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两会首提“人工智能+”,代表委员热议“大模型”

 6 months ago
source link: http://tech.caijing.com.cn/20240308/4995319.s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两会首提“人工智能+”,代表委员热议“大模型”

世界各国掀起人工智能竞赛的背景下,今年两会期间,人工智能成为热议话题之一。

不少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针对AI领域提案和发言,其中一些代表的金句还火出了圈。比如全国人大代表雷军建议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设置人工智能通识课程;全国政协委员周鸿祎建议企业用大模型不能冒进,而是要“小切口,大纵深”;全国人大代表刘庆峰建议加快形成围绕国产大模型的自主可控产业生态……

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相关战略,也被写进了202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当中。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同时,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开展 “人工智能+”行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首提“人工智能+”

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开展“人工智能+”行动。

具体来看,总理提出要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其中包括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要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制定支持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积极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对于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到“人工智能+”一词,全国政协委员张云泉表示,新概念的提出体现了国家对未来人工智能普及推广和应用的重视,将促进人工智能产业的快速发展。

他认为,“人工智能+”主要是基于大模型、大数据、大算力技术,实现人工智能在各行各业的落地应用,从而提升产业自动化水平,降本增效,促使数字经济再上新台阶。

全国政协委员张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人工智能+”行动是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促进数实融合的一项重要举措。人工智能在各垂域领域的应用,既是人工智能价值的体现,也是提升垂域领域产业转型和升级的重要途径。“比如,大模型应用在不同领域,可能会改变底层商业逻辑,引发垂域应用领域革命性的升级迭代。”张毅表示。

自ChatGPT火爆全球起来,国内掀起了一场“百模大战”。针对这一现象,全国政协委员张凤表示,多个大模型的推出,说明国内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创新非常活跃。这种竞争态势有助于推动技术进步,提高模型的性能和应用范围。“同时这还丰富了应用场景,不同的大模型可能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进行优化,来满足多样化的需求。这有助于拓展人工智能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提升整个社会的智能化水平。”

张凤认为2024年,大模型的发展应该进一步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将大模型与垂直领域应用深入融合,以基于大模型开发AI原生应用落实“人工智能+”行业,为行业创造新质生产力,这样才能发挥大模型的真正价值,同时也走出一条不同于国外大模型规模扩张的应用型发展道路。

工信部信息通信科技委常委周建明表示,“人工智能+”行动意在鼓励各行各业重视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和落地。企业需要整合多方资源,在自身产品研发过程中将人工智能技术更好应用,以增强其市场竞争力。

全国政协委员周源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将人工智能+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这表明国家对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产业非常重视。”周源还提到,尽管国内在大模型领域取得一定的成就,但仍面临着一些挑战,其中最显著的问题之一是高质量中文语料资源的短缺。他建议相关政府部门和监管机构针对数据合规应建立相应的监管机制,推动完善AIGC监管立法,保护和规范人工智能领域的数据合规,同时加快高质量中文数据集的开发与利用。

关于“人工智能+”行动的具体落实方案,张毅建议,一是要加强政府引导,以政策推动“人工智能+”行动;二是要加大对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投入;三是鼓励有关垂域领域行业企业主动拥抱人工智能技术。

“大模型”火遍两会

当前,我国AI产业已经进入快速发展期。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5080亿元,同比增长18%;初步统计,2023年规模达到5784亿元,增速达13.9%。

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华德榜创始人宋向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国内AI快速发展,离不开技术进步、政策支持以及应用场景不断丰富等多重因素。目前,在智能生产、医疗健康、金融科技、新消费等领域,AI赋能已取得显著成效且AI技术对各行各业的渗透率仍在不断提升。

尽管如此,我国人工智能发展仍然存在一些短板。天使投资人、资深人工智能专家郭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虽然近年来我国人工智能取得了多项突破,但在算法、硬件、安全等技术方面仍需加强。

郭涛指出算法方面,需要进一步加深对深度学习、强化学习等前沿算法的研究与创新,以及算法的优化和适应性改进。在芯片与硬件方面,则需要加强高性能AI芯片的研发力度,包括GPU、TPU等专用处理器,以及对边缘计算硬件的开发。在安全与隐私方面,需提升AI系统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技术,做好对抗性攻击防御、数据加密等工作。

在两会期间,科技界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也围绕大模型产业化落地、缩小与先进水平的差距、中小企业如何更好地抓住大模型浪潮等话题提出建议。

周鸿祎表示,中美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竞争,一方面是对抗OpenAI的通用大模型基础战,另一方面是差异化、特色化的大模型应用战。当前,中国在通用大模型核心技术上赶超美国还需时间,但在大模型应用方面,2024年是大模型应用场景元年,国内可以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大模型发展之路。

针对推动大模型垂直化、产业化落地,周鸿祎建议政府、央国企率先提供更多应用场景,为发展垂直化、小型化、低成本的大模型开放更多“小切口、大纵深”落地机会。他还表示,大模型与业务场景的融合是实现智能化转型的关键,国家应鼓励企业拿出一至两个业务场景与大模型融合,创造可落地推广的与业务紧密融合的大模型。

张凤表示支持大模型应用推广,应加强对开发基础大模型企业的指导和政策支持。一方面,推动大模型技术标准、规范、测评方法的研制,开发负责任、可信赖、高安全、自主可控的基础大模型,比如百度文心一言、阿里通义千问等。这是开发AI原生应用,实现大模型落地的基础。

另一方面,张凤提出可以通过诸如“大模型券”等推动真正使用大模型的企业更方便地应用大模型,面向潜在的企业发放“大模型券”,降低企业使用服务成本,让更多企业共享技术发展的红利,打造我们的大模型技术创新生态。通过“模型券”等资金补贴的方式,让中小企业和创业者调用国产大模型接口,降低使用成本,通过加快应用倒逼产业升级。

在人才培养方面,雷军建议将人工智能纳入教育培养体系,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设置人工智能通识课程,并大力推进高校人工智能相关专业的建设。“从长期趋势看,各行各业对掌握人工智能基本技能的人力需求正急剧增长,而我国在顶尖人工智能人才储备方面还存在明显不足。”雷军表示。

张云泉则表示,目前人工智能相关人才培养上存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课程内容更新滞后等问题,建议设立“生成式人工智能教学资源共享平台”,以鼓励学校间根据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技术特点,共享教学内容资源和教学计算资源。

综合自央视新闻、21世纪经济报道、第一财经等。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