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纸与数字碰撞:找到你最适合的记笔记方法

 7 months ago
source link: https://sspai.com/post/85800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作为一个学生,我经常需要在讲座、课堂以及研讨会中记笔记,并且需要的是有效记录以及后期能够最大化地利用。最开始上大学时,我发现自己经常陷入信息泛滥的困境,今天一堂课信息量大到爆炸,还没吸收就又要去上下一堂课,笔记就成了管理这些信息的救命稻草。但问题是,笔记记录的方法也越来越多样化,我又在想,哪种记笔记的方法在特定情况下最适用?

我一直摸索,最终也形成了一些习惯,也发现不同的记录各有优势,要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环境去选择最适宜的记录方式。这个过程比较漫长,首先是工具太多,我有很多尝试,也就浪费了很多时间,其次,经验领导的探索远不及有数据研究支持的探索高效有力。

因此我在结合自身的经验以及疑问,查询资料之后,整理出不同记笔记方式的优缺点、适用场景以及不同笔记对于记忆和理解的影响,以及他们可能的机制,希望可以有所帮助。

记笔记的重要性

无论是会议、课堂或者是讲座,记笔记可以帮助我们记录重要信息,确保即使时间流逝,看到笔记我们也能够回忆和复查。比如我在上星期记的会议笔记,下星期会议之前看一下,能够更好连接上周的内容,省去在会议上复盘的时间。

1

这个过程中存在三种独特的认知机制:生成性加工、总结和持续注意力。生成性加工是在新信息与之前记录的知识之间主动建立关联;总结是指强迫识别相关信息来创建一个连贯的概要,也就是说你在记录的时候会被迫形成对于知识的整体的印象;持续注意力的意思是有选择地集中于新信息,忽略无关干扰的影响。因此在记笔记的过程中,也能够帮助我们深入思考和消化新知识。

有实验研究了记笔记对从录像的讲座中「学到什么」的影响,最终的结果是做笔记的人在远转移测试项目上表现出色。远转移的意思是在一种情况下学到的知识或技能被转移到一种情境中,这种情境与最初的学习环境相比有更大的区别或变化。例如,一个人在工程课程中学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能够在完全不同的环境,比如商业决策中使用这种方法。也就是说,记笔记的方式可能对于跨学科的知识交融有促进作用。

许多关于笔记的研究,都是基于笔记提供的编码或外部储存功能的概念框架,探讨笔记如何帮助信息保留。

编码功能,这就和前面的三种独特的认知机制有关系,通过记录笔记将信息从感觉注册器转移到短期和长期记忆中,从而提高记忆保持。通俗的意思就是记笔记本身可以增强学习,当学生把听到的或者是独到的信息转化为笔记的时候,他们需要理解这些信息,提取核心观点,并且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表达,这个过程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更好地理解和记住信息。

那么外部储存功能这个理论就认为,记笔记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后续的复习,也就是说当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记录下来时,他们实际上是在为自己建立了一个外部的知识存储系统,之后他们复习这些笔记,就能重新唤起记忆,也就是通过复习笔记将信息从长期记忆转移到工作记忆中,从而提高记忆保持。

电子笔记与纸质笔记

电子笔记或者说数字笔记,它有一个比较明显的优点是易于搜索,输入单个关键词就可以扫描所有笔记,对于我们翻笔记本去查找,效率会高很多。

其次是组织性,电子笔记可以轻松地进行组织和重新组织,我们可以创建文件夹,标签以及使用其他组织功能。相对于纸质笔记,电子笔记提供了广泛的编辑功能,我们可以轻松添加、删除或者说移动文本,而不会像在纸质版上修修改改一样浪费时间并且还会弄得笔记一团糟。

第三点就是多媒体的整合性,数字笔记允许我们整合多种媒体元素,使得我们可以添加相关资料方便我们阅读笔记的时候进行拓展。最后就是储存和便携性,数字笔记不占用实际空间,只要有互联网连接就可以在任何地方访问。这使它们具有高度的便携性,并确保它们不会丢失或损坏。

还有一点我经常用到的就是协作性,我一般会使用共享文档来进行小组作业,相比之下纸质版毫无共享的便利性可言。

1

对于纸质笔记来说,一般是线性笔记、或者是思维导图形式。对于电子笔记,包括多功能白板笔记,像 Word 一样的线性记录的文字笔记以及思维导图形式。

先来说一下电子笔记独有的多功能白板笔记。它是将线性的笔记转为视觉笔记,我们可以允许视觉材料以及更能直观的看到每个知识点的联系。而且我们还能通过一些颜色卡片颜色的变化来区分不同类别,这样视觉上会更加的清晰明了。

然后就是线性记录,相对于纸质笔记来说,电子笔记的线性笔记功能会更加的多,比如说我们有的软件支持添加链接到另一个笔记,随时跳转的方便性能增强我们对于两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的理解。

这里我还想再提一下的是白板与线性的比较,与线性笔记不同,白板笔记鼓励非线性笔记。这允许更灵活的组织思想,对于头脑风暴会议或不遵循直线、线性进程的复杂主题特别有益。其次白板笔记常常包含视觉元素,如图表,符号或素描。这可以使笔记更吸引人,并有助于理解和记忆保持。与线性笔记相比,白板笔记提供了更多的空间自由。你可以在板子的任何地方写字,允许更空间和直观的组织思想。一些白板系统可以捕捉笔触的顺序,提供关于笔记过程的时间信息。这对于回顾思想或讨论的进展可能很有用。

1

然而,白板笔记也有一些潜在的缺点。与线性、基于文本的笔记相比,它们可能更难组织和搜索。他们可能还需要特定的硬件或软件,这对于一些用户可能是一个障碍。

我这个部分讲的是笔记的载体的角度,从这个角度来看,电子笔记确实是占了很多优势的,然而我这里所讲的并不包括记笔记的过程,而仅仅是从便携性来看,下一个部分我就从打字和手写的部分来比较,并且我的重心也主要是这个维度的比较。

手写笔记与打字笔记

有些人喜欢手写笔记,而另一些人喜欢电子输入方式。对于笔记的输入问题,也就是手写还是打字的问题,我想先探讨一下他们对于记忆的影响,也就是说,我记完笔记之后,我对于笔记的记忆还有多少,这个对于我们后续的利用笔记是比较关键的,毕竟对于学生来说使用笔记来保留信息,以便在考试时能回忆起来是非常重要的。

手写笔记通常被认为是保持记忆的最有效方法。这是由于它提供的触觉和个性化体验,有助于认知回忆和信息保持。一项研究发现,手写笔记的人在记忆测试中表现优于打字笔记的人,这表明手写可能导致更好的回忆和识别技巧。

1

东京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与在平板电脑或智能手机上做笔记相比,手写纸上的写作会导致与记忆相关的大脑区域的活动更强。该研究涉及的参与者阅读了关于一个人日程的对话,然后使用纸张、平板电脑或智能手机记下约会。结果显示,那些手写的人在记忆检索阶段的双侧前脑、视觉皮层和语言相关的前部区域的大脑活动更多。

手写笔记还提供了独特的物理线索,比如你的字母的形状和你的笔记的布局,这可以帮助记忆。此外,手写比在电脑上打字需要更多的主动思考和认知处理,这可以增强记忆保持。

研究人员发现,手写纸上的认知过程比在数字设备上打字的过程更深入、更稳固。手写的行为可能使用户能够积极地总结和重塑信息,从而通过对释义和语义处理的积极过程得到更稳固的编码。这与在笔记本电脑或数字设备上打字形成鲜明对比,后者往往被鼓励去应用到被动的记录信息,通常是逐字逐句的记录。

用笔和纸进行书写的物理行为可能涉及更复杂的空间和触觉信息,这为大脑提供了更多的记忆检索。与纸上的手写相关的独特、复杂的空间和触觉信息可能会给大脑更多的细节来触发记忆。

2017 年有篇文献探讨了笔记记录的认知复杂性以及它如何影响学术环境中的记忆、理解和表现。研究就是发现在输入速度上,打字组更快,但是在对于讲座信息的处理与转化上手写组的活动更多,也就是说手写使信息相比于键盘有着更深的处理。

那我们总结一下手写笔记和打字笔记:

手写笔记打字笔记
优点
  • 更深地处理信息
  • 对测试(考试)表现的贡献更大
  • 笔记与复习间的关系更加稳固
缺点
  • 可读性和长期存储不占优势
  • 信息处理较浅层
  • 过度字面记录

三种笔记方式

两种分类视角分析了两个的优劣,具体的记笔记方式我分为了三种:手写纸质笔记,手写数字笔记,以及打字数字笔记。

手写纸质笔记是比较传统的记笔记方式,需要的就是纸和笔,手写首先能增强大脑的记忆并且我们也能更专注这个过程(毕竟没有使用电子设备),然后就是比较灵活,方便随时在笔记间标记、涂鸦以及构思。但它的缺点也是很明显的,重量问题,如果笔记太多的话不好携带,而且如果遗失就得重新写,并且笔记在共享的时候也不是很方便,有时候身边的朋友想看看我的笔记的某些部分但是笔记的其他部分又不方便被他看到的时候,就会很尴尬。

打字数字笔记的话就是用键盘输入笔记,这个好处是数字化,便于编辑和整理以及分享,但是它的缺点就是不如手写纸质版笔记对于记忆的影响深,而且数字化设备很容易带来分心。

第三个手写数字笔记,这个就是在平板设备支持手写之后慢慢流行的一种方式,结合了数字化和传统手写的特点。也就是说如果我们的 app 支持 OCR 的话,我们手写的字是能够被识别的(当然,字不要太离谱),这样我们手写的笔记也能够被搜索。当然了,它吸取了传统手写对于记忆和理解以及数字化可搜索可分享以及便于编辑的优势,同时也有数字化带来的分心的潜在影响。

在哪种类型的笔记适用于哪种学习场景方面,可能取决于用户的具体需求和偏好。例如,基于场景的学习,它使用交互式场景为学习者提供话题背景,可能更适合数字笔记,这些笔记可以轻松地结合多媒体元素。另一方面,对于讲座或研讨会,信息传递的速度快,打字笔记可能更适合一点,因为相对于写字,打字的速度可能会更快,以及在加粗加高亮的时候打字更方便。

在手写纸质笔记,手写电子笔记和打字笔记之间的选择取决于许多因素,比如说个人的学习风格、以及我们学习的学科特性(比如说编程,我们用手写代码,效率是比较低的),我们也要知道这些方法并不互斥,可以结合使用以适应不同的需求和场景。

建议及应用

记高质量笔记而不是大量笔记

我们看到上面提到了理解信息和提取核心观点,这个就需要我们来辨别重要和不重要信息的能力,随着年龄的成长,我们这种能力会变得更加敏锐,并且成年人还能表现出对重要信息的回忆比对不重要信息回忆更强的倾向。

那么这种能力对我们有什么帮助呢?前面讲过有选择地去记录笔记,因此,选择很重要,在选择的过程中也能调动我们的认知资源去加工所听所读。

一项研究学生如何从讲座中回忆信息的研究表明,工作记忆在编码重要信息方面起到了作用。 Bus, Myerson, 和 Hale (2013)研究了记录逐字笔记(需要较低工作记忆能力的任务)和结构化笔记(需要较高工作记忆能力的任务)对音频讲座即时回忆的影响

逐字笔记和结构化笔记都是记笔记的方法,表示了不同的记笔记策略:

  1. 逐字笔记指的是学生在听讲或阅读时,尽可能地完全复制讲话者或文本的原话,基本上没有进行任何信息处理或改编。这种方法往往需要较小的工作记忆能力,因为学生只需要简单地复制不需要进行信息理解或处理。
  2. 结构化笔记则要求学生深度理解和处理所听到或所读到的信息,并按照一定的结构或框架(例如,主题,子主题,关键点等)组织和记录这些信息。这种方法需要较强的工作记忆能力,因为学生需要在理解和摘取关键信息的同时,还需要把这些信息组织成结构化的形式。

他们发现,记录逐字笔记的参与者回忆的重要细节较少,而记录结构化笔记的参与者回忆的重要细节较多。

1

一项实验调查笔记行为(无论是数字笔记还是纸质笔记)与随后的回忆之间的关系。他们为人们提供了两个系统:一个名为 ChittyChatty (CC) 的笔记设备,它将数字笔记与音频记录结合在一起,另一个是传统的笔和纸 (PP)。我们观察了数字 CC 笔记和纸质 PP 笔记中出现的笔记模式。然后我们检查了笔记的质量和数量是否与随后的有机记忆有关——即没有任何外部辅助的记忆。总的来说,他们发现做高质量的笔记对有机记忆有帮助,但做大量的笔记却没有帮助。最后,研究还指出对有机记忆不自信的人往往会做更多的笔记,这表明这些人在做笔记时可能会过度补偿,因为他们认为自己的记忆质量很差。

「过度补偿」(Overcompensation)是一个心理学和行为学术语,指的是当个体由于某种不足或不安全感而采取超出必要程度的行动或反应。这种行为通常是为了掩盖或弥补他们认为自己在某方面的不足,但实际上可能会导致不平衡或过度的行为表现。

比如说,那些对自己的记忆能力不自信的人可能会过度补偿,通过做更多的笔记来应对他们认为的记忆力不足。然而,这种过度补偿可能并不总是有效的,有时甚至可能适得其反,因为它可能导致信息过载或不必要的压力。

简单点说,我们不要机械的记录,而要去选择性记录,在选择的过程中包含我们进一步的思考,经过思考的笔记我们称之为高质量的笔记对记忆有帮助,而机械照搬的大量的笔记则没有。并且,我们要对自己的记忆有自信,对自己的记忆能力不自信的人倾向于做更多的笔记,这可能是因为他们认为自己的有机记忆质量较差,从而过度补偿。

我的记笔记方式

我自己在一年年的记笔记中,吸取教训并且去学习别人的方法,不断形成了属于我自己的笔记方法并且已经基本定型。我把我的记笔记过程分为记录阶段、组织阶段、回顾阶段。

这是记笔记的最初阶段,在这个阶段我首先会根据记笔记的场景来决定我记录的方式,但是我大部分的时候都是书写电子笔记,也就是用平板,偶尔听讲座或者是听一些会议会用电脑打字。因为讲座和会议一般节奏比较快,打字的话速度能跟得上,并且内容一般是演讲者自己的个人想法或者是见解,这种情况一般是线性输出,因此电脑打字的话线性输入也是比较适合的。而对于一些课程或者工作坊,我会用手写的方法记录关键概念、关键语句以及利用连线勾画对一些内容进行联系。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该怎么做,其实主要就是参考前文,不要照搬、要有选择性等等。

记录阶段的笔记一般都是比较碎片的,因此我们需要组织起来帮助我们更清晰的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这个过程也是帮助我们巩固记忆的过程,因此不应该距离记录阶段特别晚。对于记录阶段来说,我们记录的是知识的枝干部分,因此我们要根据枝干部分来进行回忆来补充一些具体的信息,最终形成永久的学习笔记。

这个过程我一定是在电脑上完成的,因为我有大量的时间可以充分思考,不存在像在课堂上有时间限制我们又要思考又要充分记录的情况。组织笔记不仅能使我们记忆得更加深刻而且还能帮助我们洞悉不同知识之间的关系。有可能的话我们还能发现一些有趣的碰撞以及知识的交融,就比如说,我之前在学习一些精神疾病的相关的知识的时候我学习到了精神疾病相应脑区的损害,发现有一些脑区和工作记忆出现问题的时候的脑区相似,我就去研究调查,是我发现这两者之间的存在的联系。

这个阶段我会使用白板软件或者是双链笔记的形式,这样我能够直接跳转相连笔记之间。当然组织笔记的其中一个目的,也是为了让我们按照学科特性来组织,便于后续的回顾

还有小建议是,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进行复查,因为这个阶段我的建议是纯靠记忆来回顾,但是人的记忆有时候是容易出错的,因此我的建议是在我们组织阶段完毕后可以添加一个修订阶段修订我们错误的记录并且也能补充我们遗漏的信息。如果是对于讲座或是会议这种没有资料进行复核的场景笔记,我想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预先录音,并且在记笔记的时候记录下重要时刻的录音位置,在这里我推荐一个软件叫 Noted,这个软件就可以在我们记录的时候自动打上录音的时间戳。

复习的重要性我想应该不用太过于多讲,复习有助于整合所记录的信息,延缓自然遗忘的过程或鼓励学习者重新学习遗忘的信息。早期和经常地复习笔记可以帮助你形成一个简要的总结或者是学习框架。

此外我还建议时常地复习,研究表明,学生最好在笔记创建的当天进行复习,然后定期复习,而不是在考试前的一次长时间学习中集中复习。一种策略是在记笔记的第一周每天花 10-15 分钟复习和自测。这可以使记忆率接近 100%。如果你在本月剩下的时间里继续每天复习,到了考试时,你只需要每组笔记花费 2-3 分钟就能完全回忆起来。另一项研究表明,每节课后或至少在睡觉前的某个时间仔细复习笔记可以极大地提高你回忆所学内容的能力。在九周结束时,那些在一天内复习笔记的学生能够回忆起大约 75% 的所学内容。

一般在这个阶段,我还会做的一件事是输出,我认为输出是保持记忆的一个兴奋剂,这也就是为什么会有考试的原因。但我认为自由输出比考试更高效,因为考试是条条框框的,而自由输出会有无限可能,只有对知识的理解加深了我们才能更自如地输出。

总之,我认为记笔记是学术成功的关键技能,可以增强记忆力,促进主动学习,整理信息,创建学习记录,提高学习表现,便于有效复习,并支持目标追踪和创造力。

1

我的理念是,不管我的笔记最初是什么形态,他们最终都将必须是电子形态,首先是为了易于搜索性、易于编辑、易于访问、易于分享、易于管理,并且我一般把他们备份至少两三个地方保证我的笔记的储存不受到影响,虽然会麻烦一点,但笔记无价,我觉得这是有意义也有必要的。当然其次是自己的强迫症,我有一种数字强迫症,就是我所拥有的所有文字内容,我都希望能进行电子版存档,包括我看过的书籍和一些学习的教材,当然这仅仅是个人的风格习惯。

需要做一个声明是,记笔记的方式因人而异,因科目而异,我们要找到适合自己学习需要的方法可以提高记笔记的效率。并且我这里讲得记笔记方法也并不适用于所有学科,比如一些计算机学科包含大量代码,这需要其他一些方法上的改变。

最后我希望我所写能给大家一些帮助,帮助大家找到适合自己的记录方式。但是切记不要陷入记笔记的漩涡,比如说一直在不同的笔记软件中选择,导致软件数量比笔记数量还多的现象,我们只需要能达到高效记录并且达到记忆效果的笔记即可,在记录阶段我认为对于软件的要求不是特别高,并且不要重视完美主义胜过有效的笔记,一些人更注重让他们的笔记看起来漂亮,而不是确保它们有效,虽然笔记要清晰易读很重要,但主要目标应该是捕捉和理解材料。

> 下载少数派 客户端、关注 少数派小红书,感受精彩数字生活 🍃

> 实用、好用的 正版软件,少数派为你呈现🚀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