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周处除三害》影评

 6 month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williamlong.info/archives/7413.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周处除三害》影评

2024-3-10 0:15:8 | 作者: 月光 | 分类: 生活感悟 | 评论: 0 | 浏览:

《周处除三害》这部电影主要剧情讲述了通缉犯陈桂林被告知患有肺癌晚期,于是想在临死之前“干一票大的”,当发现自己在通缉榜上只排名第三,他决心查出前两名通缉犯的下落,并将他们一一除掉,并借此扬名。

小成本黑马电影

《周处除三害》成本不高,台湾票房4700万台币(1072万人民币)就能收回成本,说明电影制作成本没有超过千万,但是在大陆上映三天票房破亿。相比之下,贾玲的《热辣滚烫》制作成本高达3.5亿人民币。

周处除三害

影片首日排片占比仅8.9%,完全就是把电影当成了炮灰,没想到电影通过点映获得了极高的口碑,上映首日直接上座率第一,日票房也冲破1811万,击败了贾玲的《热辣滚烫》夺得日票房第三,要知道《热辣滚烫》排片占比可高达19%。

上映次日《周处除三害》票房逆袭到4843万,日票房排名超越《飞驰人生2》升到了亚军位置。

上映第三天《周处除三害》直接击败了《第二十条》夺冠,其累计票房也达到了1.3亿,已经是其台湾最终票房的10倍不止,按照目前的走势《周处除三害》内地最终票房极有可能冲击4亿大关,从而超过《我的少女时代》,成为影史台湾电影在内地的票房亚军。

目前该电影的口碑极佳,豆瓣最高达到了8.4的高评分。

这说明一个问题,大陆电影导演给观众喂惯了屎,电影的制作水准比台湾越来越低了。

佛教三毒:“贪嗔痴”

影片的英文名为“The Pig, The Snake, and The Pigeon”,这个名称点出整部作品的主题:“佛教三毒”,即佛教认为的恶之根源:贪嗔痴。

香港仔身上的纹身是蛇,对应“嗔”,代表怨恨、暴躁、仇视,爱发脾气,喜怒无常,攻击性强的暴力性格;

林禄和的纹身是鸽子,对应“贪”,代表贪得无厌,利欲熏心,通过建立邪教,将信徒洗脑,占有信徒的财物,奸淫信徒的身体;

陈桂林佩戴的奶奶遗物:小猪手表,即“猪”,对应“痴”,代表不明事理,善恶不分,愚昧无知,没有智慧,陈桂林轻易相信自己得了绝症,轻易被邪教教主洗脑,糊里糊涂,是非不明,善恶不分。

最终,陈桂林不仅杀了代表“嗔”的香港仔,代表“贪”的林禄和,也消灭了代表“痴”的自身罪恶,最终无怨无悔地接受了死刑。

影片高潮是陈桂林在教会里大开杀戒的部分,具有独特的暴力美学风格,给观众带来视觉冲击的同时,也引发了观众对于宗教的思考。

佛教的“五戒十善” 

影片中的灵修会的主要思想理论都是出自佛教,林禄和《新心灵舍》那本书上,最后关于“贪痴嗔”的话就是来自“佛教三毒”,这其实也在预示着陈桂林的结局。

“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首已百年身。舍弃贪、嗔、痴,来生再做新的人。”

“五戒十善”是最基础的佛教戒律,大乘佛教中的五戒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在大乘佛教中的十善称为十善戒、十戒,是以三种身业(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四种语业(不妄语、不恶口、不两舌、不绮语)及三种意业(不贪欲、不嗔恚、不邪见)所组成。

其中十善戒中的三种意业:不贪欲(贪)、不嗔恚(嗔)、不邪见(痴)正是影片的主题思想。

不杀生:不杀害人类以及畜生下至昆虫等生命。

不偷盗:不偷取他人财物。

不邪淫:不与他人配偶及他人所监护之人发生性行为。

不妄语:不对他人说谎话、空话,不颠倒是非。

不两舌:不对他人提是非,不挑拨离间。

不恶口:不用粗言令他人生起烦恼。

不绮语:不花言巧语、阿谀奉承他人。

不贪欲:不贪恋他人财富而欲求自身财富。

不嗔恚:不怨恨或憎恶他人。

不邪见:不愚昧无知、是非不明、善恶不分。

上面的“五戒十善”是佛教徒的基本修行内容。从这些条款来看,其实佛教的本质就是对人性的压抑和束缚,是一种利用人们的恐惧和无知来维护权力和利益的工具,其目的是为了控制人民而不是解放人民。

一些知识分子认为,宗教与科学不相容,当宗教和自然科学相矛盾的时候,应该相信自然科学而不是宗教,比如,我们应该相信《物种起源》以及《宇宙大爆炸》理论,而不是相信“女娲造人”、“盘古开天辟地”那样的歪理邪说。宗教应该解决科学不涉及的那些部分,例如道德和价值观、人生观,宗教的价值就在于,用一套简单的方法给一些没文化的民众提供一套道德和价值观体系,指导人们的行为,帮助人们区分是非善恶,做出符合社会规范的行为。

对于知识分子来说,倾向于用科学、哲学、道德来替代宗教,在民国初期,对于究竟什么可成为宗教的取代者就出现了多种不同立论,陈独秀的“以科学代宗教说”、梁漱溟的“以道德代宗教说”以及冯友兰的“以哲学代宗教说”是其中影响较大的取代模式。这几种说法都很有道理,在自然科学领域,科学就可以替代宗教,在道德领域(价值观),通过“伦理学”这种学科来替代宗教,在精神层面的领域,通过“哲学”来替代宗教。

为什么教徒不怕死?

一部好的电影,看完之后,能够引起人们的思考,让人想再看一遍。

这部电影让我最震撼的,是宗教对于个体的洗脑能够如此彻底,让教众能够唱着歌坦然赴死。

世界上所有宗教,包括邪教的共同特点是,能让信徒不怕死。

对于不信仰宗教的人来说,死亡就是人生的终结,没有来世,因此这些人普遍害怕死亡。但是,许多宗教教导人们相信死后会有一个归宿,例如天堂、地狱或其他形式的存在,死亡并不是终结,灵魂会继续存在,进入另一个世界,这种信仰使人们对死亡持乐观态度,让他们相信死后会有更好的生活。

佛教认为众生(不仅仅是人类)不是一辈子、两辈子,而是永远处于循环往复之中,这就是所谓的“轮回”。佛教认为人死后其灵魂不死,可以在另一个躯壳里复活,一个人灵魂重新转世的形态,取决于他生前的行为,善行得善报,恶行得恶报,例如,这辈子是人,但如果不行善事,下辈子可能变成猪。

亲身经历了这个邪教杀人敛财的过程,陈桂林已经对这个邪教深恶痛绝,杀了教主之后,本以为树倒猢狲散,教徒们会四散跑开,但女吉他手带领剩余教徒继续唱歌,显然已经继承了教主的一番“事业”,陈桂林无法容忍这些中毒深重的邪教徒继续干坏事,于是回去进行血腥大屠杀。

当信徒完全相信尊者的教义时,面对陈桂林的枪口并不会害怕,他们确信自己死后会业报轮回。女吉他手做为教主信徒,骗人的同时也会骗自己,自认为继承了教主的真传,还有教主的孩子,如果陈桂林不斩尽杀绝,那么她们还可以重新开张,继续发展,因此才会镇定地继续骗下去。

如何识别邪教?

从电影《周处除三害》的剧情,可以看到邪教是多么的可怕,那么,普通老百姓如何才能识别邪教,这里总结几个简单识别邪教的方法:

1、教会所供奉的“神”是个活人,这种宗教十有八九有问题,比如电影《周处除三害》里,灵修会的礼堂正中挂的画像是尊者本人,尊者就是灵修会里法力无边的“神”,那么这里面恐怕就会有很大问题。正常的宗教所供奉的“神”都不是活人,例如基督教供奉的“耶稣”,佛教供奉的“释迦摩尼”等等。

2、声称宗教可以治疗疾病,免除灾难的,绝对有问题,打着治病免灾的幌子,就是利用人们心中的恐惧,来实现自身的目的,有病就要去医院看病,绝对没有什么宗教是可以医治百病的。比如电影《周处除三害》里,灵修会的尊者声称可以治疗男主角的肺癌晚期,就是典型的利用人们对死亡的恐惧进行诈骗。

3、对信徒进行财务控制、人身控制、精神控制的,比如控制信徒的财产,不允许信徒退出等等。比如电影《周处除三害》里,男主角加入灵修会就要把自己全部财产上缴,男主角发现不对时,提醒他人不要上当,尊者就命令信徒去杀死男主角,就是典型的邪教进行敛财和控制的方法。

总结

总的来说,对于没什么文化的普通民众,在精神层面(价值观、人生观)信仰主流宗教(例如佛教、基督教等)没什么大问题,例如电影里的陈桂林在信教之后,表现出一种全新的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这对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有很大帮助;对于有文化的知识分子,建议还是通过哲学、伦理学和科学来建立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周处除三害》影评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