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低碳经济」起势:创业公司营收翻番,CEO一天见几波投资人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36kr.com/p/1529883096649735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低碳经济」起势:创业公司营收翻番,CEO一天见几波投资人

苏建勋·1小时前
这些在曾被视为“冷门”的能源、材料、环保等领域默默耕耘多年的科技公司,随着“双碳”目标的落定,他们有了走向舞台中央的机遇。

“922”后,行业迎来转折点
 

距离去年“922”过去一年多,快思瑞科技的董事长张志浩觉得,一切都不一样了。

作为新材料领域的高科技企业,快思瑞的核心技术是一种名为“可膨胀微球”的高分子材料,它是世界上人工合成最轻的物质,可以应用在建筑、汽车等诸多领域。

成立之初,快思瑞的工作侧重于基础研发,合作方大多是一些建材、涂料厂商。但从去年至今,越来越多的需求开始来自汽车、手机、半导体厂商,不少客户甚至直接登门拜访,市场热度远超出了张志浩的预期。

“我们属于供应链最上游。正常情况下,很少有下游的汽车、手机厂商来和我们直接对话,这在以前几乎是不可想象的。”张志浩对 36 氪说。可在去年“922”之后,行业对材料的关注度日益高涨,像快思瑞这样的新材料企业,成为了引领技术变革的主角。

所谓“922”,是指在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大会上向世界宣布:中国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至此,一场以人类呼唤绿色低碳为核心、以可再生能源为主体的能源革命正在展开。

从产业端来看,碳中和的目标将加速构建清洁低碳的能源体系,能源供应和消费结构将发生巨大变革,能源供应企业、能源消费企业都将受到这一趋势的深远影响,新兴的“低碳经济”正成为一片亟待开垦的创投热土。

“我们正在经历一个工业的转折点。”张志浩如是说。 

新能源电池新型材料供应商“载驰科技”也是低碳经济浪潮中的一份子,其生产的纳米硅炭材料相比石墨拥有更高的比容量、更好的倍率性能与稳定性,随着工艺流程的缩短,生产能耗也有着大幅降低。载驰科技创始人汪炜告诉 36 氪,从去年至今,公司的销售额已经翻了一番。

来自资本市场的问询度也更多了。汪炜谈到,随着产品在业界逐步打出声量,有时一天会有好几拨投资方找来寻求对接,2020 年下半年,载驰科技敲定了新一轮融资,由上海东方证券创新投资有限公司(下称“东证创新”)领投。 

在汪炜看来,选择东证创新,一方面看重其在资本市场深耕多年,有着丰富一、二级市场运营经验,特别是其强大的二级公募背景,对被投公司未来在二级市场的价值发现颇为有利;更重要的是,东证团队对行业的认知学习程度,也与载驰这种以高新科技研发为驱动的公司特质相当匹配。

东证创新成立于2012年11月,其投资赛道聚焦在TMT、生物医药等科创板重点产业领域,母公司东方证券为具有国资背景的A+H股上市公司。过往历史上,东方证券曾对东证创新有着多笔增资记录,其中2019年6月,东方证券向东证创新增资20亿至50亿元,2021年7月继续增资9.5亿元,目前东证创新注册资本为72亿元,在投资领域,这意味着有着充足的“弹药”。

“虽然双碳目标是去年确立的,但从投资周期来看,不管是2010年左右的光伏、2015年开始兴起的新能源汽车,围绕工业体系的节能减排一直是我们关注的重点。”东证创新执行总经理陆江平对 36 氪说道。

陆江平也切实感受到了“低碳经济”的热潮,在东证创新内部,如今与“双碳”相关的新能源(光伏、风电)、智能汽车等赛道,都有着较高的关注优先级。2020 年至今,东证创新陆续投资了快思瑞、载驰科技、金力股份、滴水科技等一系列新技术、新材料、节能产品和企业。

低碳,从口号到行动

去年“922”至今,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在数值上确定,政府、企事业单位都开始将节能减排从口号落实到具体的实际行动。

就目前来说,企业做碳减排有两个主要的推动力,一个是那些被纳入全国/地方碳排放交易范畴的高排放型企业,不主动减碳,或者不去购买碳指标就会面临罚款,碳履约迫在眉睫。

国内的互联网大厂也加入了碳中和竞赛。腾讯在今年1月12日宣布启动碳中和目标规划;3月12日蚂蚁集团锁定在2030年实现净零排放目标;6月22日,百度正式公布在2030年实现集团运营层面的碳中和目标。

还有知名国际品牌的供应商们。苹果、欧莱雅特斯拉等等注重品牌美誉度和社会责任感的公司,碳中和目标已经相当明确。苹果提出要在2030年实现碳中和,微软的步伐更激进,甚至提出了“历史碳中和”的概念,到2050年,要把成立以来75年制造的碳一把子消灭。这些目标层层传递到大品牌背后的供应商,减碳压力倍增——不跟进减排,意味着可能丢失大笔订单。

张志浩的感受也尤为明显。快思瑞的微球技术可以直接应用在汽车的“骨架”当中,既可以让汽车实现轻量化,还能实现更好的保温效果;但由于“轻量化”会导致汽车生产的成本提升,出于利润考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所谓的“环保、节能、轻量化”,对于不少汽车厂商而言都只是一句口号。

但从去年至今,随着电动车的普及与双碳目标的确立,“轻量化”开始成为汽车行业的主流认知。

“做轻的话,汽车的耗油、耗电都会减少,所以轻量化实际上是双碳经济的一部分。”张志浩对 36 氪说到,在他看来,如今不论是主机厂,还是一级、二级汽车供应商,对轻量化的关注度都达到了100%。

汪炜也感受到低碳经济下产业链条的变化。载驰科技生产的纳米硅炭,是对电池负极材料的一种全新升级,过去业内常用的则是石墨。汪炜给 36 氪举例形容两者差异,如果把电池负极比喻为一个房间,那么石墨就是单开门,一次只能进一个人;纳米硅炭则是推拉门,可以同时进好几个人,所以电池充电会更快,倍率性能更佳,能量密度更高。

从低碳的角度来看,纳米硅炭让电池储能的效果更好,即使在冬天,也不会因为温度降低导致锂离子移动较慢,导致电量流失,更重要的是,纳米硅炭的生产方式比石墨有着更低的能耗。

人造石墨的原材料是石油和煤炭,要将其中的副产品加工成石墨,需要处理高温化(通常需要 2800 度以上),天然石墨则需要经历“除杂”工序,这就要用到大量的酸碱因此,石墨已经被认定为高能耗行业;而载驰所用的硅碳,实际上是光伏行业所用的硅的废料,相当于是一种原材料的二次利用,属于绿色循环路线。 

“理论上,相同能量的锂电池所需负极材料,如果每年需要生产100万吨石墨,硅的话只需要生产10万吨。”汪炜谈到,他还透露到,随着消费电子、新能源车对低碳原材料的需求日益加剧,目前与载驰科技合作的电池供应商已经陆续进入国内一线消费电子品牌的供应商体系,“市场反馈是非常积极的”。

低碳经济的“快与慢”

“双碳”目标确立后,在政府端,各地围绕能源环境、节能减排的政策也在迅速落地:在产业侧,诸如汽车、消费电子类企业也都在快速转变思路,争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但与这些思维方式的“快”相比,是低碳相关的技术研发、产品突破的“慢”。

“低碳领域的技术都不是凭空创造出来的,这是科技创新领域投资的一种特色,它不是一件可以快的事情。”陆江平对 36 氪谈到。

以东证创新投资载驰科技为例,由于载驰使用的硅碳技术属于行业创新,因此,从关注赛道、接触公司、论证可行性、再到真正出手,东证创新花了 8 个月的时间。当中,东证创新团队梳理了新能源电池赛道的发展脉络,与行业专家、客户做了大量访谈调研,才做了最终的投资决策。

“双碳不仅是数值层面的目标,到了产业里,其实是非常复杂的课题,会有源源不断的新物种出现。”陆江平说。

与移动互联网行业低门槛的创业群像不同,36氪发现,“双碳”领域相关的从业者,大多在行业内积累多年,有着深厚基础科学的沉淀,且有相当部分创始人为高校教授、科研机构高级研究人员等。

在新材料领域,张志浩已经投入研究了近12年。回忆快思瑞的创立过程,张志浩谈到,虽然公司创立于 2019 年,但从 2008 年就开始进行研究了,“开始的话时候没人投资,都是烧自己的钱,实验室也在最简陋的平房里”。

对于快思瑞来说,如今切入“低碳经济”的定位,更像是一种自然而然的结果。在快思瑞最早的产品方案中,他们想通过可膨胀微球给建筑做保温——在“双碳减排”还没有被明确提及的前些年,建筑保温是一种通过节能降低成本的手段,利用外墙材料让建筑达到冬暖夏凉的效果,可以节约建筑内的用电量。

一般来说,建筑行业的保温材料有三种:石棉、EPS保温板与水泥砂浆,但这三种材料都有各自的问题:石棉含有致癌物、EPS保温板不阻燃;水泥砂浆与墙壁的贴合不够牢固;因此,快思瑞的可膨胀微球目前来看,是建筑领域兼具了安全性与功能性的新材料。

可以看出,不论是快思瑞的可膨胀微球,还是载驰科技的纳米硅炭,在低碳产业的落地上,这些企业不仅仅是实现了技术研发的突破,更重要的是通过产品性价比,实现了商业化层面的规模化拓展。

拿载驰科技采用的纳米硅原料来说,其成本从 2010 年的一克 400 元,如今已经降了数百倍,而且还在持续下降。这也与光伏领域的产业规律也相似,光伏用电的普及,也是从 2010 年需要政府补贴,到如今价格比火电、水点都要便宜,才实现了大规模的应用。

“新材料能够走入寻常百姓家,关键原因还是在于成本,用户会用脚投票。”汪炜谈到。

双碳下的产业重塑,不应该是揠苗助长强制得出的目标,而是通过不断在科研领域产生突破,为产业链提供物美价廉的解决方案,如何让低碳节能成为一种水到渠成的结果,对于所有政府机构、企业乃至个人来说,都将是一个全新的命题。 

在具体的产业扶持上,东证创新也持续在低碳经济领域进行投入,近日,东方证券及旗下子公司东证创新携手 36 氪正式启动 “双碳星物种”可持续创新大赛,大赛聚焦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新模式四大赛道,双方将共同挖掘更具潜力的创新型企业,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双碳政策、把握市场需求、对接产业资本、链接更多资源,推动国家双碳目标实施落地,促进产业发展,最终达成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 

以下为大赛详情,欢迎参与报名

v2_a96cf24377034eb1a1d1e64b950edf4a_img_jpg

v2_ca3342ec93394c5fb3915dbec54a9e64_img_jpg

v2_3d9489da82584bd9a09163b02c86c4b3_img_jpg

本文由「苏建勋」原创出品, 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 转载说明 ;违规转载必究。

寻求报道 。

本文图片来自:企业官方、视觉中国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