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历史性的一幕,民营火箭顺利升空,“中国马斯克”终于出现?

 8 month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36kr.com/p/2605280167000964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历史性的一幕,民营火箭顺利升空,“中国马斯克”终于出现?

智谷趋势·2024-01-15 04:10
中国首颗民营重型火箭发射成功了。

“中国的马斯克”终于要出现了? ! 

就在四天前(1 月 11 日),中国首颗民营重型火箭发射成功了。 

它叫“引力一号”,由东方空间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这是一家颇为低调,但实力非常雄厚,堪称中国版的“SpaceX”太空运输公司。

刚成立,就“三年磨一箭”;第一支火箭才刚升空,就准备好接下来的“两年磨一箭”。 

明明采取了与 SpaceX 完全不同的燃料路线,却已经在紧追马斯克的步伐,这家初创公司的胆子未免太大了! 

这将有机会开创中国人的“大航天时代”吗?未来,一堆商业公司扎堆去做卫星,造火箭,将会成为常态。中国人最擅长的就是批量、复制。航天产业将会距离普通人越来越近。

01 “矮胖子”升空

2024年1月11日下午1时30分,由东方空间自主研制的引力一号运载火箭在山东海阳附近的海域发射升空。 

interlace,1

来源:36氪 摄影:孙海英

与其他民营航天公司发射的“苗条”火箭不同,这次成功起飞的引力一号运载火箭,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矮胖子”—— 

高度约为30米,直径4.2米的整流罩让它看起来像个“大头娃娃”; 

interlace,1

来源:东方空间网站 

起飞质量405吨,推力达到600吨,近地轨道运载能力6.5吨。 

也就是说, 引力一号用小型火箭的身高实现了中型火箭的运载能力——“变胖变宽”。

这一参数大幅超越了“苗条”的前辈们:现役世界最大的固体运载火箭——运载能力2.5吨的欧空局“织女星-C”火箭;也超越了6月发射成功的、运载能力1.5吨的中科宇航力箭一号。 

interlace,1

“织女星-C”火箭 来源:网易 

interlace,1

中科宇航力箭一号 来源:环球时报 

千万别小看它可爱的外表,它这次将云遥一号18-20星共3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还创造了全球最大固体运载火箭、中国运力最大民商运载火箭、中国首型捆绑式民商火箭等多项纪录。    

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团队,能一次性做到这样的成绩? 

令人意外的是, 东方空间的掌舵人是一位90后——姚颂。2011年,他考入了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在来到东方空间之前主攻AI。 

与市面上大部分商业航天公司的构成都不同,这个联创团队可谓是一个“大杂烩”: 一半来自AI芯片、自动驾驶硬科技领域,一半是在体制内深耕多年的专家。

成立短短三年,旗下成功发射的火箭引力一号就成为了全球最大固体运载火箭、中国运力最大民商运载火箭。 

既有科学家的专业性,又有投资人的商业头脑,中国的商业航天似乎未来可期。 

02 既要快,也要钱

与“国家队”搞航天不同,引力一号作为民间队的代表,确实做到了又快又省。 

要知道,本次成功发射引力一号的团队——东方空间,可是一个初创公司。 它成立于2020年6月,距离今年1月的首飞成功仅相隔了3年,活生生地上演了三年磨一“箭”。

上文提及到的引力2号也在同步研发中,甚至有可能实现“两年磨一箭”。 

自2021年3月立项以来,东方空间“引力一号”研制团队约100人,攻克了4大关键技术群、17项关键技术,开展了23项大型地面试验、489项单项试验、1452次试验迭代。 

当然,这也得益于东方空间的技术团队大多来自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团队。 比如联席CEO布向伟曾是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的总体设计师,COO魏凯是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的项目办主任。 

虽然东方空间才迈出了一小步,但其首席运营官魏凯相信,在未来,位于山东海阳的测试中心未来达产后, 将实现年产20发运载火箭的能力,一艘船一周就能完成一次引力一号发射任务。

这么看来,东方空间预想中的研发和发射速率,和Space X可有得一拼。 

要知道,疯狂的马斯克和他旗下的Space X,刷新了人们对于火箭发射速率的想象。谁能想到,有一天,火箭升空就和坐次飞机一样“简单”。 

2023年11月8日,马斯克在社交平台发文表示,SpaceX现在平均每三天发射一次火箭,明年将会每两天发射一次。 

这就意味着SpaceX在今年将平均每月发射15次火箭,全年至少发射180次。

interlace,1

除去效率高,在相同点上,两者的商业化水平也是榜上有名。 

东方空间和Space X都坚信“运力为王”。 

从本次发射来看, “引力一号”作为6.5吨运力的中型运载火箭,实现了运力的规模效益,单位发射成本相比小型火箭降低50%以上。

早在2020年,Space X的猎鹰9号就能实现“一箭60星”,把自家的星链送入预定轨道。按照一颗卫星约227kg来算,猎鹰9号的运力至少能够达到13620kg(13.62吨)。 

毕竟,谁能造出可靠、便宜、运力大的火箭,谁就有机会成为商业发射市场的首选。 

东方空间曾立志“要做中国民营最大的商业运载火箭”。

对于其CFO史圣卿来说,造火箭和其他赛道的创业有很多的相同之处:“商业航天就是一个太空物流,把货送到天上去、多少钱送多少货,工程上其实也是一个制造业,加上一定的服务业。” 

这种烧钱的行业当然离不开融资的支持,而东方空间的商业能力已经初显。 目前该公司已完成四轮融资,累计筹资超11亿元,其中,米哈游持有东方空间1.8293%股权,红杉资本、经纬中国、联想之星(联想控股的早期投资机构)等参与投资。

由服装品牌海澜之家冠名,这一次的引力一号主体以白色涂装为主,箭头位置有一个大大的“海澜之家HLA”蓝色标志,与“体制内”标有“中国航天”字样的火箭有着明显区别。 

既然要实现商业化,那降低成本和追求性价比必然是关键,这也是东方空间采取海上发射的原因。 

东方空间总部注册于山东烟台,这里有我国首个海上发射母港,配套有完整的海上发射技术服务设施。 

东方空间在此建设了火箭总装集成测试中心,火箭总装地距离发射港口仅有约5公里路程,可实现“出厂即进场”,能够大大缩短总装-物流-发射的时间,同时节约时间和运输成本。 

interlace,1

引力一号上船 来源:中国航天报 

除了“一站式”发射体系,引力一号在设计之初就为降低制造成本做好了准备,通过集中备料、模块化标准化设计、简化制造工艺等方式,大幅提升了火箭制造效率。    

比如,在发射准备流程中,通过采用机械式翻转架,引力一号火箭的百吨级子级实现了可靠地翻转起竖,大幅降低了制造和后期维护成本。 

又比如,在发射支持设备方面,引力一号也做到了极致的“铁公鸡”,首次应用了柔性充气式防护罩。 

千万别小看这件“白色羽绒服”,它能临时为火箭在转运过程中提供温湿度保障,将内部温度控制到15摄氏度左右,同时也可以有效隔绝外部雨雪影响,相比金属勤务厂房式结构节省上千万费用。 

interlace,1

身着柔性充气式防护罩的引力一号 来源:湖南日报 摄影:刘淮宇 

03 不同点

如果说,马斯克是通过“让人类殖民火星”的梦想驱动而创造Space X的,那么中国的民营航天企业则是选择“摸着马斯克过河”。 

Space X与中国民营航天企业在创业初期最大的不同就是——“疯”和不断试错。 

把工程师们丢到太平洋的小岛上造火箭,靠飞机空投食物来维持生计这种事儿,只有马斯克敢做出来。用Space X早期工程师的话来说,“他让我们像奴隶一样工作”。 

猎鹰一号在首次发射时就被设计成了 液体火箭,并计划部分重复使用。 

岛上恶劣的环境和“不切实际”的高要求也注定了起步的艰难。果不其然,猎鹰一号在短短2年连续3次失败,频繁的爆炸让当时的马斯克濒临破产,却无法动摇他探索太空的野心。    

最终,2008年猎鹰一号的成功发射不负众望,实现了私人投资公司首次成功进行轨道发射,并帮Space X拿下了NASA 16亿美元的订单,顺利度过危机。 

不可否认的是,马斯克和他的Space X在人类航天史上具有开创性的意义,是之后民营航天企业的模范。 

相比之下,中国的企业则更加重视商业化,力求一次就成功,再进行逐代升级。

东方空间为自己的火箭制定了进步目标:这次的“矮胖子”引力一号,只求实现高于4吨运力的成绩; 

未来2年左右,正在研制的引力二号则要攻克可回收复用技术,成为一支中大型可回收复用液体火箭,运载能力也要提升至15~20吨。 

interlace,1

引力系列火箭 来源:财经头条 

无论是在制造业还是航天业,中式思维都是如此—— 先学习,在借鉴中进步。

虽然引力一号在 固态火箭上做到了极致,但与液体火箭相比起来,其运载能力仍有很大的差距。 

事实上,对比国外的商业航天进程,国内才走了不到1/3。 

早已走进液体火箭时代的Space X,其猎鹰九号火箭的运载能力达到22.8吨,重型猎鹰火箭运力高达63.8吨,领跑了至少20年; 

截至2023年10月18日,Space X已经累计向太空输送了5287颗星链,做到了遥遥领先; 

甚至还是世界上首个具备载人航天能力的民营航天企业,帮助NASA完成载人登月计划,并开拓了平民太空旅游项目。 

用投资人的话来说,错过“大航海时代”的中国人,决不能再错过即将到来的“大航天时代”了,这才是一场真正走向星辰大海的史诗征途。 

参考资料: 

36氪:冲击全球最大固体商业运载火箭,东方空间「引力一号」将于今年首飞丨星际赛 

界面新闻:中国民营航天企业创全球最大固体运载火箭记录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围观InPoint”(ID:zgtrendPlus),作者:无疆,36氪经授权发布。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36氪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