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光伏下游又要面临“不可承受之轻”?产能过剩周期中全行业进入微利时代

 8 month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tianfucaijing.com/capital/201969.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光伏下游又要面临“不可承受之轻”?产能过剩周期中全行业进入微利时代

碳中和Daily • 2023-12-27 13:21 • 科技, 资本

据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今年11月国内光伏新增装机量21.32GW,环比提升56.5%,今年前十一月新增装机累计达163.88GW,全年装机量有望达到180GW。更乐观的预测则认为,随着第一批大基地在1231之前并网,今年新增装机有望达到200GW,这几乎是2021年装机量(53GW)接近四倍。

今年以来,随着硅料供应瓶颈消除,组件价格几乎“半价”促销,同样让组件厂压力颇大。多位头部企业高管呼吁,低价组件伤害全行业,预计组件价格在明年将迎来反弹。

光伏下游又要面临“不可承受之轻”?产能过剩周期中全行业进入微利时代

全年装机有望实现200GW

临近年末,光伏行业依然能传来振奋消息: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统计,针对今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量的情况,在今年已上调一次装机预期的基础上,二次上调预测数据,预计今年新增装机量为160GW至180GW,集中式和分布式开发并举。全球装机则由305-350GW上调至345-390GW。

事实上,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的预测还稍有保守。有关负责人提到,考虑到第一批风光大基地必须在年底前并网,全年集中式光伏新增装机还有提高。另根据行业机构统计,全年装机在直流侧预计达到200GW。

根据光伏行业协会数据,今年前10个月,我国光伏新增装机超过140GW,同比增长145%,属于近10年来最高增速,且多数月份的同比增长都超过了100%,3月份最高超过了400%。

在上游制造方面,各环节均创下新高。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国内多晶硅产量约114万吨,硅片产量约460GW,电池产量约404GW,组件产量约367GW,同比增速分别为86%、79%、74%、72%,上述产量规模均已超2022年全年水平。

不过,根据机构统计,2023年硅片、电池片和组件环节产能预计均将超过800GW,远超终端需求预测,由此引发的产能过剩现状,几乎成了各环节企业普遍面临的风险。国金证券在研报中预测,2024年全球光伏需求同比增长30%至490GWac(对应组件安装量约650GW、产量650-700GW):中国有望在超高基数下保持增长,但增速或略低于全球平均水平,海外市场则将更充分享受组件价格下降和加息结束的红利。

分析认为,光伏行业具有较稳定的成长性,但过程中有明显的周期性特征。影响光伏周期的因素是供给,需求和技术。当前行业处于下行周期的底部,有逐步企稳的迹象,但中短期全球产能过剩,未来企业间将出现分化,电池转换效率高、大组件企业将取得更大的优势。

今年11月,就有业内人士指出,即使“先进产能”的代表TOPCon电池,可能也会面对到产能过剩的风险。有分析人士指出,在产能出清的背景下,“投产之日即亏损之时”已经成为众多企业面对的风险。

“内卷”持续到何时?

造成业绩承压的原因,首先与价格颓靡有关。事实上,在各环节“量增”背后,也纷纷难逃“价减”的冲击。此前两年,光伏行业上升周期中规划布局的新增产能在2023年陆续释放,直接导致光伏产业链价格跌至底部区间。

首先是“瓶颈”环节多晶硅,其价格从二季度开始“雪崩”。根据硅业分会最新消息,目前n型硅料成交均价为6.8万元/吨,环比下降0.29%;单晶致密料成交均价为5.95万元/吨,环比下降1.16%。相较一季度最高25万元/吨的价格,跌幅超过75%。

不仅多晶硅,曾经仅次利润丰厚程度仅次于多晶硅的硅片环节,同样面临价跌压力:临近2023年底且2024年一季度持相对悲观预期的前提下,多数企业开始向市场集中抛售库存,硅片价格一度出现非理性下跌。根据硅业分会最新消息,M10单晶硅片(182mm/150μm)成交均价降至1.92元/片,周环比降幅7.69%;N型单晶硅片(182mm/130μm)成交均价降至2.18元/片,周环比降幅4.39%;G12单晶硅片(210mm/150μm)成交均价降至3.02元/片,周环比降幅7.36%。

以出口额为参照,根据光伏行业协会统计,今年前十个月,硅片、电池片、组件的出口分别同比增长90%、72%、34%,但同期出口总额近430亿美元,同比下降2.4%。特别是组件环节,由于价格下降了50%左右,导致出口额反而下降了4.6%。

一位头部组件企业人士认为,目前整体订单和开工率还处于较好的水平,特别是在补齐上游N型电池产能后,在产品质量方面得到下游客户更好的认可。但是,对于企业来讲,这部分一体化的红利并没有留存在企业内部,而是作为参与这种“低价竞争”的支撑。

谈及“内卷”持续到何时,他认为未来还会持续很久,但在明年情况看,光伏制造端彻底从此前的上下游利润分化格局,转向全产业链环节整体性的微利甚至亏损,一些经营不善或者成本控制不好的企业会被首先淘汰,这对于行业健康发展,其实是有利的。

“价减”还表现在光伏企业的融资规模缩减。据光伏行业协会不完全统计,由于金融政策阶段性收紧,部分光伏企业上市募资受影响,2022年新上市光伏相关企业达15家,2023年截至目前仅为5家。此外,有40家左右的光伏企业已更新IPO进展,但进度可能会延缓,未来也可能会不断有IPO终止的消息传出。

在市值方面,相比较于巅峰期一度接近20家产业链公司达到千亿市值,目前仅有隆基绿能(601012.SH)、通威股份(600438.SH)和阳光电源(300274.SZ)3家公司总市值还在千亿之上。

目前,光伏产业正在面对来自经营业绩和估值下滑的双重压力,也让曾经慕名而来的跨界投资者重新考量回报收益。今年以来,皇氏集团(002329.SZ)、奥维通信(002231.SZ)等曾经不少曾经高调跨界的光伏企业选择离场。

大佬呼吁:不要低价竞标!

需要注意的是,“劝退”跨界投资者,光伏企业自己的日子也没有好过。今年10月,央国企地面电站招标中首次出现低于1元/W竞标价,此后组件的降价速度更是加快,仅仅两个月不到时间,中标价格处于1元/W附近已经成为常态。12月25日,华电集团2023年第三批组件集采(标段1-标段4)中标结果公布,中标企业分别为晶澳科技、正泰新能、天合光能、隆基绿能,最低中标价为1.057元/W,为P型单晶硅组件。

但对于上游制造环节而言,过低的价格下仍然要承担不小压力。阳光电源董事长曹仁贤在光伏年度大会上提到,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我们也要时刻保持警惕,光伏行业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持续存在,有的还在不断地扩大,目前主要的问题就是行业的竞争加剧,产业过度扩张,产品价格下降过快,广大企业生存压力非常大。

根据业内测算,即使以6万元/吨的硅料成本价格计算,组件的成本价格也要在1.1-1.2元/瓦附近。根据InfoLink判断,在明年一季度需求能见度不高的情况下,整体价格走跌仍未止住。

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在今年光伏行业年度大会上表示,建议大型国有能源企业不要再采取低价中标的招投标方式。

高纪凡认为,海外占了光伏全球市场的60%,但很少看到海外的能源企业采取低价中标的方式。他建议行业协会与商会组织光伏企业开展自查自纠,自觉规范销售行为,加强行业自律,避免陷入亏损的价格战,中国光伏企业应该通过不断地创新和价值创造,助推光伏行业高质量发展。

业内分析认为,央国企地面电站招标追求低价的现象,反映了当前市场竞争激烈和产能过剩的现状。一位组件企业负责人表示,价格的惯性和多数企业的产能成本关系会影响组件的市场价格。目前,主流厂商的产品仍然存在一定的同质化现象,产业链价格下降的红利被动让给下游,以争取市场,

“这一情况在明年也很难有太大改变。”该企业负责人认为,光伏行业需要持续健康发展,今后还要面对新型电力系统改革等大量的工作,市场价格不合理波动极大消耗行业发展预期,这是在明年需要持续关注的问题。

关于此轮过剩调整的周期需要多久,目前业内观点不一。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在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认为,用市场的规律去看,阶段性的产能过剩非常正常,而且与一个未来还具有足够成长空间的新兴行业相比,今天的过剩仅仅是发展过程的一个小波浪。

在他看来,过剩几乎都会在短的时间,半年、一年或者稍微长一点的时间,重新取得新的平衡。

本文转载自碳中和Daily,内容可能有删改,文章观点不代表天府财经网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