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俞军产品方法论》的笔记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blog.naaln.com/2022/02/yujun-product/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俞军产品方法论》的笔记

发表于

2022-02-25 分类于 随笔

阅读次数: 3 Waline: 0

img

书名 《俞军产品方法论》 作者 俞军中国

出版社 中信出版集团 阅读日期 2022年2月

豆瓣评分 7.8 我的评分 ★★★★★

阅读时长 7h

推荐序一

用户价值=新体验-旧体验-替换成本。

为什么工业时代的企业没有产品经理,总经理就是产品经理,要做市场定位,通过工人实现,不断打磨迭代;互联网时代可以同时做很多产品,才把产品经理岗位从总经理身上剥离出来,做用户需求挖掘、产品设计,通过工程师实现。好的产品经理需要洞悉人性,要像总经理一样考虑周全,好的总经理也必须是好的产品经理。

自序

我的产品潜力和优势大约只来自三方面:第一,我对感兴趣的领域能做到勤奋和自省;第二,我点的天赋是利他,替众人着想和想众人所想只是本能,很幸运这恰是市场导向型产品经理的优势天赋;第三,百度网站从2001年9月上线,在3年零10个月内做到网站流量中国第一、全球第五,其间海量的产品实践大都用来打磨我一个人了,后来又有机会在滴滴深入完全不同的领域,所以我的基础还算扎实,极少人有机会获得这样强度和广度的练习。

企业以产品为媒介,与用户进行价值交换;产品经理要能在实践中理解用户模型和交易模型,设计产品促成更多交易,以创造有利可图的用户价值。

自省而好学,纵使身处地狱亦不坠青云之志,始终用理性思维三要素(理性的信念、理性的目标、理性的行动)去改善处境。

我们的话

产品经理这个职业颇有江河日下之感,当年怀着“改变世界”的梦想进入产品经理行列的年轻人们一度踟蹰。“产品经理的价值是什么?”“什么是好的产品经理?”这样的问题频频被问起,但一直没有好的回答。

“创造有利可图的用户价值”(书中将有详解)是“改变世界”的另一种表达,一种更为踏实和坚定的表达。

现在我深刻意识到,求索产品的本质、创造用户价值和商业价值,是值得我们追求终生的,哪怕未来无论是市场环境还是业务模式都有大的变化,认知用户、创造产品价值也不会过时。

1.2 不一样的互联网产品经理

产品获得市场验证是重点,现在的创业术语把这叫作PMF(product marketing fit,产品市场匹配)。传统产品要找经验丰富的人去做产品经理,就是因为产品迭代成本高,不能轻易试错,提高新产品预判准确率的边际收益大。而快速迭代本身,已经能降低试错成本,也就已经能降低产品经理的入行门槛了,于是多年的行业经验或商业经验不再是必需的,懂技术也不再是必需的。

无论是AB测试还是“千人千面”,都是因为信息分发效率和数据可反馈性的提升,让互联网产品经理对产品本身可以进行快速的迭代,也需要产品经理具有快速迭代的能力。

1.3 产品经理做什么

产品是由人加工,有用户,且可以被交易的商品或服务。因此,产品要经过“需求”“生产”“销售”三个环节。产品经理要对产品的市场结果负责,需要对这三个环节分别进行关注,并“协调”公司不同分工下的不同职能,让大家共同完成目标。

如果需求产品经理表现平庸,之后不论融资多少,工程师、运营、营销人员多优秀,可能都无法弥补错误决定带来的损失。

所以一个公司,无论是产品驱动,还是技术驱动,或是销售驱动,或是短期利益导向,抑或是追求极致体验,都没关系,产品经理都可以在这个给定的基础条件下去追求优化。

产品是企业与用户的价值交换媒介,用户选择产品的行为是有很强的社会性的,既受当下情境影响,也受偏好、认知、制度、经济能力等约束条件的影响。同样,企业做产品决策,也要基于社会环境的大背景。

产品经理如果要学习成熟学科的话,最主要的是学习经济学和心理学。经济学就是讲在约束条件下追求利益最大化。一般来说,不仅企业是这样,用户也是这样,每个用户都是在自利地追求价值最大化。从产品经理的角度看,学心理学有助于理解微观的个体行为,学经济学有助于理解宏观的群体行为和结果。

经济学领域太庞大,产品经理只要学会用四个概念分析产品和用户就算及格了:效用、成本、边际、供需定律。效用,是指满足了用户的什么需求和满足程度,人们默认追求总效用最大化。关于成本,要明白什么是直接成本、交易成本和机会成本。关于边际,要明白基本的边际递减、边际成本、边际效用、边际交易。供需定律是指其他条件不变时,价格下降则需求量上升。这些概念,将在后面的章节专门论述。

我们通常把“掌握一个领域的用户模型”视为产品经理的合格线,掌握的标志是:预判产品迭代后的用户行为变化,准确率较高。要以异质性、情境性、可塑性、自利性、有限理性的用户行为为基本单位来研究产品的用户模型,并通过大量真实个体行为样本来进行分析和洞察。

对于产品经理来说,需要研究的是现实世界中的意识层面,意识背后是用户。意识是无法直接测定的,研究意识的方法主要是基于研究用户的行为。行为的产生是意识和外界刺激共同作用的结果,早期的经济学通常假设人是理性的,在意识层面是一致的,研究在不同外界刺激下的用户行为。而产品经理不但要研究行为,更多的是要研究行为背后的意识,从而预判不同的产品对用户未来行为产生的影响。并在不断变化的现实世界中,获得一个约束条件下的最优解。

现实世界中的意识层面,意识背后是用户。意识是无法直接测定的,研究意识的方法主要是基于研究用户的行为。

什么是产品?企业以产品为媒介跟用户进行价值交换。产品的关键不是其表面的材料、功能、属性,而是其深层的价值,因为产品就是价值交换的媒介。

因为用户关心的是得到什么和付出什么,包括这个产品给他什么效用组合,需要他付出多少金钱或时间等。用户同样也会比较机会成本,看这个产品是比其他产品更好用还是更让他离不开,从用户角度来看,这就是一个交易过程。所以,做产品要强调创造用户价值,因为企业与用户交换的从来不是产品,而是价值。

2.1 企业、用户与产品的关系

企业以产品为媒介,与用户进行价值交换,达成创造商业价值的目的。而本质上,交换的不是产品这个媒介,而是产品背后的各种用户价值。

企业能做的,是在给定条件下,选择满足哪些用户需求,创造哪些用户价值,以更多地促成交换,让企业有最高的边际收益和ROI(投资回报率)。一句话总结就是,创造“有利可图”的用户价值。

综上所述,企业通过“产品”这个关键媒介,以创造“用户价值”的方式,有选择地和用户进行价值交换。理解用户、企业、产品这三者的关系,对产品经理至关重要。

2.2 如何理解用户

产品经理的视角来看,用户不是自然人,而是需求的集合。

如果某个用户一个月有100次使用专车的需求,100次全用了滴滴专车,那么我们可以说此用户是滴滴专车的一位用户;如果100次专车需求中,只有50次使用了滴滴专车,那么这个用户就只有一半是属于滴滴的,滴滴其实只获得了半个用户。

异质性是指用户的特点千差万别,几乎很难找到两个完全一样的用户。

情境性是指用户的行为受情境的影响,没有情境就没有用户,同一个用户在不同的情境下会有不同的反应和行为。

可塑性是指用户是可变的,其偏好和认知会随着外界不同的信息刺激发生变化和演化,具备可塑性。

自利性是指用户追求个人总效用最大化。

有限理性是指用户虽然追求理性,但他的能力是有限的,其判断经常出错,也经常被骗,所以只能做到有限的程度。

产品经理对用户的研究,核心是研究用户的行为

(1)在产品研究的范围内,我们可以认为用户约等于“偏好和认知的函数”。偏好是主观的,是用户对事物(是什么)和事物的效用(对我有没有用,有多少用)的综合认知结果。偏好同时受先天遗传因素和后天社会经验的影响。

(2)但是偏好不会让用户行为体现一致性,不同情境可能使得相同偏好表现出不同行为。即同样的用户,面对同样的选项,在不同情境下的选择结果可能是不同的。

(3)在不同情境下的用户偏好会塑造用户的期望效用,塑造的过程大概会经过感知、解读、选择集合、模拟推演、价值判断五个阶段。在一次“期望效用”的塑造中,有些过程可能会被跳过(直接由大脑系统1的本能、习惯、直觉做出决策),这个期望效用的塑造过程会受到各种认知偏误的影响。

(4)期望效用影响用户的行为和选择,促成了用户的行为。

(5)用户的实际使用体验会形成经验,反馈给用户的偏好,对其进行修正或强化,形成新的偏好。

使用户的期望效用最大化的方式是完成某行为。

因为用户不一样,所以我们说的理解用户,是要从具体的个人去积累一个一个案例。所谓样本,就是在具体情境下的每一次使用、每一次反馈或者每一次投诉等。当案例积累足够多,就可根据一些数据,逐步形成用户分布模型,然后基于这个模型去设计产品,比如调整策略、改变沟通方式,在这个改变迭代的过程中验证自己的假设,不断地修正用户模型。

是劳动决定的,这本质上是成本价值论或客观价值论。

国际学术界和社会开始普遍接受价值的主观性,放弃了价值的客观性。

幸福=效用÷欲望。可见幸福与效用及欲望相关。人主观感知的效用越大(欲望满足程度越高),幸福度越高;效用不变,降低自己的欲望,也能提升幸福感

产品的功能和属性本身都只是交换媒介,用户从产品获得和感知的,只是一组效用,且对这些效用的评估有个体差异和情境差异。

用户感知到的价值才是用户价值。

用户价值(即主观效用)具备认知依存、情境依存、经验反馈演化三个特性。

让新体验最大化,让旧体验最小化,降低替换成本,三者互相影响。

2.3 如何理解产品

卖产品是卖一种在约束条件下的效用组合。分析产品的重点是弄明白这个产品利从何来、利往何去,它创造了什么价值,价值是怎么分配的。

以创造用户价值为目的,打破一个旧的利益平衡,建立一个对己方有利的新产业链,这样的产品才容易成功。

一个好产品应该有三个属性:有效用,有利润,可持续。有效用当然是指对用户有使用价值,有利润是指产品必须让企业获利(可以是间接的),然后在“可持续”这个属性上达到用户利益和商业利益的统一。可持续其实是靠实践验证的,即追求长期利益最大化。

交易模型不仅仅适用于那些需要付钱交易的产品,因为你可以把时间也当作用户支付,用户支付的也不止钱和时间,还有其他身体和心理成本,还有个人数据、投票支持、未来承诺等,如果把这些都作为支付的话,用户的一次行为就是一次交易。

2.4 如何理解企业

一流企业做创新,二流企业做效率,三流企业做规模

企业的本质,只在于两点:第一,发现市场获利机会;第二,生产效率高于市场。

企业的本质,只在于两点:第一,发现市场获利机会;第二,生产效率高于市场。

洞察:这其实是利用信息不对称获利。

试错:因为信息不完备原理,哪怕你有自信度为100%的洞察,你也可能得不到完备信息

我们要尊重和敬畏这个世界的不确定性,产品结果必然有偶然性我们要尊重和敬畏这个世界的不确定性,产品结果必然有偶然性

偶然性:因为信息有不确定性,很多事情的未来结果取决于无数个体和群体的未来决策

创业需要有所沉淀,而不是过眼云烟

百度创业后做的前三个业务——搜索技术供应商、企业搜索数据库、CDN(内容分发网络),早就烟消云散了。

产品经理这个职业能为企业创造最大价值之处,就是在于“发现市场获利机会”,

企业的运营不靠民主投票,企业也不是自由市场,企业的优势来自权威自上而下的更优决策。即使企业文化鼓励提出异议、鼓励平等争议,也是为了获取更权威的结论。

企业是不能无限扩大的,企业的边界只能扩大到因企业内部科层增加而增大的组织成本等于外部市场交易成本之时。

The Why·Liam·Blog by WhyLiam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BY-NC-ND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WhyLiam创作并维护的Why·Liam·Blog采用创作共用保留署名-非商业-禁止演绎4.0国际许可证

本文首发于Why·Liam·Blog (https://blog.naaln.com),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本文永久链接:https://blog.naaln.com/2022/02/yujun-product/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