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印度制药工业近乎停摆, 订单都转移给中国药企?

 3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huxiu.com/article/425216.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印度制药工业近乎停摆, 订单都转移给中国药企?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财健道(ID:ArtofWealthandHealth),作者:刘书煊、曹年润,编辑:海若镜,原文标题:《印度成新冠炼狱, 中国原料药企能否承接“世界药厂”的转单?》,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从没见过这么多尸体,即便是1994年大鼠疫、2006年洪水时也没有。” 印度一位火葬场工作人员说道,自1987年起他便在火葬场工作。

据印度官方28日发布的数据,该国每日新增确诊数已经连续7天超过30万例,相当于每分钟确诊225人、死亡1.92人。而在过去的24小时内,又有超过36万印度人确诊新冠肺炎。

世卫组织首席科学家斯瓦米纳坦表示,印度实际感染的人数可能比官方报道的还要高出20倍~30倍。首都新德里自4月19日起进入严格封锁, 在疫情的炼狱场上,求生已十分艰难,许多区域的经济生产彻底瘫痪。

一直以来被称为“世界药厂”的印度,其原料药作为制药全产业链中与上下游联系紧密的重要一环,其生产停摆更为人所关注。

从原料药年出口总量和金额看,中国是原料药第一出口国,印度位居第二。然而,目前全球的3000多家原料药生产商中,能向欧洲、北美及日本的规范市场大规模供应原料药的厂商仅有500多家,其中印度占12%、中国占9%。

此次印度新冠疫情肆虐,对原料药市场的影响有多大?中国能否承接由印度迁出的订单、补足多国对原料药的需求?

资本的嗅觉总是格外敏锐。4月26日,A股原料药概念股开盘暴涨。当日美诺华、华海药业、新华医疗、亚太药业、未名医药涨停。

但是,市场也有不同声音。天风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宋雪涛于4月29日表示,市场可能高估了印度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化工品方面,印度政府对医药行业支持力度很大,后续印度原料药生产是否会受到影响、出口是否会受到限制尚需观察。

01 供需两端受限,印度制药工业近乎停摆 

新冠疫情导致印度工厂开工率严重下降,印度医药中间体和原料药企业开工率为30%~50%。出于安全的考虑,多国相继禁止从印度进口药品,印度的原料药在供给、需求端都遭受打击,产能严重收缩。

事实上,疫情对印度原料药行业的冲击在去年新冠疫情爆发之初就曾发生过。

2020年2月,已经有部分印度的原料药企告急,称原料药只剩下3个月库存,中小药企的库存则只能维持20天~25天。为优先保证本国需求,印度政府从3月开始限制26种活性药物成分(API)和与之相关的药物出口,占印度所有药品出口销售额的10%。

因此,去年中国几家产能大、资质全的头部原料药企业已承接了部分印度原料药的市场份额,在多家公司2020年年报中有所体现。

华海药业(600521)作为中国最早从事原料药生产的企业之一,在年报发布和印度疫情的双重刺激下,股价一度涨停。根据年报,2020年华海药业归母净利润、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63.24%、81.38%。氯沙坦钾、厄贝沙坦和缬沙坦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39%,亚非拉市场原料药销售同比增长76%,此外,其利润增长还归因于新开辟的欧洲市场。

美诺华(603538)2020年归母净利润1.67亿元,同比增长10.91%,原料药CDMO业务实现阶段性增长。根据RNCOS 数据,印度原料药品类中,抗感染和心血管合计约占55%,而美诺华主营心血管、中枢神经、胃肠消化道药物品类,产品结构与印度药企有很强的相似性。其公告已与KRKA、施维雅、拜耳、赛诺菲等建立合作关系,并表示:如果中国药企变成国际药企的第二供应商,锁定后不会轻易改变。

主营特色化学原料药及中间体的同和药业(300636)近日发布年报,2020年净利润收入7005万元,同比增长45.01%。光大证券分析指出,在进口替代空间提升的背景下,同和药业有望依据其先发优势抢占200亿~300亿原料药增量市场。

本轮疫情中,印度原料药供应链的冲击较去年只增不减。《德国经济周刊》25日报道,由于大规模的封城措施,制药公司基本停摆,印度向欧洲等地区出口药物的供应链目前已处于崩溃状态

02 中印原料药产业为何如此不同?

原料药生产主要分为大宗原料药、特色原料药和专利原料药三类,相对而言是“低附加值、高污染”的活动。此前,中国和印度凭借劳动力成本低、环保政策宽松等,承接了自欧美转移来的产能。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2018年,中印为全球贡献了近一半的原料药产量,其中中国28%,印度19%。

不过,两国原料药的产业结构、面向市场差别显著:

中国主要出产大宗原料药,也就是上市时间久、应用普遍、规模大的传统药品所需要的原料药,优势品种是抗生素、解热镇痛药、维生素、皮质激素四类。

印度则以特色原料药为主,是处于专利保护期或保护期刚结束药品的原料,集中于抗感染、心血管类、中枢神经、呼吸领域,抗感染和心血管类药品占比超过50%。 

85

另外,两国面向的市场也有不同,印度药企的海外营收占比更高,且大部分来自欧美地区。从印度药企在欧美获得的许可证书数量也可见一斑:欧盟市场原料药(API)认证进口注册数量中,印度占了近50%,中国约为25%,与印度有较大的差距。

85

两国原料药生产分居产业链两端,自然条件差异是首要因素。

化学药的生产步骤中,关键的是发酵和合成,这两个工艺不适合在过于闷热潮湿的环境中进行。以皮质激素类原料药为例,其主要原材料皂素提取自黄姜,而印度的环境中无法种植黄姜,并且其全年的高温并不利于发酵。

相比而言,中国的气候条件更加合适。因此,印度生产原料药的部分原材料和一些关键中间体还需从中国进口。数据显示,目前印度将近68%的中间体需求依赖于中国。

其次,特色原料药生产具有技术、客户粘性、资金、生产经营及许可证等一定壁垒。

印度发展至以特色原料药为主,也经历了一段很长时间的“摸爬滚打”。为扶持本国药企的发展,印度在20世纪70年代初修改专利和贸易法,通过在被高度保护的国内市场销售药品,药企完成早期的资本和经验积累。而后,药企又凭借廉价劳动力等成本优势进军原料药行业。

印度企业家从欧美留学归国后,带回去先进的生产工艺,药企也增加研发投入寻求转型:从大宗原料药转向跟随专利、生产特色原料药,往更具附加值的下游延伸。相对而言,中国原料药企业研发能力较弱,长期依托成本优势,以大宗原料药参与全球竞争。

另外,在印度仿制药生产的带动下,国内产业链的需求反向助推了特色原料药生产的扩大。

据安永统计,2018年印度占有全球20%的仿制药市场份额。仿制药产业链自上而下分为:精细化学、中间体、原料药、仿制药,原料药是上游重要一环。2010年~2024年,每年面临专利悬崖而损失的药品销售额均在100亿美元以上,这在为印度仿制药企带来替代机会的同时,也为本土特色原料药带去利好。

资料显示,印度的 ANDA(仿制药生产许可申请) 数量长期排名全球第一,2019年,印度获批ANDA达到374个,占总获批数的44%,而中国仅获批56个,占比7%。

由于上述种种差异,叠加国际环境等因素,疫情导致的印度制药工业生产受阻,能否让中国原料药企抓住时间窗口,承接印度转移来的订单,行业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看法。

85

03 看多派:中国原料药企将承接更多转移订单

安信证券表示,在印度原料药产能受到抑制的情况下,预计将会有更多订单向国内转移,国内相关原料药企业有望受益。

完善的工业体系、雄厚的资金为中国带来了生产准备上的优势,然而在后端的销售上,中国企业在获取出口地产品资质、与欧美药企建立合作关系等方面存在“后发劣势”。 

首先,和大多数人的想象不同,多份研究指出,中国的生产成本远低于印度。

近年,中国的工业基础优势日渐突显,根据毕马威报告,除人力外,印度的其他生产资料的成本都远高于中国。

生产一款原料药,印度的原材料成本比中国高25%~30%,电价比中国高20%。同样的8小时工时,在印度由于工厂断电、工人素质等原因,真正的工作时间可能只有两三个小时。因此即使印度的劳动力成本比中国低180%,但中国的劳动生产率却是印度的1.5倍。

由于两国化工基础、信贷成本和物流效率等差异,在印度成本100元的工业制成品,在中国成本仅81.6元。原料药的最终价格也能直接体现差异:扑热息痛在印度的价格约为4美元/千克,而在中国只要3.3美元/千克~3.5美元/千克;用于治疗HIV的依非韦伦斯,印度售价115美元/千克,而在中国为95美元/千克~99美元/千克。

85

其次,中国原料药产业升级已久,具备在特色原料药上承接印度产能的生产条件。

2012年至今,中国的多项环保措施让污染严重的国内原料药企业压力剧增,许多中小企业开始逐步退出市场。2018年开始,国内传统大宗原料药产量开始下降。

政策方面,中国一直支持原料药企业的去产能和转型升级。2016 年,工信部《医药工业发展规划指南》提到应“巩固化学原料药国际竞争地位,提高精深加工产品出口比重,增加符合先进水平 GMP 要求的品种数量”。企业近年来也加快向高端市场出口的速度和向CMO /CDMO领域的转型,向更高价值链方向延伸。

2020年,国内原料药行业新一轮特色原料药产能建设密集落地,已经在硬件上做好了承接更大海外订单的准备。

85

04 看空派:印度原料药订单只是延后

然而,由于中印原料药产业链差异,也有业内人士表示,中国的大宗原料药和印度的特色原料药之间不存在替代的问题。疫情导致的订单转移,只是消化了中国早已过剩的大宗原料药产能。

中国想要弯道超车的关键在于特色原料药,但出海必备的审批资质、下游药企与原料药供应商间的强黏性及贸易摩擦等现实难题,令超越之路并非坦途。

首先,中国原料药出海资质的缺乏,在短期内无法解决。中国与印度原料药的海外认证数量相差甚远。

2016年底,美国DMF持有人(Drug Master File,药品主文件,可理解为原料药进入美国市场的通行证)中46%是印度企业。近几年中国企业在稳步增长,但至2019年中国DMF持有量仅为印度的1/3,仍存在较大差距。

85

另外,对下游制药企业而言,更换原料药供应商流程复杂、不确定性很高,所以其与原料药企业之间的黏性强,并不会轻易更换。

且印度本身拥有较为完整的从原料药到制剂的后向产业链,在全球产业链停摆的当下,订单只是被延后,并不一定会消失。

加之中国的原料药出口还受到全球贸易摩擦等因素影响,在2017年至2019年间,中国原料药出口量增速就因中美贸易战而产生较大波动,在目前的国际环境下,印度更容易得到西方国家扶持。

新一轮印度疫情爆发后,面对原料药企的股市大涨,近日多家概念股公司在投资者互动平台公开回应,态度保守。

浙江医药(600216):公司原料药主要出口欧美,出口印度量很少,目前出口订单无明显变化;

三圣股份(002742):子公司春瑞医化近期印度市场相关医药中间体订单较为稳定,暂没有显著增长;

普洛药业(000739):疫情对印度市场的影响去年就有,但影响有限。

新华制药(000756):印度疫情爆发以及其对原料药出口限制,势必影响到全球供应,会根据供求变化调整价格。

中国原料药企被寄予厚望,最终究竟是囿于资本市场短期炒作,还是将在现实环境中大范围承接特色原料药订单转移、促使产业升级,还需时间检验。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财健道(ID:ArtofWealthandHealth),作者:刘书煊、曹年润,编辑:海若镜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