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给自己找个导师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barretlee.com/blog/2020/07/01/find-yourself-a-mentor/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给自己找个导师

作者: Barret李靖 2020-07-01 22:54:00 分类: 观点和感想 标签: 评论数: 热度:

端午节那几天,与国外的几个朋友约了两场 video chat,一场是输出,一场是半输入半输出,感觉还是挺不错的,沟通的过程中,还了解了不少 Facebook 的绩效考核制度和公司文化,说实在的,感觉跟自己还蛮契合,要不是暂时不想出国,可能都会尝试投投简历,😄

印象最深刻的是,Facebook 的 mentor 文化,什么是 mentor,可以简单地理解成引路人、导师,一般这个人在综合能力和视野上比你优秀一些,他可以在你职业发展之路上提供有用的建议和帮助

事实上,我在阿里这几年,也在不断地为自己找 mentor,甚至也会尝试成为他人的 mentor,最近思考了一下,感觉整个操作还是不太规范化,缺乏更多的有效性。

走进一个偌大的林子里,谁是老鸟,谁是雏儿,仅凭声音你是听不出来的,当你刚踏进一家公司的时候,人生地不熟,社交圈子就身边的几个人,如何去找到一位能够帮助你,并且愿意帮助你的人,似乎并不是那么容易。

导师,并不需要他每天在你身边晃来晃去,保持一个中短期的低密度联系即可,3~6 个月时间,或者 1 年左右,因为你的阶段性成长和沉淀一般也需要这么长的周期拿到结果;当然,你也可以跟导师建立深厚的友谊,让这个关系保持得更久一些。

那么,如何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导师呢?

首先,你的 Leader 一定是你最好的导师,你们是一个利益共同体,他有义务对你的职业发展负责,而你也可以毫无顾忌地向他发起求助,另外,你们之间最有可能发展出深刻的友谊关系。但是 Leader 的两个局限性是:

  • 他是局中人,你跟 Leader 之间发现的问题具有同质性,视野是有限的
  • 他可能很忙,作为一个 Leader,需要对每个下属负责,他的精力很可能不够用,你不好一直打扰他

如果你觉得 Leader 给你的帮助还不够的话,你需要跳出团队,从外部寻求帮助,哪些人可以成为你的导师呢?另外一个挖掘点是,你的 Leader(或者你熟悉的与 Leader 平级的 Leader)的人脉,他们在公司的时间一般会更久一些,接触过的人会比较多,而且他们已经积累了一定的信誉,可以帮助你引荐更多不错的人。

有些公司的职级是公开的,你也可以从公司的通讯录中找到那些职级比自己高一两级的人,甚至高三四级的人,跟他们聊一聊,根据我的经验,大部分人还是比较乐意跟你聊的,但,是否能成为你的导师,还需要看你自己的表现,以及他们的时间安排。

另外,你还可以从各种分享会、交流会、业务沟通会,甚至是技术文章、Code Review 的沟通等渠道找到优秀的人,聪明的你应该不乏找到这些人的方法,关键在于,找到了之后,怎么去建立联系,并保持长久的关系?

优秀的人更喜欢跟优秀的人在一起,我想这个道理,大家都是明白的,如果你想找到一位优秀的 mentor,你首先需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表现出自己有足够的潜力成为优秀的人,因为谁也不想去尝试把一块烂泥巴扶上墙。值得注意的是,导师也只是个助力点火的角色,不要想着有了导师,就觉得自己可以“躺着成长”,你还是得奔跑,甚至更快速、更猛烈地奔跑

当发现自己成长的速度太慢的时候,需要先做一个自我诊断,列出自己的职业规划或者项目计划,对内容做分析,然后去比对期望值,看看自己还缺乏哪方面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拿着你的分析,再去寻找导师寻求帮助。

当然,职场新人可能连自己想要什么都不知道,这个时候也可以去找导师聊一聊,询问一下那些优秀的人的成长经历是怎么样的,如果你也想成为那样的人,需要经历哪些阶段,慢慢的去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规划。

导师持续向你输出帮助的动力在于,他期望通过对你的帮助让你飞快地提升,一方面提升他的影响力,一方面从中获得成就感。Facebook 在这方面拿到的成果是可以纳入个人考核的,所以你会发现,在这家公司,你不用特别主动地去找 mentor,也会有 mentor 主动上门询问你是需要获得帮助,这样的氛围是不是挺有意思的~ 😄

给自己制定一个 3 个月到半年的详细规划,其中包含明确的目标、里程碑计划、每个阶段的衡量指标,以及每个阶段你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和风险,拿着这个规划,每半月或者一个月与导师对焦,让他给你的项目、个人发展、职业规范等各方面提出建议,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适当聊聊工作之外的事情,不断加深与导师之间的关系。

导师的职责

优秀且有社交欲望的导师,会同时去给好多人提供帮助,这对导师来说,也是一种历练,有一个职业叫做 career coach,跟导师的工作内容就比较贴切了,只不过 career coach 是收费的,你跟他们之间通过物质利益输送保持稳定关系,这对发展潜力不够突出的人来说,或许是个快速找到导师的渠道。

有个词叫做因地制宜,什么样的土壤培育出什么样的种子,有的导师会习惯性地将你引导到他熟悉的路上,但这条路可能并不适合你,而导师的说服力一般都会特别强,在跟他沟通的过程中,你似乎很难拒绝不走他为你选择的路,这一点就十分尴尬了。

所以,作为导师,也需要在沟通中掌握更多的信息,结合学生的个人需求和个人特征,在长期目标上达成一致性。当然,有的时候,导师的判断是对的,只不过学生不想踏出舒适区,这就需要更多的情感支撑,帮助对方走过难关。

导师,本身就是个挺难驾驭的角色,并不是人人都能做好。

开篇提到自己也有很多的操作不规范,更多的是过去给自己找导师的时候,缺少更多的规划性,都是讨论大方向问题,或者情感的倾诉,导师在我这里更多的是安慰剂或者强心剂,并没有起到长期辅助个人成长的作用。这一点是需要改进的。

写的匆忙,这次的早课分享就写到这里吧,大家有啥疑问可以提出来,后续再做更多的讨论。

以上,希望对有帮助。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