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国内云服务市场格局初显,“四朵云”的最大公约数到底是什么?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www.ibailve.com/article/95900455904739328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国内云服务市场格局初显,“四朵云”的最大公约数到底是什么?

2022/02/09 14:36
一群理想主义者的长征路。

国内云服务市场格局初显,“四朵云”的最大公约数到底是什么?

导语:本就是被各方给予厚望的一个新兴产业,在被疫情按下线上趋势的“加速键”之后,云产业又迎来新一轮的聚焦。

出品丨数科社 作者丨柠溪​

在这个万物皆可“上云”的时代,包括IBM、谷歌、亚马逊、阿里、腾讯等在内的一众国内外科技巨头纷纷加大了对“云”的押注,与此同时,资本强力加持下,也有不少新“玩家”挺进这条方兴未艾的超级“赛道”,以期能够抓住“风口”夺取到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

特别是在国内市场,今天倘若人们谈起云服务商,很大概率上也绕不开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百度云这四家企业。从市场份额来看,这“四朵云”几乎占据了国内整个云服务市场的90%,而于2008年便入局于此的阿里云更是几近半壁江山。

除此之外,京东、联想、盛大、新浪、网易、苏宁、携程、美团都已在多年前就进军云领域,从自建私有云到推出公有云平台,再到宣称构建全栈式技术服务,种种迹象表明,云已成为各家科技企业all in的下一个增长极。

某种角度上,国内“四朵云”的行业格局已初显。那么,云服务商何以应运而生?他们的出现又可以解决哪些生态、产业难题?“四朵云”是否有什么共性?各家的主要特征又是什么?未来行业格局能够有机会被打破?

01丨“云”事更迭

过去十数年来,有关企业数字化、智能化升级的讨论,一直是市场中长盛不衰的一个话题点。

一方面,国内众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数智化转型的需求日益旺盛,此前铺设的传统IT系统建设已很难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另一方面,个体转型无论是从成本上、还是从时间上,都存在着极大的阻力,这就需要有“先行者”在打好底层基础,然后冠以更多技术创新与产业智慧带动变革。

这不得不首先提到阿里云。2008年王坚加入阿里巴巴计划做“云”的时候,几乎没有一个人知道什么叫做云计算,当时仅有的参考资料就是谷歌的论文,王坚带着团队参考这些仅有的信息,花了2年的时间,在阿里内部搞了一套类似于Hadoop的东西,命名“飞天”。

但事实上,当时的“飞天”连虚拟化也没有,这跟眼下市场对“云计算”的普遍认识可以说是两码事,它主要侧重于分布式处理。

1644388603264058934.jpeg

转折点发生在2010年。经过4年多的推进,亚马逊的AWS开始在商业上显露出巨大的爆发潜能,阿里云这才发现,云计算领域中的核心要素或应该在虚拟的云服务器、而非分布式计算,之前的路似乎有些走得偏差,而后便转向了虚拟化。

AWS的巨大成功,狠狠地刺激了国内的一众互联网巨头,同时随着开源项目OpenStack也快速走向成熟。随着OpenStack的发展壮大,国内出现了一些基础OpenStack云计算行业中的创业公司,如Unitedstack,Easystack,99Cloud等,还有一些传统硬件厂商,也积极拥抱云、拥抱OpenStack,比如华为。

在随后的几年里,这些企业把基于OpenStack的解决方案,率先卖给顺丰、国家电网、各类金融机构等不同领域中的一些代表企业,在这些头部企业的尝试下,企业私有云在国内逐步普及开来。

只不过,私有云是为某个单体客户独立使用而构建的,一般可以部署在企业内部的数据中心里,也可部署在一个安全的主机托管场所,但企业要为此承担的成本都很高昂,但对于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说,他们并没有这样的资本实力负担得起。

相较于私有云,公有云最普遍的受益点就是对成本的控制。企业不必像拥有私有云那样去购买、安装、操作运维服务器或是其他设备,企业只需在一个公有云的服务商所提供的平台上,使用和开发他们自己的应用程序即可。

2021年初,权威信息技术研究分析公司Garnter发布了2021年顶级战略技术趋势,其中分布式云连续两年(2020-2021)被选入在内;Garnter预测,到2025年,超过50%的组织将在其选择的地点使用分布式云,从而实现转型业务模式。

而这里所提到的分布式云,指的就是将公有云服务(通常包括必要的硬件和软件)分布到不同的物理位置(即边缘)中去,由CSP统一负责云服务的运营、治理、更新和演进,将云服务交付地理位置作为其定义一部分的云模型。

02丨国际3A、国内“四朵云”

本就是被各方给予厚望的一个新兴产业,在被疫情按下线上趋势的“加速键”之后,云产业又迎来新一轮的聚焦。

IBM新任CEO克里希纳在2020年走马上任之时,没有发布任何演讲与感言,而是通过一封邮件传达了自己的想法:疫情使目前云计算比以往更重要,蓝色巨人要All In云的发展战略。由一位云计算方面的专家掌管IBM,也能从侧面看到目前云计算的重要性了。

在谷歌母公司Alphabet最新发布的2021财年第四季度财报中,公司总营收为753.25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的568.98亿美元相比增长32%;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净利润为206.42亿美元,较上年同期152.27亿美元净利润,同比增幅为36%;而云业务营收录得55.41亿美元,高于上年同期的38.31亿美元,涨幅达到了45%。

但从国际云计算的整体格局来看,据Gartner此前的一份报告显示,全球云计算IaaS市场规模达到643.9亿美元,同比增长40%。尤其明显的一点是,市场正进一步向头部厂商集中,其中亚马逊AWS、微软Azure和阿里云Alibaba Cloud依次排名全球前三,全球云计算3A格局正走向稳固。

不仅海外巨头,IDC发布《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2021上半年)跟踪》报告显示,国内云业务正处于高速增长期。报告显示,2021年上半年,公有云IaaS+PaaS市场规模为95.46亿美元(折合610.8亿元人民币),去年同期64.25亿美元,同比增长48.6%。

同时,该报告还将阿里云、华为云、腾讯云、百度智能云形容为中国科技公司的“四朵云”。除了目前市场中各类市占分析之外,各家财报中有关“云”业务的业绩说明也能佐证这一点。

1644388603201014420.jpeg

在阿里巴巴发布的2022财年第二季度财报中,云业务收入成绩喜人录得200.1亿元,高于市场前期预估的192.5亿元;云计算业务成为集团仅次于商业的第二大收入来源,在该财季内实现同比增长33%;连续四个季度盈利,突破200亿元水平。

财报还显示,基于阿里集团一直以来对自研技术的持续投入,阿里云将会继续与包括英特尔、Nvidia、AMD和ARM等全球合作伙伴,共同推进云架构创新,并为全球客户带来更多元化的云计算服务。

华为轮值董事长胡厚崑曾用“出于云,胜于智”来定义公司对于云战略的认知,同时他还指出,面向企业提供人工智能是华为下一步发展的重点,人工智能是一种新的通用目的技术,未来必将像电力和计算机一样无处不在。

根据2020年财报显示,华为云业务增速达168%,在几大业务中增速排名第一。尽管相比其他三大传统支柱业务,华为云业务能够“独当一面”还需要一些的时间,但这并不影响其在国内公有云市场中排名第二的事实。

根据腾讯发布的2021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腾讯集团三季度营收1423.68亿元,同比增长13%。其中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板块收入增长最为迅猛,同比增长30%至433亿元,远超增值服务业务(8%)和网络广告业务(5%)等板块。

百度同样极为重视云、人工智能的研发与应用。在百度发布的2021年第三季度财报中,公司总营收录得319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幅达到13%。而在几大收入构成中,百度云业务营收同比增长73%,连续两个季度增速超七成。

03丨“云”“智”结合,镌刻开放

从BATH“四朵云”各自的成长路径和商业特征来看,阿里云凭借先发优势和数字化创新持续领跑,华为云则凭借在政务市场的优势不断进阶,腾讯云的优势则更多体现在金融业务和企业服务上面,百度云凭借“云智一体”的差异性实现了业绩上的双“提速”。

但仔细观察会发现,“四朵云”虽然各具优势,但却在某些维度存在高度的相似点,那就是——无论是阿里云、华为云,还是腾讯云、百度智能云,都在强调“云”和“智”的结合,以及生态的开放。

1644388603132079186.jpeg

“四朵云”为什么都在强调这一点?

从“新基建”的宏观背景上来看,千行万业分别处于自身和所处产业的数智化转型的新阶段,与传统的基建投资项目不同的是,新基建不再把投产的重点过多放置在传统IT范围内,而是更强调高科技密集的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建设。

更何况,企业上云的进程总也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毕竟,不同产业之间的成长周期、运营规律、突发机制各不相同,大量企业还需要根据业务情况与数据安全需求等级来建设自身的数智中心。即使决定上云,不少也会采取混合云的建设方式与多云协同方案,来提升了企业数智化的管理能力。

因此,这需要云服务商能够面向包含制造、能源、医疗、零售、金融等各种不同行业提供场景化的算法模型和功能组件,并预置丰富的行业知识,同时基于这些具备行业属性的模型和组件,可以快速构建出适配各种场景的智能化应用。

比如将自身定位为“全球领先的云计算及人工智能科技公司”的阿里云,要进一步打造一个开放体系,使软件开发商能基于云的结构和新型的操作系统帮助各行各业做应用开发。

为了更好“被集成”,让伙伴更深入享受云计算的技术红利,阿里云推出了全新的“计算巢”平台,将多年以来支持自身PaaS平台的“飞天”技术底座向PaaS伙伴全面开放,提供企业级的性能、稳定性和开发权限,及运营、技术、管理、安全四大能力中心,方便PaaS伙伴快速集成。

再比如要“把人工智能输送到千行万业”的百度智能云,在其2.0架构中,百度智能云为各行业的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从理念到产品落地全程指导。也就是说,不管处于数字化阶段的企业还是走向智能化升级的企业,又或是想要数字化转向与智能化升级一步到位的企业,百度智能云都能在不同程度上满足需求。

华为云已经对外提供了云原生、容器、大数据、AI、媒体网络技术,同时基于支付、广告、浏览器、地图、搜索五大服务,通过aPaaS全面开放HMS 7大类64个核心能力。在“华为全联接2021”大会上,同批发布的还有华为云天筹AI求解器、华为云盘古药物分子大模型、华为云区块链服务、华为云FunctionGraph函数计算服务等云生态服务。

04丨写在最后

不久前,Gartner发布了一个全名为“云计算厂商基础设施和平台服务解决方案记分卡”研究报告,横向对比了全球五大顶级云计算厂商,分别是美国的亚马逊AWS、微软Azure、谷歌的GoogleCloud、甲骨文,还有一家唯一的中国企业阿里云。

这次评价的维度非常全面,涵盖了云计算和云数据中心的几乎所有方面,包括最主要四大件:计算、存储、网络、安全,以及软件基础设施、云数据中心的运营和治理等等很多大的方向。而阿里云在计算、网络、存储和安全这四个最核心的评比中所获得的最高分,也让世人看到了中国科技企业真正的硬核实力。

1644388603060056987.jpeg

最后,笔者想用之前看过的一篇题为《阿里云的这群疯子》文章中的一句话作为结尾,来致敬一直奋斗在科技创新的那群“信仰者”——

一群理想主义者的长征路上,一片落叶微微改变飞舞的方向,都有可能把他们引向另一个方向,另一种结局。如果重来一次,阿里云也许无法复现今天的疆域和荣耀。但历史没有假设,可叹阿里云这群人从第一天就无来由地相信,中国人有权拥有自己的云计算。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略网立场。)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