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开发人员应该放弃敏捷

 3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infoq.cn/article/q3u90YRFX9s8H3TJwVra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敏捷”已然成为一门“大生意”。以 Scrum 联盟认证 Scrum Master 为首,我们看到了成千上万所谓的“敏捷“教练和培训师,以及很多相互竞争的框架和方法,比如“敏捷”领导力培训、“敏捷”项目管理,等等。

或许这些不算是坏事,至少对于企业来说。想要进步的企业通常会进步,即使“敏捷”思想没有得到充分应用,付出的努力也不会白白浪费。至少,企业知道这当中都发生了什么,即使是最不开明的领导层,也会因此知道该怎么做出更好的决策。从这方面来说,事情是好的,我完全赞同。

但对于开发者来说,就不是这么一回事了。当“敏捷”思想没有得到充分应用,只会给开发者带来更多的干扰和更大的压力,消耗他们的时间,让他们感觉像是被鞭子抽着往前赶。这对开发者来说不是好事,而最终也会对企业不利,因为糟糕的“敏捷”实践只会造成更多的缺陷和更缓慢的进展。好的开发者通常会因为这个而离开企业,而对于企业来说,“敏捷”比“不敏捷”更加糟糕。

我的想法来自 Kent Beck 十多年前说过的话——我希望这个世界对于开发者来说是安全的。我骨子里是个开发者,尽管做了多年的管理、咨询和写作工作。我几乎每周都会写代码。看到“敏捷宣言”里所宣扬的想法并没有让开发者的生活变得更好,而是更糟糕,我感到很伤心。企业也没能从“敏捷”中得到应得的好处,我也感到很悲哀,不过我最关心的还是那些参与敏捷实践的人。

多年来,我听到很多开发者吐槽“敏捷”。我试着让他们明白,其实是他们所在的企业没有做好“敏捷”,他们没有按照“敏捷宣言”作者和敏捷软件开发专家说的那样去做。我希望和我有同样想法的人能够救救自己,救救所在的企业,真正理解“敏捷宣言”背后的想法,远离那些到处可见的伪敏捷和暗黑敏捷。

但事与愿违,一些“高级”的敏捷培训和认证以及来自领导力方面的努力或许可以开花结果,但进展缓慢,而且可能永远都触及不到真正的开发者。

是时候尝试一些新的东西了。

开发者应该放弃“敏捷”

开发者会继续在敏捷环境或使用 SAFe 框架的企业里工作。有些人甚至会遭遇隐晦的“敏捷”方法,比如 DAO。或者如果足够幸运的话,他们会遇上更加开明的方法,比如“现代敏捷”或“敏捷之心”,有一些还可能从事极限编程。

话虽如此,我认为开发者应该抛弃任何与“敏捷”方法论相关的想法,而是把注意力放在那些在“敏捷”方法论之下行之有效的软件开发方法上。这些开发方法包括了极限编程,当然,不仅限于此。开发者的工作应该遵循敏捷软件开发的基本原则,正如我们在撰写敏捷宣言时所想的那样。我将这些想法总结如下:

无论管理层认为他们在应用什么样的框架或方法,都要按以下这些方式展开:

  • 每一两周都要交付经过测试的可运行软件。锻炼你的技能,直到可以每天一次、每天两次甚至是每天多次发布可运行的版本。
  • 保持整洁的软件设计。随着规模的增长,软件的架构设计会趋于复杂。有意识地抵制并扭转这种趋势,通过持续小步快跑式的重构来尽可能保持稳定和一致的进度。
  • 将软件的当前增量部分作为与产品领导层对话的基础,告诉他们哪些事情已经就绪,并询问他们希望你接下来要做什么。

对于开发团队来说,这是他们最有可能过上理想生活的方式。让软件保持就绪状态,我们就能够以尽可能最好的结果应对任何一个截止日期。“今天就是截止日期了?我们已经准备好了,可以交付了”。

随着越来越接近截止日期,当我们在商讨接下来要做什么时,我们会将谈话的重点放在接下来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上,而不是他们脑子里几乎无穷无尽的想法。从“把所有东西都做出来”到“接下来要做这个”的思维转变有点困难,但这是让开发人员过上美好生活最佳时机。当我们以协作的方式与领导者共事,而不是完全听命于他们,就很有可能把这种焦点转变过来。

被强制推行的敏捷

通常,团队所使用的“敏捷”方法是被强加的。大规模“敏捷”方法实际上就是建议强加流程,包括所谓的“SAFe”、可伸缩 Scrum,等等。这些都是针对企业的,要求企业去“推行”它们。

作为一名开发人员,你可以肯定这种方式不会得到顺利推行,也不会实现真正的敏捷。你可能接受不到培训,在工作上也获取不到必要的帮助。你的领导可能会接受培训,一培训就是一两周,他们为这些即将给产品和软件开发带来彻底改变的东西做足了准备。但这条路可能有点难走。

不过,如果你能够稳定地在每一个 Sprint 里把工作做好,把系统打包,运行、测试、集成,然后等待发布,就有可能获得最好的结果。

如果你做不到,我建议你还是在每一个 Sprint 里少做一些事情,直到可以把这一阶段内的东西都做好。但这也很难!因为人们会催促你,要你尽全力往前赶。顶着压力超负荷运作,还不如每次只完成一两件事情,等把它们都做好了,再去做其他的,那么在 Sprint 结束的时候,你才有已经完成的东西拿出手。坦然接受因为未能完成所有事情而遭受的指责,试着让计划和期望更接近现实情况,而不是那些你永远都没有机会去做的东西。

事情不会那么完美,而且在一段时间内,也不会那么有趣,但这是我所知道的最好的生存契机。完成可运行的产品片段是扭转局势最好的方式。如果情况不妙,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尽我们所能,让事情尽可能好起来。

很显然,在一家开明或者有持续学习意愿的企业,很多东西都会对真正的敏捷持开放态度。生活会更美好,我也希望如此。

我经历过这些,我知道最好的方式是把工作做好,保持软件的可见性,让它运行起来,进行测试和集成,并帮助人们认清现实。

选择你的敏捷方法

敏捷宣言呼吁团队的“自我组织”能力,在最好的情况下,就是指团队可以选择自己的流程。如果我自己创办一家公司,我会让团队自己选择他们想要的流程。

当然,还是有一些限制的,但这种限制不在乎他们的工作方式,而在乎我需要看到什么。我会告诉他们,最多每两周我需要评审一下他们完成的产品片段。他们需要向我展示他们的计划以及已经完成的东西。产品片段必须是可运行的,并且包含我能够看到和理解的功能。我们会讨论下一阶段需要做哪些事情。我还会告诉他们,如果一周可以完成,就不要做两周,如果一天可以完成,就不要做一周。

我会给他们提供帮助,让对产品需求很了解的人帮助他们决定后续的工作。我会给他们提供培训和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工作。我会确保他们有能力去完成我所要求的事情。

当然,我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我心里很清楚这些事情。你可能也会很幸运地遇到类似的情况,至少,你可以选择自己的流程。

如果你有机会做出选择,我建议从极限编程开始。极限编程提供了必要的计划和反馈闭环,还提供了一些基本的技术实践,这些技术实践是你完成目标所必需的。

另外,我建议你时刻对你的需要的东西保持警惕。在我看来,“ATDD、TDD 和重构”这些东西正是你需要的。当然,除了这些,你还需要其他很多东西。保持警惕,当它们出现时,抓住它们。

追求卓越的软件开发是一项终生的活动,即使是极限编程也只触及到表面而已。是否能够走向卓越,这取决于你的团队。

总结

除了极限编程(我们可以把它看成是一种思想而不是方法),我认为开发人员不要拘泥于任何一种“敏捷”方法。正如这些方法在实际当中所体现的那样,它们通常是开发者的敌人,而不是朋友。

不过,敏捷宣言的价值和原则仍然是用来指导软件开发的好方法。从我长久以来的经验来看,无论企业使用了哪一种方法,我都会遵循敏捷宣言的价值和原则。

我把这些作为建议提出来,如果你觉得适合你,可以尝试一下。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