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北大女学霸,掌管10万亿PE中国区

 6 months ago
source link: https://lieyunpro.com/archives/491973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北大女学霸,掌管10万亿PE中国区
阅读时间大约10分钟(3621字)

14小时前 北大女学霸,掌管10万亿PE中国区

来源:壹图网
转型,迫在眉睫。

本文转载自:融中财经(ID:thecapital),作者:吕敬之,编辑:吾人。猎云网已获授权。

裁员、中国区换帅、收购,2024年一开年掌管着10万亿美金资产的贝莱德就动作频频。

先是宣布裁员,近日贝莱德表示将裁减现有员工数量的3%,据公开数据也就是说这波裁员将涉及500余名员工。随后,贝莱德又公布了2023年第四季度以及全年的财务数据,好消息是贝莱德2023年资管规模突破了10万亿美元,坏消息是其全年经营利润同比下跌了2%。

高调进入中国市场后,贝莱德在中国市场的收益似乎并不尽如人意。二级市场基金收益连续折损、一级市场在2023年也没什么大消息。

裁员之外,贝莱德也进行了中国区人事任命的调整。2023年下半年,贝莱德基金前董事长汤晓东离职后,这个职位空缺已有半年有余,就在今年2月,贝莱德宣布了基金董事长的接任者,范华。而前不久,范华业刚刚接任贝莱德中国区的负责人,这位毕业于北大数学系的女高管将承载未来这个资管巨头进一步布局中国地区的重任。

面临多变的环境,贝莱德在人事和业务上的调整又将如何奏效?

01、裁员,不可避免

贝莱德,处于多事之秋。

近日,贝莱德公布了2023年第四季度的财务数据,第四季度实现营收46.31亿美元,同比微增7%,不过从2023年全年业绩来看,营收178.59亿美元,相较于2022年的178.73亿美元几乎没有增长,运营利润还有同比2%的下跌。

就在财报公开的前几天,贝莱德还宣布了裁员的消息。表示将“将裁减现有员工数量的3%,以适应“快速改变的环境”。”

从贝莱德2023年的财报数据来看,贝莱德从客户种类上分为零售、ETF和机构客户三个业务,以目前未审计的2023年全年数据来看,贝莱德三个业务的管理规模较2022年都有所提升,但这是由于2022年,三个业务管理规模都较2021年有所下降,因此到现在除了ETF业务,贝莱德机构和零售业务的管理规模实际是不如2021年水平的。

而贝莱德的员工管理费用除了在2023年的第一季度有5%的同比下降之外,剩下的季度都有不同程度的同比上升。管理规模没有之前的大,给员工开的钱却在不断变多,不平衡的天秤下,裁员就成了无法绕开的结果。

221731xhw5yq.png
来源:融中财经

数据来源:贝莱德财务数据

管理规模缩水,贝莱德二级市场股价也会有所压力,2023年11月前后,贝莱德股价一度跌到最低的592.23美元/股,较年初峰值期的759.87美元/股,跌去了28.3%,裁员消息出来后,1月11日和12日两个交易日,贝莱德股价都有所增长,从股价的变化来看,市场对贝莱德此次组织架构调整还是有积极反馈的。

裁员消息不久后,贝莱德又传出了收购的消息。

1月12日,贝莱德向SEC提交公告称将以接近125亿美元的对价收购全球基础建设合伙公司(GIP)。据公开信息统计这是贝莱德自2009年以135亿元收购了巴克莱全球投资之后,近15年来最大的一笔收购案。完成收购后,GIP的创始人Adebayo Ogunlesi将加入贝莱德的全球执行委员会和董事会。

这家被收购的GIP也大有来头,其资产包括英国盖特维克机场、悉尼机场、墨尔本港,以及输油管道等。实际上,贝莱德创始人拉里·芬克这些年来一直在寻找能给公司带来改变的交易。在他和贝莱德总裁卡皮托发给员工的备忘录中也写道:“全球对基础设施的需求,与高额赤字限制政府支出相结合,为私人资本投资基础设施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会。”这也能说明贝莱德早就开始寻找基础设施投资中的机会。

与此同时,贝莱德在1月15日也宣布了重要人事任命:任命范华为中国区负责人,张鹏军为贝莱德建信理财总经理。此项任命将于监管批准后正式生效;2月1日最新消息,范华接任汤晓东任命贝莱德基金董事长。公开资料显示,范华在毕业于北大数学系后,取得了哥伦比亚大学金融博士的学位,曾在高盛公司工作11年、中投公司工作10年,从事资产配置和多资产绝对收益的投资。在进入贝莱德建信理财担任总经理一职之前,范华曾任招银理财首席投资官。不难发现从挖掘绝对权益到进入理财公司,范华的能力圈在固收,这与贝莱德收购GIP布局基础设施投资的方向也正好契合。

业务、人员、高管均有调整,贝莱德在2024年的转型之心可见坚决。

02、向另类投资,前进

聊起收购,贝莱德也算得上是个“老玩家”了。

贝莱德的收购,一是追求管理资产规模的增长,二是追求产品种类的多样性。

2004年8月,贝莱德以3.25亿美元现金和5000万美元股票,从大都会人寿MetLife手中收购了道富研究和管理SSRM Holdings,这是贝莱德第一次大规模的收购;2006年,贝莱德以90亿美元收购美林证券的资产管理业务,也让其管理规模突破万亿美元;

2009年,贝莱德以135亿美元收购巴克莱国际投资管理BGI,当时BGI的旗舰产品iShares是全球最大的ETF产品提供者。这笔收购让贝莱德管理的资产规模直接从1.3万亿美元飙升至3.2万亿美元,并且也成功进军了ETF业务。

事实证明,加大ETF布局的策略十分正确,近年来由于宏观环境的不稳定性加重,被动投资策略备受欢迎,截至2023年底,贝莱德index and ETFs业务在总资产管理规模占比已经达到了66%。

这次贝莱德再次上演收购戏法,为的也是加强另类投资的布局。与大获成功的ETF相比,另类投资可能有更快的增长以及更高的潜在利润,公开资料显示收购GIP将使贝莱德的私募资产增加约30%,其私募市场基础管理费也将增加约一倍。

实际上,盯上另类投资的机构不只贝莱德一家,此前,包括富兰克林·邓普顿、Alliance Bernstein和T Rowe Price等传统资产管理公司均有竞价收购另类资产管理公司的消息传出。

近年来,资金在持续流入另类投资等非传统产品,其中主要包含对冲基金、私募股权、房地产、基础设施、大宗商品基金和流动性另类产品。由于另类投资涉及领域的标准化程度以及信息透明度相较于债券、货币等传统的投资方式更低,因此对管理人的水平要求就更高,相应地,其管理费率也会更高。因此,另类投资对资管规模和收入的贡献比例也会更高,截至2022年,另类投资产品的资产管理总额约20万亿美元,占全球管理资产总额的21%,而其对全球资管总收入的贡献却高达50%,波士顿咨询公司预测另类投资的资产规模在未来5年依然可以保持7%的年化增长率。

此次贝莱德收购的GIP作为基础建设资产公司,在碳中和的整体改革下也会迎来新的机会。不论是交通、运输、航空、城市建设等等基础建设领域随着碳中和的进程都会有新的需求和机遇。

在完成收购之前,贝莱德在给员工的备忘录中就显示了其组织架构的一次调整:负责全球信贷业务的Jim Keenan现在将专注于私募信贷业务。杠杆融资、高收益和流动性更强的信贷策略业务将与传统的固定收益业务并列,由贝莱德全球固定收益部门的首席投资官Rick Rieder监管;曾负责整体另类投资部门的Edwin Conway,现在将领导一个致力于私募股权、基础设施和增长型股权投资以及在全球向清洁能源转型之际相关的投资战略团队,这也能看出贝莱德在为加速另类投资做准备。

03、中国市场,怎么做好

作为全球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之一,贝莱德在中国市场却似乎频频水土不服。

2019年,汤晓东从广发证券离职加入贝莱德,成为贝莱德中国区负责人,汤晓东在职期间,贝莱德基金作为首家外商独资公募,于2021年6月正式获准开业,并相继发行了包括贝莱德中国新视野、港股通远景视野等在内的多只基金。

但是,贝莱德的表现似乎差强人意,随着2023年9月宣布关闭中国灵活股票基金也频频传来了退出中国的消息,对此贝莱德也表示由于中国灵活股票管理规模较小,充分考虑投资者和股东利益后作出清盘决定不过这也不代表贝莱德有退出中国的意图。

再看贝莱德目前管理规模最大的中国二级市场基金——中国视野A,从2021年发行至今收益率为-43.85%,低于沪深300的-33.89%,也低于行业平均的-27.56%。

其实从中国视野A的重仓布局来看,贵州茅台、宁德时代、宁波银行、紫金矿业等,贝莱德延续了在海外的配置风格——重点行业中的龙头股,比如在海外布局了苹果、微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对标中国新能源、先进制造行业的重要性就布局了宁德时代、中际旭创。行业上,中国视野A的布局也较为分散,包括了大消费、工业、先进制造业等等,也选择了贵州茅台这样的大白马。

分散性投资来控制风险,重点行业布局白马股,这样的策略其实不会出大问题。但是近两年由于大盘行情不好,这样比较传统的投资策略反而不吃香。而贝莱德比起“明星经理”更重视平台管理的策略也和近年来基金消费者的偏好有所不同,就显得十分的水土不服。

2023年,汤晓东离开了贝莱德,这个有着明星履历的管理人并没有为贝莱德带来期待之中的业绩。

二级市场表现不佳,贝莱德近年来在国内股权投资的情况也差强人意。

从“投”来看,据IT桔子统计,2023年贝莱德参与了火箭引擎制造商、AI生物医药、养老保险服务平台等项目的融资过程,不过鲜少有在中国参与股权投资的消息传出。

从“退”来看,2019年的瑞幸咖啡、2020年的京东健康、欧康维视、九毛九餐厅、2021的年快手陆续上市,贝莱德投中的IPO项目包括了消费、互联网、医疗健康等各个领域的独角兽,但是到了2022年,贝莱德投中的国内企业IPO的项目几乎没有了。

2020年开始,整个中国的股权市场环境也发生了极大变化,后疫情时代,互联网行业红利逐渐触及天花板,经济恢复周期,很多人消费热情也并不高涨,导致很多非刚需消费品,比如咖啡、奶茶虽频频传出融资、准备IPO的消息,但是最终没有成功IPO,连锁反应下,消费赛道、互联网赛道的一级市场也就不算十分景气,当然专注于两者的投资人也在纷纷转型。从贝莱德往年在中国市场的布局来看,消费和互联网产业也是他们重点布局之一,因此一级市场布局的表现也会受到影响。

而目前,中国一级市场在“募”和“投”两个方面都发生了趋势上的变化,“募”来看,国资LP越来越多,一位知情人士表示,“能拿出100亿元的LP基本是国资,现在市场基金没那么有钱又有胆。”LP的变化就意味着LP要求的变化,国资LP会对招商和返投有一定的要求,这对于外资机构来说就是天然的挑战;在“投”的方面,硬科技项目越来越受欢迎,这些项目除了对资金的要求,更需要机构能提供技术、人才管理甚至是订单的支持,这又是对机构资源禀赋的考验。外资机构不论在“募”还是在“投”上,都不太吃香。

这次,贝莱德通过裁员、收购以及对中国地区高管的人事变动,从人员、业务以及管理结构三个方面下手也可见,改变,迫在眉睫。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