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三和大神”,一个非常有趣而不祥的象征

 4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36kr.com/p/682930530123908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互联网与娱乐怪盗团”(ID:TMTphantom) ,作者 怪盗团团长裴培,36氪经授权发布。

我第一次听说“三和大神”这个名词是在2018年。有几篇关于“三和大神”生存状态的深度报道,每一篇我都读过。我惊讶地发现,各类媒体和自媒体平台都有关于“三和大神”的话题,哪怕是“人均985,外表吴彦祖”的精英论坛知乎,以及“文艺+约炮”的小众网站豆瓣,此类话题也是满天飞。

4元一碗的“挂逼面”,2元一瓶的“大水”,5毛一根的散烟,1.5元一小时的网吧,15元的床位,20元的单间,30元的“修车”……在深入了解上述行情之后,我曾经想去三和人才市场实地调研,不过深圳的朋友告知我:由于被曝光过多,地方政府出手整顿,三和已经不是当年的三和了,没有什么可看的了;那些良心价钱的商品和服务,一部分涨价了,一部分关门了。

然而,我还是对“三和大神”特别感兴趣,无论他们是否身处三和。在百度贴吧,在QQ群,乃至在直播平台,我能找到“三和大神”的大批接班人。这些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非常有趣、令人五味杂陈;通过我的肤浅观察,似乎可以总结如下:

1.彻底放弃了“勤俭致富、福报论”的人生观,也就是放弃了通过个人努力提高社会地位。

“三和大神”们连月结工作都不愿意做,把大部分工厂斥为“黑厂”,完全不相信可以通过勤俭努力实现社会地位飞跃的“毒鸡汤”。不幸的是,他们是正确的——无论二十年前存不存在白手起家的机会,现在基本是不存在了。所谓“福报论”只是一个虚无缥缈的诱饵,真正能获得“福报”的年轻人寥寥无几

十几年以后,认真给“黑厂”打工、追求上进的年轻人肯定比“三和大神”的财务状况好一点,但好的有限,既然希望渺茫,还不如不要争取。

2.欲望极低,只要满足最基本的生存和互联网娱乐即可,而且决策时间轴极短。

要维持现代人的生活,三和大神只需要每天两碗“挂逼面”、每三天一瓶“大水”、几根散烟、几个小时上网费、一个床位或者单间即可;上述费用加起来也不超过40元,远远低于任何一线城市的最低工资水平。老牌的“三和大神”甚至不需要手机、不需要住宿,在不违法的情况下每天只花10元即可生存。“做日结,做一天可以玩三天”,每小时几元到二十几元的日结工资足以让“三和大神”过几天舒服日子,而且他们从来不用考虑几个月乃至几年后的事情。

3.有一些叛逆精神,但是绝无挑战社会秩序的打算;很乖、很胆小、不中二。

三和人才市场已经存在多年了,“三和大神”一词流行至今已经五年了。虽然屡被报道、屡遭整改,但是“三和大神”们没闹过什么大事,最多只是小偷小摸或一般的斗殴。在三和,没有形成什么大型黑社会团体,也没有形成成熟的亚文化

“三和大神”的神奇之处在于:过着浑浑噩噩的底层生活,没有产生任何的“抗争性”或“觉醒度”,一点也不“中二”。正因为他们很乖、很胆小,没有与主流社会产生剧烈冲突,才能在主流社会边缘一直存在下去。

对于那些盼望中国通过“消费升级”带动“产业升级”,从而走出“中等收入陷阱”的投资人来说,“三和大神”是一个不祥之兆:他们欲望低下、志向低下、能力低下,而且满足于这种全面低下的状态,显然是经济的累赘。可怕的是,“三和大神”的心态正在逐渐传染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经常跟年轻人打交道的人,肯定听说过如下“丧文化段子”:

“今年我要努力工作、努力加班,这样明年我的老板就能买一辆新的法拉利了。”

“通过多年的的奋斗,我现在终于跟王思聪处在同一水平了——出门都坐不了头等舱!”

“我有个同学,毕业后努力工作了一年,工资加奖金拿了20万,再加上父母资助的980万,全款买了一套上海的房子。”

“我们单位来了个奋斗逼,每天加班到凌晨。他的深圳本地拆二代同事苦不堪言,辞职回家待业,一怒之下把奋斗逼的房租涨了30%。”

千万不要以为“丧文化”只属于那些从小不努力学习、考不上好大学、找不到好工作、好吃懒做不上进的人。我有几个金融圈、互联网圈的90后小伙伴,平时就一个比一个丧。在物质上,他们比“三和大神”优越很多,一杯奶茶就顶“三和大神”一天的生活费;在精神上,两者则有异曲同工之妙,只是一个在上海中环的沙发上瘫痪,一个在深圳龙华的小屋里瘫痪。

“三和大神”的娱乐形式几乎完全基于互联网,网吧、手机是他们最大的乐趣来源。有人可能会将他们误以为“互联网经济”的消费支撑力量,其实大错特错——“三和大神”没有钱、舍不得花钱、以消磨时间为第一要务,是很差的互联网消费人群。

对游戏公司而言,大部分收入其实是来自土豪玩家,“三和大神”往往扮演的是人肉背景板,或者土豪玩家的帮闲。对视频、网文平台而言,怎能指望每天生活费40元的人去开通VIP付费?对于电商平台就更不用说了,“三和大神”的消费能力连拼多多和朋友圈微商都够不上。

在互联网圈,每个人都在讲“下沉市场”;事实上,他们指的是“位于低线城市和乡镇、有一定消费能力和意愿的人群”。至于那些真正没有消费能力,或者缺乏持续消费能力的人,照例不在“下沉市场”的概念范围之内。

中国太大了,在几亿人口的下沉市场,必然存在几百万乃至几千万符合“土豪”标准的人;不过,除此之外仍然存在着数量巨大的穷人。其中比较年轻的那一部分,有人成为了“三和大神”,他们只是冰山露出水面的一角。

在“三和大神”及其类似人群之中,有些人具备较高的学历(大专甚至本科),曾经有过职业发展的宏伟目标,但是在被社会毒打之后退缩到了角落。

这种人在各地区、各阶层都广泛存在着,早在2008年我就密切接触过。当时,中国太阳能光伏行业非常热门,美国上市中概股当中有十几家光伏制造商,其中有一家叫“赛维LDK”的江西公司一度市值最大。在高速发展期,赛维LDK招聘了大批本科毕业生去江西新余的工厂工作——这对于劳动密集型企业来说是比较罕见的!

为了深入研究这家公司,我通过赛维LDK的百度贴吧找到了“LDK本科生奋斗QQ群”,并且成功混入。该群的要求是“仅限本科生、仅限奋斗者”,大家进厂都是奔着成为中高层干部、拿期权、财务自由去的;为此还受到了许多低学历LDK老员工的冷嘲热讽。我在该群潜伏了六个月,目睹了几百名本科生从摩拳擦掌到垂头丧气的全过程。最后一次,我注意到该群的公告改成了如下几条:

“新进群的请注意:

  • 第一,来这里当TM操作工!

  • 第二,什么快速晋升进入干部序列纯属狗屁!

  • 第三,LDK的期权就是TM废纸!

  • 最后,能毁约的赶紧毁约,进厂了再唧唧歪歪是没用的!”

后来这个“本科生奋斗群”就解散了。其实,赛维LDK不一定真的想坑这些“奋斗者”,关键在于它欠债太多、行业不景气、自身难保。2009年初以后,这家公司发出的所有期权基本都是废纸;在那里爬到中层的干部往往也没有太好的发展,因为光伏行业整体饱和了。那几百位“奋斗者”先是沦为操作工、又是沦为失业操作工,其中有不少陷入了“三和大神”(当时还没有这个名词)的精神状态。可惜我没有跟踪研究,不知道他们后来的情况。

没有什么人是天生低欲望、没志气的。人类能够发展壮大,就是因为有一颗永不满足、欲壑难填的心。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的经济增长,也是基于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强大欲望,以及为实现欲望付出的辛勤汗水。

不过,发展到现在,一对微妙的矛盾逐渐浮出水面:一方面,大城市里的高房价、高费用、社会阶层固化,已经让“努力奋斗”对年轻人来说越来越缺乏性价比;另一方面,拜多年来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化和互联网化之所赐,年轻人要在大城市维持最低生存条件又是绰绰有余的。这对矛盾不断加深,“三和大神”也就越来越多。

许多“三和大神”会间歇性地爆发出志气;他们不一定人人都懒。每隔一段时间,会有一些运气好的人脱离这个行列。如果给他们讲那些85后、90后成功人士的故事,他们虽然嬉笑怒骂,却仍会露出羡慕的表情。

无论如何,有一个底线是“三和大神”坚持的:他们绝不会为一个渺茫的机会,付出非常巨大的代价。他们与“窃·格瓦拉”的差别在于,后者“这辈子是不可能打工的”,前者则是“做一天为了玩三天”。

我听到的说法是:2019年以来,随着劳动力短缺的加剧,就连富士康这样以纪律著称的“大厂”也在大量招募“三和大神”。其实,能招到“三和大神”填补生产线已经算不错的了。有人对我严肃地吐槽说:再这样下去,过几年不知道会不会有互联网大厂招“三和大神”进去当码农。我觉得这是一个拙劣的笑话,不过谁知道呢。

有人一本正经地表示对“三和大神”今后的老年生活担忧,毕竟他们既无工作技能又无社会保障。这种担忧当然是合理的,不过谁又比谁强呢?在今天的大城市里,缺乏安全感、对未来没有长久之计的人可远远不止“三和大神”。一切都在变化。事情变化的速度总是比我们想象的快。有些兆头会被控制在小范围内,有些则不会。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