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最好的管理:少讲道理,多打胜仗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36kr.com/p/1527186989936777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最好的管理:少讲道理,多打胜仗

管理的常识·2小时前
伤亡不值得夸耀,挺住就是一切

电影《长津湖》中,七连乘火车北上入朝,当大家自豪地说着过往战绩时,朱亚文饰演的指导员梅生,面色沉重地告诉新兵伍万里:“伤亡不值得夸耀,挺住就是一切!”

出征前,七连连长伍千里对将士们说:“我们将面对的,是世界上装备最好的美国军队。战斗,会非常艰苦,但我们要争取胜利,我们已经退无可退,我们的身后就是祖国。”

战争,是竞争最残酷的形态;胜利,是战士唯一的信仰。

商业竞争一样残酷,虽然不用面对枪林弹雨、经历生死考验,但是失败的代价,我们同样承受不起

怎样才能持续地打胜仗?我们希望得到答案,希望破解常胜团队的密码,所以许多企业都会研究华为是怎样成功的,然而,他们却不知道,华为的经验很多都是从军队学来的。

那么,华为从军队那里,究竟学会了什么呢?以下,Enjoy:

v2_ae4fd527bb184c0fa8dcbe8a56eb003b_img_000

01首先是战之必胜的决心

得到App与罗辑思维创始人罗振宇曾讲过一个和华为打交道的故事。

如果你是华为云的客户经理,会用什么方法拿下罗振宇这位明星客户呢?每年可是有几千万的订单啊!

但问题是,得到已经有合作多年的数据服务商了,为什么要换成华为云呢?

出乎意料的是,这位华为云的客户经理,用一封邮件就打动了他

这封邮件里提到了四点:

1)我们为“得到”的企业知识服务,挑选了一个优质客户,只要“得到”愿意,500万的订单马上就可以签。

2)这个合作,跟“得到”是否选择华为云做数据服务商,没有任何关系,请你们不必有压力。

3)我们华为云的总裁和副总裁,都是“得到”的用户,他们非常关心华为云和“得到”的合作进展,所以一旦和“得到”合作,我们必然会投入最好的资源。

4)拒绝我们100次,也不要紧,我们会再沟通101次,因为我们坚信华为云是“得到”最正确的选择。

打仗的团队与打胜仗团队,一字之差,精气神截然不同:

打仗是干活,关注的是过程,是“有没有做”:我跟得到那边联系了,那边说已经有数据服务商了,需要的话会跟我们联系……我隔三差五就跟得到那边联系一下,真的已经尽力了……

打胜仗是责任,关注的是结果,是“有没有做好”:明知客户很难搞定,敢不敢毅然地往前上?第一次被客户拒绝了,能不能再坚持一下?这条路走不通,那就换条路再试试呗……总而言之,事在人为,真想拿到这个结果,方法总比困难多。

什么才是“打胜仗”团队?

华为管理顾问吴春波老师将之总结为“四个极度”:

团队要对胜利有极度的渴望

要有极度坚韧的意志

要有对失败的极度羞耻感

要有对结果极度负责的态度。

但是,血性是会夭折的,所以需要培育,血性也是会沉睡的,所以需要点燃。

怎么培育、怎么点燃呢?要靠制度。

华为前全球招聘总负责人冉涛老师总结说“构筑善的制度,管住人性的恶”,具体而言,就是通过明显向一线倾斜的“分钱、分权、分机会”的激励机制,引导员工往一线去、往前线冲。

趋利避害、贪生怕死是人的天性,但美军却盛传“西点好战”,美军院校学员分配时,经常出现这样一种现象,被分到一线服役的学员欢欣鼓舞,而被分配到五角大楼的反而一脸苦相,要求干一段时间后,一定要到一线去。

为什么会这样呢?国防大学金一南教授在《美军还能打胜仗吗》中介绍过美军的晋升机制,提拔军官时,根据战场表现分为五层:

最高一层是在前方负过战伤的,

第二层是接触过敌对火力的,

第三层是进入过危险地带的,

第四层是在前方总部服役的,

最后才是在后方五角大楼或参谋长联席会议服役的。

分层完毕,然后再在各个层次中,分别进行“德才表现”考核,其结果就是,分配到前线的学员机会更好,不仅晋升更快,而且综合薪酬更高。

我国古代也流传着“秦人尚武”的说法,商鞅变法后,秦国逐渐确立了“二十等爵制”,只要在战场上立功,就能分到土地,改变社会地位,而且针对一线战士、指挥官、敢死队等不同贡献,有不同的认定方式,总之制度设计的原点,就是要刺激军士上阵杀敌。

在华为的制度设计中,对一线作战部队的倾斜非常明显,比如

薪酬上,采用奖金分配制,鼓励员工去攻城拔寨,开拓新市场、攻坚新项目,而不是坐在旧山头上吃老本,或是躺在机关里混日子;

晋升上,明确要求机关里凡是没有基层实践经验的人,不能走行政主干道路,不能提升为行政主管;

职级上,一线比机关高一到两个级别,回到机关要自愿降级;

称呼上,在《华为成长之路》中,邓斌老师举了许多华为用的心思,比如只有经营管理团队可以称“总部”,深圳其他部门只能称“机关”,而且一线人员的称谓,正式化程度普遍比较高(如总经理、总监),二线人员的称谓正式化程度普遍比较低(如部长、经理等)。

仿佛身在其中,方方面面都在暗示你:到一线去,到基层去,那里天地广阔,大有作为

v2_38448c1bd3694f4e94bbd19a656ab5b9_img_000

02其次是组织建设的原则与具体方法

组织建设方面,是华为向军队学习的重中之重,在《打胜仗》一书中,吴春波、田涛、杨杜、宫玉振邓斌、胡赛雄、冉涛等老师从不同侧面做了介绍,笔者根据自身理解进行整理,可以分为原则、组织与人才三个部分。

1.“五个有利于”原则

组织建设的目的,就是为了作战,为了服务业务,为了胜利,中国人民大学杨杜老师指出,华为设立组织的方针就是五个“有利于”:

有利于强化责任,确保公司目标和战略的实现;

有利于简化流程,快速响应客户需求和市场变化;

有利于提高协作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有利于信息交流,促进创新和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有利于培养未来的领袖人才,使公司实现可持续成长。

2.组织层面

1)激活前线

· 未来是班长的战争

吴春波老师在《华为向军队学习了什么》一文中,介绍了2014年任正非在听完人力资源工作汇报后的讲话,提出人力资源部门要研究一下美国军队变革,军队的作战单位已经开始从“师”变成“旅”,人数少了,但作战能力却增强得很厉害,而且美军还在变革,未来的方向是,作战单位有可能还要缩小成“排”、“班”。

未来是班长的战争,所以要划小作战单位,精简前方作战组织,通过配备先进武器、授权并提供集中性火力支持,让小团队的作战实力大大提升。

· 让听得见炮声的人指挥炮火

华为提倡把指挥所建在听得见炮声的地方,把计划、预算、核算的权力和销售决策权力授予一线,让听得见炮声的人来决策,因为他们最懂客户想要什么、最了解当地市场情况。

任正非说:“我也不知道一线要多少资源合适,只能让听得见炮声的人呼唤炮火,因为他离客户最近,大家先听他的,选择先相信他,我们事后复盘时发现浪费弹药了,再‘秋后算账’、总结经验就好。”

· 少将连长

2017年8月在“合同在代表处审结工作汇报会”上,任正非提出:“在试点国家,代表处的代表应该高配,可以高于地区部总裁,我们原来说少将连长,为什么一定要少将呢?如果能力不足,一放权就会出大问题。”

以上三者在逻辑上是递进的,因为未来的趋势是“班长的战争”,一线作战部队需要更灵活地应对不确定性,把握稍纵即逝的战机,所以需要“让听得见炮声的人指挥炮火”,而不是等总部做出决定;

而一线作战部队指挥炮火的人,要是身经百战的将军,因为将军都是战场上打出来的,能力很强,价值观很正,既能在前线发光发热,又能减少组织放权风险。

2)做强基地

一线部队拥有呼唤炮火的权力,那么收到呼唤指令后,炮火由谁来提供呢?

在美国陆军军改中,有一个“重装旅”的概念,就是根据战争的不同量级,负责配置所需要的海、陆、空、太、信息等资源的中心组织。

冉涛老师详细介绍过华为“倒装式组织架构”:

以运营商体系为例,在华为的组织结构中,一线部队是面向TOP级别客户的系统部,以及所在国家主流运营商的代表处、办事处;

为一线部队提供火力支持的重装旅,就是地区部,负责区域性战略的制定与组织实施,汇集并提供区域业务开展所需的各项资源与支持服务;

而在地区部之上,还有片区联席会议,承担了22个地区部的组织建设、资源调配和干部配置等重要任务。

为什么将地区部作为“重装旅”呢?

因为在面向全球服务客户的过程中,华为发现,如果将资源配置中心设在总部机关,就无法满足灵活机动的市场响应需求,如果将其放在一线的代表处和系统部,又会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所以取其中间,华为在地区部层面设立资源配置中心,兼顾5-8个国家市场的业务需求。

v2_d3b3d71f951b4b2f9f2d2280f28e23b2_img_000

3)握紧拳头

· 铁三角模式

三三制战术是我军步兵训练大纲中的一种步兵“班组突击”战术,以班为单位分成三个战斗小组,每个战斗小组三人,三人战斗小组呈三角进攻队形,层层推进,交替掩护进攻,密切配合。

而华为一线作战部队的铁三角模式,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在《灰度法则打造华为常胜铁军》一文中,冉涛老师讲过铁三角模式诞生的故事:

2006年,苏丹电信邀请华为和另一个供应商参加移动通信网络的招投标,在只有一个竞争对手的情况下,华为败走麦城,事后分析,其主要原因是:

在一个项目中,客户经理在前段掌握的信息无法快速传递到后端,造成团队沟通布场,进而导致产品解决方案完全不符合客户需求,交付能力也让客户极度不满。

此后,代表处开始形成一个客户经理、一个产品经理、一个交付经理,三个人同事负责一个客户群的模式:

客户经理的使命就是搞定客户关系;

产品经理的使命就是提供让客户无法拒绝的产品解决方案,比如性价比最优、帮助客户挣钱,总之,让客户无法拒绝;

交付经理的使命就是兑现承诺,让客户放心,确保交付成功。

· 求助网络

华为提出,在公司的纵向等级结构中,适当引入横向和逆向的网络运作方式,以激活整个组织,最大限度地利用和共享资源

我们既要确保纵向直线职能系统在制定和实施决策时政令畅通,又要对逆向和横向的求助系统,做出及时灵活的响应。

其目的就是让最贴近客户、最先察觉到变化和机会的、高度负责的基层主管和员工,能够及时得到组织的支持,哪怕是公司的最高领导层,也是求之即来。

在华为工作超过11年的邓斌老师,举过一个例子:即便是一个“小毛孩”,因为需要项目资源,便可以三更半夜拨打机关里一个他不认识的机关干部的电话,而且对方还得接这个电话。

华为的电话会议往往开始时有三个人在开电话会议,两小时后,电话会议快结束时,在线的可能已经有12个人了,为什么? 

一线向你的部门求助,你说只能提供部分资源,其他资源还需要某部门配合,于是一线会议召集者会把你说的那个部门的负责人也“拉上线",当下就把资源确定下来。

更绝的是,当这个电话会议快结束时,一线会议召集者会直接说:“感谢家里各位兄弟的支持,我稍后写份纪要 并抄送给各位,大家明早回到部门,就请把资源落实一下。”

· “主官”与“主管”

吴春波老师在《打胜仗》书中介绍道,华为将各级管理者区分为“主官”和“主管”:

主官负责的是战役方向,一心一意盯着战略目标的不确定性,精力集中在胜利上,把确定性的事务授权下去。

主管就是高级职员,主要负责处理确定性事务,可能比主官在专业上更精通,在确定性的工作中,实行首长负责制。

对主官强调的是管理者必须为部门结果(即打胜仗)负责,对主官强调的是管理责任,特别是对人力资源的管理责任。

· 考核团队,而非个人

华为提倡集体英雄主义,“胜则举杯相庆,败则拼死相救”,考核机制也是以团队为主,比如员工能拿到多少奖金,取决于其所在作战单元的整体业绩情况。

正职考核不合格,副职是不能升为正职的;员工因为团队业绩不好要调到别的团队去,也要降一级等。

通过这些措施,引导员工共担责任,尤其是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冲突的时候,能够选择集体利益,为集体做出贡献。

v2_314abe551ff248b7b32774fd9b954c1e_img_000

4)走对路线

为了降低决策风险,华为在2006年成立蓝军参谋部,隶属于公司战略Marketing体系,目的就是要构筑组织的自我批判能力,推动在公司各层面建立红蓝军对抗机制,通过不断进行自我批判,使公司走在正确的方向上。

吴春波老师在《华为向军队学习了什么》讲解过蓝军参谋部的工作:采用辩论、模拟实战、战术推演等方式,对当前的战略思想进行反向分析和批判性辩论,在技术层面寻求差异化的颠覆性技术和产品。

从不同的视角观察公司的战略和技术发展,进行逆向思维,审视、论证红军的战略、产品、解决方案的漏洞或问题,模拟竞争对手的战略、产品、解决方案,指出红军战略、产品、解决方案的漏洞和问题。

3.人才层面

1)考军长

2018年6月,我军陆军13个集团军军长依据抽签确定的顺序,依次接受考核,是陆军首次针对高级指挥员开展的军事训练等级考评。

短短五个月后,华为受此启发,由人力资源管理部率先启动了考军长的试点工作,通过两个多月19次尝试,逐步形成了针对中高级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考军长方法,进一步完善督促自我改进的组织化机制。

具体怎么实施的呢?根据吴春波老师的介绍,分为考前准备、考中实施、考后闭环三个部分。

考前准备:包括确定评委资源池、围观范围管理、考军长命题、合议维度、形成周边访谈报告、提前有针对性地收集问题、现场保障及检查;

考中实施:包括军长陈述、评委线上提问、评估组合议三个环节;

考后闭环:包括输出合议报告、完成与军长点对点沟通、军长制定自我改进计划、发布考军长简报四个环节。

2)战略预备队

任正非提出,新兵训练要像残酷的西点军校训练一样,天天考试、天天学打枪,一定要会开枪才允许上前线。

西点军校入学录取率仅有10%左右,而且入学之后还要进行频繁而严格的各种考试,不断淘汰一些不合格的学员,尤其是入学前六周的“野兽训练”,不断挑战学员体能和心理的极限,有10%-15%的人最终会决定放弃西点军校。

而华为战略预备队,就是采用军队训战结合的赋能模式,其核心是: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

训的部分:采用标准化、场景化、案例化的方式进行课堂集训,尽可能贴近实际,还原真实的业务挑战。

在华为大学的培训中,华为主张多考试,一个星期至少考三次。培训结束之前,学员要先把自己的沙盘讲清楚,毕业后带着沙盘回去,一边实践,一边修改。

战的部分:华为信奉“宰相起于州郡,猛将发于卒伍”,任正非讲得非常形象:

“我给你个机会,你打下了50万的仗,我再给你500万的仗的机会,又打下来了,好,给你另外一个实践的机会……年轻干部怎么上来?你能扛着炸药包打下两个山头,你就当连长,没有什么服气不服气,华为不讲论资排辈……将军必须从实践中产生,必须从成功的实践中产生,必须从项目管理中产生。”

许多企业认为,只有判断人才能够胜任这个岗位,才敢把他放上去,但华为顾问、华为蓝血十杰奖得主胡赛雄老师认为,如果不把人放到相应的岗位上,他怎么可能习得相应的能力呢?

就像一个从来都没开过车的人,不可能成为候选司机。把一些年轻人调整到相应的岗位上去,也许局部上会暂时收到影响,但是会激活整个组织,这对企业来说是一个好的开端。

美国政府规定,军官在一个单位的任职时间为三年,最多不超过四年。

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如果一件事情熟悉到人闭着眼睛都能去干,那么人剩下的就全是惰性,没有创造力了。对事情越是不太了解、不太熟悉,人在工作时就越会小心戒惧。

而且一个军官如果能够适应这样频繁的调动,在不同战区、不同岗位、不同任务中都能开展工作,足以证明他的能力。

常言道,树挪死,人挪活。在华为负责过全球招聘工作的冉涛老师介绍说,在华为每年都需要补充大量的海外客户经理,除了部分人员要由一线部门在所在国自己招募外,华为每年都会由机关组织,强制要求产品行销部门向客户线输送客户经理,研发部门向行销线输送产品经理,再由校招补充优秀研发人才,让人才流动起来。

v2_fb47573b4688455daeec005f0ba39b89_img_000

4.“不可胜在己”的竞争策略

《孙子兵法》曰:先为不可胜,而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

大意是说,在战场上我们是能够掌控自己命运的,只要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就能确保敌人无法战胜自己。在此基础上,一旦敌人有失误,就可以立刻抓住战机,取得胜利。

市场竞争中,如何才能掌控自己的命运呢?华为也做出了榜样。

1)坚持以客户为中心

战争中经常有这样的例子,赢了眼前,却输掉了长远;赢了局部,却输掉了全局。

宫玉振老师举过一个例子,二战中著名的“基辅会战”,苏军5个集团军被消灭,仅被俘的就达到65万人,德军缴获3500门火炮、900辆坦克,但德国陆军总参谋长哈尔德上将认为,基辅会战是东方战役中最大的一个战略性错误,因为在基辅耗费了2个多月,错过了攻占莫斯科的最佳时机,在战略上陷入了被动。

怎样才能始终坚守正确的方向呢?

如果过于关注竞争对手,眼光就会被对手限制,陷入跟对手较劲的世界中不可自拔,错失了真正的机会,王兴有一次很形象地谈过美团与竞争对手的关系:美团和竞争对手的关系就像是开车——你要时不时看一眼后视镜,但你不能盯着后视镜开车。

真正决定一个企业成功的要素是什么呢?

还是要回归到企业的本质上来,那就是专注于为客户创造价值的力量,华为之所以能在ToB、ToC、ToG三条不同的赛道上,面对不同客户、不同需求,都能做出卓越的成绩,根本原因就是能够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为客户创造价值,实现客户的商业成功。

2)坚持自主研发

从1990年开始,华为就义无反顾地开始了自主研发之路,三十年来,坚持投入科研经费不少于营收的10%,这才有了如今,至少在五个世界级领域,对抗或超越六家世界顶尖企业的实力,华为前全球招聘总负责人冉涛老师做过总结:

在传统通信领域,摩托罗拉、朗讯这两家曾经伟大的企业已经在5G时代来临前就销声匿迹了;

在芯片领域,随着5G芯片的崛起,海思已经超越高通;

在手机领域,华为手机2020年全球出货量居世界第二,已经超过苹果;

在操作系统领域,从PC时代的微软到移动互联网时代的iOS和安卓,美国都是绝对领导者,而华为自研的鸿蒙打破了这一格局,并很有希望在未来的物联网时代一骑绝尘;

在网络安全领域,华为与思科的双雄时代已持续多年。

v2_873d695b756549ad897ebbabb8c6091b_img_000

3)因信而聚

在《选择·相信·行动·打胜仗》一文中,华为管理顾问田涛老师写下“因信而聚”四个字,给我许多启发:

员工为什么会选择在一家企业长期发展呢?表面上是利益的权衡,深层次却是因为信念,员工真的相信,在这里自己能够打胜仗,能够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中国古代,农民起义浩浩荡荡,陈胜吴广提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王小波李顺高喊“吾疾贫富不均,今为汝辈均之”,李自成号称“闯王来了不纳粮”,太平天国主张“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社会底层吃不饱饭的老百姓,因为相信了这些口号,所以冒着生命危险,加入起义队伍。

但为什么这些起义,无一例外都失败了呢?因为没有把“信念”贯彻到底,老百姓发现,口号仅仅只是口号,自己被骗了,所以愤然离去。

对企业而言,能够凝聚员工的“信”是什么?能不能准确地表述出来?

毕马威曾经干过一件事,请员工回答“你在毕马威做什么”,参与的员工都要写一个使命型的标题,比如“我在对抗不良资金流动”“我在打击洗钱行为"等,通过这种方式去提炼、去总结。

《华为基本法》的编写历时2-3年,有一种观点非常有趣,说《华为基本法》最大的价值,不在于文件本身写了些什么,它的制定过程大于它的结果,通过大家长期地、共同地讨论,让大家最终达成共识,这才是最重要的。

对企业而言,能不能让员工真的“信”?领导者要扪心自问,办公室高悬的使命、愿景、价值观,自己是不是真的信?或是把这些作为忽悠员工、装点门楣的工具?

我们的信念,会通过自身的一言一行、通过企业的每项决策体现出来,长期来看是造不了假的,即便员工起初觉得是忽悠洗脑,但只要感受到了这种真诚,自然也就信了。

对企业而言,能不能带领员工实现“信”?

这就需要我们既要有“能打仗”的能力,也要有“打胜仗”的结果,员工因为看见这个结果,所以选择相信,有因为相信,所以能看见更高远的山、更广阔的海。

任正非说,为什么四野的队伍这么彪悍?是因为他们跟着林总一直打胜仗,打胜仗就是最好的激励。

【延伸阅读】

v2_fbfc92fbd4e749a3931aed11f019067f_img_000

推荐语:要让打胜仗的思想成为一种团队信仰,陈春花、宋志平作序,田涛、宫玉振、吴春波等12位国内管理专家,军事专家,企业家联手解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管理的常识”(ID:Guanlidechangshi),作者:柏奕晗,36氪经授权发布。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