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困在系统里的年轻人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www.ebusinessreview.cn/newsinfo/2315206.html?templateId=92230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困在系统里的年轻人

题图源自电影《摩登时代》

作者:王梓旭,新零售商业评论编辑

生产车间的流水线前,一个个零件在传送带上快速移动着,一名工人正一手拿着一只扳手拧紧零件上的螺母;传送带的运行速度很快,他必须全力应对才能跟上节奏,不能有一丝分心。

终于,到了午休时间,生产线慢慢停了下来,但工人的手臂却因为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而无法放松,仍握着扳手保持拧螺母的姿势,甚至连身边人衣服上的纽扣也没有放过……

这是电影《摩登时代》中的一个片段,影片生动地表现了工业时代,工人们被困于流水线,无法挣脱。

如今,互联网时代到来,在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的助力下,各种系统彼此交错,编织成了一张张硕大的“网”,将每一个人都纳入其中。这些系统对人们的束缚,远比流水线更为猛烈。

去年《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一文引发了人们的关注与热议。然而,困在系统里的远不止外卖骑手,事实是,这早已成为了当下每一个人的时代通病。

斗智斗勇 

趁着等红灯的工夫,梦圆拿出手机看了看时间,8:50;然后熟练地点开手机第一屏上的CRM系统,登录到了后台。

几个月前,梦圆所在的雪花啤酒开始强制推行这套系统,并纳入考核。冬天是啤酒销售淡季,因此销售人员的主要工作就变成了去辖区内的门店将相关数据录入CRM系统。

梦圆来到第一家门店,对着店铺招牌拍照片上传后,走进店里与老板寒暄了几句,随即便开始按照系统指引录入信息。

需要记录的信息包括售卖的产品组合、生产日期、价格标签、店内竞品的售卖情况等——全套操作,梦圆一气呵成,只用了几分钟时间。

起初,梦圆对这套系统是抗拒的。因为根据系统规定,她每天需要拜访70家门店。“刚开始很吃力,跑不完就得加班。”后来,梦圆慢慢摸到了些窍门,每天出门前先规划好巡店的路线,避免多走冤枉路而耽误时间。

公司规定,销售巡店期间,必须保持系统后台的登陆状态,手机定位也要全程开启。这意味着,每个人的一举一动都能在系统里查看到。

“几点到店,几点录入数据,跑了几家店,不仅是我自己的行动轨迹,其他同事的也都能看到。”梦圆的语气中透露着无奈,“毕竟是和绩效挂钩,大家都不敢怠慢。我只是不明白,现在为啥连跑店都卷起来了?”

如今,梦圆不仅学会了优化线路,也学会了“对抗”系统。她会调节巡店速度与节奏,避免出现大段空闲时间,被系统判定为工作量不饱和,而增加工作量。

对于CRM系统的作用,梦圆并非完全否定,毕竟,这套系统能够帮助公司更好地管理店铺,并根据录入的实时数据调整销售、铺货策略。

但是,系统的机械性和死板的规则设定,又让梦圆与同事们始终处在疲于应对的状态。“一天跑那么多家店,根本谈不上跟店主联络感情了。”梦圆抱怨说,“但实际上,很多订单还是要靠跟店主混了脸熟后才能拿下的呀。”

终于到了下班时间,梦圆关闭了手机定位,退出CRM系统,走进麦当劳坐下休息。她不知道,这样的巡店何时是个头。

“如果哪一天系统增加了录音功能,那就真的做不下去了。”梦圆暗暗思索,“只是,即便换一份工作,恐怕也逃不过各种工作系统吧?”

梦圆摇了摇头,仿佛要把这些烦心事都从脑袋里甩走。“想不了这么远了,先把明天的巡店路线规划好。”

明天,梦圆还要继续与系统斗智斗勇……

人机博弈 

又到了用餐晚高峰。

梁安站在取餐台后,熟练地完成“装满可乐、包好汉堡、把食品装入纸袋并塞入纸巾”这一整套动作,虽然整个过程耗时不到1分钟,但取餐台前仍挤满了等待取餐的用户。

今年年初,梁安成为了深圳麦当劳的一名兼职咖啡师,在咖啡业务不忙的时候,通常就会被叫来支援店里其他岗位的工作。“这已经是12月里第5次了。”梁安的口气并不是抱怨,反倒有些无奈。

一切都源于麦当劳开展的为期21天的优惠活动,员工内部称它为“小88”——5块钱的汉堡、20元的麦乐鸡礼盒、12元的麦辣鸡腿堡和可乐套餐,每天推出一款优惠产品,吸引了不少人来“薅羊毛”,大量消费者涌入下单使麦当劳的点单系统一度崩溃,甚至因此登上了微博热搜。

事实上,公司提前做了备人、备货的准备,但无奈的是,如今让消费者下单的入口太多了。

“美团、饿了么、微信小程序,再加上门店里的自助点餐机,以及人工点餐。”梁安掰着手指头一一数过来,“订单从各个渠道进入,但后厨就只有这些设备,即便备货充足,半成品炸制也需要时间。”

虽然梁安与同事们都使出了十二分的力气全力以赴,面对大量涌入的订单,依旧显得力不从心。不少人在社交媒体上吐槽,公司策划这样的活动根本不顾及员工感受,“活动时员工恨不得一人当五个人用。”

同样抱怨的,还有取餐台前苦苦等候的用户:“系统提示可以取餐了,跑来一看,店员叫到的取餐号却距离自己的还差了十来个。”

面对顾客的质问,梁安只能一遍遍地道歉。对此,他也很无奈:“这关系到门店配餐速度的考核,只是我们无法和顾客明说。”

按照规定,出餐速度一旦超过100秒,订单栏就会变黄并发出提醒,黄色的订单会拉低门店平均配餐速度;而且门店联网,麦当劳深圳分部可以进行实时监控每个门店的配餐速度。

如果出餐速度过低,门店经理会被上级领导通报批评,因此经理通常会让员工把即将超时的订单先打出来,而这个动作反应到系统中,便是配餐台打印单号,消费者同步收到取餐提示。

九点以后,用餐高峰也渐渐退去,梁安和同事们终于可以缓口气了。只是,这样如马拉松冲刺般的工作节奏,才刚刚开了个头。

不过,梁安对此倒也心平气和:“都是被系统逼的,无论是我们店员、经理,还是顾客,大家也都不容易。”

所幸的是,如今的系统还没有智能到一点空子都钻不了的地步,而“小88”的优惠也只有21天,梁安知道,与系统的博弈明天还将继续……

无处可逃 

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

连锁便利店品牌便利蜂,一直标榜自己是一家数据科技公司。借助智能系统和算法,便利蜂从工厂、物流、陈列甚至打扫卫生都交由系统做决策,好的一面是借助系统可以快速进行标准化复制,也能加快人员上岗速度;但另一方面,人则沦为了机器的“工具”。

在便利蜂工作过的员工曾表示,每天拍照要花费大量时间,上货、理货架、上下班打卡、清洁任务等都要拍照留存,如果动作慢根本完不成系统任务。

不仅如此,店内密集的监控还会时刻监督店员,一旦离开监控区域3分钟以上,后台就会语音喊话,询问离开原因,并要求马上回到监控区域。

有员工调侃,便利蜂在业内被称为“便利店行业的黄埔军校”,锻炼两个月出来别家便利店都抢着要。只是,在如此“强大”的系统中锻炼出来的员工,若是失去了系统的管控,果真能干好工作吗?

显然,智能系统的应用本应该是为人服务,但若是执着于此,便是过了头。

再来看看前段时间因工资争议而登上热搜的茶颜悦色。期间,有茶颜悦色的员工抱怨口播“话术已经填满了一张A4纸”。

尽管明知许多顾客对口播抱怨连连,但茶颜的员工必须说完那长达5分钟的话术,因为“口播直接与评分挂钩,而评分低会影响工资”。

而考核员工口播质量的,除了公司派出神秘访客不定期巡店外,机器系统也能帮上很大的忙。一位科技公司从业者向新零售商业评论透露,这方面可以通过监控摄像头及机器学习实现监控,机器会在听到特定语句时记录次数,从而实现简单直接的监控店面的效果。

像便利蜂、茶颜悦色一样,如今,许多企业都引进了各类智能系统,一方面可以分析消费者的喜好,并进行精细化运营,另一方面也为了更好的地监督员工,降低管理成本。

只是,如何在系统与员工、顾客之间取得平衡,仍是不少企业需要面对的一道难题。

无处不在的系统,在为人类的生活和经济活动带来效率和便利的同时,也模糊了人的价值。在冰冷的系统面前,人只是一个代号,就像流水线上的零件,没有个性,面目模糊。

而困在系统中的人们,也开始了反思:当初为了造福人类而开发的系统,果真如愿带来了幸福快乐吗?

当面对从一个系统逃离,又跌入更多系统的时候,不免让人想到了“异化”这个概念。

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异化是人生产的事物反过来统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套用到“系统”上即是,许多智能系统的诞生初衷是为了更好的帮助人类,而人类却在不知不觉中被系统控制了。

虽然,马克思主义乐观地认为,异化活动是短时期的历史现象,随着私有制和阶级的消亡,以及僵化的社会分工的最终消灭,异化必将在社会历史上绝迹。

但如今看来,系统之于你我他,是无处可逃、不得不接受的现实。

祝愿困在系统中的每一个人,一切安好……

* 应采访对象要求,本文梦圆、梁安均为化名。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