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那些下班后还拼命工作的年轻人,后来都怎样了?

 6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www.10tiao.com/html/202/201806/2649718509/1.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置顶 进击的阿秀

优秀的人一起成长,做牛逼闪闪的职场青年

作者 | 然雪婵

来源丨插坐学院(ID:chazuomba)


正值母校60周年校庆,班主任让我们把各自的职业、居住城市、联系方式接龙发到群里,以便统计校友情况上报学校。

 

我看了群里的统计信息,当初同一个学校、同一个起点,7年后的今天,各自的生活状态却千差万别。

 

有人一毕业回了老家,做着家里人安排的工作,岁月静好;

有人留在了长沙,至今只是领着几千块薪水的小职员;

也有人转行做生意,成为大老板身价不菲;

还有的人远赴一线城市坚守本职工作,如今已年薪百万……

 

覃同学就是那个在深圳投行工作的年薪百万的金领,因为毕业后都在深圳,我们一直都有联系。

- 01 -

所有的高薪背后

都是玩命的工作


大学时,当所有人挤破脑袋修学分、争夺奖学金时,覃同学却经常翘课去图书馆看注会的教材准备考试,早出晚归。甚至每年的寒暑假,图书馆里都总能看到他奋笔做题的身影。

 

后来他不仅考上了研究生,还在读研期间拿到了CPA证书,并通过了司法考试。


毕业后,导师介绍他去了深圳的一家投行,那时他的工资是8K起步。

 

投行的工作强度众所周知,刚进去那几年,他除了吃饭就是工作,毫无怨言,做事严谨尽责,这一点也让带他的经理特别欣赏。


他从投行小白到独立带团队,只用了2年时间。

 

他说:“在投行工作,最关键的就是,用最少的时间学到最多的东西。”

 

所以在2年里,他每天工作超过12小时,仅剩的一点空闲时间,也都花在了健身房。

 

没有周末、没有假期、没有娱乐,随时待命。



有次一个做了两个月的大项目在收尾时出了问题,他所在的团队连续开了3个通宵的紧急会议,而第二天还得在正常上班时间思路清晰地跟客户对接工作。当这个项目圆满结束后,他拿到了一笔非常可观的奖金。

 

当他快速成长,能独挡一面升任经理时,薪资也有了一个梯度的飞跃,这时他已经将同龄人远远甩在了后面。


在职场,专业是一份工作的灵魂。


专业意味着高薪,也是对一个职场人的最高评价。

 

而所谓高薪,其实并没什么捷径,无非是玩命地工作并和自己的专业死磕到底。

 

高薪从不垂青那些朝九晚五的人,所有的高薪背后,都是一群玩命的人。


- 02 -

极致的时间投入

成就极致的事业和成功


2017年,国内跨境电商的龙头企业有棵树“卖身”上市公司天泽信息,三年估值从5亿飙至34亿,成为去年新三板第二大并购案。

 

除了34亿这个令人瞩目的价格外,有棵树还承诺3年近10亿的净利润,底气满满。

 

去年,有棵树创始人肖四清发布的一番言论也在朋友圈中爆红:

 

“十点以前下班的直接开掉,别啰嗦,不加班来深圳干什么,早点回去。”

 

我们往往更容易看到那些创业多轮融资后亮眼的数字,羡慕他们的一夜暴富、身价暴涨,而忽略了他们背后极致的时间投入。

 

职场中真正的高收入牛人,从来都没有上下班的概念,他们心里只有一件事,就是如何将事情做到极致。

 

越牛逼的人越重视时间的价值,这也正是为什么比你有钱、比你聪明的人还比你更拼命。



这两年,我之前所在会计师事务所的上司郑总负责的IPO项目屡传捷报。

 

郑总是我进所时的直属领导,当时他将全部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了手头的6个IPO项目,未再承接别的项目。

 

从承接项目,到辅导账务,到递交资料,再到过会反馈,一整套IPO流程下来,非常考验人的耐力和定力。

 

我几乎跟过他所有的项目,只要是在出差赴项目的过程中,我们从未早于10点离开过公司。

 

即便是回到酒店,大半夜了他也依然在回复我们的邮件,梳理项目进度,了解每一个人工作中遇到的阻力。

 

那时候我们没有生活,只有工作。当别的项目经理和组员下了班一起去打球、按摩、足浴的时候,我们组只能坐在办公室和一堆底稿报告死磕。

 

2017年初,他负责了7年的IPO项目深圳市景旺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发行价23.16元/股在上交所A股主板隆重挂牌上市,该公司连续三年总资产近30亿元、平均年净利润近4亿元。

 

该项目的成功,让他在审计圈声名大噪。7年的专注投入,也成就了他事业中里程碑式的跃迁。

 

从去年到今年,6个项目均已陆续成功上市。他一跃成为所里上市项目最多的负责人,直接被提拔为合伙人,还有多家上市公司以数百万年薪伸出了橄榄枝。

 

他用极致的时间投入,打造了自己的事业专属标签。而现在回过头来看,那几年也正是我打磨专业、成长最快的时候。

 

大家都听说过一万小时定律:


无论你想在哪一个领域成功,你都必须付出至少1万个小时的磨练。

 

作为不能拼资历的年轻人,当量变还未能引起质变时,你只能不断以时间的投入去积累经验,以博得漂亮的龙门一跃。


- 03 -

事业跃迁往往来自于

你下班后的时间


哈佛有一个著名的理论:


人的差别在于业余时间,而一个人的命运决定于晚上8点到10点之间。

 

我之前带的一个转正实习生许澜,就是这样一个把业余时间用到极致的人。

 

他总是最后一个从公司走,有时是继续工作,或是总结最近工作中遇到的难题,我的邮箱曾收到过他半夜1点发给我的底稿;


他的桌子上总是放着几本注册会计师的考试教材,下了班经常会看几章再走。

 

因此他在毕业第二年就把CPA考过了,专业能力是同级别同事中最扎实的。

 

中间升职级时,他还连跳了2级。现在他已经做到了项目经理级别,而与他同时进公司的同学依然只是审计员。

 

雷军说过:


“任何成功,勤奋和努力是必要条件,如果没有一个最低6×12小时的勤奋和努力,为什么你会成功呢?如果你想干5×8小时就成功,别人比你工作时间长50%,聪明程度一样,人家比你一倍努力,这就应了中国的古话:天道酬勤。”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你想要高薪想要体面,必然要拿另一些东西去交换。

 

就像电影《穿普拉达的女王》中米兰达说的:


“当你的生活岌岌可危时,说明你的工作步入正轨了。当你的个人生活化为乌有时,就说明你要晋升了。”



上班时间大家都在办公室忙碌,努力工作。而下班后,有的人回家瘫着或和朋友宵夜,也有的人继续工作和学习。

 

你努力8小时就停止了,而别人努力了12小时还在奋斗,差距由此产生。

 

下班后的时间,决定了你的人生高度。


- 04 -

如何经营你下班后的时间?


既然下班后的时间那么重要,我们应该如何有效利用呢?

 

1、学习一门在工作中常用的技能

 

找到一个工作中你经常需要用到的技能,花时间系统去学习。

 

我做过很多公司的财务审计,发现企业财务人员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Excel技能不熟练,有人甚至连最基本的vlookup函数都不会用。

 

我去一家商贸企业做审计时,遇到财务部刚来的一个女孩儿,她却能将Excel各种操作、函数和VBA编程结合起来整理数据,效率极高,让我狠狠佩服了一把。

 

她说她用了2年时间,每天下班后自学表格的操作技巧和编程技能。

 

刚进公司时,就引起了财务总监的注意,经常被委以重任,每年两次的调薪中,她总是涨薪幅度最大的那个人。

 

所以,对于年轻人来说,比行业和职级更重要的,是你的傍身技能。

 

2、发展与本职工作有关的副业

 

现在知识变现非常火,其中不乏教人“在30天内靠副业月入10万”的课程。

 

很多人都争先恐后,想要在知识变现领域分一杯羹。

 

讲真,我不是很相信这类速成法。

 

如果你在某个领域不具备多年的摸索和积累,甚至连本职工作都做不好,你又如何通过所谓的知识变现月入10万呢?

 

实际上,那些下班后与工作无关的努力,并不能拯救你的事业,反而会消耗和转移你的注意力,让你的职业发展受限。

 

只有那些与本职工作有关的努力,才能形成双向杠杆,最大限度地撬动你的本职工作。


如果你是一名财务人员,你可以在下班后学习财务培训类的课程,将财务培训讲师作为你的副业和目标,也可以尝试为财经杂志供稿,这样既不荒废专业,也可以相辅相成地精进你的专业。

 

3、用创业心态取代打工心态

 

打工心态就是,反正这公司又不是我的,我只拿我应得的薪水。你给多点,我就多做点,一旦下了班,就没我啥事了。


一旦被这种心态控制,人就会丧失工作热情,格局逐渐变小,更别期待能在下班后所有成就了。

 

我有一个在阿里工作了5年的邻居虹姐,她跟我说起工作的日常:到了深夜,大厦依然灯火通明,不少人觉得白天没什么思路,反而夜里效率更高。

 

在阿里的办公室,下班后依然在办公的,不止是员工,更多的是业务负责人,甚至是公司创始人。

 

在定义“创业”时,马云说:


“国外的‘创业’一词,指的不完全是辞职创业,更多是指‘创业精神’——把公司的事儿当自己的事儿干,在公司内部实现自我价值,这也是一种创业。

 

在马云的带领下,阿里巴巴的大部分员工,都把公司的事业当成了自己的事业。

 

这也就不奇怪,为什么虹姐的薪资能超出同龄人的三倍。


以“创业心态”对待工作,是最有效的一种自我投资,它督促你下班后仍然不断升级自己的价值,获得可持续成长的能力。



世间所有的牛逼背后,都是不为人知的苦逼坚持。

 

努力和成功之间,永远隔着一段距离。


成功和平庸唯一的区别是,你能否利用一切时间,坚持挺过这个无法估量的距离。


*作者简介


然雪婵,插坐学院专栏作者,本文首发于职场充电第一站——插坐学院(ID:chazuomba),每晚 21 点 21 分准时分享,陪有梦想的人一起成长,欢迎关注。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