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社交命运的新主宰:AI社交

 4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nkj.cn/152428.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2MZBFzj.jpg!web

如果是十年前,在那个没有AI的年代,有人问“社交智能化离我们的生活有多远?”我们只能用未来的态度去审视,在网络不发达的时代,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我们期待有一天能通过简单便捷的方式拉近人与人的距离。

艾媒数据2019年底发布的调研报告显示,网络社交媒体在中国的渗透率已经高达97%,中国消费者平均每天在手机上花费的时间将近4小时,网络社交媒体平均花费2.3小时以上。

如此庞大的用户规模下,社交平台光靠人工后台进行服务是不现实的,这时就需要借助AI技术的帮助。

AI入侵社交

如今,随着AI技术的发展,社交网络把每个人连接成一个整体的同时,也在越来越智能化,AI已经渗透到社交的各个方面,我们在网络上的每一次社交行为背后可能都有着AI的影子。

1.AI对沟通场景的入侵

试想一下,你收到一段长达60S的语音消息,但是正处在十分嘈杂的环境里,或者当前不方便听语音,却出于各种原因需要知晓语音内容。这时候你最希望的是什么?可能大多数人的回答是“语音转文字”。

微信AI语音识别技术的出现成功解决了“语音骚扰”这一痛点。语音识别技术还包括语音转文字、语音和文字翻译、录音文件识别等等,在这些便捷的功能背后,是微信AI技术基于深度学习理论自研的语言识别技术,而这个技术还可以实现在不同场景,对不同的语言进行识别和翻译。

智能化社交的初衷是优化产品的功能和提升用户的体验,以此来提升用户对于产品的满意度。语言识别技术成功降低了不同国家和不同语言的用户交流的门槛,让沟通变得更加简单。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发展,“AI+社交”可能会成为普遍的趋势,并且功能将越来越多样化。

2.AI对匹配场景的入侵

与微信专注的熟人社交场景不同,SOUL APP属于陌生人社交领域,AI就好比中介,它连接着所有用户,把每个用户的信息都放在一个数据容器里,当用户启动匹配按钮的时候,AI就会从巨大的数据里找到在做同样事情的人,将标签信息进行匹配,把匹配度最高的人推荐给对方。

AI技术在陌生人社交软件的应用解决的是效率问题,一方面节约了用户的交友成本,根据智能化的匹配方式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有利于增加用户对产品的粘性。另一方面,AI技术有利于社交软件对用户需求进行细分,建立不同的用户画像,智能化细分有利于社交软件降低收集数据的难度,产品可以根据不同的用户画像,开发更多的功能。

3.AI对产品玩法的颠覆

还记得那款一夜爆火的AI换脸软件“ZAO”吗?在ZAO上,用户只需要进行简单的人脸识别,不需要用户拍摄视频便可以实现一键换脸,简单的操作背后依赖的是庞大的数据库和AI算法。

“AI换脸”的爆火背后,笔者看到的是AI技术从“专业化”走向“平民化”的一次勇敢尝试。一方面,AI技术满足了用户对于技术的好奇心,丰富了社交软件的娱乐性,让用户体验到AI技术带来的乐趣,感叹AI还能这么玩!另一方面,AI给予企业在社交功能开发方面足够多的想象力,或许在未来,专业化的技术经过合理简化应用于社交软件,会诞生出更多的“爆款”。

智能社交并不完美

如今的社交软件离不开AI技术的支持,但是随着AI技术在社交软件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也衍生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

1.过高的门槛。如今是数字化时代,许多社交产品都朝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社交软件也不例外,AI技术的发展关系企业的未来。

比如腾讯创立的腾讯AI Lab实验室,目前其在中国和美国有70位世界级科学家及300余位经验丰富的应用工程师。腾讯公司2019年的财报显示,其研发产生的开支为303.87亿元,由此可见,技术的探索不仅仅是要有强大的技术团队,还需要高额的资金投入。

一般企业则不一样,一方面会面临着巨大的资金和人才成本,如果一般企业只做社交,缺乏AI技术的支持,恐怕会面临被市场淘汰的结局。但是AI技术的成本太高,又难以承受。

另一方面,与资本雄厚的巨头竞争好比虎口夺食,风险太大。这就造成社交行业几乎被腾讯、陌陌等社交软件巨头分割的垄断局面,目前“AI+社交”的市场门槛太高,尚且只有社交软件的巨头们玩得起。

2.缺乏合理变现模式。AI技术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企业之所以对AI技术高额投入,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赚钱,例如天猫精灵、小爱音响等产品,通过AI技术为产品赋能,使产品具有更高的附加价值,变现效率更高。但是,AI技术应用于社交软件却不是如此。

社交软件不同于其他实物产品,社交软件无法通过销售产品本身来达到变现的目的。无论是微信的“语音识别功能”技术,还是SOUL的智能匹配技术,目的都是为了给用户提供良好的使用体验,AI技术在社交产品上的应用偏向“免费化”,缺乏适合的商业模式。

3.道德和法律风险。ZAO爆火让社交软件的玩法因为AI技术平民化而得到拓展,也让人们对于AI技术能否主导社交产生想象。但是ZAO在爆火不久之后,因为侵权和隐私等触及法律红线的问题而被下架,而且重新上线之后的热度大不如前。

在笔者看来,“AI+社交”的核心依然是社交,导致ZAO热度迅速下降的原因除了法律因素外,最主要原因还是以AI为主导的社交软件玩法单一,并且缺少生态支撑的社交软件,更像一个简单的工具,让人很难产生持续的社交欲望。

一方面,“AI变脸”以较低的技术使用门槛迅速吸引用户的好奇心,但是内容分享还需要另外在微信、微博等其他社交平台上进行,对用户来说十分麻烦。另一方面,用户对新事物的注意力有限,一旦玩腻了就会离开,以AI技术为主导的社交软件用户流量来得快,流失得也很快。

智能社交的机遇和“雷区”

AI技术是社交绕不开的主题,但要想朝着更加美好的方向发展,还需要更加完善,避开“雷区”的同时找到更多机会。

首先,智能社交需要避开不以用户为首的“雷区”。

其一,AI社交需要始终利于用户。目前AI技术在社交方面的开发已经越来越成熟,社交软件的背后都有强大的资金资源支撑,随着智能化探索的深入,社交巨头们在AI技术上的投入只会越来越多,像微信、陌陌等巨头垄断智能社交软件市场的局面可能会继续持续下去。对用户来说,更加智能化的社交软件,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其二,产品在设计上不应该重技术而轻规则。虽说技术无罪,但是“AI换脸+社交”的开放性,与人脸识别支付或者肖像、隐私等等私密属性存在冲突,会影响社交软件的发展寿命,如果不能取得用户的信任,可能会对产品长久的发展埋下隐患。并且,其他有能力做“AI+社交”的企业,在ZAO的前车之鉴下,估计会重新考虑“AI+社交”谁为主导的问题。

其次,智能社交依然有很多可挖掘的潜力。

第一,用AI驱动深度社交。陌生人社交的最终目的是建立熟人关系,SOUL和ZAO不可能眼睁睁看着用户流失到微信或者其他的深度社交软件,产品需要增强用户粘性,才能更好地发展。因此可以预见,SOUL和ZAO未来可能会加入更多留住用户的深度社交功能,并且借助通过AI技术建立的用户画像,引导用户在自己的产品上进行深度社交。

第二,用AI的技术基因驱动社交变现。面对5G浪潮的来袭,“AI+社交”下一步需要考虑的是在5G风口下如何寻找新的突破。智能化社交结合5G技术可能是接下来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当企业的社交产品跟消费者的需求越来越重合,产品就越具有发展的潜力,智能化社交产品的边界在不断被拓展的过程中,也许能找到符合的商业模式。

通过上述的优劣势分析,“AI+社交”的模式已经渗透到社交的方方面面,智能化社交让我们降低交际成本的同时,也使社交更加便捷化。然而只有处理随之产生的问题,才能使智能社交朝着更加多元化的方向去发展。虽然目前“AI+社交”的商业化前景尚不明确,但是未来的路还很长,值得我们期待。

文/刘旷公众号,ID:liukuang110

BBbAryM.png!web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