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寒武纪 CTO 梁军离职背后:技术与商业博弈间,大牛何去何从?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www.ikanchai.com/article/20220319/470727.s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寒武纪 CTO 梁军离职背后:技术与商业博弈间,大牛何去何从?

1647688504993.jpg近日,寒武纪有点儿动荡。

3 月 14 日晚,寒武纪官宣,公司核心技术人员梁军于 2022 年 2 月 10 日通知公司解除劳动合同。官宣次日,寒武纪股价暴跌超过 18%,上交所也对寒武纪下发监管工作函。

1647688504961.jpg寒武纪关于核心技术人员离职的公告

外界更是对梁军放弃数百万股票离职一事充满好奇,甚至引发对于寒武纪本身盈利能力、未来发展的质疑。

一个月前,理想汽车也发生了件类似的事。

理想汽车在 2 月 25 日发布公告称,公司首席技术官王凯因个人原因离职。

入职仅 17 个月便离职,这不得不使外界担忧理想汽车的技术研发进展是否会受到干扰,尤其是对即将上市的第二款车型的影响。

虽然在两位核心技术人员离职之后,寒武纪和理想汽车都异口同声地说,对公司研发并无重大影响。但这些科技公司的核心技术人员的离职还是引发了诸多讨论,这些技术大牛为何离职?他们的离职到底会对公司影响多大?而离职之后,他们又都去哪了?

离职背后的 " 权、利 " 冲突

一般而言, 工作岗位能够直观反映相关人员在企业研发体系中的重要性。所以,技术人员是否处于核心工作岗位,是认定核心技术人员的首要因素。简单来说,判断是否为核心技术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判断:是否处于核心技术岗位、是否做出了重要科研贡献、是否具有突出的工作经验。

据公开资料显示,梁军是在 2017 年加入寒武纪担任 CTO 一职。供职于寒武纪期间,梁军参与研究并申请发明专利 138 项、PCT10 项,其中 14 项发明专利已授权,其余仍处于审查阶段。

加入寒武纪之前,梁军先后就职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深圳市海思半导体有限公司,就在加入寒武纪并担任 CTO 后的第一年,寒武纪就与梁军前东家华为,在手机终端芯片业务上展开了 IP 授权合作。

对于此次梁军的离职,寒武纪在核心技术人员离职公告中称," 与公司存在分歧 "。

有行业分析师在接受钛媒体 App 采访时分析称,目前寒武纪透露的消息也只是说有分歧。虽然不透露具体信息,但可以肯定双方感情上有不愉快,业务能力上或许也有不同的判断。

而这也在寒武纪董事会办公室人士回应媒体时得到了印证,其坦承梁军和寒武纪的分歧在于," 公司希望聚焦产品广泛落地以及抢抓机遇期,而梁军希望在技术方面进行更多投入和钻研 "。

财报数据显示,寒武纪 2021 年取得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 -8.47 亿元,较上年同期亏损扩大 94.98%。

对于业绩亏损,寒武纪给出的理由是主要系研发费用、管理费用中股份支付、销售费用的增长所致。其中,为保证 " 云边端 " 芯片产品及基础系统软件平台的高质量迭代,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

寒武纪在业绩预报中披露,预计公司 2021 年研发费用为 10.44 亿元到 12.76 亿元,较上年同期研发费用 7.68 亿元增加 35.89% 到 66.09%。截至此次公告披露日,寒武纪研发人员数量为 1228 人,占公司总员工人数的 80.37%。

显然,为了维持高市值、高增长,以及摆脱持续的亏损扩大,寒武纪更倾向于找到需求研发新品,而梁军则希望深耕底层技术以求突破,但这需要巨大的投入且短期内难以看到产出。

飞援科技 CEO 孙彦军在接受钛媒体 App 采访时也表示,对外公布的往往是相对体面的理由,实际的原因多在于职权的冲突、利益的不平衡。

钛媒体 App 通过整理近两年内部分大厂 CTO、技术负责人、科学家等核心技术人员的离职信息发现,公布出来的离职原因主要为两种:个人原因和理念分歧。

比如华为前智能驾驶产品部部长苏菁离职,外界就猜测一方面是之前的不当言论影响,另一方面也是余承东接管汽车业务之后,华为消费者业 BG 整体接管智能汽车业务的必然结果。

事实上,高科技公司 CTO 离职本身并不算是稀奇事儿。据不完全统计,2022 年以来就有多家上市的医药类、芯片类企业的核心技术人员离职。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就在回复媒体采访时称,上市公司核心技术人员离职是一个正常现象。

之所以一家企业的核心技术人员离职就会引发巨大市场轰动,钛媒体 App 通过观察发现,其中一个关键原因在于这个企业本身所处的行业就存在巨大的争议点。比如梁军离职引发的对寒武纪本身业务的质疑,其实也是全行业普遍面临的商业化落地问题。

因此,在外界都在关注 AI 落地难的时候,梁军这样一个既有技术背景,又曾为寒武纪牵线带来重大商业化进展的核心技术人员离职,引发巨大质疑也就不难理解了。

技术高管出走引发的公司震荡

如果说梁军离职引发的震荡是个例的话,那普遍意义上,核心技术人员的离职会带来什么影响呢?

上述证券行业人员分析称,从技术研发本身考虑,核心技术高管的出走,可能会导致公司技术研发方向或战略的变动或摇摆;从技术研发团队管理的角度考虑,核心高管出走,有可能陆续带走一批中层技术骨干,毕竟这个在技术团队里还蛮常见的。

孙彦军则认为,核心技术人员的出走,得具体看其在公司战略中的价值。如果公司的技术方向在变,原有技术骨干不一定能跟上新方向,那老技术人员的出走可能会给新人空出机会。

观察这些高科技公司的核心技术人员,既有内部生长出来的,也有从外部引进的。在引进的过程中," 有直接招聘,更高级别的,也有些情况先请候选人帮忙做顾问,一边合作一边熟悉,之后再引入。"

但从外部引入核心技术人员就会存在一个 " 融入 " 的问题,融入不了也是常有的事。理想汽车 CTO 王凯离职后,就有内部员工对媒体表示," 自研方案最终交付的还不错 ",而 " 王凯的参与感并不强 "。

孙彦军向钛媒体 App 介绍说,融合不了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在更底层的认知体系上不一致;二是在利益上有分歧。核心团队的融合通常要半年以上才能达成相对默契,所以多数创业团队的核心,都是本来就熟悉的人。如果是外聘 CTO,可以先以顾问的方式熟悉磨合后加入。

这些高阶技术人才在被引入之初,大多被赋予了某些符号意义。比如理想汽车对外一直强调人性化体验,但也一度被诟病智能化不足,王凯 2020 年回国后,入职理想汽车也被视为该公司研发提速和投入加大的重要标志;章文嵩加盟滴滴时,外界也曾评论称," 这也是滴滴成为一个技术型公司的标志性事件,滴滴会成为新的吸引技术人才的洼地。"

不过,既然是带着一定的阶段使命而来,那在一定时候离开也不难理解。比如郄小虎、叶杰平、章文嵩的离职就被媒体形容为 " 滴滴的技术驱动理念被逐渐边缘化 " 的结果。

技术大牛离职后去哪了?

既然离职不难理解,那离职后这些技术大牛都去哪了?也引发了行业的关注和猜测。

通过整理几家大厂核心技术人员离职后去向发现,创业或者加入下一家大厂是这些技术大牛最主流的去向。

1647688504753.jpg部分大厂核心技术人员离职去向

创业的比如王刚从阿里巴巴离职后,虽然根据技术保密协议,在最近五年内无法再从事无人驾驶领域的相关的工作,但也选择了接近的清洁机器人领域创业,并已经拿到融资;腾讯前 AI Lab 院长姚星离职后创办了一家名叫元象唯思的公司。

加入下一家大厂的如叶杰平在离职后加盟贝壳担任技术副总裁、首席科学家;前字节跳动视觉技术负责人王长虎离职后加入房地产公司龙湖地产。

随着科技在投资中的占比增多,投资机构也成了技术大牛们离职的一个选择方向。像章文嵩就选择在离职滴滴后加入高瓴集团担任运营合伙人;前大众点评 CTO 龚世海也在经历过一段创业后于今年年初加入众麟资本担任投资合伙人,参与企业服务方向的投资,并为众麟投后公司提供技术方向和技术管理领域的支持。

相比于只有投资经验的人来说,技术出身又有大厂业务经验的前大厂高管们,不仅更有机会发现优质项目,在帮助被投企业运营方面也更有优势。

除此之外,孙彦军还向钛媒体 App 表示,近两年整体机会在减少,也有些 CTO 离职后以个人或小团队方式做自由职业或者技术顾问。

结语

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来看,一个企业的核心团队,既要有一定变化,用新人带来新想法,流水不腐,降低熵增,又要避免关键人物的流失。

但如果放大到一个行业来说,技术核心人员的出走也不难理解。对于一家高科技公司来说,技术创新性只是关键之一,其中还会因为所在领域不同,受到商业模式、市场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我们看到这些技术大牛们离职时,不仅是个人原因,还会受到公司战略转变、政策变化等外在力量的影响,人才流动的背后往往折射的是行业的发展趋势。当然,反过来人才流动形成洋流,也影响着整个行业的冷暖天气。

来源:钛媒体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