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哏都春节风俗中的新商机

 3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www.tmtpost.com/4985698.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aEZryu.jpg!mobile

出品 | © 探客Tanker,作者 | © 行者,编辑 | © 蛋总

俗话说:“南有魔都和妖都,北有帝都与哏都。”

也许是开海较早,也许是历年来大运河码头的风光引人才齐聚,也许是闯关东的大部分山东人、安徽人都到哏都——天津歇脚的原因,传统天津人的文化基因大部分都跟山东和安徽有着密切的关联。

这种南方与北方文化的融合,养成了天津人性格里的乐观向上。天津人极善自嘲,前两年棚户区多的时候天津人说“发展不好,把天津干成了县”;这两年城市建设上来了,天津人又说“高楼大厦林立,让人看着头晕”。

海河和大海的交融,南北文化的交汇,让天津人在喜欢自嘲的同时,也喜欢传统的幽默。很早之前天津就有“曲艺之都”的美称,许多传承曲艺流派的老先生都是天津人。

兴起于天津,爆红于北京的德云社与郭德纲,被天津观众看作天津走出去的“娃”。因此每次德云社到天津演出的时候,场场爆满不说,黄牛的票能卖到两三千一张。这在天津收入水平偏低的现状下,已经是了不得的高票价。

而天津人刻在骨子里的幽默感,让人在忍俊不禁的同时也切身感受到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2012年的夏天,天津下了一场超大暴雨,很多道路都严重积水。大雨刚停,天津人就来了一波“让人万万没想到”的操作——乌龟充气船、大白鹅船、自制木筏、大木盆和红澡盆等各色船只被得意洋洋地开了出来,甚至还有人开出了一艘摩托艇。

2019年4月,天津滨海新区官宣,周大福金融中心的昵称叫“津沽棒”。朋友圈和微博乐翻天,有人评论:“给一座大楼起名津沽棒,这个城市到底有多哏儿?”

正因为天津人喜爱幽默和曲艺的特性,加上传统天津话中逗哏和捧哏的意思非常明显,近年来越来越多人把天津称作“哏都”。而在这种风土人情滋养下的哏都,就连春节民俗都别有一番风味,而更有趣的是,如今哏都的传统民俗还焕发出不少新商机。

1、最传统的年味

天津跟北京仅距离121.7公里,但两地的春节风俗截然不同。

由于历史上的天津人大部分来自山东、安徽和浙江等沿海一带,因此沿海居民的一些信仰习俗也在天津传播开来。比如说天津最大的娘娘宫,其实就是北方妈祖的祖庙。而天津春节民俗中的很多细节,也跟南方“开海迎妈祖”的习俗有源远流长的关系。

以往天津人的过年是从逛娘娘宫开始的。

aQbEZ3R.jpg!mobile

从腊月十五开始,各式各样的年货全都上市,以娘娘宫为轴心的宫南宫北大街更是热闹非凡。男孩子到娘娘宫头一个目标就是玩风葫芦;成年男人到这里,忘不了买灯笼;女人们来这里多是“洗娃娃”的,从娘娘宫拴回的“娃娃”每年都要“洗一回”,这是节前妇女必须做完的事情。

天津人讲究大年初一早晨吃素饺子并且办一桌素菜,为的是给妈祖娘娘祈福。

与很多地方在初五接财神不同,天津人接财神是在正月初二。一般在凌晨鞭炮便响了,这时要在新“请”的“财神码”(套色印制的财神像)前,摆上茶水、酒、筷子以及一条用红头绳拴在脊背上的活鲤鱼、一只公鸡和一盘羊肉,因为传说中的财神爷赵公元帅是回教中人。祭毕把供过的鲤鱼放生。

根据民俗,这天为了接财气要吃捞面条,而且讲究吃全菜码,即黄瓜、菠菜、豆角和豆芽等窖菜。此外,还有银鱼、紫蟹、晃虾和铁雀都是必备菜品,若与韭黄、萝卜、鸭梨和黄芽菜一起则统称为“ 天津八珍 ”。

正月初二和初三,天津人也有吃的规矩。这天要阖家吃合子,取和和美美、团团圆圆之意,以羊肉馅儿或三鲜馅儿最佳,也可吃韭菜鸡蛋的素馅。

初四天津人要吃大饼卷鸡蛋,就像一首流行歌曲里唱的那样,天津就是一个“大饼能卷一切”的地方。但初四做这个吃食,还寓意和衷共济、同心合力。从微观上说,家和万事兴;从宏观上说,人和百业兴。民俗饮食溢乡情。

天津跟北京还有一个特别大的不同,就在正月十五之后还有5天的春节安排。尤其是正月十六,全城妇女都要离家,三五成群或串门或逛街,俗称“走百病”;或找有桥的地方相率而过,称“渡厄”也叫走桥。

而在这诸多“传统到不能再传统”的春节风俗中,年轻人是如何从中找寻乐趣与新商机的?

2、吊钱的新生意

过年时,若你到天津城里边转一圈,就会发现一件非常新奇的事情,那就是家家户户窗子里会贴上一个红色的长方形的窗花,天津人管这种窗花叫“吊钱”。

实际上,这个掉钱可能是天津最浓年味的表达。因为天津人过年大门上可以没有春联,但一定会有吊钱。

由于窗花下有穗,红红的吊钱,薄薄的红纸,像旗帜一样,被北风一吹,呼啦啦地飘曳,仿佛欢快跳跃的舞蹈。

吊钱是贴给屋外的人看的,正面冲外。过去人们多把吊钱贴在窗户外,然而北风如刀,吊钱很快就破掉,委实遗憾。后来有精明细致的天津人把吊钱贴在窗户内,这样就一直能保留到过完年了。

美中不足的是,风中火红的舞蹈变成了静静的守望,热辣辣的年变成了羞答答的年。

“我认为像吊钱这种特色剪纸是咱中国自己的东西,这种喜庆的民俗文化应该传承下来,要让大家在平常生活中都得用上和欣赏到。经典的东西,把它进化,我觉得也是一种革命。”作为“剪布肖”这种天津地方非遗的传承人孙肖炜对「探客Tanker」表示,她母亲肖宇当时想到创立剪布这种艺术形式,正是源于生活的需求。

所谓“剪布”工艺,就是通过特殊的印刷技术把线条优美的剪纸图案按一定比例印制在布上,让怕湿怕潮的剪纸在布上体现出来。

这样一来,人们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把中国传统的剪纸造型变成服装或各种生活用品上的装饰图案。而且“剪布”工艺不仅保存时间更长、更有生命力,还升华了中国民俗文化,使作品更具收藏价值。

在母亲创立这种工艺之后,当时还在天津师范大学读经贸专业的女儿孙肖炜建议自己的妈妈将这种工艺运用到文化衫的图案定制上。“2010年我们的剪布工艺文化衫作品被上海世博会选中,作为‘特许商品’销售,一下子打开了市场,销售半年后无一投诉。”孙肖炜颇为自豪地说道。

而在女儿孙肖炜的大力支持下,“剪布肖”的创始人肖宇在2014年正式创立了自己的公司,公司的日常经营由女儿负责管理,而肖宇把更多的精力放到了新产品的开发和图案研制上。

受女儿新潮的思路影响,“剪布肖”的图案和设计都有了大规模的改变,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元素与更多的时尚元素相融合,更符合当前年轻人的审美和潮范。

“现在我们有常规产品和定制产品,而定制产品每个月的销量远超常规产品,因需定制的费用虽然比较高,但消费者拿到的衣服是独一无二的。”孙肖炜说道。

在她看来,春节的习俗可以做一些大的转变,今年“剪布肖”也出了吊钱的相关版本,可以直接贴在窗户上,也可以转印到衣服上。

“我们的希望是把传统文化更多的推广到年轻人中去”,她认为现在公司的所有产品都在往这样的美好前景去发展。

3、杨柳青年画的新生机

事实上,说起天津的春节文化产品,最具有代表性除了吊钱,还有杨柳青年画。

这个有着近200年历史的艺术形式,在中国北方乃至全中国都有着非常久远的历史传承。

在中国民间,年画就是年的象征,不贴年画就不算过年。因此,一般情况下天津人都会在过年前买几张杨柳青印制的年画,贴在门口,意寓年年有余,风调雨顺。

但2020年,这个传统的艺术形式却有了新的玩法。

“一开始其实是老师布置的作业,我们美术系在毕业时要交毕业作品。”天津美术学院版画系的张默然对「探客Tanker」表示,当时大家都在思考如何用杨柳青年画的方式来表现抗疫的相关事件。

当看完了各种形式的杨柳青年画后,张默然突然找到了创作的方向。“当时我就决定做一组新的门神年画,我觉得白衣天使就是我们当下最新的门神。”

在中国传统习俗中,门神是“卫家宅、保平安”的形象,而张默然创作了以女性形象为原型的“2020抗疫女门神”,对联为“平安二字值千金,和顺一门有百福”,横批为“万象更新”。

6v6faee.jpg!mobile

没有想到这一组年画被放到网上之后迅速爆红,张默然在淘宝开设的小店已经接到了几百份的订单。

“真没想到年轻人这一波后浪撞击到像杨柳青年画这种传统文化产品的时候,结合到当下流行的趋势,居然能有这么好的产品效果。”张默然对「探客Tanker」感叹道。

这件事给了他很深的启发,促使他成立了一家以杨柳青年画为主的现代化文化产品制作公司。

“这个公司是我们三个同学一起搞的,我们的设计来源更多的是从年轻人的喜好出发,有游戏中的人物、电视剧中的人物和歌星的形象等等。”张默然说道,他认为杨柳青年画的传统技艺,加上现在年轻人最喜欢的那些形象,两者碰撞出来的火花,能够带来一个庞大的文化市场。

“从2020年7月份我们推出第一件文化衫开始,半年的时间里,我们在淘宝iFasion这一个平台上就卖掉了超过5000件的图案定制加杨柳青风格的文化衫。”张默然对「探客Tanker」透露。

这样的成绩给了他加码做好业务推广的决心。

“今年我们有两位同学毕业,他们将成为全职的团队管理者,我们将动员自己的学弟学妹们,尤其是版画专业的,希望他们成为我们的设计师,结合杨柳青年画的风格,推出更多能点爆年轻人市场的设计和产品。”张默然对杨柳青年画与自家公司的未来充满信心。

4、非遗与VR的新融合

张默然的杨柳青年画风格文化衫,仅是天津众多年轻人改造传统非遗的一个缩影,有一个团队干脆把哏都所有的非遗都用VR的方式做了实体呈现。

“我们一开始是想做一个电子游戏的,当时为了丰富这个电子游戏的场景,所以选择天津比较知名的非遗制作了VR视频。”这家公司的创始人兼首席技术官杨霆对「探客Tanker」表示,这个创业机会属于“歪打正着”,谁都没想到“VR+非遗”的搭配居然碰撞出了别样的火花。

2020年年初,疫情带来的众多不确定性导致投资人对杨霆的项目产生了犹豫不决的情绪,迫不得已之下,他们只好把已有的非遗素材紧急剪成一个10分钟的VR体验片给投资人看,没想到一下子就得到了投资人的认可。

“在投资人看来,与其做一个不知道未来的游戏,真不如把天津这些非遗的项目彻底做好,让人戴上VR眼镜就能亲临其景地体验任何一种非遗制作的过程。”杨霆表示投资人认为这样的内容反而更有市场。

于是,他们团队就把方向从做游戏转移到了非遗的收集整理和制作上,没想到节目第一期出来就火了。

“我们跟国内几个知名的VR眼镜生产商进行了合作,把我们第1期40分钟的一个样片内置,结果后面付费的两期节目下载率在一个月之后激增。”杨霆说道,当时平台和厂家都要求他们尽快推出后续的节目。

“我们杨柳青年画那一集,由于找了专门的非遗传承人,认认真真地从主视角拍了5天,效果是最好的。”杨霆对「探客Tanker」表示。当用户戴上VR眼镜,就可以变成非遗传承人的视角,体会到自己一笔一划地去雕版画的整个过程和完成作品的那种喜悦。

“这种形式带来的替代感很可能是现在的年轻用户非常喜欢的,他们在替代和沉浸感中体会到了非遗传承的魅力。”在杨霆看来,这些VR用户的反馈也证明了这一点。

目前,杨霆的公司得到了新一轮投资,团队也在为新一季VR津门非遗节目的制作筹备资料和剧本。“我们真没想到传统文化还有这么多的拥趸,这给我们提了个醒,有时候金山就在那些你不屑一顾的历史传承中。”杨霆说道。

5、结语

天津虽然没有名胜古迹,但这个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自己独特印迹的城市,本身就有着不能被抹杀的风采。

老人们都说天津人的核心是“看得开”。

对于郭德纲的出走,天津人倒是都很看得开,每年的天津省亲专场都很捧场,回回都是座无虚席,“去北京怎么了?活好就行。”

看得开,这种豁达是天津人的天性。不能走路就划船,不能吃螃蟹就吃皮皮虾,不能打麻将就“砸六家”……这其实也是这座城市的品格,作为文人墨客追古溯今的首选之地,天津是一座既粗糙又文艺的城市。

而当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依靠这些历史传承的文化积淀去开创新业,为这个既古老又年轻的城市新添上不一样的浓墨重彩。

*文中题图来自:摄图网,基于VRF协议;其余配图来自:受访者提供。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