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历史经验在金融投资中的局限性 【20210316】

 3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jisilu.cn/question/416554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历史经验在金融投资中的局限性 【20210316】

对于不确定的结果,人们往往喜欢依据历史事件给自己找到决策依据,但这种行为往往会让投资者陷入绝境。

如果把金融泡沫比做吹气球,人们发现过去的气球最大吹到50厘米就破了,这次的气球吹到70厘米还没破,就去做空,结果气球吹到2米才破,做空者死掉了好几批。

但事后来看,气球确实破了,历史经验再一次得到验证,更加强化了人们参考历史经验的信仰。

参考历史经验的前提条件,就是事件本身是收敛的,比如人的身高、寿命等等;但对于金融市场的价格、波动等不收敛的事物,是不能参考历史经验的。

=========================

因为我做信用债比较多,我就说说历史经验在高收益债选择中的应用问题。

目前的固收研究报告,对于过往高收益债最终收益分析有几种方法:

1、根据不同地域分析。
最终得出投资不过山海关,甚至仅限于南宋版图的结果。
其实这就是谬误,如果把这个研究放在30年前,那个时候东北三省是我国的工业中心,结论也一定不一样,以后会发生怎么的变化?是否经济发展落后的地区违约率一定会走高?金融机构在给这些地区发放贷款时,会不会更加谨慎呢?结果是不是会导致违约率下降呢。

东北、西北商业服务不行,那么化工、钢铁和煤炭行业呢,难道不是他们的优势产业吗?

2、根据不同行业分析;
行业更替比地域更替更快,今年的风口,明年风一停猪就摔死了。A地发展某个行业是优势,B地就是劣势。

3、根据发行人属性分析;
以前认为省级国企几乎等于国家信用,没有违约可能,可2020年11月,违约的四家全部都是省级直属国有企业。

总之,历史经验不靠谱!

========================

统计套利者始终无法面对一个矛盾问题:

如果历史极值就是事物发展的边界,那么这个极值又是怎么被创造出来的呢,这个极值必定也是突破它过去的极值,不是吗?

如果当下,这个指标又突破了极值,至少可以说明,当前已经消化了统计套利者们赌这个指标回归所付出行动造成的阻力,一旦刹不住车,统计套利者们认输平仓将会造成无法想象波动空间。

68 个回复

1

homanking

赞同来自:

施三万

“参考历史经验的前提条件,就是事件本身是收敛的”。不敢苟同。
窃以为,参考历史经验恰恰是为了认清客观规律/第一性原理;通过主观经验发现客观规律。真参考历史经验的话,也得知道过去的气球跟现在气球不一样,所能承受的压力不一样;但是只要达到条件,就会爆。
“如果把金融泡沫比做吹气球,人们发现过去的气球最大吹到50厘米就破了,这次的气球吹到70厘米还没破,就去做空,结果气球吹到2米才破,做空者死掉了好几批。”这是教条主义了吧。。

2021-03-16 11:56 1 条评论

22

资水 - 周期预见大轮动,低估成长小风投

赞同来自:

云天雾地灬 顺颂时祺 jsljsl671017 天道忌巧 neverfailor lwcdxx Syphurith qianfa sdu2011 BaoZha008 二维无极 拯救大兵 小白下山 好奇心135 魏员外 Stars 约翰牛牛Price chenbangni aiplus zddd10 skyblue777 kkvv881更多 »

历史经验还是很有用的,人类认知世界的第一步就是历史经验呀,比如太阳从东方升起,比如喝凉水拉肚子。历史经验,或者换个名词叫统计规律,得出的不是真理,而是大概率。

统计规律在金融投资中很有用呀,我认为具备压倒其他所有规律,是金融市场最雄辩的规律。按统计规律,历史上分级A的大底是0.78,可转债的大底是0.71,都是实实在在可以赚钱的规律。

祖师爷们的估值法,说到底也都是掌握了一堆统计规律,例如彼得里奇说的PEG=1,业绩年化30%增长对应30倍。茅台不讲武德搞到70倍,比亚迪搞到200倍,不能说统计规律失效,只能说明小概率事件发生了,未来按统计规律,大概率会价值回归吧。

对概率性事件,不用脆弱性的标的去应对就没问题。所谓脆弱性,就是做错就死的标的,比如做空就是呀。骆驼精修股指期货,确实需要考虑到小概率事件。搞一些线性标的就没问题,比如2015有短暂时间分级A跌破了0.78,2021可转债短暂跌到了0.6x,跌破就跌破,亏一点点而已,后面还不是乖乖地涨回来了。

2021-03-16 12:50 6 条评论

22

骆驼1978 - 试试再说

赞同来自:

nkfish 深拥阳光415 石火光中 neverfailor 阳光下的生活 tangzheci sdlyq 闲逛3万天 宿不移 qianfa 约翰牛牛Price 德隆铁杆 踏踏实实 积少成多66 索罗狮 gongxd john_white 丢失的十年 skyblue777 aiplus Syphurith 飞驰的蜗牛更多 »

两个例子观察问题是否收敛:

1、如果统计显示最高的人类身高为2.50米,那么几乎可以下结论,你这一辈子也碰不到身高超过3米的人。因为这个统计结果背后隐藏着物理学原理,人的身高和体重一旦高于某个数值,肌肉和骨骼就会因为无法承受压力坍塌。这个问题就是收敛的,可以参考历史经验。

2、30年前,你知道世界最有钱的人资产达到100亿美元,你敢说这辈子都不会有身家超过1000亿美元的富豪吗?这个问题就不收敛,有钱的人赚钱容易,是正反馈的,就无法利用历史经验去分析问题。

2021-03-16 13:58修改 0 条评论

2

ericericeric

赞同来自:

积少成多66 明月镰刀

历史经验当然有用,要看你总结用的历史和事实是否有差距,一浪推到3米,于是总结二浪也是3米,但忽略了叠加效应,结果人家推到5米,这"历史经验"看起来就没用,因为没纳进足够因素。货币在超发,利率在历史低位,科技推升生产力,这些都是美股屡创新高的原因。但如果我归纳的历史经验是,享受浪上冲的过程但随时准备跳,因为浪到高处,总归会跌下来的,这历史经验就很有用了,也是可以坚信的

2021-03-16 16:34 0 条评论

6

relax1230

赞同来自:

jjkang neverfailor 积少成多66 gongxd skyblue777 Syphurith更多 »

历史数据的值虽然不是绝对靠谱,但还是有利用价值的。对金融市场的事件来说,各种极限数值虽然不是收敛的,但突破极限的概率大体可以看成是类似正态分布式收敛的,这就有了利用这些极值发散事件构建稳定盈利系统的可能性。
比如说可转债,历史上没有违约事件不能推论出将来不违约,但可以推论发生大面积违约的可能性较低;历史上最多跌到70元(随便举例)不能推论出将来不会跌到10元,但可以推论出极限值越小概率越低。
不可知论告诉我们:过去不能推断未来,我认为重点在这个断字上:未来只是不可断定,并非完全随机发散不受约束。这个问题怎么看,最终取决于你认为世界是混沌的或是随机的?

2021-03-16 20:28 0 条评论

18

骆驼1978 - 试试再说

赞同来自:

zenglm nkfish 大y阿飞 趋势交易者 和悦 hydk tigerpc tangzheci 连眉大侠 乘贝 美棠子 杨俊鹏 sdu2011 闲逛3万天 Feel nisoka 索罗狮 Syphurith更多 »

统计套利者始终无法面对一个矛盾问题:

如果历史极值就是事物发展的边界,那么这个极值又是怎么被创造出来的呢,这个极值必定也是突破了它过去的极值,不是吗?

如果当下,这个指标又突破了极值,至少可以说明,当前已经消化了统计套利者们赌这个指标回归所付出行动造成的阻力,一旦刹不住车,统计套利者们认输平仓将会造成无法想象波动空间。

2021-03-16 21:43修改 2 条评论

15

打新交朋友 - 立不败之地;败可败之兵---先胜后战

赞同来自:

tangzheci tranquility maggie2007 大y阿飞 涅槃2020 自由之梦想 闲逛3万天 积少成多66 骆驼1978 mini散的成长 我是一个host 好奇心135 xuangu Syphurith iwatch更多 »

我以前写过一个帖子

投资中的先验逻辑和后验逻辑https://www.jisilu.cn/question/368560

先验逻辑:总结出一套普世整体的理论体系,再把这套理论应用到具体事务上。
后验逻辑:根据已有的具体事务,总结出来一套规律,再把具体规律套用在具体事务上。

统计总结属于后验逻辑,最近从鸭蛋那里学的思维角度,就是属于弱逻辑。不是有强确定性的强逻辑。

但投资里用到后验逻辑的很多。弱逻辑运用场景也很普遍。

只是要清楚用的是什么性质的逻辑。比如弱逻辑不适合长持。心里清楚什么样逻辑策略对应着多大确定性,别出现应对偏差就好。

2021-03-16 22:05修改 1 条评论

7

天道忌巧 - 大道至简,大智若愚,不得贪胜.

赞同来自:

自由之梦想 tangzheci neverfailor 蓝色坚韧球 18920327710 涅槃2020 Syphurith更多 »

投资最终目的是什么?一定是为了赚钱。

赚钱是结果,那方法呢?不管是投资还是投机,要想挣钱只有一个方法——低买高卖(做空是逆向操作)。

股神巴菲特是股市的常胜将军,他是怎么做到的,他的第一性原理是什么?这可能要归功于他的四大价值投资基石:买股票就是买企业、市场先生、安全边际和能力圈,用巴菲特的话说就是“寻找具有持续竞争优势,能够保持赢利持续增长的优秀企业,以低于价值的价格买入”,通过这几个原则我们可以看出来,价值投资首先看重的是好企业,所以“价值投资”的第一性原理应该是好企业,然后再通过低买高卖(安全边际)获得高额利润。

而巴菲特的师傅格雷厄姆的投资方法是“烟蒂法”,不注重企业本身的好坏,只关注价格是否低于企业价值,其方法实质也是“低买高卖”。
在"低”的品种中找机会,在“高”的品种中找趋势性机会,都是第一性原理。时机是很重要的,特别是加杠杆的投资者,没加杠杆的投资者影响的是心态,极值时也会崩溃!

2021-03-16 22:14 0 条评论

29

建淞 - 微信公众号:建淞说期权

赞同来自:

栗子先生没得猫 callput Syphurith 资水 bingo1999 你猜再猜 homanking 平淡如水 qsj0123 syrtis_syj jasonbiao 湖塘 XFD mingmingniu 丢失的十年 一跃未来 flyingowl BaoZha008 atom5224722 蓝色坚韧球 xm0409 天道忌巧 neverfailor 遛弯的猫 御女雪千寻 wuseqi YEHUA20 丽丽的最爱 sy001更多 »

楼主是否允许争论?因为我就是统计套利门派的支持者!

不进行理论争辩,拿事实说话:基于估值的高企,我年前做空300指数,1月和2月两次被抱团逼空,最终凯旋而归,常识最终战胜了狂热!

最近可转债争议似乎消失了,三傻的互道SB也消失了,这都反应了均值回归理论的正确,也是统计套利成功的注解。

但是,我认同尾部风险的不可预测,否则就不会有美国10年牛市和中国要命3000的轮回。

由于对冲或者保护工具的匮乏,因此做反转策略容易失控最主要的因素不是经验、信念而是情绪和方法!

有人说,如果你有巴菲特那样无限的资金流,做任何标的多头都只会一个结局:赢!而我们这些集体实际就是缺乏这样的资源支持,因此会在极端行情下怀疑否定历史经验。总是觉得这次不一样,其实每次最后都一样。

做空泡沫并非是一个需要推广的策略,但是远离泡沫却是人人可以做到而实际难以做到的。这并非否定历史经验的理由而是应该拷问心态、情绪。

同理,2013年私募董宝珍为了茅台下跌而裸奔也恰恰印证了上述观点。失败的不是经验判断而是采用错误的方法。

2021-03-17 08:10修改 1 条评论

27

骆驼1978 - 试试再说

赞同来自:

罗罗大哥 打新交朋友 homanking solino realbean 琳小姝 北欧神话 Shawlock 诸葛若愚 闲菜 qsj0123 陈小号 胡椒 翻石头找螃蟹 雷同 Syphurith 我是一个host 杰夫司机 yuriiiii xm0409 muziyo 天道忌巧 御女雪千寻 skyblue777 踏踏实实 yuanhu redkylin更多 »

我以前也是统计套利的追随者,在各种关联品种跨品种套利、同一品种跨期套利上吃过大亏。

记得我2012年做化工品期货对冲套利时,还买了有关生产LLDPE、PVC、PTA工艺流程的教科书来研究,并跟踪计算了世界各地港口原材料价格走势,结果就是越有信心亏得越多!

后来慢慢领悟到,

你所做的事,这个市场上有大把人在做,当你发现某个比价(差价)达到历史极值时,别人一定也发现了,而且很多人已经用实际行动赌它回归,那么这背后肯定有一股历史上不曾出现的力量,消化掉这些阻力,并极有可能把极值推向另一个高度,赌回归就是一种危险的操作模式。

买低价可转债是不是根据历史经验的统计套利?
我认为不是,因为可转债募集合同上说了,要么转股,要么到期还钱,这两种情况都可以盈利;唯一亏损的可能就是债务违约,但债务违约的概率本身就不可知,不可知的东西就不需要考虑。

2021-03-17 08:37修改 9 条评论

4

建淞 - 微信公众号:建淞说期权

赞同来自:

park shmilyday Syphurith abaidai

在A股做可转债遭遇违约风险并非是黑天鹅,而是过去刚兑的历史惯性形成的路径依赖!
在成熟市场,有融券机制,因此有一个天然的价格稳定制衡机制来保证套利交易“难以套利”。
更早的时候,格雷厄姆就通过买入可转债成为股东迫使管理层清理资产负债表,完成公司华丽转身的案例并且一直被巴菲特仿效。
当然,我们没有这些制度安排,所以买可转债就变成了和大股东对赌的不对称局面了。

不过,散户保护机制依旧是部分赌刚兑的多头投机理由,这个到现在还成立,所以经验可以战胜鬼故事:)

2021-03-17 08:51 4 条评论

0

涅槃2020 - 慢慢变富

@骆驼1978

骆驼大哥,这个问题我们在我的旧贴中讨论过了。你还是坚持自己的观点,我也是。其实这次双低触底绝对不是什么价值发现,表面上是中小盘股票均值回归,但是实质上隐含了两个内在逻辑,一是zf不允许债务大面积违约,二是不允许大量质押股票被强平,以上两个都属于系统性金融风险。

从严格意义上讲,双低可转债就是基于历史经验的统计套利,但是加上一些限定条件以后,就更加近似演绎法了。不过这个逻辑要比传统意义上的配对交易硬核的多,用鸭蛋的话说就是相对强逻辑,因为期货价差回归你的对手盘是市场是庄家,双低统计套利你的对手盘是zf和上市公司。

2021-03-17 09:00 0 条评论

0

unrealww - 学习亏钱手艺

骆驼大师,对你的商品期货对冲套利的结论有不同的看法。
商品期货对冲套利,简单的用历史统计、用历史极值确实是很局限,商品期货统计套利更应该关注的是逻辑,如果是强逻辑,再结合历史极值,胜率和赔率都是很不错的。
关于跨期:其实远近合约就是两个品种,会走自己不同的逻辑太正常了,如果仅仅用历史统计是要吃太亏的。
关于跨品:很多看似强逻辑,其实是弱逻辑。我举两个交易所有套利指令的例子。第一个是am,看似是大豆压榨产物的强逻辑,但这里的大豆一是国产大豆,基本上是不会去压榨的,豆粕都是用大豆二进口大豆压榨的,am根本就是弱逻辑。第二个是lv,看似都是石油化工的产物都是用乙烯为原料,是强逻辑,但现在pvc很多都不是乙烯法是电石法炼制,而且两者的下游需求还完全不同,可能连弱逻辑都谈不上。这两个例子还是交易所认可的跨品套利,其他非标准套利合约的逻辑就更差了。
所以,我的结论是期货对冲套利仅仅是一个方法,方法本身没有对错。至于怎么使用才是最重要的,其实说到底还是做投资的逻辑问题。

2021-03-17 10:34 3 条评论

16

不太懂套利 - 如果我要拥有一种观点,如果我不能够比全世界最聪明、最有能力、最有资格反驳这个观点的人更能够证否自己,我就不配拥有这个观点。

赞同来自:

neverfailor Syphurith miniming 小番茄黄瓜 大y阿飞 打新交朋友 homanking 沙漠之狐 songshubaba 风之未 xm0409 丽丽的最爱 帝国时代 wangsj watertyfs redkylin更多 »

我来说结论了

①先分投资市场,一个规律能用在沪深交易所的A股,未必能用在港交所H股,一定不能用在银行间市场。 不区分投资市场,谈统计套利,很容易陷入 自定义游戏

②什么是第一性思考?
有个回复@天道忌巧 讲的非常棒,做多赚钱=低价买货+冲高卖货,做空=借货卖掉+低价补货;

第一性思考就是小学6年级,都能理顺逻辑的思考。

要不就把英文定义拿出来看,千万别搞“自定义游戏”,名词都是自己定义,那样没法讨论

③可转债 convertible bonds的第一性思考是什么?
全球只有中国下调转股价不用原来股东同意吧?这是制度红利

再问一次,可转债第一性思考是什么?
是 公司债+看涨期权;

既然是公司债,怎么可能没有信用风险?→以前没有信用风险,也是制度红利

④提出国证2000指数的,是高手。 国证2000跌=正股跌,正股跌=信用风险承压
这个很复杂了,一般选手就别琢磨了;昨天看论文看的我一愣一愣的,一旦开始思考 xx风险定价,呵呵,那就不是1个恒等式的问题了,得上方程组。。

⑤理越变越明,话越说越开,路越走越宽, 前提是:真诚、有礼貌的参与讨论。

感谢楼上回复对我有启发的朋友~

这道题如果指定投资品、投资市场,最优解不难的~

2021-03-17 12:11 2 条评论

1

不太懂套利 - 如果我要拥有一种观点,如果我不能够比全世界最聪明、最有能力、最有资格反驳这个观点的人更能够证否自己,我就不配拥有这个观点。

赞同来自:

Syphurith

倘若层主是“舍”统计套利(也就是德隆专家三知道里的 概率)

追求“赔率” ≈ 黑天鹅

那么,应该对制度的变化,规则的变化,做一个长期计划了。

虽然懒得去算,但是一般来说,2个σ之外的事件发生,多半是 投资环境=投资规则=社会环境=投资人群体行为 【发生了改变】

举例:2016年英国脱欧 brexit, 2017年美国大选 特朗普当选, 2020年 新冠疫情……

供参考~

2021-03-18 13:31 0 条评论

0

冰镇西瓜

统计套利是寻找大量数据样本满足的某个规律(或者某个函数式),然后利用该规律在交易中获利。

统计套利的思想是先通过大量数据样本得出一个可能的规律,然后用起来。至于为什么会有这么个规律,这不是统计套利者该关心的事情。对于统计套利者而言,只有能赚钱就行了,管他十万个为什么。

以极值为例,若是当前极值为X,且历史数据显示价格曾有100次到达X附近并折返,那么就可得出一个规律:X为未来价格的极值。(若一个极值出现次数太少,一般不宜作为规律使用)

补充说明一下,极值只能算是某个规律,它不能代表统计套利,因为规律是一个很大的概念。

做统计套利的主要风险是规律可能不可靠,这会产生一定的试错成本。策略周期越短,试错成本越低;策略周期越长,试错成本越高。一般统计套利只宜做短线、或者日内高频。

2021-03-20 18:29修改 3 条评论

0

宿不移 - 高阳酒徒

冰镇西瓜
统计套利是寻找大量数据样本满足的某个规律(或者某个函数式),然后利用该规律在交易中获利。
统计套利的思想是先通过大量数据样本得出一个可能的规律,然后用起来。至于为什么会有这么个规律,这不是统计套利者该关心的事情。对于统计套利者而言,只有能赚钱就行了,管他十万个为什么。

这正是骆驼说的局限性,会在这样进行统计的世界里,变成左轮手枪里的那唯一一颗子弹。

再看泛舟Rain的择时帖,是我迄今为止唯一愿意看并试图学习的关于统计的帖子(就是学术性太强,学起来困难)。
得出的规律哪怕已经持续百年,如果不清楚其科学逻辑,我个人是不会理睬的。

2021-03-20 18:52 0 条评论

要回复问题请先登录注册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