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二十三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dawner.top/posts/23/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二十三 | Dawner

不知不觉,23 岁了。


站在这样一个时间节点,难免会想起来很多的关键词——时间、朋友、家人、成长、责任……不知不觉,从生理意义上来说,我已经消耗了 23 年的光阴,不去思考意义,这是时间以人类统一的测量标准加之于我的标签。宇宙在运转,我作为宇宙中的一个生命体也在运转,23 岁可能是我生命处于熵增反应[1]的加速阶段,所以我也想站在这个时间点去反思一些东西,并看看能不能在酒精的催化下产生一些意义。

明确的分层很浅显,混沌将生发更深刻的变化。对于我这样一个按照中国大众模式成长起来的人来说,我的学习经历是可以有明确的时间层次的,学前、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每一步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也正是在这个过程当中,我和别人有了一些交集,这些组成部分是我人生的明线,他们很清晰,很明确,固然美好。但是有一些变化确是发生得悄无声息,我尚且还无法自知,这些组成部分是我人生的暗线。在个人的不断探索中,在与他人的接触中,整个社会环境的作用下,那些不易察觉的个人的变化,我时常懒得整理,但我觉得应该站在这个时间点上去做一个梦,无视时间和空间的跨度,让意识流动于我仅有的那些已经在渐渐模糊的记忆匣子里,希望能够对我产生一些鼓舞。

公元 1998 年,农历戊寅年,闰五月,共 384 天,而我恰恰出生在这个五月的第 27 天的清晨[2],巧合的是,那天按公历来算,正好是该年的夏至。我在自己的家中出生,但对于母亲脸上的疲惫和父亲脸上的欣喜,我却只能想象,清晨的哭声打破了黎明的寂静,这个小老虎就这样下山了。有的时候我也在想,一个刚出生的婴儿,他对这个世界是什么感觉,他会害怕吗?他会好奇吗?他怎么和别人交流呢?他如何表达自己呢?如果我的记忆能够从那一刻开始该有多好呀!

在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之前,也就是在学前班的时候,我觉得我并不聪明,甚至会怀疑自己是不是太笨了,老师没有给我发大红花,我很沮丧,我爸就把家里面花瓶里的塑料小花送给我当做鼓励,我得到了一丝安慰,但也没有那么开心。

小学时,大部分时间我的父母不在我身边,我与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一起生活,可能现在脑子里还能回想起来「我跟他们读课文,他们在不停地用方言问我『这个词╱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的场景。他们的生活很平淡、朴素,但对于一个小朋友来说,还消受不起……

初中时,我爸或者我妈总有一个会陪着我,因为是寄宿,其实跟他们见面也只有周末和假期,我一直是一个很胆小的人,但也就是从那个阶段开始,我发现我并不是很差,我开始尽我所能、努力学习,并发现自己也有机会站在演讲台和领奖台上,也有机会让自己的名字出现在校园的「大屏幕」上。每周五下午,我父亲会在校门口的固定位置等我,我还记得我考得最好的那一次,我快步走近他,他应该可以从我的神色中看出来,父亲谦虚地笑了,我上车后跟他娓娓道来……

高中时,我进入我们县城最好的高中,这在我们初中是一件光荣的事情,可能从那个时候我就已经意识到了在一个人口大省的求学之路上,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残酷。高一的新鲜感逐渐消退后,取而代之的则是繁重的作业和考试的压力,高一结束的时候,分班考试,我选择了文科,尽管我的文科总分和理科总分几乎差不多,但可能就觉得一些人文和历史的内容可能会更加契合我的性格。从高二开始,我又找到了我在初二时的那种感觉,积极争取,不断进步。高考,我在考场外吃了一块巧克力,喝了半瓶红牛,进入考场后坐在第一排里面靠窗的位置,平静地做完了试卷……其实在高考后的那段时间,我觉得是我非常重要的一个转折点,并不是因为自己即将进入大学学习,也不是因为选择学校的重要性,更不是因为自己成年了,而是我觉得自己好像能够和别人不一样了,我可以使用自己的理性去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了,那时,我第一次感受到独立思考的重要性和个人力量的价值。

20210706114831.jpg◎ 高考完后的自我规训

大学时,我变得更加开朗了,我甚至有主动结识朋友的冲动,之前那个怯懦的我好像随着年龄的增加也逐渐消失了,大学的自由时间更多,我一心扑在自己的兴趣领域,现在想起来却后悔没有好好学专业课,但又仔细一想,并不是每一个老师的课都值得认真听。我的性格让我可以和各种各样性格的同学成为好朋友,可能在这个阶段指引我的更多的是理性。在此期间,我沉淀了很多东西,有的就算到了今天,也依然觉得珍贵。

这个世界本是矛盾的,每一个人也都是矛盾的个体,在我人生的每一个阶段,我也曾多次面对矛盾的自己,刚开始还不够成熟的时候,当我在某些艰难的时刻感到挫败、焦虑和无助时,我可能会躲藏、逃避和转移注意力;但是当我逐渐地经历了更多后,在稍作停留或思考后,我会积极展开对问题的反思和行动,毕竟问题依然停在那里,你看到之后,转移注意力并不能解决问题,这无非是饮鸠止渴,成长会让自己在很多时候能够更加关注事情的根本和细节,而非一些表面的「看起来如何」。但是就算到了这个年纪,在某些时刻,我依然觉得在面对很多的抉择和冲突的时候,我还会缺乏勇气,所以又想起来我在跨年时说的那句话:

真实而自由地活着

再多一些勇敢

勇气是很重要的,我们在面对这个纷繁复杂的时代和社会,好像变得不像自己了,我们和他人之间好像隔着什么东西一样,我们很难开口去表达了,我们的关注越来越数位化了。当然,改变是需要勇气的,很多事情都是需要勇气的,哪怕我们做的并不是改变世界的大事。

矛盾会一直存在,但是我们自己要决定如何去面对和处理。

我记着在大学的一堂课上,我给班里的同学和老师讲过一节课,这节课的题目就叫做——《美与冲动》,这是一节美学原理课,老师让我们几个同学自由发挥,我准备了两星期,最终将这节课展示给大家。我讲的内容就是从我的视角,按照我所设计的逻辑来简述贯穿于各个领域的「美」的存在及其产生(创作)背后的故事,所以在准备的时候我搜集了大量的资料,并按照许岑[3]老师制作幻灯片的理念制作了一个演示文稿。

20210707185058.png◎ capture-1

20210707185333.png◎ capture-2

20210707185930.jpg◎ capture-3

20210707185649.png◎ capture-4

20210707190111.png◎ capture-5

我想,那是我自我表达最舒畅的一次,而且我的时间把控竟然无比的精准,我从宇宙天体、自然风光再到人文艺术甚至是与我们生活较为接近的的大众文化,一并倾泻出来。其实在很多时候,就算我们已经具备了各种条件,但好像还是缺少一个东西,而这个东西可能就是「冲动」,冲动和上面所说的勇气有所不同,勇气是理性的,冲动是「神性」的,这种「神性」偏向于感觉,偏向于自己内心的指引,偏向于某种不确定的「笃定」,我在很多时候都能感觉到这种冲动所带来的愉悦感,而且在之后的实践当中也能带来充足和持久的动力。


突然感觉这篇文章就像是在和屏幕面前的你坐下来聊天,无目的性和无意义性可能是本文最大的特点,唯一的作用就是阶段性的反思和回顾,当然也是互联网式的留存。


  1. 在孤立系统中,实际发生过程,总使整个系统的熵值趋于增大。 

  2. 通常指早上 5:00-6:30 这段时间。出自汉·贾谊《新书·官人》。 

  3. 许岑是我非常欣赏和敬佩的老师,他是罗老师的朋友,幻灯片制作天才。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