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从“手写病例”到“AI家庭医生”,AI如何走进我们的生活

 6 month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niaogebiji.com/article-668122-1.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编 辑:老彭

来 源:大数据架构师

彭友们,我是老彭。最近“X疾病”肆虐,彭友们要小心啊,一定要保重身体。老彭去年就老去医院,不知道是不是“X疾病”闹的。

上周末我特意找国家卫健委沈剑峰沈博士请教,顺便叙叙旧,他给我们讲了很多很有意思的医学新进展。老彭现在转述给彭友们,让我们康康人工智能、大数据是如何赋能健康中国的。

病历数据的进化

早期的医学是不会给每个病人写病历、建档案的。原因很简单,没那个条件。

只有在做研究、遇到特殊病人、疾病(比如各类传染病)的时候才会详细记录在案。

那时候写的病历都是从医生的视角出发,记录问诊病人的病情。记录的形式也比较散乱,都是各自按自己的习惯记录。那时候不能叫“病历”,只能叫做“医历”,因为是“医生行医日志”。

在这个时候,就不得不提到大名鼎鼎的“梅奥诊所”。梅奥诊所在1901年迎来了一个重要的人:亨利·普拉莫。他做出了重大的改革:

1.从医生视角记录“医生行医日志”改为从病人视角记录“病人就医历史”;

2.所有医生记录的“医历”和“病历”都交给医院统一管理,并标准化,形成“综合性病历管理系统”。

从这个时候开始,所有去梅奥诊所就医的病人都会拥有一个写着自己名字的小本本,上面只有自己的就医记录。

但是这会带来一个问题:因为梅奥诊所非常出名,所以会有非常非常多的病人前去就医。很快,病历就堆满了梅奥诊所的档案室。翻找病历就成了一项非常耗时的工作,以至于病人挂号老半天,结果直到下班了都还没病历的尴尬境地。

然后,梅奥诊所就升级了病历系统。医生和工程师借鉴了“气动管道传输(Pneumatic Tube Transport)”的思路,打造了一个利用空中钢缆和滑槽组成的机械病历系统。

从“手写病例”到“AI家庭医生”,人工智能大数据如何走进我们的生活?

纽约气动管道传输系统,常用于传输信件

老彭没找到梅奥诊所的机械病历系统的照片,只找到了纽约气动管道传输系统的照片,各位凑合看吧。有哪位彭友找到了梅奥诊所机械病历系统的照片,可以发给我哈。

这种看上去很蒸汽朋克的手段,让梅奥诊所的效率远超其他医院。这种手段直到上世纪90年代才被电子病历取代。

从“手写病例”到“AI家庭医生”,人工智能大数据如何走进我们的生活?

电子病历示意

现在咱国家几乎所有的医院都会将病人的病历制作成电子病历,甚至是部分乡村医院。而我们现在买的病历本也成了贴打印版病历的粘贴本了。

病历电子化之后,好处多多,最基础的好处就是病历数据电子化,可以为后续的流程提供更加精准、便捷的基础数据。

电子病历技术解密:

以前想要研究病历数据,那得翻乱了,多费劲啊!现在可简单了。医生在电脑上把病人信息、检查数据、诊断数据、开药数据等信息按照一定的结构存到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 ,HIS)之后,无论是治疗还是做研究,就非常方便了。

电子病历的应用已经开始向跨院读取、互认发展,避免了以前换医院看病就得重新再做一遍检查的尴尬做法,不仅省钱,还方便。

这电子病历不仅做到了无纸化,还实现了数据共享,妙哇!

配药的智慧化

老彭小的时候,不管是看中医还是看西医,取药都是一件让人感觉很高深莫测的事情。

从“手写病例”到“AI家庭医生”,人工智能大数据如何走进我们的生活?

那时候无论中西医的医生开药,都是把各种看不懂的药分装在一个个的袋子里。区别是中医药袋很大,里面是各种炮制后的动植物,而西医药袋则很小,里是一粒粒的药丸。

但是最近我可是被医院取药的地方震惊了。最早我记得应该是在协和医院,看到一个很神奇的取药机器人,人不动,药柜子动,极大地提升了配药的时间。

但是后来,我陆续在其他医院看到了更高级的版本:

从“手写病例”到“AI家庭医生”,人工智能大数据如何走进我们的生活?

自动发药机

有了这个自动发药机,人和药柜子都不用动了,药品自动配好,直接传送到取药窗口。这个效率太牛了!

从“手写病例”到“AI家庭医生”,人工智能大数据如何走进我们的生活?

发药机部署图

自动发药机技术解密:

如上图所示,医生开完处方单之后,病人交完费就可以去扫码取药了。配药系统收到病人取药扫码信息后分配取药窗口(就是那台发药机给发药),然后对应的发药机收到配药指令,按照处方单开始配药,之后就哗啦一下全掉到取药窗口,药剂师检查一下就可以发药了。

这个数据流对于病人、医生和药剂师来说,完全无感,数据跑上跑下,药品一步到位,真滴是肥肠滴666!

治疗手段的进化

老彭初中的时候学习《扁鹊见蔡桓公》,当时就惊为天人。哪有看一眼就知道病人得了什么病的神奇术法。后来听了悬丝诊脉的故事,更是惊掉下巴,看都看不到,只拉一根线就能看病?

后来老彭爱了看光怪陆离的小说,最喜欢世外高人,他们总有种种神奇的手段,或是开坛做法,或是画符结印,就能消灾除厄,治病救人。

我一直以来对于医生治病救人的感官就是再高的医术,只要不是神仙手段,就得老老实实的上门看病。

从“手写病例”到“AI家庭医生”,人工智能大数据如何走进我们的生活?

后来因为工作原因,了解到中国的远程医疗已经非常完善了。一开始还是远程问诊,后来随着5G、手术机器人等技术的不断成熟,现在已经可以实现远程做手术了!

从“手写病例”到“AI家庭医生”,人工智能大数据如何走进我们的生活?

远程手术(左边是医生在操作,右边是机器人做手术)

5G的高带宽特性,能将手术现场的超高分辨率视频回传到千里之外,而低延迟特性能让医生和手术机器人的动作实时同步,从而实现超越距离限制的“神迹”!

如此这般神乎其神的手段,在我小时候还只能在神话小说里才能看到。实在是佩服佩服

远程手术技术解密:

医生端和病人端通过专网建立实时信号传输通道。病人端的手术机器人把高清摄像头拍摄的画面传输至医生端,医生通过操作台在千里之外指挥手术机器人进行手术。

手术机器人除了远程医疗功能之外,还拥有超大视野、超级灵活、消除震颤等一系列buff。

本文系作者: 大数据架构师 授权发表,鸟哥笔记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鸟哥笔记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鸟哥笔记版权及免责申明》 如对文章、图片、字体等版权有疑问,请点击 反馈举报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