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白夜谈】如何避免社会性死亡

 3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yystv.cn/p/7896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白夜谈】如何避免社会性死亡

文化 1天前
文化 > 【白夜谈】如何避免社会性死亡

今天也是正能量满满的一天。

最近我在网上看到了不少社会性死亡的视频。社会性死亡可能有很多种,我说的主要是那种因个人的某些行为导致自己当众出丑的情况。

这类社死视频看着确实搞笑,但同时也在告诫每一个呲着牙的观众,如果不小心,自己也许就是下一个被社死的对象。

只要稍微代入一下当事人,人们就会认同,社会性死亡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尽一切努力去避免的。

关于如何避免社会性死亡,我能想到两种方法。

一种方式就是要叠防御,也就是“因为怕尴尬就全点了脸皮”,只要我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

防高血厚的人对社死并不在意,他们敢到相亲会上扯皮,敢到海底捞蹦迪,出了洋相,大家就多了一个唠嗑的话题,社会性秽土转生就是真实存在的超能力。

但这样的能力是多数人不具备的,这种人本身就不是社死的主要人群。要是会重生,我也不怕死。

还有一种方法则是我个人实践多年的,就是万事小心,不要装逼、不要浪,最好就不要出门,不要见人,不要说话,离现代社会远远的。

前一种方法规避的是死亡,而我这种方法规避的是社会。躺平了,就不会被击倒。没有社会,也就不会社死。

可能有人会说这不就是因噎废食吗?错!噎到就已经是社死了,这就是单纯的废食。

内向从小就是我的标签,我也自然而然地接受了自己就是一个内向的人的设定。它不是负担,有时候反而是我的一个护身符,能够解决很多的麻烦事。

每当父母让我给亲戚表演一个节目时,我都会用沉默和无动于衷来应对。我内向呀,你们就忍忍吧,拒绝动物表演,从娃娃抓起。

但也许这种任性的感觉有些上瘾,让我可以杜绝一切不想做的事情,而且相比于直接拒绝,不太容易招致责骂。

不知道是内向的性格导致这种习惯,还是这种习惯逐渐塑造了我的性格。总之,当我遇到不舒服的事情或者不想做的事情总会用沉默去解决问题,人称社交恐惧症。

猫猫都知道,沉默是金

我后来想了一下,小时候的自己确实对社交有所恐惧,有时候和陌生人说话心率都会急剧上升。但后来经过了很多的事情,我发生了不少的变化,如今的我其实并不恐惧社交,但我恐惧社交可能造成的后果。

当我能够主导一件事,或者不用考虑影响和后果时,我就会变得开朗很多。但当我无法主导一件事时,做事就会变得小心翼翼,沉默寡言。

有个常见的网络现象:在微博看到一个新闻后,写了一大段的感想,但写完想一想又都删掉了,或者只是选择转发而不评论,或者设置为好友可见。即使如此,发出10分钟后,觉得还是有点危险,又回去删掉了。现实中的我有时就是这种网络病的实体化。

不知是因为人们的敏感度提高了,还是因为社会的容忍度降低了。社会性死亡的基准线好像在变得越来越低。

昨天我了解到一个社死现场,一个人丢了手机,被好心人捡到,但因为手机的屏保被公之于众而觉得自己被社死了。然而可能多数人看来,这只是一个很平常的屏保,没有什么值得社死的,但在她的心里还是会觉得很羞耻。

我也有一个奇怪的羞耻点,说话不喜欢让第三个人听到。倒不是有什么秘密,只是觉得一般的对话就应该是两个人之间的。如果不是演讲之类的事情,在公共场合大声话说也会让我感觉很不舒服。其实大声话说并没有什么问题,有时候想一想自己也有点可笑,但那种抗拒感几乎成了一种生理反应。

为了不经历社会性死亡,我需要不断的避开他人的活动范围,压缩自己的生存空间。为了社死得彻底,又不断给自己加上新的规则和新的约束。

然而最近我发现,这种方法并不是绝对防御,有人会说:那个谁怎么那么闷,怎么总是不说话呢?

我又一次感到社会性死亡的气息,但这次我已经不能再压缩自己了。

也许人只要活着,就没法真的社死吧。

猫确实是最不可能社死的社会动物,大自然充满了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

 —— CaesarZX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