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比亚迪的隐忧!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zhuanlan.zhihu.com/p/420502088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比亚迪的隐忧!

比亚迪自带争议体质。

一边是9月份继续保持新能源车的销量冠军。

总销量为80114台,同比增长90%,环比增长17%;新能源车销量为71099台,同比增长258%,环比增长16%。

这个销量有多亮眼呢?

在当下的自主品牌龙头里,比亚迪是仅有的仍处于同比、环比正增长企业,其余的,都已陷入衰退的泥潭了。

比如长安,9月份长安仅公布了1-9月的累计销量,长安自主系品牌总销量1350203辆,同比增长30.55%;自主乘用车销量928662辆,同比增长40.12%。

为啥不提单月销量呢?

因为数字实在不好看。

比如长安的王牌车型CS75系列,累计销量为22.5万辆,通过简单换算9月卖出15292辆左右,同比大幅下滑40.6%;

逸动系列累计销量为13.8万辆,9月份销量1.3万台左右,同比下滑29.7%;

主打高颜值的UNI系列累计销量为8.6万辆;9月份只有8306辆。

嗯,确实不太好看。

下面我们再引用一份8月份的各大车企销量数据,可以看到,比亚迪和五菱,是前十里仅有的两个同比正增长的自主车企。

v2-2ae08e4829a06a73cd61c89a801161e1_720w.jpg

业绩虽然依然亮眼,但另一边却是因为迟迟不能交付的新车,车主由期待改成投诉。

近期,在年中交流会上,比亚迪表示,汽车的交付周期已长达4.5个月(18周)以上,这个数据,在4个月之前是3.5个月(14周);目前比亚迪在手未交付订单达16万辆。

纵使是因为缺芯、新品爬坡等原因造成的交付缓慢,但18周这个交付周期,对比新势力们,着实是长了很多。

特斯拉上海工厂尽管因为缺芯8月每周有几个班次停产,但Model 3和Model Y,可以做到4-6周、6-10周交付。

蔚来受马来西亚疫情影响,南京疫情复发等因素,交付周期从3周变成4周。

过去半年,整车企业都难,但像比亚迪的交货周期越来越久的,着实不多。

第三方汽车评价平台车质网上,对比亚迪的投诉位列30天内排行榜的第二和第三名,除了一些质量问题外,提不到车,销售承诺不兑现也是典型问题。

要知道,车质网的投诉以投诉质量为主,因为提不到车而连续多个月在投诉榜单挂着,实属少见。

难以调和的交付矛盾,让比亚迪陷入了管卖不管交的尴尬境况。

DM-i车型的热销以及三电技术,自研车用IGBT,各大媒体平台的专业分析文章已经很多。

今天,君临换一个角度,从渠道、营销的角度讲讲比亚迪。

不患寡而患不均

车主们的极度焦躁不是没有缘由的。

1月份,DM-i发布并开启预订。

3月份,秦DM-i Plus、宋DM-i Plus上市开售。

4月份,唐DM-i上市开售。

接连新品的上市,让比亚迪潜在车主们兴奋不已,立马预订。

那时候,大家的态度是比较平和的,大家都知道产能和芯片有困难,要等一段时间才能提车,等待周期长一些也不是什么大问题。

但就在这个时候,比亚迪搞了一个让车主们看不懂的操作——昆仑战役。

在产能不足的情况下,在全国选择五个省市:重庆、天津、湖南、江苏、广西,在5-8月开展DM-i昆仑战役,最大限度保证这5个战役省市DM-i新车型优先供应。

在汽车之家等论坛中,车主们留言表示昆仑地区车主的等车时间为10到20天,而其他地方至少三个月起步。

这个消息让已经买车但尚未提车的车主们心里不舒服了。

为什么要区域歧视呢?

不讲究先来后到,这样忒不公平了吧?

大家都花一样的钱,为什么别人就是比我早提车?

5月份,比亚迪回应了,但回应伤了不少非目标地区车主们的心。

比亚迪在夸了一把自家的车之后,承认了区域战役的存在,但同时也表示,需求量太大了,暂时还看不到头,大家继续等待。

立场不同,看法不同,对比亚迪而言:

从商业的角度出发,在产能不足且竞争又激烈的情况下,集中优势先攻下几个不限牌的据点,不断扩大优势继续下沉,无可厚非。

抑或是在一二季度看到了大量订单后,比亚迪看到了混电替代燃油车的希望,继而希望在几个燃油车基础好的区域形成良好市场口碑,单点突破。

从供应链的角度出发,可以解决一部分牛鞭效应带来的问题。

如果出现短暂急切偏离真实情况的需求,从终端客户到经销商,再到整车厂,逐步扩大和提升,呈现出明显偏离真实情况的需求,并沿着需求链条逐级放大,这就叫做牛鞭效应。

4S店销售情况出现波动,会逐级放大影响整车厂的产量,产能达到顶峰时大量交车,经销商为防止库存过多会暂时停止过多订购,工厂生产能力上来了订单却平滑了,出现过多库存,成为企业的负担。

比亚迪现在有一个状况,客户订单交付系统还没有搭建好。

这意味着不同区域经销商上报的数量可能是有水分的,经销商基于现在的高需求和多赚钱,会适当多报数量,以期望早点拿到车。

通过昆仑战役,用区域划分的方式,保证一些区域的充足供应,减少这些区域经销商的盲目多下订单;后续再继续扩充区域(比如现在之前也被曝光了山东战役),以减少牛鞭效应。

这些出发点落到经销商身上,就变成了4S店销售混乱、管卖不管交、加价就能提、虚假承诺,客户投诉无门。

这件事表明看起来是局部与区域上的关系把握不严谨,但实际上,这是经销商和厂商之间的博弈,也是传统车企的思维和管理问题。

订单管理系统,难于上青天

为什么这么说呢?

订单不透明、排队没有底、交付无顺序,造成这些的原因除了缺芯、电池产能跟不上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比亚迪的客户订单交付系统不完善。

“客户订单交付系统”这个词,在5月份就开始出现在比亚迪的官方回答中,比亚迪表示正在搭建优化中。

除此以外,比亚迪品牌与公关事业部总经理李云飞在微博中表示,订单跟踪系统在三季度前推出没问题,应该会在海豚系列上试验。

根据迪厂公众号9月的消息,目前部分海豚车友已经可以在小程序中查询到下订、交付准备、车辆到店、车辆交付流程。

但DM-i的订单数量以及排产情况,依然是个谜。

不禁让人思考,比亚迪能做领先的三电系统、能做车规级IGBT,但却不能事先做好一个小小的订单查询系统呢?为何这个系统需要那么久的优化时间呢?

这个问题,依君临之见,技术是小,改革是大。

但如果从技术的实现路径来说,前端的技术难度不大。

问题在于,后端的数据不完整,一是部门之间的数据不完整,二是经销商和厂商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

虽然营销系统和生产系统是两套系统,多数车企目前各部门之间的信息是独立的,缺少有效的数据打通与交换。

同时,也缺少从渠道上获取用户数据的渠道,缺少可以具体到终端的销售预测和用户响应。

线上订单系统做起来简单,运营起来复杂。

这不像订餐,而是牵扯到线上合同履约的问题,一旦牵扯到B厂供应链,那业务逻辑就复杂得多了。

这个系统,可不仅仅是一个系统,而是重塑传统车企的销售服务的一个尝试,动了传统经销商们的蛋糕。

在新势力们出来之前,汽车行业销售模式为“汽车厂商+经销商”的分销模式。

这种模式,为厂商很好地规避了风险。

一方面,从制造上游覆盖到销售终端,需要庞大的资本,经销商就相当于一个又一个的蓄水池,分流了厂家流水线下来的车辆,减少了库存积压和资金的风险。

另一方面,进行了完善的渠道布局后,能够很好地管理产能。

一般来说,一款新车型的销量目标可以精细地拆分到每一个地区、每一个经销商,经销商收到销量目标后进行内部讨论,然后向整车厂反馈目标可行性。

经过这样的讨论流程后,整车厂的对接人员汇总销量目标、提报需求,工厂根据需求排产,最后把根据目标生产出来的车型分配给渠道网络,从而进行合理的产能规划。

在这种模式下,只需要经销商们和终端客户接触,经销商们做好服务,车企除了做好生产外,管理好经销商们便安然无忧。

但同时,“不透明”是经销商模式的最大弊病——对客户而言,4S店产品不透明、价格不透明、服务不透明;对厂商而言,上报订单数不透明,这也是牛鞭效应的实现前提。

后来,新势力们来了,由于他们的终端渠道网络布局不成熟、资本实力不足、无法准确预估市场销量,因而采用了承担更多风险的直营模式和线上预订系统。

这个风险,指的是由于线上预订数据不准确而蒙受损失的案例时常发生。

相反,渠道为主的传统车企们,对这种风险倾向于规避的态度,潜意识里不去碰。

纵使新车型发布后接受消费者的线上预订已经知道了哪款车型会火,可以为整车厂提供一定的参考。

但传统的渠道模式的思维惯性认为,在线预订的销量只能呈现出最终数字,无法像线下渠道那样进行精细拆解,管理人员往往心存疑虑。

这种疑虑会在向上汇报过程中层层放大,在初期会导致较保守的产能计划,所以干脆就按之前的经销商层次上报这一套来做,这可以解释为什么传统车企迟迟不愿意在线上系统上动刀子。

如果真的做了线上订单系统,那么渠道商的利润如何分配,角色是什么,原先制定的营销战略该如何改动,这又是一系列大问题。

所以为啥,一个简单的系统,也只能一拖再拖,也只能从新的车型开始试验,一切都说得通。

经销商分分合合

既然是经销商为主,那么比亚迪是如何管理经销商的呢?

比亚迪是业内少有的几个采用品牌分网销售的品牌。

时间回到比亚迪还是生产油车的十三年前。

当时的比亚迪,新车型不断推出,F0、F6、F3、F3R等等,让消费者眼花缭乱,为了应对新品上新,缓解新车上市给经销商带来的压力,同时保证比亚迪各类新旧车型都能获得不错的销量。

2009-2010年,比亚迪采用了分网销售的模式。

将全国的经销商,分成了A1、A2、A3、A4四个部分,不同的销售网络销售不同车型。

不同销售网络的经销商加盟门槛不同,在当时,比亚迪最疯狂的时候,几句话就可以敲定一个经销商,经销商们最低投资30-50万元左右就可以开一家比亚迪的店。

用这种方式,比亚迪实现了快速扩张,经销商数量在2010年达到了1200家。

但对于经销商而言,这种方式导致产品线狭窄,卖车差价微弱,造成了强者恒强,利润分配不均的问题。

对一部分押对了方向的经销商来说,分网销售是好事,拿到了畅销车型的经营权,可以专心做销售和售后。

A1销售网络中的经销商们乐开了花。

2008-2010年,比亚迪A1销售的车型F6和F3是畅销款车型,这两款车型的收入占比达到了比亚迪全部汽车销售额的60%-87%。

有人欢喜有人愁,对于押宝错误、本身实力也比较弱的经销商,不畅销的车型让4S店经营风险增加。

A3销售网络中的G3车型,在2010年,全国销量只有3000余台,全部销售收入仅占了公司总销售收入的12%左右。

当时,A3销售网中的经销商一共有129家,平均算下来一家店1年不到30台的销量,门可罗雀。

销量不好,资金链难支撑;但比亚迪对经销商的激励措施是返利,返利又与提车量挂钩,恶性循环,经销商当然承受不起。

于是,导致了比亚迪在国内汽车市场同比快速增长的时候,出现了集中爆发的退网潮。

2010年,公司整体经销商的退网比率为22.63%,北京、浙江、河南等地陆续出现尚未开业就夭折的比亚迪4S店。

经历了这件事后,比亚迪开始调整经销网络,将原有4个销售网络调整为2个。

虽然2011年整体的退网比例不低,但仍有降低,2011年总体退网率降低至20.58%。

到了2012年,这两个销售网络合并成一个,跟大多数其他车企一样,开启并网销售,经销商能销售比亚迪所有车型,这也是国内车企们普遍践行的销售模式。

用这种方式,比亚迪精简经销商的数量,主动或被动减少水里的鱼,加大经销商进入的门槛,进行更合理的区域调度和品牌宣传,提升品牌形象和价值。

截至2017年9月30日,比亚迪的经销商精简至503家,相较2010年减少了一半有余。

但并网销售的模式没有持续太久,从2014年推出秦DM开始,比亚迪的车型越来越多,进入了新的一个产品周期。

新品虽多,但车型同质化严重,G5、S7、唐DM、宋DM、E5、元等等,合并销售容易让顾客产生困惑。

与此同时,由于商品同质化严重,经销商之间的价格战也居高不下,举个例子,如果一辆车利润为9000元,经销商能拿到手的只有1000元。

为了更好地控制经销商,同时也为了更好地迎接新品爆发,2018年末,比亚迪再次拾起分网销售的大旗,只不过,这次的分类相对上次失败的经验更保守,只分了两类。

一个是“王朝网”,另一个是“E网”。

前者为比亚迪传统新能源网络,“秦”、“唐”、“宋”、“元”等汉字车标为主,依托现有网络运作。

后者以“BYD”英文标识为主,官网称其专注十万元以内的纯电动车型,将进行新一轮的产品更新,例如新推出的“海豚”车型,属于E网旗下的车型。

虽然看似划分得更清晰了,但具体车型的划分管理、渠道商的推广却很让人迷惑。

在车型上,作为比亚迪的扛把子车型之一,宋PLUS DM-i,从名字上来区分,应该属于王朝车型,但事实上,它是在E网销售的。

虽然在加盟商指引中,明确了E网是销售纯电动车型,但令人迷惑的是,宋Plus(燃油版)也并入了E网的销售网络中。

在渠道商的推广上,刚开始的定位中,比亚迪称E网的纯电乘用车面向b端市场,但后来又提出策略,E网主要面对二三线城市以下的个人市场。

如果说比亚迪将热门的宋PLUS车型放入E网中销售,说扶持也好,说妥协也罢,极大的可能是为了扶持刚刚成立的新渠道,帮助知名度还比较低的E网经销商。

那么,当产品没跟上,现在奔着“吃饭”车型宋plus去的E网经销商们,会不会有再一次的退网潮呢?

比亚迪这几年一直是政府四部委新能源国补政策的大赢家。

2019、2018、2017年,比亚迪获得了43.6、36.32、34.6亿元,每年都占到了总补助金额的第一名,国内再找不出第二家获得补贴比它多的车企。

在新能源车差异化竞争还没有那么激烈的前几年,依靠补贴和赛道卡位,比亚迪抓住了率先腾飞的B端,也抓住了第一批价格敏感的新能源汽车个人客户,渠道建设优先层级或许较低。

现如今,补贴退坡后,新能源车由政策驱动转向产品驱动,除了做好车以外,把车卖好也是一件大事。

君临非常认可比亚迪自研自产,力争不被别人卡脖子的企业文化和初心,君临也真心希望,作为民族汽车品牌骄傲的比亚迪,能够越做越好。

但如果不能在营销端及时补上短板,或许会让比亚迪在不远的将来吃些苦头。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