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一体化压铸,“卷”错了方向?

 7 month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36kr.com/p/2625675048820865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一体化压铸,“卷”错了方向?

有驾报道·2024-01-30 03:18
你9000吨,我就应该9100吨?你1.2万吨,我就得直接2万吨?

随着智能电动汽车的飞速增长,汽车产业也迎来了一轮新科技大爆发。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车企领导们整天抛概念,汽车工程师们长期996。然而,当技术传递到汽车消费者这里,就只剩下了配置和功能了。

由于软件时代的技术越来越抽象,新技术迭代速度过快,导致不少普通汽车消费者或汽车发烧友虽然仍对汽车技术感兴趣,但脑力仍倒在了极高的认知门槛下。

百度有驾特推出《汽车科技论》栏目,帮助普通人“踏平”汽车技术认知门槛。本文为栏目第 6 篇,为大家揭秘已卷到20000吨的“一体化压铸”。

110年前,福特汽车用“流水线”革新了汽车生产。

60多年前,丰田汽车的“精益制造”被全球汽车厂商效仿。

20年多年前,大众汽车用“模块化平台”让汽车生产效率再上一个台阶。

如今,有一项风靡世界的汽车生产技术,被不少业内人士看作比肩以上三大引发汽车生产革命的技术。这项新技术就是“一体化压铸”。

这样的观点,估计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CEO雷军也十分赞同。2024年1月,他为“一体化大压铸技术”颁发了该公司每年仅有两个名额的“百万美金年度技术大奖”。

小米汽车在2023年底发布的“一体化大压铸”吨位达到了9100吨。

这一吨位是什么水平呢?特斯拉Model Y用的一体化压铸设备的吨位是6000吨,2023年则有个别工厂达到9000吨。2023年12月上市的问界旗舰SUV问界M9的吨位也是9000吨。可以说,9000吨已经达到了当下汽车生产的头部水准,小米还压了头部水准一头。

interlace,1

当然,9100吨距离天花板还有一点距离。2024年1月上市的小鹏X9采用了12000吨的一体化压铸机。哪吒汽车则宣布,将与压铸机市场“老大”力劲共同开发2万吨级别的压铸机。

当下,不仅有大批车企将一体化压铸技术引入产线,甚至“卷吨位”仿佛已经成为一股风潮。

一体化压铸究竟有啥厉害的地方?为啥大家都在秀吨位?如果您也有这些疑问,恭喜您,找到答案了。

01 为啥要搞一体化压铸?

铸造是一种古老的金属加工工艺,到现在已经有6000多年的历史。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名气颇大的中国古代器具都是铸造而成。

作为当下汽车制造业重要铸造技术的“压铸”则诞生不到200年,算是铸造的“孙子辈”了。

由欧洲人发明的压铸技术,英文名为“Die Casting”,Die的意思是模具,而Casting的意思则是铸造。当下,我们通常所说的压铸则是指高压压铸,即High Pressure Die Casting。

一般的高压压铸逻辑是,把金属材料通过高温融化成液态,然后将其倒入压铸机。压铸机则以高速、高压的方式把它充填到模具的型腔里,并在高压状态下将之凝固成固体。

简单来说,压铸就是四个事儿:高速、高压、液态变固态、一次成型。

interlace,1

(一体化压铸后底板)

压铸工艺在汽车零部件领域早已开始使用,但在整车制造过程中却鲜有使用。整车制造的大工序一般分为冲压、焊装、涂装、总装。涉及到金属变形的恐怕也就冲压和焊装两道工序了,而一体化压铸也是正式被用来替代这两道工序的部分工作。

和普通的压铸工艺相比,一体化压铸究竟有何不同呢?实际上,从工序上来讲,二者的差距并不算大,但是目的却有所不同。压铸,主要是用来制造单个零部件。而一体化压铸则是为了将多个单独、分散的零部件高度集成,一次压铸成大型铸件。

从上面的描述不难看出,相较于先冲压、再焊装的传统模式,一体化压铸可以节约不少工序,无疑有利于缩减时间、人员、占地面积,提升生产效率

作为一体化压铸的开创者,特斯拉最先将这一工艺使用在Model Y的后底板制造上。官方信息显示,该工艺可以让车辆后底板的生产成本大幅下降40%。

除了对车企有好处外,一体化压铸对于消费者也会带来一定的好处。该技术带来的零部件和连接点更少,意味着车身的完整度更高,刚度也就更高。刚度高不仅意味着更好的安全性和耐久性,还能在极限操控下有更好的车身姿态。

此外,更少的零部件和连接点,也意味着车身将变得更轻,对于燃油车的油耗和新能源车的续航里程都大有益处。同时,这还意味着相关制造所占据的空间更小,对于设计自由度和驾乘人空间也都有益处。

如此多好处放在这里,也就不难理解,在特斯拉提出一体化铸造工艺之后,无数新能源制造商迅速跟进。

02 为啥这么晚才有?

既然一体化压铸有这么多好处,为啥是成立不到20年的特斯拉最先开始搞?为啥到了2019年才开始搞?又为啥只搞个后底板?

要回答这个问题,最简单的原因就一个字:难!

从压铸技术发明至今已有近200年,压铸技术用在汽车零部件上也有近100年,但从此前的单一零部件压铸当下的车身结构一体化压铸,车企需要面对的难度完全是指数级提升。

首当其冲的就是锁模力,也就是当下人们常说的吨位。压铸一个工艺简单、尺寸不大的零部件和压铸一个尺寸巨大、集成功能超级多的车身组件,所需要的锁模力完全不是一个量级。

在此前相当长一段时间,压铸技术无法达到车身重要组件一体化压铸所需的吨位。所以,老牌车企们此前从未计划用此技术替代要求严苛的冲压、焊接。直到锁模力达到4000吨的大型压铸机问世,这一技术才成为可能。

当然,4000吨锁模力也仅仅是个门槛水平。

锁模力越高,不仅意味着压铸的压力更高,也意味着模具在分型面上的投影面积也更大。换句话说,锁模力越大,理论上能压的零部件尺寸更大、能压的金属种类更多、能达到的良品率也越高。这也是为何当下车企们谈及一体化压铸,总会秀“吨位”的重要原因。

即便是锁模力达到了,一体化压铸在运营过程中所要面临的难题仍不少。压铸过程中,由于会受到空气、温度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压铸件容易出现气孔、受力不均匀等方面的问题,影响合格率。

即便是特斯拉,当下的一体化压铸合格率仍仅为80%~90%的水准。而汽车产业对于零部件的良率要求一般在95%以上。这80%以上的合格产品可能也存在一定的水分。极氪智能科技副总裁赵春林测在社交平台表示,像特斯拉的一体压铸件品质,在极氪根本就出不了厂。

interlace,1

设计难度也是一体化压铸技术不容忽视的难度。想要把原先数十个、甚至上百个零部件,整合到一个尺寸巨大的新零部件上,需要考虑安全、效率等多个维度的可行性。这也是为何相对简单的后底板最先采用该技术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体化压铸背后,“难”的还有钱包。一方面,一体化压铸所需要的压铸机本就价格昂贵,再加上还需要大量的配套设施,让车企的钱包变“难”。另一方面,一体化压铸件在受损后经常只能整体更换,意味着消费者的钱包也“难”。

03 未来往哪儿走?

从上文提到的难点来看,卷“吨位”确实是一体化压铸需要走的重要方向。

为了能压更大尺寸的零部件、更多种类型的材料,为了让一体化压铸有更高的良品率,大吨位显然是绕不开的话题。

据小鹏汽车相关工程师预估,未来的两年左右,16000吨级别的一体化压铸设备就将逐步开始在汽车产业落地。至于未来是不是真要使用2万吨级压铸设备,还需要看相关车辆的结构设计是不是有这个需求。

一体化压铸设备的使用,不是通过研究市场上压铸机吨位极值的逻辑,而是需要从自身产品定义出发。车企需要思考的是自己究竟要做一个什么样的车,这样的车需要什么样的车身,这样的车身需要对哪些件采用一体化压铸,然后再选择适合的压铸机吨位。

随着一体化压铸越来越多投入实践,车企们也正在研究这一技术更广的应用范围。比如,大多数车企当下都只在后底板应用该技术,极氪率先将其应用在车身底板中段的制造商,小鹏X9则将其投入了车身底板前段部分。

interlace,1

(小鹏汽车前后一体化铝压铸)

未来,特斯拉计划将逐步用2-3个大型压铸件替换整个车身底板370余个结构件。

更大范围的应用,考验的是车企在车身设计方面的能力。当然,除了应用的位置外,一体化压铸件的结构安全、轻量化等维度,也是车身设计工作中重要的部分。换句话说,当压铸机吨位达到一定水准后,设计才是压铸机能力发挥程度的决定因素。

当然,良品率、效率的提升,也是一体化压铸在应用过程中的重要工作。压铸本身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一体化压铸在工作过程中的温度、速度、冷却水管道布置,甚至是一些细节的设计,都会对最终的成品率产生影响。

据小鹏汽车相关工程师透露,虽然一体化压铸整个产线复杂,且设备相关成本高昂,但在投产后在采购、材料、人员、管理等方面带来的成本节约基本可以和冲压、焊接流程达到持平的水准。随着使用量加大和良品率提升,该技术最终带来的成本优化也将越来越明显。

针对消费者维修成本,小鹏汽车相关工程师对百度有驾表示,该公司的车辆在前后位置都有三段式防撞设计,在低速碰撞时仅会涉及前后吸能盒的维修,中速时则有铝挤出件应对碰撞,高速碰撞时则完全从驾乘人员安全出发进行考量。

04 结语

刚过去不久的2023年,可以说是一体化压铸技术在汽车产业大规模投入使用的元年。在这一年中,已有多家新能源车企将相关设备引入自己的产线上,还有多家车企宣布即将落地该技术。

据小鹏汽车相关工程师介绍,传统汽车巨头们都已经在研究一体化压铸技术落地的可能性,预计会在不久的将来批量落地。就在2024年1月中旬,全球最大汽车公司丰田就高调公开了其开发的车身一体化压铸技术。

未来的数年时间里,一体化压铸仍将是汽车产业的热门话题。

看完本文,希望您在讨论一体化压铸技术之时,不仅能关注吨位,还能从应用的位置、部件的尺寸、集成的零部件数、车身刚度、产品合格率、生产效率、维修成本等维度分析。只有这样,您才能了解相关企业在这一技术方面的真正实力。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有驾”(ID:youjiabaidu),作者:张宇喆,编辑:王歆,36氪经授权发布。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36氪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