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穿透安踏“高增长”假象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36kr.com/p/1654689271282049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穿透安踏“高增长”假象

表外表里·59分钟前
安踏失速:从未曾抓住过国潮风?

大众印象里,安踏俨然已经是一家稳健型大公司的代表。

这当然和其一路逆袭的表现有关:

自2011年营收首次追上李宁开始,安踏一直稳居国内第一大运动品牌的地位。到2020年,其营收、市值都是李宁的两倍以上。

去年“新疆棉”事件后,安踏市值更是暴涨,超越阿迪达斯,成为全球市值第二大的运动品牌。

盘子越做越大,安踏创始人丁世忠多次强调:“要把握好变革与稳健的平衡。”

对这种类型的公司,投资市场往往有着这样的预期:它们的股价在股灾时,相对抗跌。

翻翻近半年的股价:

v2_d1590dbb885343be95941f862ef12cea_img_000

市场有点反常,安踏居然跌得最多,别说李宁,都掉到特步后面了。这明显不是一家稳健的公司,该有的表现。

那么,为何安踏的股价趋势会如此蹊跷呢?本文将探究其背后的可能原因。

穿透主品牌收入高增长“假象”

2020年下半年以来,伴随着国潮风兴起以及新疆棉事件的催化,国货热席卷运动品牌。

而从财务数据看,安踏确实也享受到了红利。如下图,2021H1安踏单品牌收入增长首次突破50%,相比疫情前增速达两倍以上。

v2_e3252463ec3e4a8d9ce55e78df63d842_img_000

然而不到一年(2022年1月19日),安踏高管就在业绩会上强调称:“需要保守看待2022年的增长”,暗示高收入增长可能无以为继。

那么,企业为何会给出这样的悲观预期呢?难道是国潮风风口过了

答案或许在年初另一份交流纪要里:

Q:去年的收入增长,拆分下来,有多少是因为做直营带来的?转DTC带来的收入增长,在22年还会看到吗?

A:安踏因为有转DTC,如果算上转DTC,全年的收入增速在50%以上,流水的增速是25- 30%;中间的差距就是DTC影响的部分。DTC转型,到2022年还是有一定的收入放缓影响。

这里面的逻辑,理解起来就是:

一件成本50元、吊牌价100元的T恤,分销模式,安踏85-90元卖给分销商,然后分销商100元卖给消费者,安踏的收入只有85-90;而DTC模式下,安踏直接100元卖给消费者,实际收入100元。

也就是说,DTC之后,可能同样的销量下,由于安踏原本要付给经销商10%-15%的收入,装进了自己的腰包,使得收入增速相对大幅增长。

不过,这样的收入暴增,只是统计口径与之前不同,不是真的爆单。随着统计口径的统一,会迅速回归正常

比如,Lululemon和李宁分别在2009年和2015年,进行过DTC转型,其收入也像安踏一样,在下一年度大幅增长。

但由于DTC短期内并没有给产品力或者消费体验,带来太大边际改善,销量并不会短期内迅速增长,收入很快便拐头向下了。

v2_90f0a38637e94e7ea91c94155601cb58_img_000

前车之鉴下,安踏的DTC转型催化收入增长,后续也难以避免下降。而根据相关调研信息,今年1-2月流水增长已回到个位数。这也是为什么管理层给出相对保守的预期。

不仅收入端不具持续性,在新的统计口径下,短期内自营门店激增,成本端也会承压。

比如,耐克、李宁在2014、2015年DTC转型阶段,销售费用同比当季,均出现迅速提升。

v2_c1f392625ef4489bba91001fb6d0710f_img_000

安踏目前也是类似,2021H1进行DTC转型后,销售成本明显上升。

v2_ff908ad6d1e843ca9d79fc984e1349ea_img_000

备注:转型后直营店铺的日常开销要计入企业运营成本,同时企业还要负担门店租金、回收原有加盟商门店的库存、整理门店人力资源等,由此整体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有所上升。

当然,DTC转型有着驱动品牌增长的“作用”,即便收入增速不具持续性,成本承压,对于企业的长期发展来说是利好。(相关论述很多,这里不再展开。)

只是安踏这个DTC转型的时机,一定程度混淆视线,误导了投资者。

正是DTC转型带来的短期收入暴增,让市场以为安踏和李宁等品牌一样,受益于国货风,业绩实打实增长。这也是为什么从股价上看,在国潮风热度最强的2020-2021H1中,安踏增幅看起来和李宁差不多。

v2_a7e9077475d94f5787b07ebb48786c37_img_000

而实际的情况是,这波国货增长红利里,安踏吃到的甜头非常有限。

可以看到,国潮热下消费者更偏爱“时尚潮流”的国货,喜欢更时尚的运动品牌。

据 Comprar Acciones 研究数据,全球运动服市场在2020年达到了3535亿美元,其中“运动时尚”是主要增长点之一,无论是主流还是新锐运动品牌,都正在从中获利。

这样的背景下,李宁的中国李宁走秀、城市快闪、潮牌联名等活动做得热火朝天;而安踏一直在打造品牌的“国民性”。

比如,刚刚过去的冬奥会,频频出现的,将安踏与“民族自豪感”强绑定的冠军领奖时刻;针对大众消费者推出特许商品“国旗款”、开设安踏冠军店讲述国家队奥运故事等,都彰显着安踏希望深植“国民品牌”形象。

v2_c06713dfa5cc494698b1080119dbc509_img_000

如此侧重反差的结果就是,李宁占据了国潮消费的认知高地。

比如,在李宁2020H1业绩会上就曾披露:与跑步、训练、篮球等品类零售流水下滑相比,运动时尚品类上半年增加12%,该品类在整体零售流水中占比达到37%。

没踩准风潮定位的安踏,不仅没建立起认知,也没吃到太多持续国潮热下的消费增量

常规来说,运服消费有着这样的市场偏好:

超一线城市消费者,更喜欢中高端品牌如,NIKE、ADIDAS、FILA;二线城市在中高端和平价间摇摆;三线以下城市原本就倾向于选择平价产品,如安踏、李宁、特步。

v2_5acdb518daba4eab91a90d500dcb1dbc_img_000

然而当风口出现时,增量往往聚集在以往需求相对空白的地方。也就是说,一二线市场从国际品牌替换到国货的效应最大。

但自始至终,安踏品牌都聚焦于中低端市场,2022年初其三线及以下城市门店占比超过50%,他们本就偏好买国货。

v2_73c7302f1cf6479e9a7756a5404e3abf_img_000

如此一来,“国货替代国际品牌”风潮,给安踏带来的市场增长有限。

李宁则不同,凭借专注于一二线市场的「中国李宁」,其抓住了一二线城市的国货替代增量,在这方面的受益更优。

这表现在市场数据上就是,相比2018年,安踏2021的市场占有度下降了0.2%,而李宁则上涨2%。

v2_39c21eb3af0547bc9631be78e60bca59_img_000

由此,主品牌收入高增长,只是DTC转型催化的短期效应,没法持续“靓丽”,实际因没踩准国潮风口,并没有吃到太多销量红利。

假象被穿透,自然影响了投资者,对安踏的增长预期,股价回撤幅度更大,也就意料之中的事情

不过,李宁有「中国李宁」,安踏也不是独木支撑,其中高端线都聚焦一二线市场,也是安踏给予厚望的新增长点。

那么,这一块能否挽回预期呢?

中高端线:“FILA依赖”VS“青黄不接”

业内对安踏的一个认知是:“安踏品牌力并不高,之所以在近几年内实现收益翻倍,主要原因在于并购的品牌较强。”

而这个较强的并购品牌,指得是FILA——截至2020年,FILA品牌的收入占比总营收达到49%,已经成为安踏业绩主驱动力。

但从2021年的数据情况看,事情似乎出现了偏差。

如下图,“现金奶牛”FILA的收入增速2021H1相比2019H1,从68.2%下降到45.1%,显现出增长乏力;而其他的中高端品牌的收入增速,却整体提升有限。

这导致,2021H1安踏的中高端品牌增长贡献,相比2019H1下降了近20%。

v2_a427d9377de94ef1b6fbc178d6d79db5_img_000

也就是说,数据显示安踏现阶段的中高端线,目前整个一“青黄不接”状态。

当然,有人会说,品牌培育需要一个过程,毕竟FILA也是在收购5年后才开始盈利的,其他中高端品牌等或许也是这样。

那么,事实是否如此呢?我们切到中高端线的版图看看。

FILA的成功,让安踏加快了并购和布局速度——迪桑特、KOLON(可隆)等之外,2019年不惜豪掷370亿元,将Amer纳入旗下。

v2_7d3d0d177cfe4efb9b6bac6b75913bd2_img_000

与此同时,安踏复制FILA的成功经验,进行矩阵打造。

比如,定位高端滑雪运动的迪桑特,延续FILA的直营模式,2017-2021H1,门店数量从64扩展到178家。

v2_ce8bbe7a022a4ebc8555c0bc7904ea89_img_000

此外,两年前就签下谷爱凌,暗中布局以迎上冬奥会热度,给高端冰雪运动品牌铺路。

今年2月,冬奥开幕,谜底揭晓。

开幕式上,国家队身着安踏服饰的消息,直接登上了微博热搜;谷爱凌夺冠,安踏热度和流量双丰收。

高热度下,2月4日至5日,京东安踏官方旗舰店羽绒服成交额同比增长203%,迪桑特羽绒服成交额同比增196%。

同时,市场也给出了乐观预期:瑞银维持“买入”评级,中金给出“跑赢行业”评价。

但实际的情况是,整个冬奥会期间,安踏的流水是低于市场预期的,甚至可以用“败走奥运”来形容

举例来说,在冬奥会前,谷爱凌同款卫衣(售价399元),同款羽绒服(标价1999元),同款滑雪服套装(发售价8999元),月销分别为:50+、个位数以及零。谷爱凌夺冠话题度提高后,比如同款卫衣,销量确实翻倍了,但也没有火爆到卖断货的程度。

由此来看,在品牌认知没有培育起来的时候,景气度催化等外力发挥空间有限。

那么,新品牌培育的确定性如何呢?我们以在2016年引入中国,主打女性瑜伽的高端运动品牌lululemon为参考,来进行探究。

数据显示,2021年前三季度,lululemon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4.5%;净利润同比增长108.8%,业绩恢复弹性惊人。

v2_e65b03bf833b46babccd6c4dfe32218b_img_000

而lululemon之所能如此抗周期,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通过设计、品牌产品和瑜伽运动强挂钩,占领了核心用户心智。

比如,据《人物周刊》的报道,有用户表示:“在90%上课者拥有近千元的lululemon,而只有我穿着一身200元的安德玛,闯入瑜伽教室时,我感觉冒犯了别人的尊贵。”

另一方面,通过线下活动营销,将“健美”的审美视角灌输给消费者,潜移默化地覆盖更大的消费范围。

如据lululemon方面披露,购买lululemon产品的消费者中,真正穿着做瑜伽的仅占比约25%。

v2_d6b0aea3d6a04b8688e1b19efc4da2aa_img_000

说回安踏,其中高端新品牌是否有和lululemon类似的培育轨迹呢

以迪桑特来说,在核心用户群体——30-45岁、事业成功的商业人士方面,其切中这类人群注重服务体验的需求,建立了从入门到高级的会员系统。

v2_007766b5b8b142ea949f1c7313de6d2f_img_000

这样的体系,虽方便企业的差异化服务,但具体条款不免冒犯意味过重。

比如,黑卡、钻石卡会员,可享受高尔夫球会、滑雪空中技巧世锦赛冠军程爽教学等;而一般会员只有积分和线上直播课。

差距过大,让迪桑特看起来像是只为顶有钱人服务的。

在用户“扩圈”上,迪桑特也做了努力。比如,迎合运动时尚风潮,增加了运动生活系列,但与Dior等奢侈品的联名等,还是让人望而却步。

v2_19738593192d4c8f81ee599cba95d3ee_img_000

至于其他的品牌,如Kolon(可隆)、始祖鸟(Arc'teryx)和萨洛蒙(Salomon)等,百分百专业品质,消费门槛很高,很难突破小众。

产品上,用户看得见了,但实际消费不起。专业的姿态、高昂的价格,实际上刺激更多人买起了“平替”,这不,狼爪、吉普、骆驼等都受到了关注。

如此,“迪桑特”们更难了。

v2_adf3c42c442d4e4888e5949f3ca548fa_img_000

综上来看,FILA进入增速放缓期,迪桑特、始祖鸟等接力品牌,培育不及预期,且未来突破空间存在较大不确定性。由此短期内,中高端品牌线“青黄不接”的状态,或将持续不短的时间。

而新增长拉动力变得不明晰,市场难免变得谨慎。

看起来,在运动品牌赛道,讲究的从来都不是一家独大长青,而是各家“各领风骚那么几年”。

对仿若拿到爽文男主剧本——国内逆袭李宁,国际上市值超越阿迪达斯,成为运服市值第二的安踏来说,或许又到了求变的节点。

而接下来,如何实现主品牌的逆袭,摆脱“FILA依赖症”,进而搭建起完整的产品矩阵,是安踏经历近半年的股价下滑,市值蒸发超1800亿港元后,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表外表里”(ID:excel-ers),作者:周霄 张怡,编辑:付晓玲 慕沐,36氪经授权发布。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36氪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