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零碳方舟”计划启动 目标是拯救地球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biz.zhiding.cn/2021/1117/3137506.s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零碳方舟”计划启动 目标是拯救地球

作者:陶婧婕   【原创】   2021-11-17 17:10:44

关键字: 碳中和

谁能更早掌握新的生产方式,制定新的市场规则,谁就能在下一个时代占领先机。

2009年,斥巨资拍摄的超豪华灾难电影《2012》上映,它构思来源于玛雅预言,通过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搭配最顶级的视觉特效,将末日降临的场景,展示在我们的眼前。地壳和地核的温度急剧上升,导致地震、海啸、火山爆发等自然灾害连番上演,紧张刺激的剧情满足了我们对“末日”的所有幻想。

看完《2012》的影迷们在大呼过瘾的同时,也会想到一个核心的问题,“末日到底离我们有多远”?

其实,已经迫在眉睫了。

“零碳方舟”计划启动 目标是拯救地球

全世界每年化石燃料利用过程中排放二氧化碳340亿吨以上,其中约20亿吨被海洋吸收,陆地生态系统吸收约7亿吨,人工利用量不到10亿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从工业革命前的280ppm增加到目前的410ppm,没有回落的趋势,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已经远远超过了大自然自身平衡的能力,这也导致了全球平均温度持续升高,又进一步导致了虫害增多、海面上升、沙漠扩大、气候极端等多重严峻问题。

2021年5月,一项来自夏威夷莫纳罗亚气象台的数据再次为人类的碳排放敲响了警钟: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再创新高,超过了人类有监测以来的最大值,达到了419.13 ppm。在地球历史上,大气中与此同等二氧化碳浓度的时代是300万年前,那时平均温度比现在高2~3℃,海平面比现在高约20米。

《2012》可怕么?可怕,怎么避免?国际上针对碳排放的战役早已打响,“零碳方舟”计划已然启动。

谁在排放“碳”?

根据《京都议定书》,“温室气体”包括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氢氟碳化物、全氟化碳等。人为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中,二氧化碳比重最大,约占能源排放量的90%,影响最为重要。

高中生物知识点中,“呼吸作用”是重点之一(要考),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总过程,叫做呼吸作用。也就是说我们吸入空气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浓度会增高。

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大气中吸收地面辐射的主要是二氧化碳,所以二氧化碳排放过多,会使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强,气温升高,同时,大气逆辐射增强,保温作用增强,因此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这也是人们熟知的全球气候变暖理论的注解。

人类呼吸会导致气候变暖?一定程度上来说这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一个因素,数据表明,发电、制造建筑、交通运输才是中国的三大主要碳源,这些也会通过衣食住行用等领域来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

完全制止“碳排放”显然很难做到,那怎么约束“碳排放”,有针对性地治理呢?

“你我”约定,共同减少碳排放

2015年12月,《巴黎协定》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达成,目前共有175个国家签署了这一协定。《巴黎协定》明确了21世纪末将全球温升控制在不超过工业化前2℃的目标,并将1.5℃温控目标确立为应对气候变化的长期努力方向。《巴黎协定》要求各缔约方每五年提交一次“国家自主减排贡献”,由各国自主制定减排目标。多项研究表明,即使各国均兑现《巴黎协定》中各缔约方提交的国家自主减排贡献方案,全球平均温升水平依然有可能达到3℃以上,无法满足2℃和1.5℃温控目标的要求。

加大“碳”的减排力度是抑制气候变暖的重要路径,这也是大国不可推卸的责任。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中国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承诺将非化石能源比重由20%提高到25%,森林蓄积量由45亿立方米增加到60亿立方米,这些都有利于推动全面绿色转型,加快形成清洁、高效、绿色、安全的现代治理体系。

减少碳排放,也可以是一门生意

早在2013年,特斯拉就成为碳交易的首批获益者。近五年特斯拉靠出售碳排放额度,获利超过33亿美元。

“碳”怎么交易?

去年年底,国家生态环境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现已公布,今年2月1日起施行,提前给2225家电企完成注册,并短期内完成碳排放额度的分配。简单来说,谁能够在发电、生产过程中减少碳排放,积攒足够的碳排余额就可以出售获利。

2021年7月16日,经过前期紧锣密鼓的推进,备受瞩目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上线。当天收盘,交易总量达410.40万吨,交易总额突破2亿元人民币,首日交易迎来开门红。

今后,生态环境部将按照成熟一个批准发布一个的原则,在发电行业碳市场健康运行的基础上,逐步将市场覆盖范围扩大到更多的高排放行业,根据需要丰富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实现全国碳市场的平稳有效运行和健康持续发展。这些举措将有效发挥市场机制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促进我国早日完成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科技创新为碳排放“减负”

以碳排放大户“电力”来讲,科技创新可以促进新能源开发和利用成本不断下降,为能源结构的优化提供巨大支撑。

根据中国国家能源局数据,截至2020年底,中国清洁能源发电装机总规模达到9.3亿千瓦,其中水电3.7亿千瓦、风电2.8亿千瓦、光伏发电2.5亿千瓦,清洁能源占总装机的比重达到42.4%,相比2012年增长14.6%。以风电、光伏、水电、核能为代表的清洁能源比例大幅提高,主要是新能源技术和材料技术的进步促进了成本的大幅降低。可以说近十年来通过科技创新,风电、光伏逐步进入平价时代。

除此之外,近年来,中国不断发展低碳技术,推动传统能源工业的科技革新,煤炭工业也在发生巨变。大力推广超临界、超超临界机组及热电联供技术,国家能源集团有98%的常规煤电机组实现超低排放。

但是,高碳行业科技创新程度低,结构调整慢,依然是大问题,加速高碳行业绿色低碳技术转型才是重中之重。

强化科技创新力量,全面推进绿色低碳科技创新,推动核心技术突破,打造市场化应用的技术优势和成本优势,成为科技企业加入“双碳”战略的契机,例如,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对固定源碳排放进行监测和有效治理,通过科技创新实现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下降。在抓住历史发展机遇的同时,唤醒企业的减排意识,同时也为企业业务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

曾提出“第三次工业革命”概念的杰里米·里夫金在《零碳社会》中预测:“碳泡沫将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经济泡沫。化石能源文明终结,新生态文明时代到来。”谁能更早掌握新的生产方式,制定新的市场规则,谁就能在下一个时代占领先机。

我国迈向碳中和愿景,就是迈向新发展路径,同时也为全球生态环境治理和可持续发展贡献了力量。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