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11名学生决定举报导师:做一件「蠢」但正确的事

 7 month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36kr.com/p/2638222576008322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11名学生决定举报导师:做一件「蠢」但正确的事

后浪研究所·2024-02-16 01:30
一场清白保卫战。
interlace,1

1月16日,华中农业大学11名学生实名联合举报导师学术造假,长达125页的PDF举报文件和印有手印的举报信在互联网上疯传。

他们列举了导师黄飞若“学术造假、打压学生、克扣学生劳务费、教材编写造假”等问题,希望相关部门对造假行为彻查和严肃处理。而这位导师不仅是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任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系主任,还曾主持“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多个重点科研项目。黄飞若的科研以“山竹醇”闻名,在知网搜索“山竹醇”关键词,几乎都来自于黄飞若的指导。在校内,许多学生因其学界名誉地位选择他为导师。

这并不是一次有把握的战斗,11名同学中,有研究生也有硕博连读的同学,他们中许多人面临着毕业,在荣誉加身、地位权威的导师面前,他们无疑是弱势的,在举报信里,他们写道,“虽螳臂当车吾亦往矣”、“以微薄的呐喊声来蚍蜉撼树吧”。

一名举报同学告诉“后浪研究所”,这是“走投无路”的决定。如果不造假就没有办法完成论文,但他们希望“清白地毕业”。12月初,他们默契地确认彼此的想法,决定举报,瞄准那些数据有问题的文献,逐字逐图寻找造假痕迹,分头撰写不同方向的指控,一个月的时间形成了论文格式详细的125页的举报文献。

在互联网潮水般的支持和“勇敢”的夸赞背后,是师生权力不对等下,维权发声的艰难与风险。

举报发出后的第三天,黄飞若对称媒体辩驳称,“学生的举报全部不实”,以及“有个学生带头,他威胁别人”。

1月19日凌晨,华中农业大学发布通报,“初步认定黄某某存在学术不端行为,停止其校内所有职务和工作,组建导师组全面负责该课题组研究生培养工作”。学校表示,坚持对学术不端和师德失范零容忍,将进一步对举报问题进行全面调查,根据最终调查结论依规依纪处理。而这11名同学都被重新分配了导师,将重启自己的学业,有4名同学的论文受到影响,会延期毕业。

对他们来说,这是一个相对满意的结果,但他们还在等待近一步的处理,“我鼓励大家都勇敢发声去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一名举报同学说。

事发半个月后,风波暂息,11名同学整理好了情绪和学业,在一个夜晚,四名成员聚在曾经“密谋大事”的自习室,向后浪研究所讲述了举报的经过,以及他们去完成这件“蠢而正确的事情”的决心。

“公开的秘密”

按计划,在华中农业大学读动物营养系的研二学生晓宇,应该在2024年6月毕业。她的论文已经开题,中期材料需要在猪身上做一批实验,11月,导师黄飞若告诉她已经找到了专业的公司检测,并说很快就有结果。但她对具体的检测机构和地点一无所知。

这在黄飞若的课题组是极为常见,甚至可以说,他的学生都是这样过来的。

和其他能够亲自参与实验、知晓检测细节的课题组不同,导师从不让他们接触具体的过程和信息,在收到同学们的实验设计后,黄飞若会在几天内甚至一个月后冷不丁地拿出一堆数据。

硕博连读的洛洛5年前成为黄飞若的学生,她在开题以后才发现这里“很奇怪,和别的实验室不太一样”,跟其他实验室从早忙到的同学比起来,身边的同门十分清闲,大家一般坐在自习室看文献或者自习,没有人动手,但竟然一直有文章发表。

interlace,1

2022 年及以前课题组的实验室和自习室

在那份长达125页的举报材料里,他们提到,在2022年之前,只有一间20平米的自习室,里面有一间4平米的细胞间,几乎没有实验设备,试剂和耗材也是多年以前的。即便是2022年搬到了新的实验楼里,他们还是没有基本的实验仪器,很多时候都要去借其他实验室的设备。

对于动物营养学专业的学生而言,实验是研究成立的关键,没有数据就无法完成论文。

在黄飞若说实验开始的一周后,他却告诉晓宇,用于实验的“560头猪全死光了”——这意味着晓宇没有办法得到这部分数据。

为什么会全死光?晓宇不敢问,问了也不会有结果,黄总会以各种原由来阻挠学生对实验的询问,也不会告诉他们任何实验的细节。有人想去看实验,如果对方是女生,他就会说“不方便”、“给你们省事”、“这是为了你们好”等。但最后给出的结果,又明显能看出是假的。

无奈之下,晓宇只好用之前的数据填补了漏洞。

在黄飞若的课题组,学术造假几乎是一件“公开的秘密”。

洛洛第一次做导师指定的课题就发现了端倪。她的设计是某一个时间饲喂混合了饲料添加剂(山竹醇)的饲粮,以改善动物的生产性能,但对方给过来的数据却是在没有饲喂的情况下就数据发生了变化,这让她觉得很离谱。

interlace,1

举报材料提到,在鼠身上做的实验结果和猪身上的结果雷同

在向负责课题的博士后提出质疑之后,对方淡然地告诉她,直接把数据修改就好,而在场的导师默许了一切。在学生们的讲述里,类似的事情屡见不鲜。

去年,晓宇做实验的“560头猪”成为了课题组成员的一个玩笑梗,但没有消解掉他们对于学业的焦虑。

我退学也不是,毕业也不是,每天都十分焦灼”,陈然的失眠严重了起来。

陈然是动物营养系的研二学生,和晓宇一样,去年下半年,陈然感到自己的毕业论文有问题了,她的论文需要在畜养的动物身上做实验,这样的实验校内没有条件,只能依靠导师的资源。在完成了文献综述和材料方法的写作后,她开始等待对方反馈的数据。

在这段时间,陈然开始留心其他同门同学的课题,要么是指标跟设计完全不符,要么是结果不符合常识——从专业的角度能明显判断出,这些数据都是假的。陈然敏感地意识到,自己也不能幸免,“要带着假的东西毕业了”,举报的想法强烈地涌上心头。

和陈然一样,课题组的其他成员也被这种痛苦包裹。一位同学在社交媒体上更具体地写下感受:“尤其是在给家人打电话时,他们询问我在学校每天做些什么实验,我不知如何作答。我明白他们关心我,想了解我的学习生活,但越是了解他们的关心和期望,我越感到内疚和羞愧。明明我是努力考取研究生是为了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明明我是一个怀抱理想和抱负的年轻人,明明我想要用专业知识为国家的农业发展贡献力量……

这位同学还提到,自己来自于乡村,历尽艰辛才考研来到这所学校。课题组还有许多有相似背景的学生。在他们本来的想象中,考上研究生,就能够认真地做科研,学到知识,改变自身的命运。

所以,他们一开始,选择了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系主任、曾主持国家多项重点科技项目的黄飞若为导师。

interlace,1

在知网搜索“山竹醇”,相关硕士论文基本都由黄飞若指导 

据了解,黄飞若以其招牌植物提取物——“山竹醇”(英文名为 Garcinol)而闻名, 撑起了其发表论文的半壁江山,得以被称为 “植物提取大师”或 “表观遗传学专家”。

洛洛本科时上过几次黄飞若的实验课,那时候她对这位老师的印象是“幽默风趣,喜欢说些与上课无关的事情”,而且,他会在上课时提到自己与企业老总的关系,毕业学生都有高薪资,再加上这位导师在学院网站上荣誉颇多,洛洛说,“大家感觉跟着他很有前途”。

但在进入实验室后他们才发现,努力考研的结果,竟是迈入“深渊”。

2023年下半年,同学们手上都有需要试验的论文课题,每个人都面临着不“造假”就没有成果的困局,“我们逐渐就认识到了,你不可能在这里清清白白地毕业了,你多么想做实验,你也没有办法做了。

“正是因为要毕业了,随着毕业的日期一天天将近,举报的心情更加强烈。”虽然各自处境不同,但其他同门也有了同样的心思。

晓宇在一次工作中偶然得知2024年黄飞若会再招收两个推免生,“这可怎么办呢?本来就是非常优秀的学子,他们来到这里不觉得很可惜吗?”

不能再让他祸害其他学生了,这是每个人都有的共同想法。

“下面的人”

“我们没有反抗的能力,学生处于一个比较弱势的地位。”洛洛说,一开始会有同学对导师提出异议,想要知道外检实验的细节,或者自己找课题做,但怎么反驳他都不会接受。

同学们不是没想过其他办法——跟学校反映?如果没有证据,很难有回应;想换导师,也得经过他本人同意。

最关键的,这个人手上掌握着学生们的命运,能否毕业,最后还要过他这关。甚至做毕业论文的实验数据,都必须要依靠他所谓的“资源”。

interlace,1

图源视觉中国 

他们想了许多自救的办法,陈然请求室友在有实验需要帮手的时候叫上自己,几个同学在同门博士生张黎的帮助下还发了几篇综述性的论文,这样至少不会让简历空空荡荡。

学生们在举报材料中指出,除学术造假以外,黄飞若还存在操纵同行评审、克扣学生劳务费、教学不端、打压学生等行为。

陈然有读博的计划,但不想再做黄飞若的学生了,事情被黄知道后,在一次汇报会上,黄故意针对陈然,批评了20多分钟。“年年有人排队读我的博士,每年申博时期找我的人很多,每天都要清理邮件”、“外面的人抢着想来读博,自己的人有机会还不知道珍惜”等等。在此之后,陈然一如既往地进行汇报,却成了黄口中“散漫的人”。

同学们还经常在组会上被打压,还没汇报完就被他打断,“全错”,“什么都不懂”。此外,他称呼学生为“下面的人”,这让学生觉得很受侮辱。

而这样的导师还很爱在组会上强调,“我最看中学术道德”。

2023年,有学生举报导师的新闻发生,黄飞若借机在组会上“威胁”学生,“不要在网络上发表任何言论”、 “我背后有学校年薪 50 万的专业律师团队”,她们将这个行为解读为“虚张声势的警告”,同学们觉得他是心虚了。

2023年冬天,一股隐秘的、藏不住的心思在学生们之间流动。

在那间既是实验室又是自习室的房间里,小范围的吐槽时有发生,即将毕业的同学担忧论文蒙上污点,未毕业的同学也厌倦了在课题中掺假的行为。

他们识别到共同的意图,披露造假数据、“举报”的想法迅速得到了众人的支持。

并不像网上猜测的那样有人带头,洛洛说,“这是一个心领神会、水到渠成的过程,是大家共同的决定”。于是,在同门学生里,除去另外两个长住校外的同学,两位不愿参与的同学,11个人的共同体悄悄形成了。

12月初,他们打算先把已发表的论文收集起来,找到那些有问题的数据,逐个对比分析,当成有力的证据。另外的板块就交给熟悉的同学,负责报销的同学,就找发票的漏洞,编写教材的同学就写教材的造假过程。

一个月过去,整理的资料摞起来半身高。

“开弓没有回头箭”

在这一个月当中,他们还跟导师黄飞若保持着正常的交流,按时参加两周一次的组会。洛洛说,瞒住他并不是一件难事,因为导师平时跟他们的交流很少,也并不关心同学们的动态。

他们很低调,白天会忙各自的事情,到了晚上才会聚在一起讨论材料,大概一周三次。到了后期整合材料的时候,他们最晚忙到了凌晨三点。

洛洛否认了网上有主笔的猜测,整个举报信拆分成好几个部分,由不同的人撰写,只是“统一了风格,要以公正的口吻去写,不能太情绪化。”

使用的每一个字眼都经过了仔细的考虑,在前几版的举报材料里,他们用“PUA”这个词语来形容导师对她们的批评和不尊重,但考虑到对PUA的定义太过复杂,他们改成了更保守的“打压”。

interlace,1

图源视觉中国 

为了避免被人知道,他们还克制了自己在公共场合的用语,禁止提到“举报”一词,同一个自习室的同学只以为他们在讨论文献和数据。

整个过程隐秘而紧张,但一个月的时间里,11个人并没有动摇过。洛洛说,“开弓没有回头箭,大家既然决定了就不会打退堂鼓,不会临阵退缩。”

1月16日,他们花了一个早上的时间,每个人过手检查了一遍举报材料全文,下午敲响学院办公室门前,还特意去自习室把重要的电脑和个人资料拿回了宿舍,这是一种决裂的象征,以避免碰到导师产生正面冲突。

下午,11个人整齐地站在学术道德办公室,一位同学代表他们正式开口,念了举报信的标题,“我们联合举报黄某若……”陈然抓紧了旁边同学的手,她们互相挽在一起,给彼此一些支撑;晓宇说自己当时脑子是空的,她唯一紧张的是接下来对面会如何反应。

但在决定举报之前,每个人都有考量。

interlace,1

图源视觉中国 

代价太大了。他们设想了最坏的情况,“举报失败,日后还要当他的学生”甚至是“被处分、丢学位”。

课题组的大师兄、2024年即将毕业的博士生张黎在微博里写道,“六年的时间很可能就白白浪费了,只能跟本科阶段在三教四教楼道里背书的自己说声对不起了。”他是硕博连读,一旦无法毕业,意味着他只能拿着六年前的本科学历找工作。

张黎的朋友反对和劝阻他,“都快要毕业,忍一忍就过去了”但他自始至终都没有退步,“我想法很简单,一是我不想靠学术造假来毕业,二是我不想有更多受害者。”

陈然补充说,黄飞若造假的手段太过低劣,会被人发现举报只是时间的问题,“我不想以后自己的论文在那个(被人举报的)PDF里”。

在许多网友看来,举报行为却有些愚蠢,此前学生举报的案例大多石沉大海,他们认为学校无法给出公正的处理,担心他们会被看做闹事者,甚至被打击报复,毁掉前程。许多人留言,“如果是我,不敢这样做。”

但这些年轻的学生在决定收集资料、写举报材料后,再顾不上计算未来的风险,没有过多的纠结,而是一心一意地想要完成这件事。

当然,他们还是存了胜利的希望,团队里许多成员认为学校不会让他们毕不了业的,像举报材料里写的那样,“我们坚信,无论是网友还是学校、学院都会站在正义的一方。”

为了引起更多关注,举报当天,11个同学也将这封举报信和材料发到了抖音、快手、微博等等平台,也在各种群里求转发。

事情发酵得很快,接到举报后,学院把同学们安置到了一间会议室开始调查具体的情况,互联网上立刻有了热搜话题。

当天晚上,黄飞若也出现在了他们的会议室。据张黎回忆,他表现得非常从容,还拍了拍他的肩膀,告诉同学们“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我们一起把事情解决好。”

从那之后,他们就再也没有见到黄飞若。

interlace,1

相关话题词最高排在新浪微博热搜榜第一位 

当晚,学院就发布了情况说明,成立工作专班,启动调查程序。11个人都睡得很晚,他们在小群里讨论了很久,既为导师当晚的举动感到迷惑,也为调查结果感到紧张,也在关注网友的评论,舆论几乎都是偏向和同情学生们的,这些支持给了他们很大力量。

1月17日,相关话题词登上热搜第一,“一共50个热搜位,我们上了好多个”,同学们意识到这件事情真的被关注到了,流量从四面八方涌过来。

有同学哭了,这一段时间承受了太大压力,舆论的支持让他们感觉不再势单力薄,如同他们在PDF的致谢页里写的那样,“感谢不改初心勇敢发声的自己,感谢茫茫人海愿意伸以援手的你”,许多尚在学校的学生,自发地刷话题,造热度,他们说,“毕竟我也是你们致谢里的一份子”。

近年来,高校师生关系备受关注,屡有导师打压、压榨学生的新闻发生。在权力不对等的情况下,发声维权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我真的觉得我们之中每一个人都很勇敢。”洛洛说。

interlace,1

许多网友在张黎的微博下评论支持 

在许多人眼中,这11个同学优秀、乖巧,很难想象他们能够以如此冒险的方式反抗导师,陈然说,许多认识的朋友甚至都不敢相信。

“是因为你们做了一件看起来很叛逆的事情吗?”

“这是叛逆吗?这是一件正确的事情。”张黎反驳道。

旋涡与尚未结束的

1月23日,举报事件已过去一周,张黎在微博上写了这样一句话,“对我们来说,这就是我们平凡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场战役。”

面对流量汹涌,11人开心不起来,“虽然引起了关注,但我们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结果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陈然说。

那份全网可见的举报材料,一一写清了他们每个人的名字,“实名”让她们在网络空间彻底暴露。

实名制举报这件事,她们也有自己的考虑,为了让这份材料更有分量,她们必须要这样做。洛洛说,“很多匿名的消息,可能网友们不知道他是真实的还是虚构的,如果我们实名举报的话,我们是为我们所发的东西负责的。

但他们毕竟涉世未深,同样害怕人肉和骚扰。在上热搜之后,晓宇担心这件事会影响到家人,主动给父亲打了个电话,让他不要相信其他人的电话,有什么事她会主动联系。也是直到这时,对方才知道原来女儿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情。

家长们总是担心的。陈然的家长也是在“举报”发生之后知道的,但他们持有悲观的态度,“太冒险了”,害怕她因此得罪导师,无法毕业。

她一向报喜不报忧,并没有透露过在学校的情况,直到这时她向父母讲述了自己在课题组的遭遇,父母才理解了孩子的行为。

因为担心被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那个周末,团队有了小分歧。有同学认为还是希望接触媒体扩大影响力,多数人决定不再接受采访了,他们拉了一个近70人的媒体群,一直接电话让她们倍感疲惫,“流量是把双刃剑,同学们还是担心对以后有影响”,洛洛说。

不过,预计中的腥风血雨并没有发生,除了张黎被翻出了一些个人隐私以外,其他同学都没有受到网络暴力的影响,他们得到了来自网友和学校的支持。

1月19日凌晨,华中农业大学发布通报,初步认定黄某某存在学术不端行为,停止其校内所有职务和工作,组建导师组全面负责该课题组研究生培养工作。

interlace,1

华中农业大学发布的情况通报 

学校为十一位同学重新安排了导师组,他们需要重新选择老师、开题,重启自己的学业和科研。包括张黎在内,有四个同学今年的毕业被耽误,需要延期毕业。

能在2026年毕业都算好的了”,张黎说。

这在他们看来已经算是很好的结果了。但战斗还没有结束。

目前学校只是发布了初步通告,他们还在关注导师的处理结果,“这个结果可能会影响我们的价值观”,晓宇说。

张黎希望有一个公平公正的结果,“华中农业大学是学术不端零容忍的学校,既然是零容忍,我们相信学校会按照零容忍的标准来进行处理。”

关于黄飞若最终的去向,所有人都还在等。

(除黄飞若、张黎外,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其他人物为化名)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后浪研究所”(ID:youth36kr),作者:邱瑜敏、巴芮,36氪经授权发布。

本文由「后浪研究所」原创出品, 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 转载说明 ;违规转载必究。

寻求报道

本文图片来自:IC photo、采访供图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