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关于排片吵翻了,可问题是,谁在乎观众想看什么电影?

 7 month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36kr.com/p/2626959515192580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关于排片吵翻了,可问题是,谁在乎观众想看什么电影?

圈内师老师·2024-01-30 10:59
请把给市场投票的权力,交还给观众吧。

今年的电影春节档还没有开始,但是想看什么、能看什么,观众似乎已经没法选择了。

这两天,有多方消息称,今年春节档的几部头部影片均向影院发出了强制排片要求,单家3厅以上的影院,大年初一、初二单片排片量必须达到一定比例,否则将不向影院开放密钥。

根据目前流传出的信息来看,《飞驰人生2》《第二十条》均要求22%的最低排片,《热辣滚烫》疑似也要求22%的排片,《我们一起摇太阳》和《熊出没·逆转时空》分别要求12%与10%。如果这些数据属实,意味着头两天留给《红毯先生》等三部影片的排片空间,只剩下12%。(以官方实际说法为准,以上数据仅供参考)

interlace,1
interlace,1
interlace,1

关于这种平均主义,影院和片方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度。

有多位影院从业者和圈内师老师抱怨,片方的行为太过蛮横,这么做剥夺了影院灵活调整排片的权力,电影上映前大家都不知道品质,一旦把场次都分配给了口碑和上座不好的电影,意味着春节档票房最好的前两天,影院都要蒙受巨额的损失。

同时,一些影厅数量在6家以下的中小影院,无论怎么排都很难满足所有片方的排片需求,只能放弃一部分的电影。

此外,还有些影院担心,这次如果没能放映某部电影、得罪了片方,之后同一家公司的电影,是不是就和自己无缘了?‍‍

面对影院的控诉,有发行方人士则认为,今年片方之所以会达成这样的排片联盟,是因为很多影院、影管热门档期长期索要排片费的行为损害了片方利益。

所谓排片费,是大档期常见的潜规则。大档期竞争激烈,片方又都希望自己的影片能在档期内得到尽可能多的曝光,于是就通过给影院、影管塞好处费的方式,来换取高排片。

有片方的说法是,到这两年,一些影院、影管的要价越来越高,据说有的影院,开出的排片报价和片方直接包场差不多了,很多片方为了热度只能无奈接受;还有部分非热门影片为了抢占先机,也在主动卷高报价,主动给不合理的排片费。眼看着已经有失控的趋势,片方只能把停密钥当成一种反击的手段。

乍一听,双方都有委屈,但在这个排片罗生门的背后,圈内师老师想说:最该喊委屈的不应该是观众吗?

早年间,影院和片方能就排片费问题达成默契,是因为反正春节看电影的人多,放什么都有人来看——比如2017年时,豆瓣评分5分的《功夫瑜伽》,直到大年初六之后,还能占据25%的排片,收获单日破亿的成绩。

interlace,1

那时候,春节看电影还是过年期间一个茶余饭后的随机消遣,大家去影院有啥看啥,大多数观众并不在意口碑。所以一些影院就会想到,不妨卖排片来把把自身的利益最大化。

但往后几年,随着观众对口碑敏感度的提升,以及互联网加速了口碑的扩散,口碑影片在春节档逆袭的速度也越来越快了。

2018年的口碑冠军《红海行动》直到大年初七才首次登顶单日票房榜,2021年口碑最好的《你好,李焕英》则是初四就完成了逆袭。如今《交换人生》这一类口碑崩盘的电影,甚至会在大年初一当天就彻底掉队,口碑不佳的电影想在春节档掘金,变得越来越难了。

这种情况下,排片费的意义慢慢就变了,它不再是影院多获得一层收入的手段,而是成了一种保底:在保证了排片的情况下,如果影片票房不及预期,至少影院还从片方那里拿了钱,不至于亏太惨。

这才会有一些影院要价越来越高的情况,算是某种意义上的风险对冲。直到近年,一些片方实在无法忍受部分影院的漫天要价,于是才有了越来越多的冲突:2019年,《新喜剧之王》就因排片费停了70多家影院的密钥。

interlace,1

影院和片方争来争去,始终都是把排片当成了利益天平上的一个筹码,用来相互制衡,争取自己一方的利益最大化,却忽视了一个最根本的问题:电影作为一项to C的文化商品,在这笔交易里,压根没有人去想过观众真正想看的是什么,没有人在意观众大过年的,携家带口花大几百进电影院,是不是有足够多的电影可以选择,是不是看到了心仪的电影。

即使是今天这种看似公平公开的平均主义,也并没完全考虑到需求上的差异。

以《熊出没》为例,根据往年数据,《熊出没》系列在上海的票房占比,是要远低于北京、天津等大城市的,南北方城市间的差异也很大。非要在不同城市安排同样的排片,结果只能是,上海的影院里可能空空如也,影院亏了钱;而天津影院则为了平衡排片,没法给《熊出没》更多场次,导致有观众买不到票,片方少赚。

interlace,1

最后,影院、片方、观众都没能从这种模式当中获益,不够市场化的结果只能是三输。

可问题是,现在已经不是四五年前了,当时春节娱乐方式有限,很多人会想办法去看到心仪的电影。而如今电影在游戏、短视频、剧本杀等线下娱乐面前,本身已经不再具备当年的市场统治力了,如果还是抱着一种店大随便欺客,继续把看电影当成过年的“新民俗”沾沾自喜,只会加速观众流失。

过去几年因为高票价等,春节的观影人次已经呈下滑趋势了,电影行业就不要试图在看什么上面,替观众做选择了。只有把市场的交还给市场,让好的电影能在春节档被看到,观众才会对中国电影有信心,让投机的电影少坑一些人,才不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

请把给市场投票的权利,交还给观众吧。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圈内师老师”(ID:G-why-),作者:圈内师老师,36氪经授权发布。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36氪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