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格力和美的要被逆袭了……

 3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zhuanlan.zhihu.com/p/375313212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格力和美的要被逆袭了……

微信公众号:君临财富。全球投资大趋势。

在家电行业中,海尔常常是被忽视的存在。

打价格战,没海尔啥事,格力美的互怼,没海尔啥事;

外资买买买,没海尔啥事,评核心资产,没海尔啥事……

甚至连回购股票,格力美的整得轰轰烈烈,海尔却连边都挨不上。

说千道万,皆因海尔是绩差生。

同样是2000亿营收,格力净利润高达250亿,而海尔只有可怜的88亿,谁看得上?

可2020年形势却开始发生变化,资本市场给了海尔30倍PE的超高估值,碾压美的的25倍,更别说格力的16.76倍。

更牛掰的是年后行情扑街时,海尔股价仍相当坚挺,再加上兴全基金组团疯买,大有赶超格力之势。

难道海尔真迎来了自己的历史进程?

这就要搞清楚海尔究竟是怎样的存在,毕竟坐拥“砸冰箱”和“海尔兄弟”两大利器,海尔起点是最高的,奈何操作却是最骚的,以致先后被美的和格力超越。

为梦想窒息是对海尔最好的诠释。

v2-21c958ed34e2b12c3b922ed8c0c0f9a2_720w.jpg

成功的企业惊人地相似,失败的各有不同。

与格力和美的一样,海尔能发展壮大同样是遇到了自己的伯乐—张瑞敏。

海尔集团的前身是两个集体小厂合并成立的青岛电冰箱总厂,这样的乡镇企业在当时的神州大地一抓一大把,产品滞销,人心涣散,负债累累……

如果没张瑞敏,海尔早已化作历史的尘埃。

1984年12月,张瑞敏接手海尔时,已经到了借钱发工资的地步。

张瑞敏自带主角光环,第二年就搞出了著名的“砸冰箱”事件,在名扬海内外的同时,顺势制定了名牌战略。

在接下来的7年里,海尔死怼质量,很快把冰箱销量干到全国前列。

质量提高了,品牌也打响了,海尔开始实施多元化战略,一路买买买。

1991年,兼并青岛空调器厂和青岛冰柜总厂;

1993年,涉足洗衣机领域,并在1995年收购了全国三大洗衣机厂之一的青岛红星电器;

1997年,先后与莱阳家电总厂和杭州西湖电子集团合资,把产品线扩张到黑白家电和小家电,实现了家电行业全领域布局。

海尔搞多元化并不是简单地做加法,而是全面COPY海尔的管理模式、企业文化和品牌,激活并购的“休克鱼”,走上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

通过并购,海尔集团资产从数千万元迅速膨胀到39亿元,成为中国第一家特大型家电企业,海尔也成为全国最有价值的家电品牌。

在这里不得不说张瑞敏非常有前瞻性,当时西门子、LG等家电巨头已经杀入中国市场,高举国际品牌大旗,独霸高端市场,国内品牌很难抗衡。

与华为的“走出去”相同,海尔不仅没有守地盘,反而在1998年启动了国际化战略,杀出去。

1998~2005年间,海尔旋风般地建立海外工厂18个、研发中心9个、营销公司17家,在海外巨头老本营的美国、德国、日本均建立了海尔的世界工厂。

NB的是,海尔还都站住了。

截止这时,张瑞敏的操作堪称完美。

用同行们作作对比吧。

2004年,海尔集团销售额突破千亿,美的集团是在2010年,格力更是在2012年才赶上。

虽说海尔集团的销售额还包括房地产、金融等业务,但不可否认海尔的发展速度远超美的和格力。

就算光比家电板块,海尔智家和港股上市的海尔电器2006年市值为110.31亿元,也远比格力的61.27亿元高,美的电器更不如。

在当时的家电行业,海尔是绝对的一哥。

可此后,海尔却逐渐跟不上趟了。

抛开海尔电器,我们先以海尔智家对比三巨头的成长性。

毫无疑问,格力是当之无愧的王者。

2004年,格力与美国闹掰,自建销售渠道,加上专注最好的赛道,格力迎来了最辉煌的时期。

美的多元化和国际化并举:

从2004年开始先后并购荣事达、小天鹅,实现家电领域的全品类布局;

从2010年开始先后并购埃及空调龙头Miraco、开利拉美业务,国际化搞得有声有色。

内外开花,仅次于内生增长的格力。

海尔智家最惨,2004年前压着格力打,此后却被格力越甩越远,到2014年时格力已经等于1.5个海尔智家。

即使放眼海尔集团,2004年营收就高达1016亿元,2014年却仍只有2007亿元,增速已全面放缓。

要说海尔的发展战略,并没有错。

海尔将第四个七年计划(2005-2012年)称为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要在海外国家创造本土化的海尔品牌,逐步实现“本土化研发、本土化制造、本土化营销”的三位一体模式。

海尔采取“先易后难”的战略,与狼共舞在欧美国家创名牌,再降维在其他国家全面铺开。

卡萨帝也是海尔在2006年创立,专注高端家电,拉开了中国本土家电品牌高端化的序幕。

可问题的关键是,海尔太飘了。

海尔抓质量创名牌,结果格力走的最远;

海尔搞多元化国际化,结果美的步伐更大。

海尔不等收获期到来,就马不停蹄地闯"无人区"去了。

不得不说张瑞敏的理念非常超前,经常挂在嘴边的就是,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

结果就是,海尔干的全是超越时代的事。

1999年,凯文·阿什顿首次提出物联网的概念,并在2005年得到国际电信联盟认可逐渐传播开来。

可早在1997年,海尔就以U-home系统为平台,开始研发智能家电,并在2001年作为组长单位制定我国家庭网络系统平台标准。

2004年,海尔任组长单位,联合清华同方、中国网通等成立了E家佳联盟,并得到国家信产部认可成为首个国家标准,″海尔e家″也成为我国家庭网络实现产业化的标志性产品。

在同行们抓质量建渠道时,海尔已经抢跑网络家电。

就这样海尔还不满足,开始“玩人”。

2005年,张瑞敏创造性地提出“人单合一”的理念。

人是员工,单是什么呢?

单并不是狭义的市场订单,而是广义的用户需求,就是要让员工和用户体验连接在一起,员工的价值体现在为用户创造的价值之上。

这就是要员工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是听领导的,而是要听客户的,从执行者变成决策者,每个人都是自己的CEO。

张瑞敏这是参考日本阿米巴模式的全员参与,把决策权、用人权和分配权都还给员工,搞全员自主经营。

波波都在大气层。

在这样的战略创新下,传统的科层级组织结构已不适合海尔,海尔推出“倒三角”组织结构,要消灭中间层,组织机构扁平化,积极拥抱互联网时代去中心化的需求。

要知道科层制的效率是最高的,参考我党的组织结构就知道,再说互联网企业搞"以人为本"没毛病,制造业以质量为本才是王道,没见格力如何崛起?

于是海尔的这波改革,很快就将自己带入了沼泽地。

2010年前,海尔仍能保持高速增长。

可2011-2015年,海尔的增速却瞬间锐减到个位数,迅速被格力和美的拉开差距,主要原因还是步子太大,扯到蛋了。

2010年,海尔开始对薪酬体系动刀。

2010年前,海尔使用的是IBM为其打造的九级宽带薪酬体系,以职定薪,高职高薪。

现在搞以自主经营体为核心的人单合一,原有的薪酬体系自然不再适应,海尔开始实行按单(价值)付薪的人单酬体系和经营体超利分享机制。

在这套薪酬体系下,员工的薪酬标准与单匹配,员工自主确定目标(抢单),高单高酬、低单低酬,实行人-单-酬三要素的动态匹配。

原来海尔分工明确,大家按岗按职领工资,效率非常高,现在却是给每个部门设置绩效指标,以绩效考核来"鞭策"员工奋斗。

出发点虽好,可在执行时显然翻车了。

极端的唯KPI论导致公司出现弄虚作假、策论短视,部门内耗等问题,甚至有“烧掉大家的房子来煮自己的鸡蛋”的现象。

就这样海尔还嫌太慢,在2013年启动了第五个战略发展阶段——网络化战略。

张瑞敏提出,要改变过去工业企业的思维,把海尔打造为互联网企业,由生产型企业往平台型企业转型。

同时要消灭所有中间管理层,让上万名管理人员和员工变身平台主、小微主和创客。

这等于把一支分工明确、进退有序的军队,拆分成数千支突击小分队,野蛮生长。

2014年,海尔颠覆性地推出“企业平台化、员工创客化、用户个性化”的战略主题,将封闭的组织变为开放的生态圈,让员工从被动的执行者变为主动的创业者,激发销售团队活力。

海尔作为平台,为所有小微提供资源。

这就是在搞万众创业大众创新,为物联网布局。

截止目前,海尔已有4000多家小微,涉足社会各领域,比如金融科技企业海融易、笔记本企业雷神科技、农村综合服务平台日日顺乐农……

如果互联网企业这样搞没问题,因为盈利模式不确定,需要员工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探索创新,在不断试错中找到发展道路和盈利模式。

阿里巴巴、腾讯等现在也发挥着平台企业的作用,在金融、科技、医疗等领域全面出击。

可还是那话,作为家电企业,海尔太超前了。

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在家电行业高速发展的时候投入大量人财物布局物联网,资源严重错配,企业发展能快才是怪事。

再说改革不是请客吃饭,沦为孵化器的海尔智家,期间费用激增,沦为了绩差生。

有多差呢?

要知道海尔智家作为冰洗霸主,毛利率并不低,虽略低于格力,却能稳压美的一头。

可从净利率看,格力高达惊人14%,美的也有10%,海尔却可怜到只有6%,被吊打到没脸看。

要知道在2011年时,海尔净利率为4.94%,美的4.95%,格力也只有6.37%,差距并不大。

此后格力和美的开始赚垄断的钱,净利率飞速提高,海尔毛利虽然能跟上趟,可在布局物联网后,期间费用暴增,彻底沦为了赚吆喝的主。

2020年,格力电器三费占营收比8.62%,美的11.95%,海尔却高达恐怖的21.41%,哔了狗!

拆分来看,海尔仅销售费用占比就高达16.04%,如何比?

物联网,成了海尔智家不可承受之重。

更关键的是布局物联网,受益的是整个集团,海尔智家并没有吃到最肥美的蛋糕。

格力和美的都是整体上市,可海尔并不是。

除海尔智家和海尔电器,海尔集团旗下还有在科创板上市的海尔生物,在创业板上市的盈康生命,已申请创业板IPO的物联网场景独角兽日日顺物流,工业物联网平台卡奥斯,其余A轮以上企业60多家,天使轮企业200多家……

它们都是依托海尔智家和海尔电器成长起来的物联网新品种。

可到了收获时,海尔智家除还持有卡奥斯10.74%的股份外,与海尔生物和日日顺等再无瓜葛。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从股权结构看,海尔智家注定是倒霉蛋。

在海尔智家的股份构成中,海尔集团持有11.47%的股份,海尔电器国际股份有限公司(海尔国际)持有13.46%的股份,还要大于海尔集团。

海尔国际在海尔集团非常重要,是集团资本运作的主体,海尔集团持有其51.2%的股份,拥有实际控制权,另外48.8%的股份掌握在青岛海创客管理咨询企业(有限合伙)手中。

而海创客是海尔的全员持股平台,由张瑞敏等67名高管合伙人带领组建,张瑞敏、梁海山、周云杰、谭丽霞等核心高管持股比例相对较高。

海创客有个重要作用就是激励创客,让海尔的全员创客机制得以贯彻实施,截止目前海尔已有数千员工接受创客股权激励,颇有华为全员持股制度的意味。

海尔为啥要这样搞?

这就是海尔集团的特殊性所决定,海尔集团是罕见的集体所有制企业,隶属于二轻集体企业联社。

张瑞敏虽对海尔居功至伟,可只要没有MBO,没股份啥也不是,随时可以让你拍屁股走人。

就如同健力宝的李经纬,科龙的潘宁,红塔集团的褚时健……

当张瑞敏为首的管理层不能拥有公司,甚至连分享公司成长红利都无法做到时,自然要想办法。

海尔国际就是为此而成立,虽说海尔集团拥有海尔国际51.2%的股份,但其余半数好歹都在管理层手中。

海尔管理层的做法就是采用“体外发育”的模式,依托海尔国际共享集团成长红利。

所以海尔生物的控股股东是海尔国际,盈康生命的控股股东是海尔国际,日日顺物流同样是由与海尔国际同样股权结构的卡奥斯控股……

海尔智家管理层有多少股份?

13.46%✖48.8%=6.57%

有海尔国际和卡奥斯的48.8%香?

为何日日顺物流和卡奥斯不再并表海尔智家,原因正在于此。

作为集团孵化器,干着所有的脏活累活,海尔智家要想提升净利率,太难了。

目前来看,最佳契机就是物联网的到来。

为布局物联网,海尔智家付出太大了。

自从搞网络化战略以后,海尔的增速在2015年前可以忽略不计,2016年为何开始高速增长?

并购了通用电气家电业务(GEA)。

2017年,公司全年实现收入1634亿元,同比增长37.19%,其中GEA贡献收入458.94亿元,居功至伟。

除规模优势外,GEA所拥有的专利技术和国际销售体系才是重中之重,是海尔高端化和全球化的重要助力。

在欧美市场,GEA都是海尔主打的高端产品。

2018年,海尔继续并购了意大利知名家电企业 Candy 集团,加码欧美市场,同时再次带来近百亿营收增量。

2014年,海尔的海外营收占比仅12.1%,2019年已提高到46.5%。

海尔智家能重新启航,全靠海外并购。

截止目前,海尔智家旗下已拥有海尔、卡萨帝、统帅、美国 GE Appliances、新西兰 Fisher&Paykel、日本 AQUA、意大利 Candy 七大品牌,成为国内唯一在全球市场以自有品牌运营的白电企业。

并购虽不如内生增长牛气,可同样很香。

海尔牛就牛在能整合双方资源,反过来增强其海外品牌的竞争力。

2017年,GEA在北美大家电市场的份额为20.4%,经过海尔微操后,2020年已提高到22.2%,助推公司在北美地区营收由471亿元快速增长至637亿元。

同时借助GEA、Candy等企业的底蕴,国内市场的高端化也逐步打开局面。

卡萨帝作为海尔的高端子品牌,2014年营收仅17亿元,2020年已达到87亿元,年均增速超30%。

2021年Q1,卡萨帝营收继续同比暴增80%,引领了整个高端市场。

根据中怡康数据显示,1.5万元以上冰箱份额达到43%;万元以上洗衣机份额78.1%;1.5万元以上空调份额达到22.3%,绝对的王者。

海外并购让海尔一波肥,可未来的看点还是要看物联网。

以往条件不成熟时,海尔疯狂布局物联网是资源错配,但当5G、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相继突破,已足以打造高效的物联网系统时,海尔前期的布局就将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张瑞敏笃信:

“产品会被场景替代,行业会被生态覆盖。”

与其他企业通过效率、制造、渠道等方式抢存量市场不同,海尔的做法是颠覆传统模式,布局场景品牌和生态品牌,直接开辟全新赛道。

场景品牌,张瑞敏将其定义为“自涌现体验迭代的新组合”,就是要企业跟着用户的需求不断迭代,最后迭代出一群高端品牌的新组合。

比如海尔独创的家居生态品牌“三翼鸟”。

它不是卖产品,而是卖场景,根据用户的需求,全方位打造“衣食住娱”生活场景。

三翼鸟阳台,不仅具备洗衣功能,即洗即干功能腾出的位置还可以裂变出健身、休闲、亲子等场景,满足多元化生活需求。

三翼鸟厨房,可实现健康管理、智慧储鲜和自由嵌入等功能,还可手机扫码溯源信息,冰箱根据家人的身体数据,推荐健康菜谱……

所有这些场景定制服务所需产品,则被三翼鸟链入“食联网、衣联网、空气网、水联网”等生态圈,与众多合作企业构建出共创共赢的生态系统。

这才是物联网的真正打法。

同时我们可以看到,三翼鸟就是高端化的打法,构建生态和场景品牌的基础就是高端品牌,这也是适应消费升级的大趋势。

海尔这操作就是要以迭代的高端产品作为新引擎,在收入增长的同时,通过产品溢价把净利率提起来。

毕竟海尔的净利率太低了,指望降三费不现实,遇到原材料涨价,更要吃土,不然海尔也不会在出具净利润不确定的预告后股价狂泄。

目前看来,效果已初步体现。

2019年,公司成套产品收入占比已高达27.48%,2020年成套产品销量再次同比增长41%,特别是高端成套销量增幅高达63.2%。

等到三翼鸟全面铺开,再加上私有化海尔电器解决了同业竞争、管理效率等问题,海尔的净利率才有望真正的上个台阶。

那样的海尔也才有底气豪横:

“我们正在迎来一个最好的时代。”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