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2021下半年,大国崛起的关键一跃!

 3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zhuanlan.zhihu.com/p/385942983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2021下半年,大国崛起的关键一跃!

微信公众号:君临财富。全球投资大趋势。

2021年是A股光彩夺目的一年,科技股的火热势头超过了投资者在年初最乐观的预期。

上半年,还纠结于内循环的机构们,奋力拥抱着白酒、医药、新能源车;

时间进入到下半年,白酒医美在高昂的估值中已无力再向上,散户们的激情开始向智能车、芯片、军工等更多的板块扩散。

为什么是这些板块?

投资投的是未来,让我们将格局放大一些,看看未来几年会发生一些什么重要的变革。

未来五年,将是人类历史上值得浓墨重彩书写的五年,所谓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指的就是中国GDP规模对美国的历史性超越。

2020年中国GDP为14.73万亿美元,美国为20.95万亿美元,中国GDP是美国的70%。

今年,2021年,预计中国GDP在17-18万亿美元左右,美国在22-23万亿美元左右,中国GDP大约在美国的75-80%之间。

综合各方预测,2022-2026年,中国GDP与美国的比例将每年缩小5个百分点左右,逐渐实现对后者的超越。

那么,支撑中国跟美国掰手腕的底气和逻辑是什么?当然是中国科技产业的崛起了。

这里面,最关键的是三大产业:智能车、芯片、航天军工。

在2021年下半年,这几个产业都将迎来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突破。

v2-21c958ed34e2b12c3b922ed8c0c0f9a2_720w.jpg

中国新能源车的成功,是一切的起点。

2010-2020年,全球一共生产了超过1000万台电动汽车,而中国一个电动车市场10年间的电动车产销量就在460万台左右,占据了全球44%的市场,放眼世界基本没有对手。

根据中汽协的数据,1-5月我国累计电动车销量达96.7万辆,同比增长224%。

按这种势头,今年全年销量有望达到240万台,相当于过去十年产销数据的一半还多,可见如今新能源车市场发展势头之旺盛。

在这种火热的加持下,电池龙头宁德时代上市三年多,市值涨了18倍,晋升A股市值前五。

很多人看到宁德时代的估值那么贵,心里相当没底。

“难道树能长到天上去吗?”

面对来自散户的灵魂拷问,君临认为,确定性还是相当高的。

在欧洲市场,宁德时代的德国工厂2021年底就将投产,明年业绩会进一步爆发,随着逐步蚕食日韩对手的份额,拿下欧企和特斯拉的订单,未来宁德的全球份额是有望从20%提升到30-40%的。

毕竟制造业这块,规模带来的成本优势是压倒一切的竞争力。

而新能源车,只是上半场。

下半场,也就是智能车革命,才刚刚拉开帷幕。

君临认为,在未来5-10年,智能车赛道将会诞生一大批千亿级,甚至万亿市值的新科技巨头。

宁德时代只是见证这股浪潮的第一个巨头,后来者正在簇拥而来。

智能车的核心,是自动驾驶,目前有3条主要赛道。

第一条,是面向C端出售的无人驾驶车。

这个赛道上的公司最多,目前看来也是最成功的,美国有特斯拉,市值一度接近万亿美元。

苹果也准备入场了,据传芯片、软件和外观都已经设计的差不多了,就差安排代工厂制造,目前正在和多家日韩车企接触中,也跟宁德、比亚迪等电池厂打好了招呼。

但预计,要到2024年才能正式量产。

太慢了,相比起来,我国的手机和互联网巨头集体下场,各种车型纷纷亮相,让人恍如回到了2011年的智能机时代。

拼硬件,我国自然是谁都不放在眼里的,但君临认为,未来这个市场最大的蛋糕将被拥有操作系统、芯片和软件研发能力的企业攫取。

目前看来,这个赛道的企业非常多,谁能脱颖而出还真不好猜。

但已经渐渐划分为三个阵营:

第一阵营:华为操作系统+(北汽、长安、广汽、小康……二三线车企),华为实力强大,能够自研鸿蒙系统+海思芯片+激光雷达+各种三电技术,当年安卓的影子已经渐渐清晰。

第二阵营:蔚来(换电快充)、理想(增程混动)、小鹏(无人驾驶发烧友),对标OPPO、VIVO、小米。

蔚来和理想走实用+差异化路线,有点当年OV的“充电五分钟,通话两小时”“柔光自拍”的味道了。

小鹏走高性价比路线,一方面搞最激进的自动驾驶技术,一方面单车售价20万元级别,只有前两家的50-70%,主打性价比,也有点小米的味道了。

预计这三家都能在中高档市场拥有一席之地。

第三阵营:比亚迪、吉利、长城+(百度/其它),主要占据中低端市场。

这三家自主龙头,主打下沉市场,胜在硬件能力的沉淀,但缺乏软件能力,未来或许会通过和百度、华为等的联盟,进一步扩大规模。

总的来说,能来的都已经来了,来晚的,机会已经不大了。

这个赛道的玩家之多,产业链生态之丰富,美国是远远比不上的。

下半年到明年初,就看华为的第一批智能车能否在市场上刮起旋风了,一旦验证,就将意味着华为的转型成功。

其意义,将不亚于当年三星从传统手机向智能机的转型,并从此弯道超车,晋升为智能机时代的销量霸主。

而且,华为有自主可控的操作系统,利润率肯定比三星更高。

智能车的第二条赛道,是无人驾驶网约车服务。

这条赛道,美国有谷歌旗下的Waymo+通用汽车旗下的Cruise,估值约300亿美元。

中国也有百度+滴滴,和小马智行、文远知行、Momenta等一批初创企业。

无人驾驶网约车平台,概念非常先进,也是目前看来最烧钱,最难走的一条路。

Waymo、Cruise目前每年亏损都超过10亿美元,uber在烧了30亿美金后,实在烧不起了,被迫把自动驾驶部门关闭,搞送外卖去了。

由此变成了Waymo+Cruise VS 百度+滴滴的竞争。

那么这个赛道有没有前途呢?

主要取决于两点:

1,什么时候政策允许无人驾驶商业化;

2,什么时候无人驾驶服务比有人驾驶服务的成本更低。

先说政策,只要政策一天不允许无人驾驶的商业化,那么企业们就只能烧钱,仅存在理论上的希望。

而政策的态度是支持的。

美国方面,2020年10月,Waymo One已在凤凰城首次向公众开放无人驾驶出租车业务,开始进行“不配备安全员”的自动驾驶载客商业探索;

12月,Cruise也表示,已开始在旧金山测试自动驾驶汽车,驾驶座不再配备人类安全员。

我国方面,2020年11月,北京市出台了《北京市自动驾驶车辆道路测试管理实施细则(试行)》4.0版本,明确了无人化测试的申请要求。

随后的12月4日,向百度Apollo颁发了首批无人化路测(第一阶段)通知书。这是北京市首次允许测试主体在公开道路进行无人化(不配备安全员)的自动驾驶测试。

很明显,极具重要性的一步已经迈出。

接下来,就是通过逐步扩大的规模化运营,来降低成本了。

据媒体披露,目前百度Apollo和北汽ARCFOX极狐合作的量产共享无人车Apollo Moon,成本价已经压缩到48万元了。

业界预计,未来几年如果单车成本能降低到30万元左右,就将获得对有人驾驶网约车服务的成本优势,性价比出来,商业模型才会真正成立。

智能车的第三条赛道,是无人卡车服务。

这条赛道是初创企业们扎堆的地方,比如美国的Embark、Plus.ai、Aurora等,中国的图森未来、智加科技、主线科技等。

由于没有巨头的竞争,这给了初创企业们壮大的机会。

今年以来,中国的几个龙头公司纷纷上市,图森未来在4月份作为自动驾驶第一股登陆纳斯达克,目前股价较上市首日价格已翻倍,市值约150亿美元。

上市潮的开启,代表着从烧钱研发向商业化落地的临近,总的来说,这条赛道中国走在了美国前面。

纵观智能车的三条赛道,全球范围内,基本上就是中美之间的产业较量。

论头部企业的市值和技术水平,第1-2条赛道的特斯拉、Waymo仍然更胜一筹,中国只在无人卡车这个小赛道上取得了先机。

但中国市场的规模之大、产业生态之丰富、政府的推进力度,毫无疑问将会是未来的胜负手。

正如李彦宏说的:

“在自动驾驶领域,中国和美国有着相当大的竞争。美国更多强调单车智能,那么他们在道路测试上的规范或者说相关的法律更加地灵活。

但是中国,我们有基础设施方面的优势,我们可以在路侧增加很多设备来提升安全和提升效率。”

相比起智能车很多优质公司还不在A股,目前只能炒概念,芯片产业有着更高的含金量。

芯片板块,A股少说也有两三百家公司,主要集中在两条赛道。

第一代半导体和第三代半导体。

第一代半导体,即硅基芯片,主要是对应电脑、手机、数据中心需求的。

这个板块市场规模巨大,定位自主可控,逻辑是国产替代和去美化,前景是光明的,但也注定是个漫长而烧钱的生意。

首先,电脑手机的市场天花板已经触达,本质上这就是个内卷的生意。

其次,由于美国,和欧日韩台的对手们具有先发优势、规模优势,这注定了在同质化竞争下,我国企业更加难以挣到钱。

不管是龙头中芯国际,还是二三线企业华润微、士兰微,利润率都很微薄。

面板之王京东方的崛起之路,或许将是这个产业的参考,有机会,但注定将是至少10-20年的蛰伏与修炼。

这轮的芯片股炒作,君临认为更多是需求复苏带来的涨价潮引致,本质上跟上半年炒周期股的逻辑一样。

最多半年的空间。

真正值得关注的,是这个产业自身的技术进步。

今年底,或明年初,预计中的国产28nm光刻机是否能量产?

第一条28nm去美化产业链是否能落地?

几个主要代工龙头: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长江存储、合肥长鑫,他们的产能扩张和设备采购的国产化率是否在稳步提升?

这些进展,最终都会在两家芯片设备龙头北方华创和中微公司的业绩增长中,得到见证。

君临认为,更重大的芯片机会,在第三代半导体和功率芯片。

三代半导体和功率芯片,主要是面向新能源车市场的,是当下最具前景的蓝海,中国和海外,基本处于同一起跑线。

这里面,有业绩的好公司也不少,像三安光电、斯达半导、闻泰科技等等。

以三安光电为例,6月23日,总投资160亿元的湖南三安半导体基地一期项目正式投产,这是国内首条、全球第三条碳化硅垂直整合(IDM)生产线。

这个工厂去年动工,规划月产3万片6英寸碳化硅晶圆,待全部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销售额120亿元,相当于三安去年营收的1.4倍。

按照业界的估计,三代半导体中的碳化硅市场到2030年将超过300亿美元,2020年至2030年复合增速高达50.60%。

三安这个工厂建成,相当于占据了全球三代半导体龙头的领先位置,未来只要不犯错,是有可能成为下一代台积电的。

想想台积电高达53%的毛利率,38%的净利率,和6000亿美金的市值吧。

中国的第三代芯片龙头们,是值得期待的。

下半年,航天军工的进展同样值得关注。

如果说上半年的主题是“航天”,我们见证了天问一号着陆火星,天和空间站开工建设,两个里程碑式事件。

但航天这件事,目前主要是技术探索,更多是象征性意义。

那么下半年的两件事或许更有实质价值:C919的量产交付和003电磁弹射航母下水。

先说C919大飞机。

C919于2008年开始研制,2015年完成总装下线,2017年首飞,目前共有6架飞机在取证试飞。

据C919总设计师吴光辉透露,预计在2021年年底,这架国产干线大飞机C919就将交付给首个客户,即东方航空。

真正的十年磨一剑啊!

截止2020年5月,C919飞机已累计取得28家客户的815架订单,足以保证商业化盈利。

和竞争对手空客A320系列和波音的B737系列相比,C919的性能参数是差不多的,主要优势是价格。

必须说明的一点是,至今为止,c919飞机都没有获得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的飞行许可。

因此,很有可能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这架飞机都只能执行国内航班的飞行。

并且,由于受制于部分核心零部件只能对外采购,未来也有可能在中美竞争激烈的时候,被卡脖子。

像发动机、传感器、操控系统等等,我们的技术还有很大差距,因此现阶段只能买美国货。

但无论如何,作为我国的第一架商用大飞机,只要能量产,就是可喜的第一步。

在未来30年,中国需要购买8000多架飞机,总价值约近1.4万亿美元,这个庞大且重要的战略性产业,我们不能只做个吃瓜群众。

即使开始的时候,只能占据三分之一的国内市场,也是个很大的蛋糕。

只要走出了第一步,培育起本土的产业生态,就能逐步提升国产化率,当初C919立项的时候,中国商飞预期国产化率大于10%即可。

但据悉,目前C919客机的国产化率已经达到了近60%,进步还是很明显的。

十年前,我国的高铁产业开始商业化,如今已是世界最先进的高铁强国,欧美的高铁企业都已被边缘化。

航空产业,不知是否能复制这个辉煌呢?

再说003航母,这个航母比已有的航母辽宁舰(001)和山东舰(002)要大,但略小于美国海军“福特”号航母。

重要的是,003航母可能会配置最先进的电磁弹射系统,中国或将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在航母上使用电磁弹射的国家。

航母终究只是一个飞机场,本身不具备战斗力。

而一旦配备了电磁弹射系统,配套的更先进战机、预警机、电子战飞机、作战支援飞机等都可以登上航母。

这将带来中国海军实力一个质的飞跃。

因此,关注军工投资的朋友,更多应该关注战斗机的量产进度。

以爱乐达、北摩高科两家战机配套企业的业绩为例,

爱乐达是成飞系的核心配套企业,2019-2021年Q1的营收增速分别为:43.77%、64.89%、121.51%,扣非净利润增速为34.48%、93.40%、96.72%。

北摩高科是飞机起落架龙头,2019-2021年Q1的营收增速分别为:24.91%、65.95%、150.70%,扣非净利润增速为41.85%、47.31%、79.35%。

都可以看到一个明显的加速过程。

说个小插曲,6月24日,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官方网站发布消息称,耿爽大使在联大非殖特委会上就马岛问题发言。

耿爽表示,中国在马尔维纳斯群岛问题上的立场是一贯的。我们坚定支持阿根廷对马尔维纳斯群岛主权的正当要求。中方始终主张根据《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通过和平谈判解决国与国之间的领土争端。我们希望英国积极回应阿根廷的要求,尽早启动对话谈判,根据联合国有关决议找到和平、公正、持久的解决办法。

在君临的记忆中,中国这样的发言,是比较罕见的。

相关新闻显示,阿根廷曾考虑购买韩国的一款战机,但由于英国的阻挠,该计划已经泡汤。

这款FA-50战斗机,由于有6个英国制造的零部件,在英国的禁令下,被迫停产,毕竟当年大英和阿根廷曾经干过一架。

卡脖子是必须滴。

后来,阿根廷国防部就收到了俄罗斯和中国的战斗机报价。

上个月(5月8日),阿根廷方面与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公司(CATIC)的顶级代表团讨论了国防方面的合作,并试飞了枭龙战斗机。

中国的战斗机经过几十年的奋斗,早就有了100%国产化的太行发动机,不怕卡脖子。

只有实力到位了,才能着手干下一步的事情。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