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大年初一上映的《长津湖之水门桥》与《狙击手》你会选择去看哪一部?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13855414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大年初一上映的《长津湖之水门桥》与《狙击手》你会选择去看哪一部?

58 个回答

不写一千字不开新文!
“冷枪之王”张桃芳:守卫黄继光牺牲的高地
345 播放 · 4 赞同
张桃芳的故事在电视剧《光荣与梦想》中有所展示
《死亡游戏》《战争的细节》《巅峰较量》《第一命案现场》作者

很多人熟悉《水门桥》,但不了解《狙击手》。

《狙击手》的原型是抗美援朝志愿军英雄——张桃芳。

他在抗美援朝战场上,被誉为‘志愿军神枪手’、‘冷枪英雄’。

他在32天之内,以442发子弹,击毙214名敌人,

创造了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冷枪杀敌的最高纪录!

1950年6月,在朝鲜战争爆发之后,美国第七舰队公然驶入台湾海峡,宛如一个地痞无赖闯入我国后院,严重挑衅中国且威胁新中国安全。

同时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更是突破三八线,无视中国政府警告,大举北进。

并多次派B-29重型战略轰炸机越境,对我国边境进行肆无忌惮的轰炸。

甚至,美国还将飞机飞到我国山东巉山头、成山头、威海卫、福山等地进行低空侦察,扫射。

10月,忍无可忍的中国第12军,第20军,第27军,第38军等人民解放军,改为“人民志愿军”,由彭德怀为总司令,应朝鲜请求,出兵援朝!

至此,抗美援朝战争彻底爆发。

在抗美援朝第一阶段的运动战中,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军紧密配合,连续进行了五次大的战役,其中包括著名的云山战役、长津湖战役等等。

第一阶段战争,历时7个多月,共歼敌23万人,将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从鸭绿江边打回三八线,并将战线稳定在该地区附近。

1951年6月11日,抗美援朝战争进入第二阶段。

当时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实行“积极作战,持久防御”的战略方针,即以阵地战作为主要战略形式,进行持久防御作战。

在10月份,中美双方围绕上甘岭,展开了一场空前绝后的惨烈战争,那就是战争史上十分著名的‘上甘岭战役’。

上甘岭其实是位于朝鲜半岛中部江原道金化郡五圣山南麓的一个小村庄。

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说:“五圣山是朝鲜中线的门户,失掉五圣山,我们将后退200里,无险可守。谁丢了五圣山,谁就要对朝鲜历史负责!”

10月14日爆发的上甘岭战役中,“联合国军”调集兵力6万余人,大炮300余门,坦克170多辆,出动飞机3000多架次,最多时使用7个营对志愿军2个连防守的约3.7平方公里的上甘岭阵地发起猛攻。

志愿军防守部队进行了顽强抵抗,阵地多次失而复得。

双方随后不断向上甘岭地区增加兵力和重武器,使上甘岭发展为为数不多的局部大规模战役。

上甘岭战役持续了43天,志愿军与“联合国军”反复争夺阵地达59次,英勇的志愿军击退了“联合国军”900多次冲锋。

英雄黄继光,就在争夺上甘岭597.9高地中,英勇牺牲。

最终,志愿军让“联合国军”死伤25000余人,自己也付出15000余人死伤的代价,获得了上甘岭战役的胜利。

上甘岭战役结束后,联合国军无力对志愿军再次发动大规模进攻,双方进入相持阶段。

由于伤亡巨大,志愿军做出调整,令72师214团换防此地。

此时,年仅22岁张桃芳就跟随214团,驻防在战略要地——元山。

都说时势造英雄,谁也想不到这个22岁的年轻小伙子,这个未来在上甘岭上令美军闻风丧胆的‘狙神’,居然在入朝的第一次练兵中,连吃了‘三张大烧饼’。

1931出生的张桃芳,早在少年时期就是是江苏兴化县陈堡乡抗日儿童团的团长。

张桃芳18岁那年,新中国成立,他也在这一年喜得贵子,又当上了民兵排长。

1951年3月,张桃芳自愿报名参军,成为人民解放军的一名新兵战士,经过3个月的新兵训练,他被分配到24军前往福建剿匪。

剿匪结束,24军接到中央紧急命令,开赴东北。

次年9月中旬,22岁的张桃芳所在的24军变更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次进入朝鲜战场。

张桃芳所在的志愿军72师214团3营8连进行了入朝以后的第一次练兵。

练兵内容是:打靶。

按理说,打靶对于已有战斗经验的张桃芳来说,是轻车熟路,可是他入朝之后,当上了连部的通讯员,所使用的枪也从“三八式”换成了苏制1944骑步枪。

没有时间练习射击,加上他又对武器不熟悉,使得张桃芳打靶结果为:三个零环。

三枪全脱靶。

连长称张桃芳的行为是“吃了三张大烧饼”!

作为惩罚,张桃芳只能去厨房帮厨。

此时的朝鲜战场因为敌我双方前期的大量伤亡,已很难再发起大规模战役,因此,在214团对面的“联合国军”很‘悠闲’的修建了许多地堡工事。

联合国军”大大减少了在地表阵地的活动,在这样的情况下,怎样才能进一步有效的消耗对方兵员,争取战场主动呢?

志愿军必须指定出新的战术。

说起来,早在1951年5月27日,毛泽东就给志愿军司令部发出了一封名为《用“零敲牛皮糖”的办法歼敌》的电报。

毛泽东在电报中指出:

打法上,同意彭德怀总司令提出的不断轮番各个歼灭敌人的方针,即“零敲牛皮糖”的办法。

即一次使用三四个军,也可以动用更多的部队,每次以干脆彻底的歼灭敌一个营为目标,其它部队整补待机,有机会就打。

电报的核心思想是,今后作战目标不要选得太大,一定要看准时机再下手,要一点一点的消耗敌人。

在这样的思想下,志愿军指战员通过实践,逐步摸索出一种冷枪冷炮杀敌的办法。

这是一场在志愿军全军中掀起的,有组织的狙击活动,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志愿军把这一活动称之为“打活靶”。

战线上枪声四起,但都是从志愿军阵地打过来的,敌军的士兵都被打傻了!

他们被打得整天龟缩在地堡中不敢露头,这也使得志愿军阻击作战的难度越来越大。

但志愿军还是摸索出了新的方法。

由于两军阵地距离最近时近有30几米,敌军在阵地上的活动情况,可以看得一清二楚。

甚至都可以看见敌军的眼睛是蓝色的还是黑色的。

当敌人在地堡中瞭望时,地堡孔是黑暗的,没有人瞭望时,地堡孔是透亮的。

所以,当地堡孔变暗时,就可以开枪。

美联社记者描述道:“士兵只能在地上匍匐,后背直冒凉气,不知道什么时候,志愿军的子弹就落在自己的头上!他们在胸口画着十字,祈祷着上帝能够让他们平安爬进地堡,真是吃尽了苦头!”

张桃芳所在的214团3营8连9班,也展开了狙击手的选拔工作,他也渴望成为英雄,可是,谁会选一个三枪全部脱靶的‘大烧饼’呢?

张桃芳心里很清楚,要想成功入选狙击手,必须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

这其中,首先要提高的就是射击的稳定性。

而射击的稳定性是和臂力直接挂钩的,最简单的法子就是吊沙袋。

然而志愿军普遍条件较差,上哪去找沙袋?

张桃芳很快想出了一个好主意。

他找了个破床单,战壕内挖点土,塞进去,做成了简单的沙袋,吊在小臂上。

这样训练的最终目的,是要训练到双臂吊着十几斤重的沙袋,仍然能够将步枪一举到位,不差分毫,并且一点都不能晃动。

训练臂力的方法解决了,但是新的难点又来了。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令敌人闻风丧胆的狙击手,光练稳定性还不够,还得练习准确性。

说到底,狙击手是要打人的。

而人是会移动的活物。

也就是说,张桃芳必须解决瞄准度的问题。

因此张桃芳想出来的吊沙袋方法在短时间内可起不了太大作用。

那除了敌人之外,什么目标是移动的呢?

张桃芳在坑道内来回踱步。

突然,一个不起眼的但却非常重要的物件,映入了张桃芳的眼帘——煤油灯。

煤油灯以煤油作为燃料,外形如细腰大肚的葫芦,上面是个形如张嘴蛤蟆的灯头,灯头一侧有个可把灯芯调进调出的旋钮,以控制灯的亮度。

张桃芳看着煤油灯中跳跃的灯芯,那上面的火苗忽高忽低,飘忽不定,这不就是最好练习准度的工具吗?

他当即决定用煤油灯中飘忽不定的火苗来练习瞄准。

在刚开始练习阶段,张桃芳就提高了练习难度,他让战友提着煤油灯,退后10米,在坑道内来回走动,他就用小臂吊着沙袋,举着枪瞄准练习。

这种近乎疯狂的练习方式,目的是要将武器变成自己身体的一部分!

张桃芳头脑灵活,加上艰苦的付出训练,他很快就如愿以偿的当上了9班的最后一位狙击手。

此时,年轻的张桃芳并未因一时的进步而沾沾自喜。

他心里十分清楚,志愿军中英雄辈出,人才济济,若想在志愿军中脱颖而出,还必须用实战,也就是战绩来说话。

正所谓,打铁还需自身硬。

他第一步要做的,是成为214团中最优秀的,第二步是成为24军最优秀的,第三步也是最后一步,成为志愿军最厉害的!

理论上讲,张桃芳给自己指定的“三步走”计划中的第一步,本该是最简单最容易的。

可在狙击手高手如云的志愿军中,张桃芳想迈出第一步,也并不简单。

1952年4月到8月,是志愿军狙击最频繁时期,狙击歼敌的战绩曾达到惊人的13600余名。

也因此,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的士气,降到了冰点。

同年9月3日《人民日报》中有一篇通讯报道,标题为《朝鲜前线上的冷枪杀敌运动》。

这篇文章提到,五圣山上的冷枪杀敌运动,已在3个月内取得了歼敌2823人的辉煌胜利。

在冷枪杀敌运动中,五圣山上的志愿军战士,还顺带着击瘫敌人坦克19辆,击毁敌汽车88辆,敲掉敌军地堡170个!

五圣山上冷枪杀敌运动给敌军造成了有效的人员消耗,大大增加了志愿军士气,挫败了敌人锐气,打击了敌人嚣张的气焰。

五圣山就是张桃芳所在部队驻防的地方。

这篇报道中提到的杀敌成果,正是五圣山上24军战士所取得的,他们是这场冷枪冷炮中的佼佼者。

要在这样一群狙击高手云集的部队中,脱颖而出,难度不是一般的大。

从地图上看,上甘岭阵地分为两个高地,分别为597.9高地和537.7高地。

1953年1月29日这一天,张桃芳进入了上甘岭597.9高地。

这是他进入上甘岭阵地19天来,第一次以狙击手的身份出战。

刚当上狙击手的他,一大早就信心满满地提着狙击步枪登上了狙击台。

他趴在自己的狙击位上,静悄悄地等待着“猎物”出现。

在等待的过程中,他丝毫不敢放松,就算上厕所也只是就地解决。

一个小时,两个小时,三个小时……

许久过去,敌军阵地一个人影都没有。

正当张桃芳有些沮丧的时候,他忽然发现,在阵地正南一处无名高地上,有三个人影,如同鬼魅一般地出现了。

这三个敌军士兵警觉性很高,他们将枪稳稳地端在胸前,一边警觉地侦查,一边交替带队前进。

猎物终于出现了!

初生牛犊不怕虎,张桃芳可不管那么多,举枪,瞄准,扣动扳机,一气呵成!

一个敌人倒下了。

年轻的张桃芳收获了他当狙击手之后的第一个战果。

可是,第一次狙击成功的张桃芳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按照他原本的想法,是想将三名敌军一锅端,全部击毙,但是他还没来得及补枪,早已闻风丧胆的其余2个敌人早已经一溜烟都跑掉了。

更让张桃芳沮丧的是,他明明瞄准开枪的是排在第一位的敌人,可是倒下的却是第二位。

这是什么情况?

后续完结正文,请点击下方链接: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