目前来看,对于限制高段棋手数量很有效果,但随着赛事的增多,仍有泛滥的可能。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