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

【链得得独家】“公链扩容”赛道激战正酣,谁将率先突围?

 5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tuicool.com/articles/VZ7rYjy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EZ7baiv.png!web

区块链扩容赛道站满了创业者。

以太坊提出的“世界计算机”概念描绘了去中心化世界的场景,在此之后,所有人都试图在去中心化网络中构建另一个互联网世界,应用场景相继提出并验证,却又折戟于低效的性能瓶颈。

正因如此,区块链扩容成为区块链落地途中必须跨过的一个关卡,共识迭代,技术频出,扩容市场的“诸侯乱战”,一触即发。

一、扩容方案背后,阵痛已久的不可能三角?

“不可能三角”是指区块链系统无法同时兼顾去中心化(Decentralization)、可扩展性(Scability)、安全性(Security)三项条件,这一理念最早来自 GitHub 以太坊下的一篇文章,用于介绍以太坊的分片技术,而并非严谨的学术论文。这也就意味着“不可能三角”概念本身可能就存在诸多问题,并非真正不可突破。

或许我们可以先提出三个问题:什么是去中心化?区块链可延展性体现在哪些方面?安全性又是什么?恐怕尚无标准答案。YeeCo公链CTO郭斌就曾对链得得表示,“不可能三角确实存在,但是目前远远没有探索到三角的边界,其中仍存在很大探索的空间。”MultiVAC CTO应翔也曾表示,不可能三角之间存在很大的“弹性”空间。

去中心化是区块链网络的核心特征,势必不可调整,EOS所采用的DPOS模式就因为去中心化程度不够屡遭诟病;而安全性又是不可或缺因素,尤其是在商业场景落地当中。在满足这两个条件的情况下,变相解决区块链性能问题,实现高扩展性,相同时间承载更大系统吞吐量也就成为现阶段公链的核心问题。

区块链系统的吞吐量直接取决于两个参数:区块大小(每个区块中可以包含的交易数据量)和出块间隔时间 T(系统挖出一个新区块所需的平均时间)。增大区块包含更多交易,减少出块间隔成为扩容的关键。

区块链扩容是大势所趋,但在具体操作上存在分歧,针对区块链架构的不同层次,业内已提出多套扩容解决方案:

一是针对区块链数据底层,优化数据传输协议,不改变区块链的上层架构,提升可拓展性;

二是针对区块链基础协议,改变数据结构、共识算法提升延展性,例如DAG(有向无环图)、分片、DPOS算法等;

三是针对应用层面,如侧链、子链、状态通道-闪电网络等方案,将部分链上交易转移到链下执行,减轻链上处理压力,提升整体效率。

当然目前区块链领域尚未提出公认的扩容方案,众多项目都根据自己网络特征和应用场景研发扩容方案,其中又以分片技术、DAG、闪电网络以及近期火热的0层解决方案BDN分发网络最为火热,扩容市场“百花齐放”。

但这些扩容技术并非竞争关系,彼此间存在叠加的可能,Alephium市场负责人在接受链得得采访时表示,“很难说技术方案间存在非此即彼、取而代之的关系,每种技术都有其适合解决的问题。”Bloxroute联合创始人Aleksandar教授则也给出了类似的答案,他表示,每项扩容技术都具备各自优劣势,很难说谁更好。

二、扩容百解,2019年分片独大

将时间拨回到区块链发展过程,扩容方案不断演化。如GHOST协议,通过最简单的“增大区块,缩小出块时间”提升网络效率,但结果并不出众,但同时这一方案也证明了盲目通过增加出块速率和区块大小,提高效率并不可行,为后续技术演化埋下伏笔。

而后,拜占庭容错机制、DPOS等机制诞生,通过共识改变实现效率提升,但是却伴随着安全性、去中心化等问题。状态通道(闪电网络、雷电网络等)虽然能够极大提升同类数据的传播效率,但却面临难以涵盖所有数据的窘境。

在今年,伴随着以太坊2.0,分片技术迎来了高光时刻。分片技术本是互联网大数据处理的一项技术,将大型数据库数据进行切分,并分布在特定的服务器当中,以提高数据库性能,而在区块链领域,数据处理流程类似,将特定交易划分到特定节点处理,同时搭建“桥梁”,实现跨区域间的交易。( 详情可见《传说中的“分片技术”,离拯救区块链还有多远?》

YeeCO公链CTO郭斌在接受采访时指出,在区块链网络中,每一个节点都需要进行数据传输-验证-维护-存储四个步骤,其背后对应的则是节点的带宽、CPU、内存、磁盘等软硬件条件,单机性能存在上限,只有令每一个节点处理部分任务,才能够保证区块链网络效率。这也正是分片技术“分而治之”的思想。

自Zilliqa开始,YeeCO、MultiVAC、Alephium、Quarkchain、Monoxide等诸多项目开始将分片作为扩容的主要参考。

但分片技术在落地过程中同样需要解决两个核心问题:1%攻击以及跨片交易。对此,众多项目方案各异,YeeCO选择引入并行挖矿概念,MultiVAC则采用随机性方案,Zilliqa则是引入pBFT+POW共识算法等等。 尽管同属于分片范畴,但各项目方案仍存在非常大差异。

三、分片之外,扩容仍具庞大想象空间

除却分片技术,DAG(有向无环图)同样是主流扩容方案之一。在传统的区块链网络中,数据同步呈现线性结构实现的,一旦中间同步出现延迟就会引发网络拥堵;DAG则是优化了数据结构,多个节点可以通过不同节奏同时交易数据,不必有明确先后顺序。而这一方案同样来源自计算机领域常见现象——并行计算。

计算机体系经历了顺序计算、并发计算、并行计算的发展路径;而区块链体系也同样经历了这一过程:从类似顺序计算的比特币阶段演进为类似并发计算的DAG阶段,并再度向前发展。

DAG虽然优势明显,但是问题同样突出:如双花攻击,攻击者可以在网络不同位置添加两笔冲突交易,随着不断向前验证,直到重新出现在在同一笔交易的验证路径上,网络才会冲突,期间无法分辨交易真假。影子链攻击则是基于双花攻击之上,当攻击者虚构出足够交易,就可能从真实网络中分叉出一个虚假分支,而将这个分支再次合并到DAG网络,甚至有可能取代原有交易数据。

分片、DAG都是基于区块链数据层、应用层诞生的扩容技术, 而在区块链网络与互联网结合的数据层同样存在扩容方案。 以Bloxroute为例,不改变区块链的上层架构,而是构建一个区块链数据分发网络(BDN),优化区块链底层数据传输协议,提升节点间区块传播速度,提升链上可拓展性。

互联网云分发网络是通过全球范围内数量庞大的服务器,使其用户可就近获取所需内容,避免网络拥堵、地域、运营商等因素带来的访问延迟问题,有效提升下载速度、降低响应时间,提供流畅的用户体验。

而区块链分发网络也充分借鉴其经验,通过架设中继节点,搭建一套区块链数据分发网络,对数据打包压缩,用更短字节替换原本长字节,保证数据可以更快速传递给其他节点确认,进而提升网络运行效率。

由于区块链中,节点与节点并不相互信任, 因此,打造区块链分发网络,真正核心难点在于如何保证区块链分发网络的中立性,构建免信任环境。 Bloxroute联合创始人Aleksandar教授此前曾撰文直指信任问题:“云分发网络能够提高区块链性能,但需解决节点间的信任问题。”

如何保证区块链分发网络信任问题?Bloxroute所选择的是通过区块加密、引入测试区块、标记历史数据等方式,节点可随时发布测试区块对网络进行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决定是否通过分发网络传输数据;同时,针对一些存在恶意行为的节点,也将触发“惩罚”机制,对其网络效率等条件进行限制。从而双向确保节点的信任。目前,瞄准数据层的扩容解决方案并不多,市场仍存在较大探索空间。

纵观区块链扩容方案的发展过程,诸多方案都与互联网环境存在紧密关联,分片源于数据库处理技术、DAG则类似计算机体系的并发计算、区块链分发网络更是云分发网络在区块链场景下的复现。

扩容,是目前区块链落地必须解决的问题之外,围绕这一方向,扩容市场“百花齐放”,目前我们尚难确定谁将成为主流,又或者众多方案将彼此包容,在各自场景中发挥作用。(本文独家首发链得得App,作者/阿常)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