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戏曲元宇宙”是啥?怎么建?听听全国政协委员的讲述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8btc.com/article/6739336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来源:《人民政协报》(2022年03月28日09版文化周刊)

记者:郭海瑾

原标题:《科技使戏曲传播焕发生机活力——访全国政协委员、京剧表演艺术家张建国》

“戏曲元宇宙”是啥?怎么建?委员这样讲述……

“编者按:VR、AR、AI、元宇宙……这些科技名词已成为近年来炙手可热的高频词汇。近日,由全国政协委员、京剧表演艺术家张建国主演,配备3D效果的京剧《诸葛孔明》已完成录制。年初,国家京剧院推出的VR版《龙凤呈祥》收获大批粉丝……科技助力戏曲,使戏曲传播更加广泛,让戏曲焕发新的生机活力。本期文化周刊采访张建国,请他谈谈如何运用科技手段助力戏曲艺术的传承与传播。

FovqukI50tcaImOBOiXdj21VOEha

张建国在《四郎探母》中的剧照

为戏曲插上科技的翅膀

文化周刊:今年两会,您提出关于推动中国“戏曲元宇宙”建设的建议受到广泛关注。提出这一建议的出发点是什么?

张建国:新冠肺炎疫情以来,为落实疫情防控政策,并满足人民的文化需求,各大剧院的演出都进行了调整,多数院团将演出由线下转为线上,将戏曲与科技相结合,这给了我们很多启示,也让我越来越感受到戏曲和科技的深度融合已成为现实。元宇宙,就是其中一个重要手段。

元宇宙,简单来说,就是用科技手段构建一个新的虚拟空间,并与现实世界进行链接和互动。戏曲元宇宙,就是对舞台演出(现实世界)进行虚拟化、数字化,打造一个能与观众交互的另一个空间世界,它是真实世界的延伸与拓展。

戏曲是写意艺术,它恰恰能够和元宇宙结合,创造一个让观众参与、与观众互动的世界。因为很多戏曲剧目,特别是京剧剧目,都是传统经典故事,这样,就容易让观众进入到元宇宙,回到剧情中的年代,切身感受那个时代的故事,体验戏曲艺术中的真善美,体会戏曲艺术的魅力,同时也利用元宇宙将戏曲艺术传播出去。为戏曲插上新时代的翅膀,让它飞得更高更远。

文化周刊:那么,戏曲人需要做什么?

张建国:戏曲人需要做的很多。除了本职专业以外,就是利用元宇宙技术来制作戏曲元宇宙空间及数智人。

比如,排演《草船借箭》,由我一人出演,我先演一遍鲁肃,再演一遍诸葛亮,一人饰演两个角色;排演完毕,再利用元宇宙进行后期制作,制作成全方位多角度能都观赏的数智人。观众一旦进入这个空间,不仅能与“我”对话,还可以与“我”互动。

线上线下都需要我们来做。线上,要先构造一个虚拟场景,再打造出一个个数智人,由数智人引领观众进入元宇宙中去看戏。线下,建立戏曲元宇宙体验馆,观众进入后,数智人会在门口迎接;然后与你交流,询问你的需求;根据需求,数智人会带领你进入体验厅;不同体验厅有不同的内容安排,如想感受《四郎探母》的情深,那么你就会进入宋代体验厅,了解北宋时期的人物故事,欣赏那个时代的传统经典。

文化周刊:这样是不是对戏曲人甚至是戏曲行业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张建国:这是必然的。元宇宙中,给观众呈现的内容必须是最经典的剧目、唱段,最出色的演员和演出团队,把它制作成最高标准。只有这样,观众才能感受戏曲艺术的魅力,才能吸取戏曲艺术的精华。只有这样,戏曲艺术才能得到传播和弘扬,也才能潜移默化给观众,提升观众的素养。因此,在这样的标准和要求下,不管是戏曲演员还是戏曲演职人员以及戏曲管理人员,都需要转变思维,积极参与到“戏曲+科技”中来;还要有创新意识,想观众之所想;同时且最重要的是,更加注重磨炼自己的专业水平。

现在使用元宇宙的大多是年轻人,年轻人有活跃的思想,有良好的宣传效应,要想年轻人喜欢传统戏曲,就必须呈现最好的。一旦年轻观众喜欢元宇宙中的戏曲,就可能会想要到线下剧场体验,那么线下没有达到元宇宙上的效果,可想而知,观众不会买账,久之就会失去这群年轻观众,还会失去线上这个演出传播平台。当然,还需要有配套的改革。比如,戏曲舞台改革,未来的戏曲舞台也应该根据社会的进步而进步。时代在前进,整个戏曲行业也需要跟随时代的步伐向前推进,这样才能符合戏曲发展规律,才能促使戏曲艺术甚至是戏曲事业的发展。

守住原汁原味的戏曲

文化周刊:显然,科技助力戏曲,对戏曲的传承发展以及传播都是有好处的。

张建国:不只如此,对戏曲人才培养、观众的培养也有重要作用。

戏曲是角儿的艺术,人才是戏曲事业繁荣发展的关键。如何培养戏曲人才?培养什么样的戏曲人才?元宇宙等科技的运用,给我们提供了一些思路。

对于戏曲艺术院校来说,不但要借鉴京剧传统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还要利用VR、AR、AI、元宇宙等技术手段,实现数字教学,全面培养学生的业务能力。观众也一样,需要培养。观众的欣赏水平提高了,能促使演员水平不断提高;演员的水平得到提升,就能带动观众整体素质提升,二者相辅相成。在元宇宙中,更是如此。如果一大批年轻观众已经开始充分利用元宇宙进行学习、获取信息等重要活动,那么戏曲就要更早进入元宇宙的空间,把最精华的部分传递给他们,形成一个互动空间,从而使戏曲得以发展,使观众得到美的体验。

文化周刊:戏曲元宇宙与传统演出有什么不同?

张建国:传统演出强调剧场效果,是一个空间;戏曲元宇宙强调交互,是两个空间:舞台是一个空间,元宇宙是一个空间。戏曲元宇宙可以把所有的演出内容进行规范化、数字化,内容精确到演员的每个动作。比如马连良演《空城计》,因为他就是标准,那么就要利用科技手段把他在舞台上的唱念做打舞、手眼身法步记录下来,并数字化,后学者就依此进行学习、排练、提高——这就是不同——标准更加明晰。同时,元宇宙技术还能将前辈艺术大师“复活”,观众可以与他交流、互动。那将是一个激动人心的场面!

文化周刊:元宇宙与戏曲的连接点在哪里?如何把握好艺术与科技之间的度?

张建国:元宇宙及其他高科技都是一种手段,都是为艺术而服务的。利用元宇宙等手段,只为增强戏曲艺术的表演和真实性,方便观众更容易、更真切体会戏曲艺术的美。不能失去戏曲本身,这是最重要的。

那么,如何把握好二者之间的度?这就需要一批懂戏曲、懂观众,又懂科技的人才。懂戏曲,就要了解戏曲的艺术特征、创作规律及舞台表现等;懂观众,就要了解观众的所观所感、所思所想;懂科技,就要了解如何与戏曲艺术相结合、又不失艺术魅力的方式方法。如,京剧具有虚拟化、程式性特征,是写意艺术。京剧舞台的上楼,没有楼梯;开关门,没有门……全靠演员的表演,来展现上下楼、开关门的动作。运用到元宇宙上,可以利用声光电效应来表现“实物”,灯光的切换、地毯的冒泡、演员的水袖,展现了舞台上的大雨滂沱。进入元宇宙,这就是最真切的感受。

文化周刊:戏曲与科技、数字相结合,其落脚点应该放在哪里?

张建国:最终还是让人们回到剧场看戏。京剧是剧场艺术,但离不开科技的传播和助力。不管是在剧场的展示,还是在元宇宙的呈现,它们应该相互结合,最终把这门艺术推出家门、推向世界,让京剧艺术更加完美、更加璀璨,也让更多的人感受它、欣赏它、享受它。不设定观众必须回到剧场,也不设定观众必须在元宇宙,一切都是看戏曲如何发展,看观众的认可度和满意度。经过时间的沉淀、社会的衡量,这门艺术能够走多远,观众最有发言权。但我们要做的,是守住戏曲的“正”,留住戏曲的原汁原味。

建设中国戏曲数字产业园

文化周刊:您所在的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参与创建了“中国戏曲数字校园”、中国戏曲数字技术技能培训中心等,这给我们哪些启示?

张建国:要尽快创建国家级中国戏曲数字产业园。将戏曲数字产业研发、创造融入国家战略之中,整合、集聚有数字技术创造能力的行业和资源,完成中国戏曲数字产业研发及成果孵化。这一数字化工程,我们也正努力推动中。

参与创建“中国戏曲数字校园”项目,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结合点为新抓手、以当代老中青30位戏曲名家的经典剧目为主要内容、以动漫IP实现戏曲导赏、以数字技术落实“戏曲进校园”的新教育方式。这一方式为解决多年来全国“戏曲进校园”没有标准化课程及师资不足等问题,提供了一种全新解决方案。

参与创建中国戏曲数字技术技能培训中心,是把数字设计制作技术引入“戏曲元宇宙”领域,专注于培养国内外数字技术人才投身“戏曲元宇宙”建设。包括小学戏曲数字技术技能普及教育,中学戏曲数字技术技能初级培训,大中院校戏曲数字技术技能中级培训,戏曲和数字行业在职人员及爱好者戏曲数字技术技能高级培训等。另外还要设立戏曲数字技术的级别认证,进行规范化管理。

文化周刊:如何看待“戏曲元宇宙”“戏曲+科技”等发展前景?这对于戏曲的创新发展有哪些意义?

张建国:元宇宙的应用,应该是今后一段时期内科技发展的必然之路。

拿京剧来说。从四大徽班进京到最终形成京剧,至今已230多年。上世纪初,“四大名旦”的出现,京剧达到鼎盛。新中国成立后,一批脍炙人口的经典现代戏(样板戏)上演,成为京剧史上的一次革新时期,更是一次大发展时期,也成为守正创新的典范。那之后,京剧不断得以发展,但能够立得住、传得开、留得下的作品并不多。这是因为传统京剧已经达到了高峰,后人很难在此基础上创新。但是新时代,科技给了京剧很大的提升空间,为我们创作出可反复欣赏、集高标准于一身的京剧提供支持。京剧创新很难,不仅要有一批好角儿,还要有一批懂技术的人才。归根结底,就是把培养戏曲复合型人才,利用高科技手段,把京剧传扬出去,使京剧得到发展。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看大戏的习俗。如果把这一习俗以元宇宙的方式展现,那么对于老百姓来说,就多了一条看大戏的渠道。精英们没有时间到剧场,便可以通过元宇宙欣赏。欣赏后学一学、唱一唱、传一传,最后走进剧场,感受剧场里的震撼。而剧场上演的也不是单一京剧,有传统的,有不同版本的,还有利用高科技制作后的,但它都是原汁原味的京剧,观众可以置身多种多样的形式中、多角度欣赏。

这就促使院团对剧场进行革新。比如,在一些大型院团,下面分设的几个小型演出团可同演一出剧目,一个团演原汁原味的传统戏,一个团演高科技改良后的戏,一个团演不同的版本……剧场根据不同的演出方式,分别满足演出条件,作出改革。不论观众喜爱哪一种,我想戏曲都能得到很好的传播。大胆与时代相结合,才能不被时代抛弃,才能不断进步、不断发展。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