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长津湖之水门桥》中杜鲁门为什么没有批准投原子弹计划?还是其他什么原因?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14558839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长津湖之水门桥》中杜鲁门为什么没有批准投原子弹计划?还是其他什么原因? - 知乎

把朝鲜战争控制为一场有限规模的局部战争,是美国从参与这场战争一开始就确定的基本政策,是否部署和使用核武器同样是服从于这一政策之下的,同时其中还牵扯到美国政府与二战结束后逐渐表现出藩镇化,军阀化倾向的以麦克阿瑟为首的美军东亚军官集团的内部斗争问题。

使用核武器政策是作为扩大战争的麦克阿瑟路线,被主张有限战争的杜鲁门批倒批臭的,杜鲁门自己就是使用核武器最坚决的反对者,当然不会批准使用核武器。

在当时的美国决策层方面看来,朝鲜战争是苏联一系列宏大战略的一部分,当时美国替苏联下大棋,认为朝鲜战争是“苏联发动,怂恿和支援的”,具体可以查看朝鲜战争全面爆发后2个月内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制定的第73号系列文件。

v2-c63742a933a87ca8de116d4910bb9fa3_720w.jpg?source=1940ef5c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朝鲜战争美国的最高决策机构

文件中显示,当时的美方认为朝鲜战争是用于掩护苏联某种更宏大的战略图谋而发动的一次佯攻,其根本目的在于苏联利用卫星国消耗,疲惫美军,从而让美国方面在战略方向上发生误判,放松对欧陆方向和中亚方向的警惕,以便改变主攻方向的力量对比,打美国一个措手不及。

当时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给白宫和国会的意见书里甚至用一战做比喻,认为“朝鲜战争极有可能是下一次世界大战的第一阶段,苏联在萨拉热窝挑起事端,从而让我们放松对凡尔登的警惕”,也正是在这种观点下,美国决策层做出了使朝鲜战争局部化的政策。

当时所有人都认为冷战的主要战线是欧陆,东亚只是一个非常边缘化的次要战场,当时谁也没想到冷战的对峙点虽然在欧陆,但是胜负手反而在东亚的中国身上

当时美国的工作重点一方面是应付朝鲜战争这场“苏联发起的佯攻”,另一方面则是试图判断和预测“苏联下一个可能采取行动的地方”,这可以从1950年6月25日美国高层召集的决策会议上看出来,当时杜鲁门反复强调“要看看苏联下一个可能采取行动的地方是哪里”,并且反复要求国务院“就苏联可能采取进攻的方向应该和国防部一起做一份完整的报告”,要“密切关注苏军在各地,特别是在伊朗,南斯拉夫和保加利亚边界上的动向,不论有无行动迹象,都要立即汇报”。

杜鲁门还嫌不满意,在6月28日再次召集会议,又说“要重新彻底整理一下我们对临近苏联地区所采取的各种政策”,甚至要求当时已经卸任国务院政策研究办公室主任的凯南就苏联动向提出意见,被临时点将的凯南没办法,只好和时任美国政府特使菲利普·杰塞普,副国务卿主力弗里曼·马修斯,国家安全委员会秘书詹姆斯·莱一起,从7月1日到8月25日,经过五易其稿,东拼西凑搞出了前面提到的那篇国家安全委员会73号文件,这份文件成为了美国指导朝鲜战争政策的最高政治纲领。

文件大致可以归纳为:

世界大战不可避免但可以推迟。

朝鲜战争是苏联利用卫星国消耗美军的试探性佯攻。

中国会出兵。

美国必须密切监视伊朗,土耳其和希腊,南斯拉夫,欧陆前沿这几个重点方向,苏联极有可能从这些地方发起进攻。

另外文件还得出一个结论,认为由于苏联方面率先动手的方向不是上面提到的那些重点地区,而是相对边缘化的朝鲜方向,由此可以倒推出苏联似乎并不急于发动全面战争,而是打算在边缘区域通过“零敲牛皮糖”的方式扩大和巩固自身优势,迫使美军在此消耗,并与亚洲产生严重对立,因此美国必须让战争局部化,从而让苏联的图谋无法得逞。

用文件里的原话说

全球战争爆发之前,或者说在全球战争的初期,美国在一个不具有战略重要性的地区调派大批军队对抗苏联及其卫星国,这从军事角度而言是不明智的,更何况这个战场还是苏联人选择的,美国应准备将其在朝鲜的投入缩减到最小程度,并准备实施战争计划,这些准备工作应该包括全面动员,以应对全球战争。

文件最后得出结论

如果美国在朝鲜承担了过多义务,投放了过多兵力,克里姆林宫就不会急于发动战争,因为美国消耗着力量,而苏联却在增加力量,当苏联认为力量对比发生了有利于苏联的变化时,就会寻找机会攻击欧亚大陆的其它方向,发动世界大战。

这就是当时美国的真实看法,他们坚信苏联在下大棋,为了避免误判苏联的主攻方向而决定不轻举妄动,通过让朝鲜战争局部化来避免在朝鲜消耗过多力量,当然我们现在回过头去看都知道这与苏联方面当时的态度相差甚远。

实际情况是苏联也极其畏惧美国方面发动世界大战,因此在朝鲜战场上缩手缩脚,惟恐触怒美军,先是对派遣苏军直接参战的承诺食言而肥,最后派出空军参战后,也要求苏军飞行员必须换上朝鲜人民军制服,且严令活动范围不许超过己方陆地战线的控制范围,甚至通过和英国及印度会谈,讨论和平解决朝鲜问题的可能性,用这种方式来向美方间接传递苏联不会出兵的信息。

就是在这种双向奔赴的情况下,美苏双方不约而同的做出了控制局势升级,避免其扩大化为全面战争的决策。

此类图片能让人产生冷战双方旗鼓相当,不分高下的错觉,实际上对美苏两国国情有基本了解的人都知道,美苏根本就不是同一个档次的对手,苏联实际上大部分时间一直处于守势和劣势

而核武器说穿了也不过是诸多武器中的一种,自然要服从于国家大政方针,使用核武器显然具有挑起全面战争的性质,既然已经决定控制局势使其不要升级为全面战争,那么自然也就不会使用核武器了,就这么简单。

颇有意思的是当时美国对中国的看法,当时美国认为,中国作为苏联最大的“卫星国”,是必然要出兵参与朝鲜战争的,但是当时美国方面认为中国出兵朝鲜也同样只是佯攻,中国真正的主攻方向应该是“台湾,澎湖列岛和其它国民党控制的岛屿”,其次是“缅甸和印度支那地区”,因为当时中国明确表态一定要解放台湾,这种表态让美国方面认为

共产党中国急于控制台湾,并且丝毫不顾美国的态度公开宣布打算这么做,这可以视为他们不接受卷入朝鲜的全面冲突中

并由此做出决策,如果中国进攻台湾和澎湖列岛及其它国民党控制下的岛屿,那么美军将不对除台湾和澎湖外的其他区域提供任何协防,如果中国进攻缅甸和东南亚,那么美军将提供除直接参战外的其它一切形式援助,并且明确表态

使战争局部化的原则将同样适用于台湾和印度支那方向,美国不应使其自身与共产党中国进行全面战争

另外对于协防台湾,美国也显得比较佛系,甚至可以说是三心二意

如果共产党中国的军队攻击台湾和澎湖列岛,美军应当遵循现有指令击退攻击,但不做进一步发展,如果美军现有兵力无法保证台湾不被中国军队攻克的话,国家安全委员会将设法巩固美国在远东的防御地位,但不允许与共产党中国进行全面战争

抗美援朝的同时,国内也在打剿匪战争,当时国民党残兵和土匪经常说朝鲜战争爆发了,美国很快就要带着“国军”反攻大陆了,共产党完了云云,这就纯属想太多,给美国乱加戏,美国根本不打算和中国全面开战,当时美国的态度是保持战略守势,严防苏联进攻,他们摸不准苏联究竟要朝哪儿进攻,但确信肯定不是东亚方向,当时美国决策层认为

苏联有可能占领其周边的任何国家,侵略西欧和近东,中东的所有国家,直接对英联邦和北美以及海上的船只发动袭击,也有可能在远东部署大量武装力量,还可以在一些被渗透的地方发动暴乱,利用卫星国的武装行动,在其选择的多条战线上消耗自由世界的力量,甚至挑起世界大战,但苏联并不具备摧毁美国的工业潜力或者阻止美国进行核打击的能力,会为了控制石油而进攻伊朗,为了接近地中海东岸而进攻土耳其或者希腊,会进攻德国,奥地利,日本等前沿地区,还极有可能为消除共产主义的异端而进攻南斯拉夫,美国不会放弃这些地方

简而言之,美国把苏联的主攻方向列了一遍,唯独排除了东亚,坚信苏联打哪儿都有可能,就是不可能打东亚。

最骚的是,美国当时对中国的态度是

如果中国军队在三八线以南大规模活动,美国将不会与共产党中国发生全面战争,可以将问题提交给安理会,达到谴责中共是侵略者的目的

你再打,再打我就谴责你!

巧的是,苏联哪儿也不打。

苏联维持住东欧方向不至于四分五裂就已经竭尽全力了,波匈十月事件若无中国出手帮忙,东欧剧变只怕是会提前发生,哪儿有那个闲心去发起进攻呢?

另外就是麦克阿瑟为首的远东军官集团的军阀化问题,当时麦克阿瑟受到时任美国参谋长联系会议主席马歇尔的偏袒,恃宠而骄,用时任美国国务卿艾奇逊的话说

马歇尔将军竟然会僭用职权,使麦克阿瑟可以违反经总统核准的参谋长联席会议的训令,和麦克阿瑟自己制定并且总统和他自己当日核准的计划,这简直难以置信

麦克阿瑟飞扬跋扈,作为现职总统的杜鲁门要见他,他居然拒绝前往白宫,而是以军务繁忙为借口多次推脱,连马歇尔劝他“回国内看看”他都不听,最后实在推不过去了,竟然要求杜鲁门去太平洋上的威克岛与他会面,会面时趾高气扬,刚愎自用,丝毫不把杜鲁门放在眼里,实际上他这样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当年罗斯福要见他,也不得不亲自跑到夏威夷去。

杜鲁门给他面子,主动提出在夏威夷见面,这样杜鲁门从美国过去,麦克阿瑟从日本过去,两人飞行的距离正好相等,他再次表示自己军务繁忙,抽不出时间,于是杜鲁门再次让步,放下身段,选了威克岛作为会晤地点,威克岛距离华盛顿4700英里,距离东京1900英里,杜鲁门飞2/3,麦克阿瑟飞1/3,给足他面子,麦克阿瑟这才同意。

后来杜鲁门飞抵威克岛的时候,甚至差点闹出了麦克阿瑟拒绝去机场迎接,杜鲁门为此拒绝降落的事情,最后麦克阿瑟好说歹说才去机场迎接,杜鲁门这才降落。

杜鲁门和麦克阿瑟在威克岛会面,此时两人脸上笑嘻嘻,实际上心里把对方祖宗八辈都骂完了

会晤结束后,杜鲁门提出一起共进午餐,麦克阿瑟居然拒绝了,这简直不可思议,当时现场就有美军军官表示麦克阿瑟这么做极为不妥,要求麦克阿瑟留下,所有军官和总统一起共进午餐,麦克阿瑟理都不理,直接拔腿就走,表示自己回东京处理军务去了。

对于这种五代十国式的骄兵悍将,艾奇逊说的很直接

虽然麦克阿瑟确实有些像外国君主,而且难以相处,但承认他是外国君主似乎是不明智的。

后来麦克阿瑟发动仁川登陆,大获全胜,一时风头无两,杜鲁门又矮了一截,但毕竟麦克阿瑟战功傍身,他也不好说什么,只能让马歇尔和参谋长联席会议继续纵容他,麦克阿瑟于是一再突破美国政府的政策限制,要把战争进一步扩大化。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在9月27日做出决议,要求美军不得在靠近中苏边界地区使用非朝鲜地面部队,结果10月上旬,麦克阿瑟下令沃尔顿·沃克中将率领美第8集团军,英27旅和韩国第2军团沿西线向鸭绿江推进,爱德华·阿尔蒙德少将指挥美第10军坐船走海路,到朝鲜东海岸的元山登陆,与韩国第1军团会合后沿东线向图门江推进,10月20日攻占平壤,10月24日麦克阿瑟下令,取消10月17日作战命令中规定在宣川——古仁洞——德实里——城津一线以北不得使用非韩国地面部队的限制,下令所有部队,不论成分,一律向北推进。

马歇尔大为震怒,要求麦克阿瑟停止前进,表示他的命令与参联会的直接指令相左,结果麦克阿瑟居然回复

这是军事需要,我看不出我的命令与马歇尔的电报有什么冲突,这些事情我在威克岛上已经说过了。

这已经是明目张胆的军部独走了。

仁川登陆,麦克阿瑟军事生涯中最后一次高光时刻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和骄横的麦克阿瑟不同,美国政府对中国军队战斗力的估计并不低,实际上美军军事顾问在解放战争期间一直在给国内发电报,对解放军的战斗力给予了相当高的评价,因此美国决策层一直在尝试避免或者至少推迟中国向朝鲜出兵。

对于麦克阿瑟反复提议要求国民党军参战的要求一概予以否决,禁止国民党军对大陆进行所谓“预防性轰炸”,麦克阿瑟在8月25日发表了“采取一种以福尔摩沙为据点的军事侵略政策”的声明也被华盛顿方面强令其收回,对于麦克阿瑟命令手下轰炸中国边境城市丹东(当时叫安东),缉安等地,美国甚至通过联合国和英国方面向中国递话,表示愿意赔偿损失。

这里需要说一下美国方面的对华态度,实际上杜鲁门时期美国一直希望能够和新中国建立正式关系,当时美国国务院系统一直认为,共产党夺取了中国并不意味着中国就此倒向了苏联,更不意味着美国就“失去了中国”,实际上中方对此也保持默契,始终通过各种非正式渠道和第三方渠道与美国方面保持联系和沟通,在当时,美国方面认为和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是很自然的选择,他们对中苏之间貌似紧密,实则微妙的关系有比较深刻的认识。

实际上中苏关系一直就不是正常的国与国关系,期间经历多次反复,极其微妙看啥都行,就是别看合订本

和大家想象的不同的是,主张拉拢中国的主导力量是美国军方高层(不包括麦克阿瑟这种藩镇),当时美国军方认为欧陆才是美国的真正重点,至于远东,完全可以通过政治手段解决,另外美军出于专业原因,对解放军的战斗力估计并不低(麦克阿瑟这种目空一切的藩镇例外),国家安全委员会第73号文件中说。

当中国成为苏联卫星国之后,中共是亚洲唯一一支可以用于发动新的侵略行动的军队,除了台湾外,在军事上还有能力直接参与朝鲜战争,或者发动对印度支那,缅甸的军事行动

可见其评价并不低,另外在1948年8月,美军参联会正式提出报告

台湾的战略重要性不足以成为美国进行公开军事行动的理由,只有当未来形式发展为全面战争,从国家安全的角度来看,对台湾采取公开军事行动才是明智的

换言之,只要中美不爆发全面战争,美国就懒得管台湾的事情

1950年1月4日,中情局向杜鲁门提交的《关于毛泽东和斯大林签署条约的备忘录》中说,苏联向中国提供了50架飞机,并帮助中国建立海军,中共会在1950年春进攻台湾,拿到此备忘录后,1月5日,杜鲁门直接发表声明

美国无意在台湾取得特别权利或者建立军事基地

此事引发国民党当局极大惊恐,当时甚至引发台湾金价暴涨和地价下跌,但是1950年2月,中国突然和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此事在美国引发巨大震动,主张争取中国的观点在杜鲁门政府内彻底失势,条约的签订让中国收复台湾的行为在性质上发生了重大改变。

本来在美国眼里,中国是一个相对比较独立的势力,中国收不收复台湾是一个独立势力内部的事情,美国懒得管,但是条约签订后,在美国眼里中国突然变成了苏联的“卫星国”,此时中国收复台湾就具有了苏联向东亚和东南亚扩张的性质,美国争取中国的希望基本破灭。

那时候很多人都认为中国只是苏联的又一个加盟共和国

这种态度上的变化从中情局在4月21日向杜鲁门递交的《关于目前苏联在华军事活动的报告》中就可以看出来,中情局认为随着条约签订,苏联必然会协助中国解放海南,台湾,西藏,而这些地方也必然会

苏联利用中共的军事基地实现其在西太平洋的利益,并把它们用于未来的战事活动。

简而言之,当时的美国眼里,中国收不收复台湾无所谓,但苏联会不会因为中国收复了台湾就把台湾作为军事基地则非常有所谓,于是,就有了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和美国宣布“台湾中立化”的政策。

最好玩的是6月初,中情局给美国政府的报告中说

共产党中国进攻台湾的可能性非常大,如果共产党军队进攻台湾,那么台湾问题将极大牵制其军事力量,使其难以支援朝鲜或者向印度支那发起进攻,相较而言,彻底解决朝鲜问题要比维持国民党在台湾的存在对美国来说更符合国家利益,共产党中国对联合国军在三八线以北进展的诸多警告,充其量是一种恐吓

也就是说,美国情报系统坚信中国会优先解决台湾问题,而不是去朝鲜参战,而美国情报系统的判断得到了国务院系统和美军高层的一致认可,这促使杜鲁门做出了派遣第七舰队的决策,他们坚信,中国会把主要精力放在台湾问题上,而第七舰队的进驻有助于让美国以最小的力量投入,牵制最多的中国军队,这样一来,既阻止了中国参与朝鲜战争,又能避免中国进攻印度支那。

当时美国还认为,如果韩国注定要陷落,那么干脆在台湾问题上采取更强硬的态度,以找补韩国的损失,也就是万不得已之下弃韩保台,实际上在朝鲜战争全面爆发的当天下午的国务院和军队的全体会议上,参联会,国防部长约翰逊,国务卿艾奇逊就万不得已之下弃韩保台达成共识,并提出了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的意见,杜鲁门迅速接受了这一共识。

美国媒体报道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

另外美国对此还有更深层次的看法,美国认为如果因为“苏联发动的”朝鲜战争影响了中国统一台湾,那就等于离间了中苏关系,有利于在中苏关系之间打入一个楔子,并为美国未来争取中国创造有利条件,用美国国务院情报研究评估小组在朝鲜战争爆发当日提交的朝鲜问题报告中的话说

如果美国能采取措施阻止中共夺取台湾,中共就会认为在朝鲜的冒险是苏联不顾中国的利益而采取的行动

不得不说,美国方面对此的判断大体上是准确的,实际上斯大林在和金日成筹划朝鲜战争之初,一部分决策是背着中方制定的,一些事关重大的决定甚至没有对中方履行最起码的告知义务,这令中方极为不满,但中方领导人顾全大局,没有立即发作。

随后每当中朝双方在朝鲜战局上发生争执时,苏联方面皆一边倒的支持中方意见,后来的停战谈判中同样在发生争执时一律以中方意见为准,甚至完全把谈判主导权交托给中方,这其中就有斯大林试图弥补中方的意思在里面。

后来1953年,时任中国驻苏联大使王稼祥与斯大林会面时,斯大林主动提出把亚洲方面的革命工作领导权全权委托给中国,并支持中国在亚洲建立中国主导下的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甚至要求越南驻苏联大使阮良朋有什么事情不要找苏联,一律找中国驻苏联大使馆定夺,这也是斯大林在为此事找补。

而美国国务院关于台湾问题将成为中苏关系的“楔子”的预判更是一语成谶,1958年金门炮战的爆发直接导致中苏关系全面冷却,台湾空军发射的响尾蛇导弹的残骸引导头丢失事件更是直接激怒了赫鲁晓夫,此事最终成为了中苏彻底决裂的导火索,1972年,第三次印巴战争促使尼克松访华,中国开始联美反苏,美国时隔20多年终于重新赢回了中国。

那个年代的美国眼光是极其毒辣的,和现在完全不同。

王自重烈士,1958年9·24空战中,在被12架国民党军战机包围的情况下击落两架敌机,最后被5枚响尾蛇导弹击中,不幸壮烈牺牲,5枚导弹中有一枚没有爆炸,坠落后被我方获取,我方研究残骸后将残骸送给苏联进行研究,但残骸没有引导头,赫鲁晓夫为此事暴跳如雷,形同吃错了药

美国高层对长远大局的判断虽然是基本准确的,但是对于当下中国的态度,美国的判断和现实却刚好截然相反,“台湾中立化”和第七舰队进驻不仅没有让中国被牵制在台海,无心他顾,反而彻底激怒了中国,促使中国下决心全面介入朝鲜战局,用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方式应对美国人,后来基辛格就这件事指出

杜鲁门的错误在于,他宣布保护台湾,等于是支持美国仍然承认国民党为中国的合法政府,这让毛泽东有理由认为,如果他不在朝鲜挡住美国,那么他可能就要面临在中国本土与美国交战的风险,最起码,他没有得到充足的理由去做出相反的结论。

这才是对当时中国领导人最真实的心里素描,打的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才是当时的看法,这一拳迟早要打,也必须打,如果因为第七舰队而没法在台湾打出这一拳,那就去朝鲜打,去越南打,能在哪里打,就在哪里打,打哪里不重要,打本身才是目的。

这可以从周恩来总理在10月24日的讲话上看出来

朝鲜问题对于我们来说,不单是朝鲜问题,连带的是台湾问题,朝鲜问题解决的好,美帝国主义受到挫折,也可以改变台湾海峡的形势和东方的形势,我们力争这种可能。

有趣的是,“台湾中立化”政策同样引起了麦克阿瑟的不满,因为他认为这事实上断绝了国民党军队介入朝鲜局势的可能性,认为这是一种绥靖政策和软弱行为,他对杜鲁门大发牢骚,并且多次独走。

特别是在1950年7月31日至8月1日,他不顾艾奇逊的激烈反对和马歇尔的劝阻,带领50多人的军事代表团访问台湾,与 花园口战神和陈诚等人会谈,达成协议,协议规定国民党军由麦克阿瑟指挥,增派美空军13航空队常驻台湾,设立军事联络处,共用基地。

麦克阿瑟发表声明,表示双方的利益完全一致,而 花园口战神更是如蒙大赦

吾人与麦帅举行之历次会议中,对于有关各项问题,已获一致之意见,期间关于共同保卫台湾,与中美军事合作之基础,已告奠定

麦克阿瑟不经华盛顿同意就把三个空军中队派驻台湾,另外其高调访台导致外界普遍认为美国对台政策发生根本改变,此事引发世界各国普遍不安,欧洲国家和媒体一窝蜂的到处去打探消息,与中国有密切经贸往来的英国人一天一个电话催问此事,这令杜鲁门政府极度尴尬。

麦克阿瑟的独走抗命置美国政府于极度的尴尬之中,险些破坏了美国的全球联盟格局,花园口战神却对此大为欢喜,由此可见此人小事精明,大事糊涂

7月7日印度总理尼赫鲁也表示

把台湾问题和朝鲜问题挂钩只能让中国人相信美国打算进攻大陆,而台湾归还中国的决定依然是有效的

7月8日英国国务大臣杨格表示

把台湾问题和朝鲜问题联系在一起的行动将不会得到任何来自英联邦的支持

7月9日加拿大外交部表态

加拿大的直接义务不会超出朝鲜范畴,不能扩展到台湾去

7月24日美国驻英国大使道格拉斯写信给艾奇逊,要求国内尽快和英国就台湾问题达成共识

英美迟迟未就台湾问题达成共识,这将导致美国和尚且属于西方阵营的全体英联邦国家之间产生分裂

8月15日英国首相艾德礼明确发表讲话

美国打算保卫台湾的决定是极其危险的,一旦中美因台湾开战,英国将不会派遣哪怕一个士兵去远东

那是1950年,当时的英国仍然是帝国,美国根本无法绕过英国做出任何重大决策,而法国当时惟英国马首是瞻,在接踵而至的压力下,杜鲁门命令国防部警告麦克阿瑟不许擅自行事,国防部长约翰逊在8月5日宽杜鲁门的心,表示除非总统下令,否则美军绝不会对中国大陆发起攻击。

杜鲁门对自行其是的麦克阿瑟极其愤怒,但又无可奈何,还得派人安抚这位大爷,他派遣总统特使埃弗里尔·哈里曼专程去东京向麦克阿瑟做解释劝慰工作,一派军阀作风的麦克阿瑟粗暴无礼的对待哈里曼,甚至不留他在自己的官邸吃饭,在与他会谈后便借口要出去办事把他赶出官邸,羞愤难耐的哈里曼只好把气撒到日本儿皇帝裕仁头上,直接气势汹汹跑去找裕仁与他“会谈”,这位儿皇帝无奈,只能好吃好喝的招待了哈里曼这位“父母之国”的使节一顿,然后又点头哈腰的礼送弗里曼离开。

父债子偿了属于是

哈里曼离开后,麦克阿瑟对于华盛顿的指手画脚气愤不已,明确表示“此乃乱命,不奉诏”

对于远东方面,华盛顿没有固定和全方位的政策,外国,特别是英国,对华盛顿的影响十分强烈,他们不对共产党采取攻势,仅仅满足于试图阻止他们的行动,看来华盛顿上层人士对于远东的形势了解的很少,而且错误的降低了他的重要性。

公开抗旨不遵的麦克阿瑟还嫌不过瘾,又以联合国军司令部的名义发表公开声明

那些一直鼓吹在太平洋地区采取失败主义和绥靖政策的人已经向公众恶意歪曲了我的对华访问(这里指台湾),我希望美国人民不要被那些狡猾的暗示,轻率的推测和放肆的谎报引入歧途,它会在此世界严重危机时刻引发分裂并破坏对美国制度和美国代表的信任

这完全是在不点名的指着杜鲁门的鼻子骂,你以为这就完了,没有,麦克阿瑟越骂越上头,8月26日,麦克阿瑟在给美国海外战争退伍军人协会的公开贺信中再次直球辱骂杜鲁门的对台政策,在这封信件中,麦克阿瑟首创“台湾是不沉的航空母舰”之说,他怒斥认为介入台湾会导致美国在东亚的局势全面恶化的说法,甚至号召他在国内的政治盟友“清君侧”

东方人的心理只尊敬进取,坚定的领导人,我希望这样的领导迅速取代软弱无能,举棋不定的领导。

看完此信,暴怒的杜鲁门当时就打算解除他联合国军司令的职务,艾奇逊好说歹说才劝下来,最后杜鲁门让步,要求麦克阿瑟收回此信,但麦克阿瑟还是在1950年9月1日在《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上正式刊登此信,从此,杜鲁门与麦克阿瑟彻底决裂。

杜鲁门管不了的事,总会有人来替他管,10月19日,雄赳赳气昂昂,志愿军跨过鸭绿江,10月25日,志愿军发起了波澜壮阔的抗美援朝五次战役中的第一次战役,灰华的天使携变化之烈焰踏雷霆而来,如一堵钢铁铸就的高墙般碾碎了一切,最后一个古代文明帝国在战火中焕发了新生。

慨当以慷,我武惟扬,魂兮归来,执戟擎梁

麦克阿瑟最初遭到痛击的时候先是极力否认中国的介入规模,但随着局势的恶化又极力夸大志愿军的入朝规模,发给华盛顿的电报中对志愿军规模的估计不断增加,从27万,到40万,又到49.8万,最后居然涨到了68.8万,甚至90万,他反复声称放弃朝鲜北部在政治和军事上是不可接受的,会造成世界性的恶劣影响,极力要求华盛顿全力支援他打赢这一战。

这个丢人玩意还把失败的锅甩给别人

如果真的把中国方面日益升级的威胁真的看的很严重的话,不论是联合国还是华盛顿,早就随时都可以命令我们停止进军了。

独走也是他,抱怨别人不制止自己独走的还是他,话都被他说完了。

11月24日,陆军参谋长柯林斯致电,命令他不许靠近中朝边境,并且通报了国防部11月21日和参联会,国务院联合制定的命令,打算在鸭绿江以南建立一个10-25英里宽的非军事区的设想,麦克阿瑟直接抗命,认为只有鸭绿江才是最终战线,并声称空军打击已经奏效,

朝鲜西北部已经被夷为平地,我的空军部队以出色的协调一致的连续攻击,成功切断了敌军由北向南的供应线,这就大大削弱了敌人的进一步增援,同时使其基本供应受到了明显限制

他认为地面上只是受了一些挫折,可以继续发起大规模进攻,他还给自己的全面进攻政策取了个名字,叫“结束战争的总攻势”。

经过从11月4日到11月24日与华盛顿方面的漫长拉锯,期间经历多次下令——抗命——独走制造既成事实——再下令——再抗命的循环,参联会终于拗不过他,默许了他极力主张的“结束战争的总攻势”,11月25日,麦克阿瑟发动“结束战争的总攻势”,于是联合国军一溃千里,至12月24日第二次战役结束时,志愿军收复了三八线以北除襄阳外的全部北朝鲜领土,联合国军溃逃的速度超过了甲午战争时期清军统帅叶志超溃逃的速度,战争差点就真的结束了。

叶志超两条腿跑的再快,也比不过麦克阿瑟的机械化

12月3日,美第10军已经溃退到了咸兴,第8集团军处境艰难,平壤-元山一线的丢失只是时间问题,对于这种溃烂的局面,麦克阿瑟声称

除非立即提供最大规模的地面援军,否则我们将不断后退,并且自然会逐渐消耗,然后彻底毁灭

幸灾乐祸的参联会阴阳怪气的回他一句

我们认为目前应当首先考虑的是你的部队的安全,我们同意你们把部队集中到滩头阵地

12月6日,陆军参谋长柯林斯视察前线后和麦克阿瑟会谈,麦克阿瑟以为自己捞到了救命稻草,急于挽回颜面的他开始不断提出各种过线的要求,要求对中国实施海上封锁,对中国大陆进行侦察和全面轰炸,最大限度使用国民党部队,对大陆发起试探性攻击,要求动用核武器,并且声称“只有在有了这些前提条件的情况下,他才能尽可能守住阵地”。

简而言之,通过扩大战争,来掩盖自己的彻底失败。

柯林斯没当面回复他,表面上让国防部开始起草了一份对中国发动全面战争的计划,但私底下第一时间告了麦克阿瑟的黑状,杜鲁门如法炮制,表面上开记者招待会,宣布会“使用一切手段赢得朝鲜战争,包括积极考虑使用原子弹”,实际上私底下开始筹备撤换麦克阿瑟。

杜鲁门下令对美军进行大规模扩充,增加军费,扩大军工生产,要求军队要尽快扩充到350万人,各类军工设备的生产要增加4—5倍,还让参联会给麦克阿瑟画大饼,告诉他已经拨出20枚原子弹用于“防备苏军在远东可能发起的进攻”。这些动作本来就是杜鲁门防备想象中的苏联全面进攻和世界大战的一部分,但却很好的麻痹了麦克阿瑟,让他以为自己又可以了。

我说行,那就行,不行也行,毕竟会战兵力是八十万对六十万,优势在我,核弹骑脸怎么输?

此时麦克阿瑟又犯了一个错误,他为了让华盛顿支持自己扩大战争,居然开始联络国会里的共和党人围攻杜鲁门,那位著名的麦卡锡就是其中之一,他居然宣布如果杜鲁门拒绝将国民党军用于朝鲜,国会就应该考虑弹劾乃至罢免他。

1951年3月8日,众议院共和党领袖约瑟夫·马丁和麦克阿瑟合伙演双簧,他俩互相写公开信,马丁假模假式的“就朝鲜问题征求麦克阿瑟的专业意见”,而麦克阿瑟借着回信大肆宣扬扩大战争,发动核打击,使用国民党军队的那一套观点,甚至声称要“开辟亚洲第二战场”“发起第二次诺曼底登陆”“让国民党军队经朝鲜从东北重返中国”。马丁立即拿着麦克阿瑟的回信在国会大肆宣扬,并借此猛烈攻击杜鲁门的亚洲政策。

这彻底激怒了杜鲁门,你要扩大战争也就算了,你和共和党勾勾搭搭的凑一块是几个意思,杜鲁门决定迅速动手,除掉麦克阿瑟。

众所周知,对于民主党来说,共产党可以活,共和党必须死,此事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棵稻草。

华盛顿表面上说要早打大打打核战争,但实际上一门心思都放在收权上,一个典型例子是,1950年12月1日,助理国务卿腊斯克在艾奇逊和军队的会议上唱红脸,说要对中国采取各种行动,包括封锁,空袭,秘密行动,艾奇逊马上跳出来唱白脸,说做什么都可以,但决定权必须控制在华盛顿,这事让美军中很多脑子灵光的人一下就弄明白了白宫和国务院的真实意图,开始有意疏远麦克阿瑟,就连中情局都出来落井下石,针对麦克阿瑟一直极力要求的让国民党军进入朝鲜半岛参战,中情局马上送上一份报告

国民党军在朝鲜半岛不会起到重要作用,而且会刺激共产党中国越来越强的好战性,从而使政治解决朝鲜问题的可能性不复存在

瞌睡遇到枕头的杜鲁门大喜,马上拿这份报告堵住了其他人的嘴,参联会也开始用力,发布正式命令

除非我们大量增兵,否则中国军队有能力把联合国军赶出朝鲜,而增兵与否完全取决于华盛顿,朝鲜不是个打一场大规模战争的地方,因此我们不应在面对全面战争的威胁日益严重的情况下把我们剩下的可用的地面部队投入到对抗中共部队的行动中,因此,对你的基本命令是:打败对韩国的进攻,恢复地区和平和安全,在考虑军队安全的情况下,在一系列连成一片的阵地上进行持续的防御,直到我们做出决策,你的首要任务是保卫日本,如果战场形势要求联合国军撤出朝鲜,那么我们会请你发表意见。

这封命令的下达,标志着华盛顿彻底夺走了麦克阿瑟对朝鲜战场的最高决策权,并且把一旦朝鲜全境被攻占的责任甩到了麦克阿瑟头上,此时麦克阿瑟才如梦初醒,合着你们扩军扩半天,不是为了给我用的啊,他对杜鲁门破口大骂

华盛顿已经丧失了取胜的意志,杜鲁门总统原本想要解放和统一那块受到威胁的国土的坚定决心已经退化为了失败主义

他利用自己在媒体界的人脉发表声明

我深信,如果能让我动用我的全部军事力量而不受任何人为的限制的话,我不仅能够拯救朝鲜,而且能够给予红色中国发动侵略战争的潜在力量予以毁灭性打击,使它在今后的世世代代中不再成为亚洲和平的威胁。

他亲自起草电报发给参联会,把他扩大战争的那一套又重复了一遍,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此前他在国内有政治盟友是因为他有战功傍身,现在他是个一无是处的败军之将,谁还会在乎他的看法,连他写给共和党的信件都石沉大海。

一条街可以有两个帮派,但一个帮派里不能有两个老大

1950年12月31日晚至1951年1月8日,志愿军发起第三次战役,一举攻占了汉城,联合国军溃退至三七线,麦克阿瑟再次重复了他要求扩大全面战争的老调,参联会直接在回复中逐条批驳,并对媒体公开全部内容,让麦克阿瑟颜面扫地,参联会以幸灾乐祸的态度致电麦克阿瑟

你应该考虑美军和日本的安全,逐个阵地防守,节节抵抗,最大限度杀伤敌军,当你认为有必要撤退以避免人员和物资的重大损失时,可以把部队从朝鲜撤退到日本

对于这种明显是嘲讽性质的电文,麦克阿瑟气急败坏的回文

究竟什么程度的人员和物资损失才可以被视为“重大的”

但是形势比人强,他终究还是服软了

如果总统认为压倒一切的政治考虑要求这样做,我们也可以无限期的坚守下去,直到全军覆没

杜鲁门等的就是这一刻,他经过1月11日接到中情局的情报后进行评估和1月12日与国务院的会议,1月13日写信给麦克阿瑟,告诉麦克阿瑟不打算撤出朝鲜半岛,同时在1月12日参联会提交了一份备用方案性质的备忘录给白宫,这一度让麦克阿瑟第三次产生他又可以了的错觉,当时他高兴的认为白宫终于打算支持他扩大战争的意图了

参联会终于纠正了他们关于对中国的还击会引起全球战争的错觉

随后再次老调重弹,开始再次宣扬扩大战争使用核武器的言论,但他不清楚的是,此时对于杜鲁门来说,是否扩大战争使用核武器一事,已经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军事策略之争,甚至不再是全球战略之争,而成了究竟是白宫指挥联合国军,还是联合国军绑架白宫政策的路线之争,进一步说,是联邦政府和具有藩镇性质的远东军官集团的国本之争,是总统究竟有没有权力解除一个高级将领职务的权柄之争。

尤其是麦克阿瑟串联共和党搞事情的行为,已经彻底宣判了麦克阿瑟扩大战争使用核武器意图的死刑。

另一个喜欢掺和这种不能掺和的事的人在台湾,麦克阿瑟还独走去拜访他,只能说不是垃圾不扫一堆,物以类聚了属于是

1月15日,国家安全委员会再次开会,表示美军只需要在朝鲜维持现有规模就好,如果实在守不住就撤往日本,并准备对中国进行封锁,但封锁不是为了扩大战争,而是为了阻止中国进攻日本,仅此而已,麦克阿瑟扩大战争使用核武器的最后一次尝试彻底宣告失败。

杜鲁门开始动员媒体支持自己,他下令撤销了对朝鲜战争的缄口令,允许官员自行宣传朝鲜问题的政策,反复在《巴尔的摩太阳报》《波士顿先驱者》《纽约时报》《纽约论坛先驱报》等报纸上发文,强调文职政府对军队控制的重要性,强调总统解除官员职务的权力是不可置疑的,并在1951年4月11日,14日,5月7日在不同的正式场合反复发表公开演讲

麦克阿瑟多次公开对抗政府的既定政策,置全球安全利益于危险之中,让世界大战悬于他自己的任性之中,现在是他离开的时候了,除非美国和联合国的基本政策发生根本变化,麦克阿瑟将军必须遵守命令,否则他要么辞职,要么被革职

政治层面的攻势也开始发动,1951年5月3日,民主党参议员理查德·拉塞尔主持召开了关于麦克阿瑟的听证会,麦克阿瑟在会议上顽固的坚持自己扩大战争使用核武器的老生常谈,并且公开声称如果全球战争爆发,自己的职责只在太平洋,至于全球的其它区域,那是参联会和政府的是,与他无关。

这种挑事有我,扛事没我的态度彻底引发了众怒,从5月7日到31日,从国防部长到参联会主席再到白宫的办事员全体出席作证,把麦克阿瑟的观点全盘推翻并予以严厉驳斥。

为了挽回败局,麦克阿瑟曾经在4月19日于国会发表著名演说《老兵不死,只是凋零》,注意,这篇演说并非他失败后的总结陈词,而是他试图通过卖惨来换取听证会上的优势,此时杜鲁门解除他职务的命令已经下达,但还未生效,他试图唤起美国社会的同情和对他战功的记忆,以此换来在听证会上的反戈一击,但并未成功。

老兵不死,只是润滑履带,图为1932年7月美军镇压一战老兵申请退役补助的请愿活动,时任美国陆军参谋长的麦克阿瑟下令装甲部队碾压老兵,放言“我要打断他们的脊梁骨”,时任骑兵少校的美军名将巴顿率领骑兵部队在此次事件中也有活跃表现

经过长达4个星期的激烈搏斗,麦克阿瑟彻底败下阵来,杜鲁门的控制战争规模的政策得到从国会到媒体再到社会公众的广泛支持,麦克阿瑟变的臭不可闻,就连军队内都极度反感他,民调显示,他的公众支持率不足30%,曾经支持杜鲁门罢免麦克阿瑟的支持了不足20%,听证会后增加到了80%以上,曾经热闹一时的选举麦克阿瑟当总统运动瞬间悄无声息,麦克阿瑟曾经的政治盟友和赞助方纷纷离他而去,这个曾经骄横无比的远东军阀一时间众叛亲离。

同时由于媒体和官员的广泛宣传,杜鲁门的有限战争政策和罢免麦克阿瑟获得了全社会的广泛支持,就连共和党领导人都很认同,比如著名的托马斯·杜威,他就反对弹劾杜鲁门,并且反对麦克阿瑟的扩大战争政策,支持杜鲁门的有限战争政策,甚至支持杜鲁门罢免麦克阿瑟。

这次听证会结束后,杜鲁门于4月11日下达的解除麦克阿瑟职务的命令时隔近一个多月后正式生效,恋栈权位的麦克阿瑟黯然离职,6月25日,美国国会为了表彰他的功绩,破例批准为他专门制造一枚特殊黄金勋章,这面勋章上面镌刻着他的肖像和以下铭文

澳大利亚的保卫者,菲律宾的解放者,日本的征服者,朝鲜的捍卫者

“三句半”是我国的一种传统艺术形式,一般是前三句正经说事,最后一句反转或者给前三句拆台,以此起到戏剧性效果,麦克阿瑟的这枚勋章上的铭文就颇有三句半的意思

后来的历任联合国军司令,不论是李奇微还是克拉克,都严格遵守杜鲁门制定,在美国享有广泛社会基础的有限战争政策,绝不逾越半分,至于使用核武器,则早就作为麦克阿瑟扩大战争错误路线的一部分被彻底批倒批臭了,再也没有人提过,等到美国重新决定在朝鲜半岛上部署核武器,已经是艾森豪威尔时代了,不过那就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回到题目上来,杜鲁门为什么没有批准投原子弹计划?因为杜鲁门自己就是这一计划最坚决的反对者。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