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也聊聊非洲的那些年轻人

 3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huxiu.com/article/415654.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也聊聊非洲的那些年轻人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物美非洲(ID:wmafrica),作者:阿印,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大多数人对于非洲年轻人的印象,基本有两种。一种是觉得和自己有关的,一些在中国留学的学生,他们经常混迹于酒吧、咖啡厅,不学无术,甚至还做出一些无视我们规矩和法律的行为的非洲人;另外一种只是看到的,是在电视或者网络上,看到非洲当地,他们游手好闲地在街上逛或者就是懒散工作的状态。

关于这两种印象,我不去解释,因为确实有一些非洲年轻人是这样的,但是,他们只是非洲年轻人中的一小部分,更不能代表非洲年轻人的真实状态。作为在非洲工作生活七八年,常驻过非洲两个国家,去过其他十几个国家的人,我看到的当地年轻人有另外一种状态。

我认识法斯先生,是通过来一个到阿尔及利亚的公务团,当时我安排接待,我找到一个当地旅行社帮安排车和酒店,法斯先生就是车的司机。那个时候他大概28岁,第一眼见到,就觉得他是个踏实、能干的年轻人。

他在开车过程中话很少,而且只要我们用车,他都会很配合,也没有怨言,更不会像别的一些人,觉得累就开始抱怨,再借此开口多要一点钱。

随车的还有旅行社的一个年轻人,因为他在中国学习过,会一些中文,沟通起来更加方便。这个年轻人话倒是很多,总是找法斯先生聊天,当然,聊的多是他在中国的经历,还给法斯看在中国的照片,向法斯先生显摆他在中国的生活有多舒服。看得出,法斯有一点羡慕,但并没有什么夸张的表现,他对于这个年轻人的行为,也只是礼貌的回复,然后继续认真地开车。

工作中认真的法斯,也是一个顾家和孝顺的人。我第一次认识他的时候,他还是单身。由于公务团时间不固定的原因,有时用车会很晚,他基本也没有怨言,出于对他的感激,我会在吃饭时多给他一点钱,让他吃点好的,他对我的慷慨也表示感谢。但这些钱他并不会全部用于吃饭,当我们去当地的夜市时,他自己也看夜市上的商品,最后选买了一个陶瓷锅。或许是因为还在工作中,他为自己买了东西不好意思,便主动向我们解释说,这个陶瓷锅是买给他妈妈的。在这个国家,婚后的女人基本不再出去工作,主要就负责家务和做饭,厨具是她们要常年用的,法斯说他要给妈妈买一个新的锅用。

跟他合作第一次后,我再用车就单独找他。再找他时,他很高兴,也欣然答应给我用车,并且给我的报价也不高。这时我才知道,他不只是司机,还是车行的一个老板。车行是他父亲开的,现在他父亲年纪大了,就把车行交给他和他的两个兄弟管,他管理车行,同时自己也做司机。他作为司机时,就只把自己当做一个司机看待,我怎么安排他就怎么开,当然,他也会根据自己的经验给我一些更好的建议。

85

我与法斯先生(右)在阿尔及利亚城市康斯坦丁

有时我们需要很早出发,但不管多早,他都会按时到酒店来接我们,而当天可能又很晚才到达目的地,他也毫无怨言,这样的一天他可能要开10个小时以上的车。到达目的地后,他只是说一声:今天是很长的一天,我有点累。我知道他会很累,所以晚上安顿好后,我就会和他一起去吃晚饭或者是宵夜,且随便他吃什么。

和他一起出去,我也从来不把他只当做一个司机,我会让他和我住同样的酒店,也会让他和别的人一起吃饭,当然,我会先征得别人的同意。同行的人素质都很高,很通情达理,看法斯开车认真,为人谦虚,都会同意让他一起吃饭。法斯也会表示感谢,并且不只是吃,还会帮着点一些本地特色的饭菜和介绍一下这些饭菜。有时,我和其他人一起庆祝中国的节日时,也会邀请他一起,他在被邀请时和吃完饭后,都会深深地表示一下感谢。

也正是如此,每次我找他用车,他都会很配合我,也愿意和我一起,哪怕我会办事到很晚,哪怕我会突然有紧急情况去多个地方,他也没有怨言。

再后来,他结婚了,在他结婚后不久,我又需要用一次车。在本市时,还都是他亲自为我们开车。但我们需要去外地三天的时间,他找我说,他爱人不想他去,因为他们刚结婚,还算属于新婚燕尔,而且本地人又特别注重家庭,没有重要的事情,离开三天就已经很久了。所以在他给我们开车时,我们请他一起吃晚饭,他都没有参加,说要回家吃,其实这个时间很短,但哪怕这一点时间,他也想回家和家人一起吃顿晚饭。

他说了他爱人不太希望他去外地三天,我说我理解,就问他是否要找别人为我们开车,如果找,就告诉他线路,告诉他我们都会去哪里就行。他说不,这趟他还是会去,因为是和我一起。听了这个,我其实挺感动的,我知道他告诉我他爱人不希望他去,不是想让我加点钱,哪怕他找别人为我开车,他也一样挣钱,而且他也有别的司机,他还是和我一起去,是因为他没有只把我当成工作的伙伴,而是把我当成了朋友。当然,我也很希望他和我一起,因为他熟悉了我要去的所有地点,在路上还会帮我做很多事情。

说到在中国留学的非洲年轻人,毛里塔尼亚的西迪就是一个。在完成学业回到毛里塔尼亚后,他在一家旅行社工作,专门接待外国人,尤其是中国人。

毛里塔尼亚属于穆斯林国家,在很多人眼里,穆斯林普遍的懒和做事慢,尤其是年轻人,虽然他们没有太多的娱乐活动,但喜欢一起咖啡厅看球赛或者一起开车闲逛,晚上通常“疯”到很晚,第二天接近中午才起床。

但作为旅游工作者的西迪倒没有,至少在工作时不这样,或许是他的工作要求他必须不能懒,不管怎么说,工作中他都是比较勤快的一个年轻人。

85

西迪(左)和瓦丹古图书馆的管理员

旅行团通常会有团队很早就出发的情况,这个时候司机和导游必须比约定的时间提前到,西迪也总会在出发时间之前到。他个头不高,瘦瘦的,又穿着毛里塔尼亚特有的宽大的袍子,在应游客招呼时,总是一只手拖着袍子,呈现出小跑的状态。

虽然他会说中文,但说的并不是太好,有时理解不了别人说的话。别人和他开玩笑地问一些问题他不懂时,他也总是露出一副疑惑和呆萌的表情,但还是会尽量去找出他自己知道的词句回答。有时多个人招呼他帮忙,他就会显得比较慌张,不知道该先去帮谁,但还是尽力对每个人都帮到。

有时在酒店会出现意料外的事情,必须得解决,解决该麻烦得在我们和他的老板以及酒店方之间协调,此时他开始不停地沟通,又出现了他那种一只手提着袍子,小跑式的姿势,来把事情解决到我们都接受。当事情有了解决,他就会露出一副欣慰的笑容,再询问我们是否满意。

非洲一些年轻人愿意为中国人工作,也愿意为在非洲的中国公司工作,哪怕他不会说中文,哪怕他的家境其实并不错。

2019年我跟随一个旅行团行走西非十六个国家,所到的国家,有一些是在当地工作的中国人接待,他们通常都是私人老板,负责安排行程。这些中国老板身边不少都会有一个当地的年轻人,紧身跟随,为他们办事,并且只为老板开车。

据中国老板介绍,这个年轻人已经跟随自己多年,有的年轻人家境也不错,父母在政府机构上班,甚至职务还不低,但这些年轻人则在很踏实的跟着自己。有时旅行团需要凌晨三点赶飞机,中国老板要过来安排,他身边的年轻人就在为他开车;有时旅行团半夜才抵达,中国老板要去迎接,他身边的年轻人也还在为他开车。

家境的优越并没有让这样的年轻人形成好吃懒做或者态度轻浮的习惯,他们反而表现出很努力的在工作,而且通常他们也会说两种语言。中国老板给他们交代的事情,他们会尽力地做,有时会为中国老板办一些比较私人或者重要的事情。

当然,作为老板的重要助手,他们也会得到更多的机会,拿到更多的报酬,老板也会让他们负责更多的事情,甚至有的中国老板会把他们带到中国看看。这是很多非洲年轻人所想要的。

这样有家境的年轻人,愿意不怕辛苦地为中国老板工作,也许是他们想从中国人身上学习更多,或者想得到更多与中国人交往的机会;或许是家里希望他们为中国公司好好工作,寻找与中国公司合作的机会。但不管出于哪种原因,他们在中国老板身边的工作态度,对于二十多岁的非洲年轻人来说,已属不易。

85

希望走出非洲,寻找更多的机会,为理想或是为生活,是很多非洲年轻人想的。

我在阿尔及利亚时,每当外出办事在等待的时间里,总会碰到当地年轻人,他们或是收停车费的,或是刚毕业的学生,见到我是中国人,总会上来搭讪聊天。聊天中也总会问到,有没有什么工作机会给他们介绍,说在这里工作岗位太少,他们希望能有一份好的工作。然后就会说他们想离开这里,去中国或者别的国家,因为他们觉得中国很好,有很多的机会,也想到别的国家寻找机会。他们不想浪费自己的青春,想为自己创造一个好的未来。

我知道他们说的是实话。我们在非洲的公司招聘工人时,就有不少的大学毕业生应聘,他们一般是本科生,有的还是研究生。当看到有中国人在招聘时,哪怕是工人,也会应聘。

在这里,由于经济发展水平有限,他们本国的就业机会比较少,即便是研究生毕业,他们在当地公司找到了职位,收入也并不高。但在中国公司工作,哪怕只是工人,他们只要完成更多的工作,就能得到更多的收入。所以他们不会因为自己是大学毕业而瞧不起工人的工作,相反,会努力地工作,有时也会利用所学提高自己工作的效率。

我接触的这些非洲年轻人,都是在认真地从事着基础的工作,还有更多的年轻人,在做着更加具有创造性的工作。他们或是创造平台,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途径;或是进行科学研究,来解决当地用水、医疗等方面的困难。就像马云曾在非洲举办的创业者大赛,参赛的基本都是年轻人,并且他们也在各自的领域创造出了不俗的成绩。

现在在中国的年轻人被称为“后浪”,非洲的这些年轻人,我倒觉得他们可以是非洲的“前浪”。

非洲当前正处于快速发展中,这个发展也是要从落后和固化的状态向更加开放的状态转变。此时他们需要的是科技,是创新,更是一种不畏艰难的精神,他们要改变原有的思维和模式。在整个世界高速发展的推动下,非洲也在这个发展的浪潮中被推动着前进,而能够担当起非洲更好地前进的重担,需是这样有想法、敢于突破旧状态的年轻人。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物美非洲(ID:wmafrica),作者:阿印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