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 年汽车圈 / 汽车行业内有哪些事件最让你记忆犹新? - 知乎
source link: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8788072/answer/278915400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2017 年汽车圈 / 汽车行业内有哪些事件最让你记忆犹新?
楼上各位高票答主从数字与动物互撕,到领克威马蔚来发新车说了个遍,都总结的很到位,我就不从OEM和行业角度再画蛇添足了,在此想说点2017年的个人感受。
2015年到2017年经过一系列折腾后我又阴差阳错地回到了读硕士以前就职的零部件供应商,主攻方向虽然还是汽车声学,但是这回进了预研部门。
- 原声学部门的老板在吃午饭时谈起对未来几年进气系统量产项目的担忧,直接表现为各主机厂进气系统项目的Peak Volume有不同程度下降。在各类如『德国20XX年禁售内燃机』、『中国将20XX年禁售内燃机提上日程』等谣言和『2018年斯图加特市内对没有达到欧6的汽车禁行』等真实信息的一遍遍吊打下,依附在动力总成上的零部件供应商还在苟延残喘,哦不对,还在发挥余热。
- 不太会吹牛的CTO在对量产部门的同事们开的Betriebsversammlung大会(一个季度一度的吹X大会)上说,只要电池的能量密度不够高(高是有多高?),电动车里程提不上去(纯电里程多少是多?)和德国充电桩等基础设施建设没法真正遍布全德的情况下,内燃机一定还会是汽车的心脏,至少増程器的生意我们还能做。然而在开完量产部门同事的狼性文化大会(好玩的是CTO真姓Wolf),下一周的周一他来参加预研部门的周例会,捉鸡地询问电池Thermal Management系统、电车HVAC声学系统、燃料电池水汽分离器等预研项目的进度。
- 脱离发动机声学以后发现发动机只是声学的一个对象,因为例如阶次、谐振等问题同样会在风扇激励下出现,这样说起来做电车的室内空调噪声,不过是换个对象,掌握了研究方法后,功不唐捐。
- 记忆犹新的事其一。上周四是2017年预研部门一年一度的部门聚餐。羊毛出在羊身上,往年这可是公司犒劳员工的好机会,我们也当然不会放过老板,一定是要大吃特吃大喝特喝的。然而今年老板临走时说自己买单。
看着30多欧的账单,我想这就是汽车行业转型期内传统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营业额没啥增长或者有所下降的最直接体现了。(30欧我能吃多少个Döner啊摔你早点说啊。。) - 记忆犹新的事其二。12月18日是我2017年的最后一个工作日。这天早上开周例会,在专门做Benchmark的原脱发、现秃顶哥们儿说起电池温度系统的管理项目时,我多问了一句,既然电池寿命和放电深度有直接关系,能不能在电池快报废时回收,安装新的Akku上去?他信誓旦旦地说结合他查到的资料,目前世界上还没有哪家OEM能落地可更换电池的设计,例如Tesla量产的model S, X, 3的底盘底部就被焊上了整块铝板blablablabla……我说,『中国有家公司叫Nio,刚发布了量产车ES8, 你说不能做的更换电池它都做到了唉』。典型德农的大脑似乎是不允许在自己得意领域内存在自己不知道的事情,至少这位工友对自己收集信息的能力很自信,但旁友侬输就输在没学中文上啊=血=。拿出手机搜索完毕后,不出意料地,他提出了更换电池的技术可行性和更换电池会带来的用户成本增加等问题,那么我当然,嗯,没法一一解答,只是告诉他,有这么个公司这么辆车这么件事儿,FYI. 然而想说服德农接受来自他们从未去过的第三世界国——中国的中国工程师的论述,光靠酷炫的发布会是不可行的。窃以为蔚来有此设计实在大胆,期待ES8量产的同时(虽然是江淮代工),自然也希望它能大卖。其实ES8是否大卖与我无关,因为谁也不能否认它在一定意义上已经成为了我国互联网造车的里程碑。(P.S.:旅德汽车零部件中文母语从业者或在这一波竞品分析信息挖掘领域恐成最大赢家。说到这里你应该明白我挖了个坑给他跳…谁让你老欺负我德语不好)
图片来源:Wechselakkus bei Elektroautos: Das Konzept ist tot
2017年我在德国经历了世界汽车行业的信息爆炸。和年长一些的工友们聊过未来在汽车行业内的选择方向,我说尝试各个方向最后还是选择了汽车声学,其实我很迷茫。而他们却认为我不需要那么着急回来,先在外面继续把基础打好。
我只是挣扎着想在自己的领域里活出点不一样。
——19.12.2017
楼上各位工友从汽车行业的大格局出发,基本上已经把汽车行业或者说汽车圈里的大事小事说尽了。我想从另外一个角度,一个根植于汽车行业的具体的人,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工程狗,也就是我自身出发,谈一谈2017年的汽车行业的变化。
2017年,我所在的公司国外股东方,把我所在的事业部卖掉了。国外母公司的理由是,随着汽车电动化的浪潮,公司要更加专注于自己的优势领域,我所在的事业部仅仅在欧洲是第一,和公司在某一项领域做到全球第一或者第二的发展战略不符。另外,我所在的事业部,不是一个高附加值的产业,利润率低。公司老板掐指一算,不然卖掉吧,换来的钱正好可以还清公司债务,使公司更好的面对这一波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浪潮。
所以从这一年开始,我就不得不面对,自己的老板离职,同事离职,企业业务获取裹步不前,说好的项目,培训机会,不了了之。尽管老板们不是出面安抚大家情绪,但是我所在的这家合资公司要被卖掉的信息甚嚣尘上。
面对这样的境遇,又想起工友们平时闲聊的时候的一个概念,“结构性失业”,我是不是也要结构性失业了?每次听到某个同事离职,或者老板再一次安抚大家的时候,我总是会这么问自己。也就是这个时候,我开始系统性的梳理我所在行业的信息。包括各大行业巨头未来的发展战略,创新战略,整体布局。国内,国外的竞争对手们,在做哪些产品,研发那些新的技术,应用那些新的工艺。
大概经过半年的时间,我给自己定了目标,以后再不做塑料壳子了,职业目标就定为轻量化汽车零部件开发,短期内专注于复合材料产品开发,未来要拓展到碳纤维复合材料,铝合金,镁合金等主流轻量化产品开发。
在这段时间内,不断有橄榄枝递过来,要不要来我们公司做塑料壳子,给BBA做哦,给特斯拉做哦,半年时间在慕尼黑研发中心,半年时间在上海,待遇从优……糖衣炮弹很多,诱惑很多,机会也很多。但是,我清楚地知道,既然我选择了技术职业发展道路,那么未来,我的职业一定要和新能源挂钩,要契合汽车电动化的大潮,要在未来十年,甚至二十年的汽车技术发展中有一席之地,这样自己的职业发展才能递进发展。
最后的最好,都快年底了,有一个机会摆在了面前,自己喜欢的方向和领域,也是擅长的领域。离家有点远,待遇还行,岗位还行。要不考虑一下?然后最后就成了,离开了生活了两年多的城市,踏上了陌生的土地,开始了新的职业生涯。
大概就是这个样子,2017年,不知不觉地,汽车行业的发展,带动着让我改变了自己的职业方向,我想,有很多人和我一样,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在不断的调整自己,适应新的发展格局。这,对我来说记忆犹新,下决定的那晚的情形,和原来同事的告别晚宴,来新的城市的高铁上等等,都记忆犹新。到2018年,也将会有很多人经历同样的事情,拥抱变化,方能引流潮流。加油吧,各位工友们。
去年,我回答了同样的题目: 何先生:2016 年,汽车行业有哪些值得关注的新技术?
既然都在说车,那我就来说说这一年汽车圈的政策好了
1,国五排放法规与国六排放法规的更替
说排放法规是国家对于碧水蓝天的追求一点也不为过,正是这么多年排放法规的不断升级,才有了内燃机技术的更新换代。
2017年底国五要初露锋芒,同时国六排放法规也在计划之中。当然欧盟早就在2009年开始实施欧五排放标准。
对于乘用车而言,相比国四排放法规,国五法规对氮氧化合物的要求降低了25%,也新增了对颗粒量排放的要求。
同时,国六排放法规也同时发布。
国六排放号称是世界上最严格的排放法规,相比国五,国六的排放法规变化还挺大:
- 更加加严了污染物排放限值,增加了汽油机颗粒物数量测量的要求;
- 同时变更了试验测量循环,原来是温和的NEDC测量循环,现在是更加动态的WLTC循环;
- 对车辆道路实际行驶污染物排放(RDE)提出了要求
国六排放法规分为两个阶段分别实施,国六a将于2020年实行,国六b将于2023年实行。
2,双积分政策
六月,工信部发布了[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
双积分政策从国家层面体现出对新能源产业路线的鼓励与引导。同时还要确保2020年产销新能源汽车500万辆的目标。
这个政策可以看出国家对于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决心。
双积分政策是最严厉的新能源汽车政策,对传统内燃机的油耗丝毫不放松,同时促进新能源汽车生产销售,续航里程越高的汽车就能够获得越高的积分奖励。积分不达标的车企将面临巨额的罚款,这一政策甚至引发了欧洲汽车产销大国的外交抗议,这会严重损害他们的在华利益。
在此重压之下,外资企业在华纷纷寻找合作伙伴来建立新能源合资公司,比如众泰和福特成立合资公司生产纯电动汽车,以此获得足够的积分来让他们销售汽油车。
3,新能源补贴退坡
该通知明确提出,2019-2020年,中央及地方财政补贴将下降20%,同时还将要完善现有的补贴政策。
这一政策的出台,对于提高新能源车生产水平和质量有很大作用,将打击那些骗取国家补贴的低端电动车企业,对于认认真真做电动车的企业来说,这是一个利好。
4,国内第一张自动驾驶路试牌照
自动驾驶最难问题,公开道路测试合法性的问题终于在北京得到了解决,12.15北京交通委员会发布了自动驾驶道路测量办法,表示经过批准的测试公司可以在公开道路进行测试。
半年前,百度李彦宏乘坐自动驾驶车辆在北京街头被罚款,而现在春天来了,自动驾驶车辆可以正大光明上路了,很快在其他的大城市就会陆续跟进,效仿北京做法。
以前国内企业总是在国外做测试,现在已经有一些企业表示将考虑公司研发中心迁到国内,这对国内相关领域的人才都是利好。
另外: 中国汽车技术发展报告2017也正式发布:《2017中国汽车技术发展报告》正式发布--聚焦节能、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年度标志性进展 -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
有兴趣可以自行查找,等我找到电子稿再贴上来。
我将持续更新此回答.....
</div
Recommend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