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格灵深瞳估值大缩水,AI商业化依旧艰难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www.ibailve.com/article/113343735542054912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格灵深瞳估值大缩水,AI商业化依旧艰难

2022/03/29 17:50
格灵深瞳估值大缩水,AI商业化依旧艰难

1648547411632058578.jpeg

AI上市潮还在继续。

近日,北京格灵深瞳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格灵深瞳”)成功登陆科创板,股票代码为688207,成为科创板首家AI上市公司。然而“科创板AI第一股”的名号并不好用,格灵深瞳开盘便破发,盘中跌幅一度超10%,当日收盘下跌5.14%,市值不足70亿元,次日更是再跌6.83%。

格灵深瞳股价两天跌幅近12%,不仅令其中签者吃了大亏,也揭开了这个曾经估值3000亿美金公司背后的脆弱。而且在前有商汤科技、创新奇智成功上市,后有旷视科技、云从科技等AI企业冲击二级市场的情况下,上市又能给格灵深瞳的AI未来提供多少胜算呢?答案可能并不乐观。

照亏不误

招股书显示,格灵深瞳2018年到2021年的营业收入分别是0.52亿元、0.71亿元、2.43亿元、2.94亿元。其中,格灵深瞳2019年的营收增速为39%,到了2020年营收增速达到242%,但是到了2021年营收增速降至21%,甚至不及2019年同期表现。

也就是说尽管格灵深瞳的营收保持着持续增长态势,但是营收增速却波动比较明显,显然公司的营收增长表现并不稳定。尤其是格灵深瞳还是个小体量AI公司,其营收规模还不如刚上市不久的创新奇智。

而且与众多AI公司深陷亏损泥沼一样,格灵深瞳也没有逃脱亏损的局面。招股书显示,格灵深瞳2018年至2021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是-0.70亿元、-4.14亿元、-0.78亿元、-0.68亿元。其中,格灵深瞳2019年的亏损幅度最大,对此解释为主要是由于实施了多轮股权激励所致。即便如此,从格灵深瞳近两年的净亏损表现来看,也依然很难看到其盈利的前景。

招股书显示,格灵深瞳报告期末的累计未弥补亏损仍有一亿元。再次证明格灵深瞳的净亏损局面仍将持续甚至是更差。要知道格灵深瞳四年连续净亏损的总额达到6.3亿元,而营收总计也不过6.6亿元。

而导致其净亏损不断持续的原因也与众AI企业一样,研发支出费用并不低。招股书显示,格灵深瞳2018年到2021年上半年的研发投入占营收的比例分别是140.19%、134.75%、47.09%、76.51%。在AI商业化尚不明朗的情况下,更多的研发投入势必要持续,格灵深瞳的净亏损局面自然也很难得到缓解。

此外,格灵深瞳还面临着AI行业共同的难题,客户集中度较高的难题。招股书显示,格灵深瞳2019年到2021年上半年前五大客户所贡献的收入比例分别是67.55%、57.57%、74.54%。与之相比创新奇智前五大客户所贡献的收入比例最高不过44.3%,显然格灵深瞳的客户集中度更高对其营收的不稳定性影响也更高。

究其原因,营收渠道的单一性问题,招股书显示,格灵深瞳的主要营收来源分三块,分别是城市管理、智慧金融、商业零售三个领域。其中,城市管理领域是格灵深瞳的营收主要来源,这部分营收从2018到2021年上半年所占比例分别是是79.30%、51.73%、51.50%、66.17%,尽管格灵深瞳有意在降低该领域的营收比重,但是结果仍不太乐观。

而城市管理领域恰好是整个人工智能市场发展较为成熟的领域之一,涌进去了众多的市场参与者,使得整个市场竞争激烈尤甚,加上自身切入时机较晚等原因,导致格灵深瞳在该领域的市场竞争力并不显著。格灵深瞳业绩的不乐观恰好是其行业竞争力的反映,也是其估值大缩水的重要原因。

“万亿估值”大缩水

格灵深瞳在2014年发布的《对不起,我们只爱牛人》的招聘信息称,入职格灵深瞳的成功率要低于进哈佛大学,但更不可思议的是投资人对其的估值。当时徐小平和沈南鹏就格灵深瞳未来的估值展开了争执,不知道是该给5000亿美元的估值还是1000亿美元,最后各退一步,给出了3000亿美元的折中价格,相当于1.9万亿人民币。

格灵深瞳刚创立那会还是人工智能行业第三波高潮的前夕,投资人就敢给出3000亿美元的高估值,不知道是看好AI的未来发展前景,还是愿意对其技术的未来进行押注。但从结果来看,无论是AI四小龙,还是格灵深瞳,亦或是其他AI公司市场估值都一个比一个高,融资次数甚至达到一年数轮,市场给予AI行业无限的想象力。

然而与市场对于AI以及格灵深瞳的高期望相对比,格灵深瞳本身却走得异常艰辛。

2013年,由徐小平牵手,谷歌眼镜设计者之一的赵勇和担任过多家外资上市企业高管的何搏飞开始组建格灵深瞳的初始创业团队。由于徐小平的推动,格灵深瞳自诞生起就受到了资本的青睐,其天使轮融资中除了徐小平所在的真格基金,还有冯波所在的策源创投,并在次年拿到了红杉资本数千万美元的融资,也就有前面提到的格灵深瞳3000亿美元的估值。

但是基于计算机视觉分析消费者行为的实体零售场景识别技术遇到了商业化落地难的问题,适时电商的兴起,导致线下零售行业受到了很大的冲击,格灵深瞳开局即受挫。即便是转向交通和金融赛道后,格灵深瞳依旧不见好转,不仅没有再接到资本的继续融资,甚至到2016年账上的钱仅能撑几个月。

格灵深瞳不得不考虑转型,2017年CEO何搏飞离开,赵勇接棒,CTO则是百度背景的邓亚峰,总裁则是安防行业的黄辉栋担任并负责销售,格灵深瞳由此转向了安防场景,也就是城市管理领域。随后格灵深瞳开始走向正轨,并拿到了博雍基金、真格基金等机构的B轮融资。

此时格灵深瞳已明显掉队,相比其他AI公司先入场的格灵深瞳挤入市场竞争激烈的城市管理领域,2018年和2019年两年的营收都没过亿,但相比以前的商业化难以落地已经好了太多,更是在2019年拿到了两轮融资。

到了2020年营收更是急速增长,营收规模突破两亿元,但是高层也迎来新的变动,邓亚峰、张德兵等技术高层开始离开。尽管格灵深瞳解释两位高层的离职所带来的影响比较小,但是2021其营收增速年便大幅下滑,很难说这两者没有关系。毕竟邓亚峰对于格灵深瞳安防场景的转型意义重大,其上市所打的招牌也不再是安防所在的城市管理领域。

随着格灵深瞳的成功上市,也让这个曾经万亿估值的泡沫吹散,目前仅不足70亿元的市值也让二级市场看到格灵深瞳的脆弱以及AI前景的不乐观。

AI的风不好吹

虽然格灵深瞳成功上市,更是成为科创板AI第一股,但开盘就破发,随后表现也不太乐观,除了业绩方面的原因外,AI整体大环境也是其投资者信任难以持续的重要因素。

近日,寒武纪CTO梁军的离职导致其单日跌幅达18.38%,要知道寒武纪刚上市时,开盘价高达250元,高出发行价近300%,市值突破千亿元,到如今市值只有250多亿元。作为国内人工智能行业基础层的芯片行业头部寒武纪都难吸引到更多投资者的信任,可见整个AI大环境的窘迫。

而大环境的窘迫在于众多AI企业普遍性亏损,很难看到盈利的前景。像寒武纪过去四年连续亏损,总计逾20亿元,AI四小龙们更不用说。云从科技三年累计亏损超25亿元,依图科技三年半亏了72多亿元,旷视科技三年半更是亏了165亿元,商汤科技三年半时间里更是亏损超过240亿元。

而刚上市的创新奇智以及准备上市的第四范式亏损额度均超过10亿元,DeepMind、Open AI等国外AI企业机构也都是亏损不止。在AI企业普遍性的亏损下,人工智能行业前景能否保持多久的乐观还有待考证,但二级市场的投资们已经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像商汤科技的大体量还能维持住高市值,但是股价走势却不乐观,创新奇智更是上市即破发,格灵深瞳也是如此。在诸多AI企业频繁冲击IPO的过程中,也势必降低二级市场投资者们进场的阈限。

究其原因,还是AI商业化落地的难题。多基于非C端的商业模式使得AI商业化步伐走得步履维艰,除了场景应用上的明显匮乏,也难以看企业们真正的技术创新能力,扎堆般地进入安防领域,更是基础层、技术层、应用层三方面的重点,AI行业前景与现实发展状况相差甚远。

此外,由资本吹出的AI风口,也到了收获的季节,像寒武纪的天使轮投资者元禾原点已经选择了退出。如若AI行业依然难逃亏损噩运,在业绩和资本市场双项遇挫,那么下一个甚至下下一个的元禾原点也将再现,格灵深瞳们的AI未来远没有想象中的简单。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略网立场。)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