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商汤上市遇阻,AI困局无解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chinaventure.com.cn/news/80-20211216-366147.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商汤上市遇阻,AI困局无解

原本即将上市的商汤科技按下了暂停键。

原本即将上市的商汤科技按下了暂停键。

12月13日午间,商汤科技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全球发售及上市将延迟,预期将刊发补充招股章程。同时,商汤科技表示,仍将致力尽快完成全球发售及上市,所有申请股款将不计利息悉数退还予所有申请人。 

这对商汤科技而言,无疑是极为无奈的决定。12月17日,商汤科技原本将在香港联交所正式上市。 

如果一切照常,12月10日,商汤科技本应该进行首次公开募股定价。但这一天,商汤科技迎来了上市的“栏路虎”。美国时间12月10日,美国财政部宣布将商汤科技列入“中国军工复合体企业”清单,美国投资人将被禁止投资商汤科技。

因事发突然,商汤科技上市计划被打得措手不及。商汤科技随即发布公告表示对相关指控“强烈反对”,相关指控毫无根据,相关指控反映了对商汤公司根本性的误解。 

而在11月22日晚间,搭着“元宇宙”的东风,商汤科技已经通过港交所聆讯。 

商汤科技的上市之路并不容易。此前,市场多次盛传商汤科技计划上市,但均被商汤科技官方一一否认或不予置评。如今,商汤科技顺利通过港交所全面审查,再通过路演、招股、配售结果公布、挂牌等等,一系列流程之后,正式上市原本指日可待。

 AI第三次浪潮下,国内涌现一大批AI创业企业,以商汤科技、旷视科技、云从科技、依图科技为代表,专注于AI计算机视觉赛道的四家创业企业,被行业人士俗称为“AI四小龙”。 

成立之后,“AI四小龙”颇受投资人青睐。 

据招股书数据显示,商汤科技12次总融资金额约为5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36.58亿元)。天眼查数据显示,旷视科技2011年以来融资7轮,累计近1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83.9亿元);云从科技2015年起融资11轮,累计金额超5.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5亿元);依图科技自2012年起融资10轮,累计金额接近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5.5亿元)。

2019年,旷视科技率先发起上市冲击,一度计划赴港上市,申请失效后,转战科创板。今年8月、9月,云从科技、旷视科技在科创板分别提交注册,不过遗憾的是,截至目前,两家企业迟迟未有上市结果。依图科技则“铩羽而归”,终止科创板上市审核,至今没有新动作。而随着商汤科技的止步,“AI四小龙”目前均被拦在了上市公司的大门之外。 

市场对商汤科技的上市抱有期待。作为“AI四小龙”中的“一哥”,其营收规模远远超过其他三家。以2020年为例,商汤科技为34.46亿元(人民币,以下未注明则同),旷视科技营收是13.91亿元,云从科技为7.55亿元,依图科技或不超10亿元(2020年上半年为3.81亿元)。 

实际上,自“AI四小龙”成立以来,其营收规模、亏损程度,以及各项业务指标,对外界而言,一直是一个“谜”。市场上,关于“AI四小龙”巨亏、产品落地场景有限、人员动荡、目标不清晰、故事不好讲等等传言,从未终止过。 

直至四家AI企业纷纷寻求上市,其实际经营情况才得以浮出水面,谜底揭晓,让业界窥见到“AI四小龙”的里子。

 从公开的数据来看,“AI四小龙”均呈巨亏状态,根据招股书数据披露,2018-2020年三年间,旷视科技累计亏损127.7亿元;云从科技(2018-2020年)累计亏损26亿元;依图科技2018年、2019年、2020年上半年累计亏损61.18亿元。 

上市融资,也成为这些企业必由的活血之路。按照商汤科技的计划,此次上市将募集60亿港元,预计募集到的资金60%用于增强研发能力,15%用于业务拓展,15%寻求战略投资和收购机会,最后10%用于运营资金。 

但如今看来,巨亏的商汤科技是否还能等到这笔资金,什么时候甚至是否还能登陆港交所,仍未可知。 

市场曾预计,商汤科技如在港正式上市,是AI行业内的一个标志性事件,也将成为AI行业发展的“节点”。但如今看来,商汤科技甚至“AI四小龙”的上市之路,都充满未知数。这对整个AI行业的未来而言,也是一个挑战。

谁在期待商汤上市?

2014年,有着中科大、 麻省理工学院(MIT)、微软等资深学术背景的汤晓鸥和其学生徐立在港中大计算机视觉团队支持下,创建了商汤科技,主要专注于计算机视觉CV领域,最早为包括华为、小米、美图秀秀、FaceU、Snow等软硬件公司提供CV解决方案。 

2019年后,商汤科技又陆续进入医疗、自动驾驶、芯片等领域,以及向AI平台化发展。 

招股书显示,商汤科技主要营收来自于AI(计算机视觉领域,简称CV)软件平台,比如,面向智慧商业的方舟企业开放平台,面向智慧城市的方舟城市开放平台,面向智慧生活的SenseME、SenseMARS及SenseCare平台,面向智能汽车的SenseAuto绝影智能汽车平台。其中,主要营收来自于智慧商业和智慧城市两块,2020年两者占总营收比例分别为43.1%、39.7%。 

尽管提供CV解决方案使得商汤软硬件客户达到上千家(招股书显示,截至2021年6月30日,商汤软件平台的客戶数量合计超2400家),但汤晓鸥显然不想将商汤科技局限于移动互联网、安防,甚至金融领域。汤晓鸥认为,没有AI行业,只有AI+行业。

 遗憾的是,尽管商汤科技积极进入各个垂直领域,但面对业务线初期扩张、高研发投入、运营资金等等支出,商汤科技一直尚未实现盈利,多年来持续亏损。

据商汤科技招股书披露,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上半年,商汤科技分别实现营收18.53亿元、30.27亿元、34.46亿元、16.51亿元。

尽管营收看似乐观,但作为高研发投入的企业,商汤科技的成本不容小觑。统计期内,商汤科技研发支出分别为8.48亿元、19.16亿元、24.53亿元、17.7亿元,与营收收入逐步持平。

随着成本的不断增加,商汤科技的亏损也在不断扩大,统计期内,商汤亏损金额分别是34.33亿元、49.68亿元、121.58亿元、37.13亿元,三年半合计亏损超240亿元。

巨额的亏损导致商汤科技入不敷出。尽管此前有巨额融资,但商汤科技的现金流和负债情况不容乐观。招股书数据显示,统计期内,商汤科技现金流净额分别是-7.50亿元、-28.70亿元、-12.29亿元、-8.31亿元;净负债分别是53.64亿元、106.54亿元、209.32亿元、229.61亿元。

随着经营压力的扩大,上市成为商汤科技的必由之路。在历经12轮融资后,商汤选择赴港上市IPO,以缓解资金压力。

不过,上市能否解决商汤科技的压力?实际上并未可知。

对于上市,商汤科技的员工并不兴奋。商汤科技通过港交所聆讯消息公布后,其公司的高级销售经理圆圆一如既往地发愁,“学术派公司,没有具体的产品可以售卖。AI平台再多,也需要一定的落地场景,目前,很多AI概念还比较难落地。许多概念一直飘着不能落地的话,对于项目推进基本无望,更不用说产品销售了。” 

圆圆认为商汤科技上市难以填补亏损的窟窿,“公司是好公司,但亏损比较严重,很多销售完不成任务。” 

而在投资人看来,商汤科技即使上市了,压力只增不减。 

喜乐资本陈博便向燃财经表示,“投资人、创始人、有股权的员工都是希望企业能上市的,而上市对普通员工未必有帮助,因为上市后企业需要合规,财务透明化,可能会增加他们的KPI考核。”

AI“熄火”了? 

事实上,"AI四小龙“艰难上市之路的背后,是AI行业的折射。此前火热的AI,在近两年已显疲态。

2016年,阿尔法狗(AlphaGo)打败围棋高手李世石后,国内AI领域相关投融资迎来爆发期。

 但2019年之后,AI投融资逐年下滑,根据多家调研机构公开数据统计,近几年,AI投融资数量几近腰斩。 

据企查查统计数据显示,从2011年至2021年上半年AI融资事件对比中发现,2015年后,国内AI领域投融资迎来爆发期,2016-2019年为投融资金额最高的三年,这三年每年AI融资事件数量都在900起以上,2019年开始数据开始下落。2020年为553起,2021年上半年为367起。 

CB Insights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Q2,尽管全球AI人工智能投融资总投资金额上涨,但数量下滑,金额超200亿美元,Q2次数相较于2019年Q2(融资高峰年)下降12%。创业企业的中期投资交易比例增加,种子轮、天使轮和A轮融资交易则呈下降趋势。融资排名前十位的公司中,以自动驾驶、AI芯片领域解决方案企业居多。 

“AI投资热度下降已经好几年了,不过,今年几个自动驾驶项目还是获得了新一轮融资,如谷歌旗下自动驾驶子公司Waymo和通用自动驾驶部门Cruise,国内的有汽车芯片创业公司地平线、自动驾驶创业公司文远知行。”王朴说。 

天眼查数据显示,2018年起至今Cruise先后进行了6次融资,总计124.8亿美元,投资方包括本田、软银、微软等企业。而Waymo2020年至今获得3轮融资,总计55亿美元,资本方包括银湖资本、加拿大养老基金CPPIB等等。随着融资进程的发展,Cruise与Waymo估值呈现双寡头趋势。

地平线自2015年起至今融资13轮,即便是在2021年,地平线仍获得了6次融资,2021年1月融资4亿美元,2月融资3.5亿美元,5月融资超3亿美元,3月、4月、6月融资金额未披露。融资方包括红杉中国、创新工场、真格基金、高瓴资本、SK中国等等知名企业与资本公司。 

但其他AI创业公司没有地平线等头部企业幸运。国内某AI语音创业公司员工琉琉向燃财经回忆,“2018年,我们公司融了一轮资,当时融资金额还可以,但转眼到了2019年,的确可以明显感觉到AI语音行业不太行。没有落地的产品,后续也没有各种大公司合作。” 

除了资本市场,AI行业的不易在各大互联网企业中也有体现。包括腾讯、百度、阿里巴巴、字节跳动等互联网大厂AI实验室带头人纷纷离职,回归学术界,或自立门户创业。比如,腾讯AI实验室张瞳、阿里巴巴AI团队负责人漆远、百度首席科学家吴恩达等等。 

不久前,曾经“All in AI”的搜狗并入腾讯,成为其子公司。究其原因,有可能是由于2020年以来,搜狗季度报亏损成为常态,搜索领域竞争激烈,而智能硬件录音笔投入大,回报小。值得注意的是,腾讯收购搜狗,看重的是搜狗的搜索业务,而非智能硬件、AI语音赛道。 

国内某知名高校深度学习和人脸识别领域教授海迪告诉燃财经,“AI技术本身没有任何问题,大厂一开始做了很多纯AI研究机构,但这些机构没有办法为企业贡献营收。” 

另一个方面,资本市场之所以遇冷,与AI落地难也息息相关。 

有AI从业人士曾向燃财经透露,AI落地场景有限,以医疗领域为例,一款医疗产品涉及人的生命与健康,很多医院慎之又慎。此外,医疗数据难以获取,很多医疗机构的数据标准不同,AI创业公司想要获得大量数据难度较大。 

“投资人在进行投资时,需要看这家企业的AI具体做的是什么业务。比如,安防领域,这个赛道AI业务已经几近饱和了,资本不会再进行注入。其他领域也类似,但如果用AI做一个新的场景业务,该场景前景逻辑说得通,资本市场也会关注。问题是,目前AI新场景有限。”海迪说。

AI还有更多期待吗?

市场曾经对AI技术预期过高,催生AI加各行各业。比如,AI+金融、广告、交通、企业服务、农业、医疗......AI似乎可以做到无所不能,无所不在。

“一开始AI被吹得用力过猛,将AI设想为云计算那样,认为这是一个巨大的资源池,很容易复用。但实际上,AI的现实很骨感,AI学术研究技术还未达到想像中的水平。学术还没有研究透,就开始上工业,导致一些理想和实际效果的落差。”清华大学毕业,目前从事AI科研的默默说。 

在默默看来,一方面,AI行业技术水平没有跨越式发展,另一方面,落地场景、落地场景相关资源,以及创业环境限制了“AI四小龙”想要达到的效果。 

海迪向燃财经举例,从安防赛道来看,“AI四小龙”不仅要与传统的安防厂商海康威视等竞争,还需要面对巨头的倾轧。“安防赛道的天花板不高,算法壁垒不深,方向也较窄。‘AI四小龙’与海康威视相比,在渠道等各方面不占据优势,很难抢单。如果切换到一个大的赛道,天花板更高,互联网巨头们又虎视眈眈,‘AI四小龙’更无能为力。” 

不过,“AI四小龙”早期均以吃安防赛道的红利起家。招股书数据显示,2020年,商汤科技的智慧城市、智慧商业(两者以安防解决方案为基础,包括交通违章检测、交通流量监测及预警以及安全及安保、运营管理、资产管理及动环监测等等)合计占比82.8%。2019年,旷视科技城市物联网业务(安防、教育)占比高达66%。

“假如‘AI四小龙’安防识别准确率可能达到99%,海康威视、大华股份能做到97%。从解决问题的最终目的来看,这些企业都能解决问题。识别准确率的高低在安防市场上不是核心,关键在于渠道资源能力。”海迪说。“很明显,海康威视在这方面更具优势。” 

2020年,海康威视业绩报告显示,海康威视年营收达634亿元。“AI四小龙”收入不及海康威视营收零头。 

在此情况下,“AI四小龙”纷纷开始转型,不仅在垂直场景上进行更多拓展,还对原有业务向AI平台化进阶。 

比如,商汤科技面向智慧城市推出SenseFoundry方舟城市级视觉开放平台,面向零售、医疗、AR推出SenseGo智慧零售平台、SenseCare智慧诊疗平台、SenseAR 2.0平台;旷视科技则从单点计算机视觉切入AIoT领域,主要是工业、仓储物流等领域;云从科技提出人机协同操作系统与解决方案提供商的概念;依图科技切割医疗业务后,聚焦云端AI芯片。 

海迪认为,AI平台化本质是将多个场景解决方案放在一起,功能更全面一些,商汤科技想做一个通用性平台,但这个通用性平台最大的应用场景可能还是安防,对提高营收没有根本性帮助。“营收迟迟上不去,AI创业企业上市就很难。” 

而医疗和自动驾驶两个场景赛道,在很多AI行业人士看来,是个“巨坑”。默默表示,“医疗对AI算法、模型要求非常高,获取数据也难,IBM的Watson项目都黄了。相比之下,自动驾驶可利用的资源较多,车的量级大,消费者也愿意买单。但无论是造车新势力,还是传统车企,都愿意自己做解决方案。”

那么,AI行业还有什么发展空间?

海迪给出建议,“‘AI四小龙’其实可以尝试在传统行业中找场景,比如制造业。但传统制造业与AI新兴企业差异大,结合之路注定不会顺畅。另一个,AI新场景是制药领域,技术可行,但方向尚未走通,资本愿意尝试。”

但AI制药真是一个更好的选择吗? 

相关数据显示,临床试验5000种药物种,只有个位数(5种)的药物能进入人体实验,5种进入人体实验的药物只有一种能获得批准。换言之,一种新药进入市场的机会只有五千分之一。通常,美国市场,一种实验药物从实验室到真正走到消费者手中需要12年时间。这意味着,AI制药领域投入、产出的周期更长。

资本对AI的耐心已经远不如前。“早期投资的AI创业企业,大部分机构账面有盈余,后期再投资可能就是接盘侠了,赚钱难度比较大。”业内投资人王朴告诉燃财经,资本对AI头部企业比较容易形成共识,同时,对高估值业务的投融资将会更加慎重。

王朴认为,AI目前依然以概念为主,现有技术很难做到真正的人工智能。市场上,以机器学习和数据分析为主,而各家的技术优势差异已经非常不明显。“资本对单纯的AI技术投资非常少,资本也不是看企业炒个AI概念就投资,经历了野蛮生长期,现在主要看技术的应用领域有没有发展前景。”

“二级市场受到行情的影响最大,从二级市场表现能看出来AI行业没有新概念和突破进展。”王朴表示,AI行业原始价值回归了,“之前被炒作得太高。”

“‘AI四小龙’要做的是,先生存下去,如果这些企业接下来融资不到位,或者不能上市,将会越来越艰难。”海迪无奈地表示。图片

 文中圆圆、王朴、琉琉、海迪、默默为化名。

网站编辑: 郭靖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