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我是视频UP主,我用“内容”打破阶层固化 |新职业研究所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tmtpost.com/5624664.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我是视频UP主,我用“内容”打破阶层固化 |新职业研究所

· 10小时前

118.2k
8

对于普通人来说,内容可能是一个有机会让自己翻身的杠杆。

我是视频UP主,我用“内容”打破阶层固化 |新职业研究所

00:00 11:49

图片来自阿扶

图片来自阿扶

不是每个人的创业故事,以及迈入新的领域,是以光鲜亮丽的方式开场。

阿扶对我说,他曾经是职场里的“卷王”,周末在公司加班,恨不得在公司直接铺张床。从小镇走向一线城市,他一心只想努力奋斗,依靠自己的时间积累,完成升职加薪,走上人生巅峰之路。

但身在大的体系内,除了工作还是工作,阿扶没有自己的生活。后来他发现,有一天突然“卷”不动了,大公司反馈低效,创意成为数据的附庸,这让在媒体相关行业的他,感到无比害怕。

他决定停下来,他看到了内容视频化的风口,抖音、快手、B站逐渐走向了大众视野。而这恰恰是前辈们难以看懂,也碍于各种原因很少冒险尝试的领域。

那就试试吧。裸辞之后,拿出了之前留下的十万不到的储蓄,阿扶一心做视频UP主。短短几个月时间,他就做出了播放百万的爆款视频内容,而这些内容,正是阿扶此前在职场中,拼命卷而积累来的关于营销的方法论。
B站UP主阿扶个人首页

B站UP主阿扶个人首页

随着中国互联网视频化的浪潮迭起,阿扶乘着这股浪花,打开了新世界大门。类似阿扶这样的UP主,数量已经达到了240万。

B站最新财报显示,2021年第二季度B站月均活跃UP主数量达240万,同比增长25%;月均视频投稿量达840万,同比增长41%。B站万粉以上的UP主数量,同比增长了47%。截至第二季度末,创作激励计划已覆盖超40万名内容创作者。

作为中小UP主的一员,阿扶并不着急商业化上的事情。他更在意的是,从长期来看,能够愿意做的这些东西,它延续了你的表达欲,你的创作激情,以及你作为一个创造者的生命力。以下为UP主阿扶的自述内容,经钛媒体编辑:

从“双微一抖”到 ALL IN B站

我不是那种很传统意义上的内容创业者。

对我来说,成为一名UP主,有两个明显的阶段,第一个是没有全职,第二是全职。

其实我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喜欢拍视频和发视频的人,在手机还是诺基亚时代,我就非常喜欢拍了,一个纯粹的手机摄影爱好者。

我打算全职做UP主的时间是在2019年6月,我还给自己设定了三个月的“试用期”。

2019年开始有一股全民Vlog的风潮,大家都去做这个东西。等到我正准备全职的时候,我做的也是Vlog。但是,我做了三个月之后,从9月做到12月之后,B站的知识区的风口突然起来了,我就转到知识区去了,就一直做到现在,所以,你现在看到的我创作的内容,基本都是知识类的视频。

我之前是广告公司的内容营销策划,当时主要负责“双微一抖”,那个时候还没有B站。主要是帮一些企业策划社交媒体的方案,所以,本身我就一直是业内相关的一些工作。

之后就去了广告公司,我们要去分配预算,例如,一个方案要分配几百万给自媒体的预算,你会发现,整一个流程下来,从自己负责一个点到负责了整个面。但是,广告公司一个案子就从策划,到比稿到落地,可能需要三个月到半年。

这对于我这种自媒体的原住民来说太慢了,所以我那时候就想出来做自媒体。但是公众号和抖音的红利期我基本都错过了。

等到我真正想出来的时候,必须去选定一个可能有风口的平台。其实我在其他平台也都会做分发,但B站我感觉它有是门槛的,自己有一种氛围,外面的人进不去。

我在广告公司的时候,需要做策略,以及市场的分析之类。当时综合判断之下,就觉得只有两个平台可以去,一个是YouTube,一个是B站。但是,油管我怕政策风险太大了,所以,最后就是孤注一掷去做了B站。

作为一个素人,你不是靠脸或者是靠个人的魅力,以及观众缘之类的话,其实条件不是特别好。在精力有限,条件不是特别好的情况下,你要专攻一个,因为你并不是那种能够随随便便小火一下,然后全网分发的人。所以我一定要集中找一个平台,那就是B站了。

而且那个时候B站还没有凭借跨年夜晚会之类的节目出圈。其次,B站它是有自己的那种味道的,有一个小范围内的调性,而这种东西对于我们研究创作方法论和创作规律的这样来说是好事。

而且,很多人进不去,我感觉很多古典自媒体人是进不来的,如果我能进来了,我就有胜算。

全职UP主能不能养活自己?

我当时心中第一个担忧是,到底能不能养活自己。

我当时的决定是这样的,用一年的时间去做。这一年的时间里,我是可以自由尝试的。我其实也没有专门准备钱,而是把我以前的积蓄全部拿出来了。我需要在我这笔钱消耗光之前,找到一条生路,找到一条活下去的路。实际上,我的钱也没有很多,连10万都没有。

我当时在深圳,生活压力也很大。实际上那笔钱只能支撑9个月。你必须精打细算,算好了吃住行,然后额外准备一两千,应付突发状况,例如下个月朋友结婚,这种额外的支出,你永远想不到的。

那段时间,也属于我人际交往的低峰,除非特别熟的朋友,不会出去跟人交际,因为人家问你在干嘛,然后你跟人家说,你要做视频你没有钱,而且还在一个不知名的网站,名字听起来还是很奇怪的。

但其实内容是一个非常好的杠杆。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内容可能是一个有机会让自己翻身的一个杠杆。

如果说你按正常的路径的话,在企业里去升职加薪,你需要去跟那些人内斗,内卷。它一来会损耗人的心性,我没办法在一个内耗的状态下还不断的沉浸了。

我就会觉得说,不如就是自己试一试,这对我来说其实是非常划算的一个事情。这一年即便是失败了,ok,我就把积蓄全部消耗光了。但我就是一个实打实的,有丰富的视频博主或者了解B站生态的UP主。作为一个求职者,也是可以的。

B站是一个趋势,我只要相信这一点,我就去做就好了,因为不论是成功还是失败,我都会有很好的未来。

真正能够有收入之后,我的生活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状态,这个状态是我过去二十几年里面从来没想到的状态。我发现,接下来的人生所经历的一切,都已经不是在我以前的判断里面。

我也会焦虑,大环境变动太大了,但更努力应该是提升自我价值,万变不离其宗,所有东西最后都是,你有价值才会有人找你。我的价值体系是,我把事情做好了,钱就会来找我。

做前辈们不屑讲的内容

我做UP主的逻辑,是把我自己之前能够赚钱的技能免费给你,我就不信没人看。

我之前早期做的内容,是关于内容营销方法论,将其本土化。这些内容,是企业里面一些总监能讲出来的东西,但是他们能成为总监,是不屑于从头开始成为一个UP主的。

比如说,我不确定罗翔老师在法律界是怎样的,他有可能在法律界不是最强的法律老师,但是他可能是在他那个位置愿意放下身段来,然后跟自媒体行业接触的,所以他是会有空间的。

我讲的这些东西,其实很多大佬都懂,但是他们不屑于出来讲,这种不屑于的内容,是有非常大的空间的。

我自己也蛮享受这个过程。自身做内容营销这么多年,在技能方面,我对行业的理解,对内容的理解,对技能的运用,它更像是我的一个自己能打磨出来的一个产品。有点像新媒体追热点的那种兴奋。我到现在还有媒体人的这种病,它的确也能让我感觉挺满足的。

这可不仅仅是来自于短期利益层面上的。从长期来说的话,你能够愿意做这些东西,它延续了你的表达欲,它延续了你的创作激情,它延续了你作为一个创造者的生命力。

“我何德何能与这样的人交朋友”

我之前比较宅,在职场里面我是“卷王”。我是周末都偷偷到办公室加班的那一种,甚至想买一张床睡到公司。我也不是很关注生活。

那个时候,我一心努力奋斗,一心赚钱,我疯狂地“卷”,但我现在回头去看的话,我会觉得挺低效的,有点活在系统里的感觉。

我发现了一个很大的问题,你需要对生活有感触,你才能做好内容,做好创意。但是,我以前做新媒体运营相关的时候,我是感受不到生活,我的眼里只有流量和点赞和转发,各种数据图。

但是做视频,我需要拍很多素材,它驱动我必须走出家门,所以我第一次去看展,去音乐节……很多第一次,都是因为我想要拍视频有素材。我本身的卷的属性,让我更我丰富我的生活,拓展我生命边界。

我整个人的人生模式找到了一个非常好的驱动器,而这个驱动器就是视频创作。我开始做知识类的东西的时候,第一个知识类的视频就接近百万播放了,马上就有2万多粉丝了,然后之后就一路涨到二十几万,就几个视频连着爆款,都是百万播放。

还在职场的时候,我大概可以估计我明年后年都在干嘛,以及我接下来会遇到什么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事。但是,当我在做UP主这件事情上,获得了收入,并且可以持续做下去的时候,我就开始完全没办法预判我接下来的人生,我未来我会遇到怎样的人,我会做什么样的事,这种感觉是非常震撼我。

去年我在复盘的时候,有一刻我突然意识到,所有的东西都已经超出我的认知了。我真的只能走一步学一步,然后不懂就去请教别人,没办法在自己在家里运筹帷幄了。

有一段时间,我接触了很多圈内的UP主,包括一些有百万粉丝的UP主,他们既有粉丝量,又有社会地位,你去跟他们相处的时候,你会觉得,我的天,我以前从来没想过,我能跟这些人相处。

他或许是一家公司的领导者,或许是每年能够带来几千万营收的,非常厉害的商业人才,但是他居然是我的朋友。然后,那一刻你会有一种很奇妙的感觉,我何德何能能与这样优秀的人做朋友。而且对方更多时候,也是看你内容能力的,而不是看你商业能力的,觉得你某些方面让他们觉得有意思,就会非常平等地把你看待。

甚至很多剑桥、耶鲁毕业的人,以前我眼中大神级别的存在,最后都变成了你的朋友,而我只是一个边缘三本院校的毕业生。这一种瞬间,对一个普通人的内心,其实是挺震撼的。

这些东西,一方面让我感觉到了一种荣幸,另外一方面,也让我感觉到了一种压力,你会觉得自己是不是没什么配得上交际圈的实力,但其实人家心里不会这么想。

包括说钱的方面,关于未来的前景,你可以把流量变现,把你的合约变现,包括可以卖版权,也可以把商业代理权给B站,我现在卖的是内容作品权。

当你真正做了好的内容之后,源源不断的各种各样的商业合作利益合作找到你,包括会有人找你来要不要出书。这些东西就是我被撑开的世界,包括这次媒体采访,都是我以前觉得始料未及的。(本文首发钛媒体App,作者|李程程)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