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戏剧幕后想到的

 3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feimind.xyz/2021/xi-ju-mu-hou-wo-suo-kan-dao-de-yi-xie-wen-ti-e54e7715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别怨人不买单

关于戏剧的讨论,两年前的blog上就提到过上海的民间剧团「草台班」的戏剧《草芥》(链接🔗️)。当时我被创作和表演者的大胆和先锋所打动,表演对你党审核底线的挑战无处不在。演出场地是当代艺术馆免费提供,门票是事后自愿付费。最后的结尾是在艺术馆顶楼天台上,所有演员举着高速播放的LED面板,上面快速播放他们所理解的「草芥」。

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到现场戏剧,也打破了我「台上演,台下看」的模式认知。除去表演形式,更有意思的是,戏剧主题原来并不是一定要明确有所指。「草芥」可以是你我,也可以是剧中的小丑、孕妇、城管,情节上的抽象反而让我在路上还去思考很多实际的问题。当时想得最多的还是「青年」这个命题,现在再回过头,戏剧本身是什么形式/样式,也是很有意思的命题。

所以看到怀着「借由这样一个喜闻乐见的综艺形式,让更多人看到这些戏剧工作者的才华与闪光点」初心的综艺出现,难免还是要尝试一下,当然也会有些疑问。

创作即改编

结合实际情况,大概两个原因:

  • 节目时间紧张,省事
  • 过审概率大,安全

剧本创作是戏剧的基石,当然如果只是让观众看到「才华和闪光点」,那综艺的形式无可厚非。否则我更愿意看到类似纪录片式的「真正戏剧的诞生」。但工商社会,时间宝贵。不正是这样的市场环境带来了如今的局面么。创作是枯燥的,需要深厚的积累和相对的天赋,而且创作冲动并等同于天赋,还是挺希望节目强调下,否则担心一小撮文青撞墙;

一直觉得盖章的部分是节目组的meme,很可笑但每次必现。包括参与者在选举等活动中的表现,能感受到圈子里对于权威的尊重和顺从。也能理解,圈子就这么大,一进房间都是熟人,很多操作也就有所顾及了。但这对戏剧来说是不是好事,保留态度;
还有一点,某些「前辈」对于卖票和向路人推荐戏剧所表现出的扭捏和不适,多少能反映出「已得利益者」对于戏剧外大众的轻视,实际上戏剧外的大众不恰恰是戏剧后辈们将来的衣食父母和这次节目的目标人群吗?

剧场和戏团

这可能是绝大部分观众能感觉到的,明明是共生关系的两方,却能感到场地方的强势。据说北京的场地费相对便宜不少,我也没能在网上找关于乌镇剧场运营方的资料,但通过节目中一场面对面谈价格的桥段,我能感觉到剧场方的「国企范」:场地经理带个助手在镜头前娓娓道来,仅仅是我的感觉,但想到我的票钱有80%给到这群人,还挺不甘的;

戏剧适合所有人?

我们说良好的对话建立在基本持平的认知和水平上,戏剧上我觉得同样适用,并不是大街上谁都能理解念白和肢体的意义,甚至你可以在某些大热话剧的短评下看到不少类似「看不懂」、「破碎」的评价。有趣的是,大部分这样的短评是在一二月份出现的;
国内社会本身对艺术教育、艺术鉴赏并不重视(我就是个例子,电影可能是国内普通青年最能接近到艺术的媒体),再加上「戏剧前辈」对于未来新市场开拓的漠视,一段时间内我觉得戏剧仍然是小撮人的爱好。事实上戏剧也该是一小撮人的爱好,高起点高收费的精品化可以促进创作的纵向发展,其中的利润则可以吸引人才、普及戏剧,实现横向的扩张。但国内的高收入/高教育人群交集重合不大,所以国外的模式可能不适用国内;

戏剧本身需要进化吗?

其实上面的问题多少都是这条的折射。节目里说,「演一场赚50,演十场赚500」我都笑了。连演唱会都出蓝光CD的今天,难道戏剧丝毫不能做些有复利的事情吗?当然很多戏剧观众是有类似「迷影」情节的,认为戏剧现场的魅力是最大,我觉得没问题,但接触不到戏剧的普通大众呢?在普及戏剧的层面,如果也用「非现场无戏剧」的要求去执行,算是某种程度的「双输」。有句话说,如果一件事你觉得应该能做但实际没做,肯定有他的原因。我好奇的是,问题根源是真的没法做,还是成本高,还是懒得做?如果这是节目抛出来一道题,他们会怎么做?

说挺多没用,我看到很多戏剧迷在节目词条下欢呼,希望更多人看到。但我作为外行人,从节目中感受到的不是戏剧人生活多艰辛,而是行业本身存在的问题不解决,靠对外扩张去饮鸠止渴(听着像军国主义),这波人收益,后面的路该如何走?普通大众走进剧院,骂街后不再来了,戏剧人该怎么办?

产品面试关于社区我会问的一个问题是:这个产品,你选择10w人来一次,还是1w人来10次?
选择本身没有对错,我更在乎做事的人出发点是不是好的。

关注了草台班之后,很少听到他们的消息(豆瓣小站),没人关心他们在哪、在排什么戏。我觉得这才是真正戏剧生活的一部分。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