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创造者手册001:开篇语

 8 months ago
source link: http://www.yangzhiping.com/psy/creator-handbook-001.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创造者手册001:开篇语

心情有点低落。昨天下午,突然收到好友程老师发来的信息,一位朋友不幸因病于周六清晨去世。2014年5月,我发过一条纪念彼此友情的微博:

十年时间,当面深聊过的心理学站点负责人是蓝心网的杜;PsyTopic 的肖;还有早年华夏心理的刘。风吹雨打去,曾经的喧嚣都会淡掉。而不以心理学为宣传点的,心理学人做的卖性用品的,开幼儿园的,市值日益庞大。

这位朋友,是 PsyTopic 创始人肖,一位毕业于华东师大心理系的心理学人。当年,正是通过程老师的介绍,我得以认识这位才华横溢的同行。程老师以审美与思想著称,一直被我暗暗认为是朋友圈中最聪明的人。他极少给我引荐俗气的人,当他眉飞色舞谈起一位朋友,恨不得介绍我们马上认识时,我知道,这位新朋友,准是同类。他们的名字叫做——创造者。

今天心理学人毕业后,从事用户体验、产品经理等工作,屡见不鲜,而在十年前,却是稀罕。肖从心理系毕业后,投身IT业,离职后以独立设计师身份谋生。他业余创办的PsyTopci,致力于心理学科普,以他独特的审美,影响了当时不少心理学爱好者。

世事多变,多年未见,却是永别。

上次合作,还是汶川地震时期,我在地震当天下午,发起一个灾后心理自助组织,而肖则提供了精美的灾后心理自助手册彩页设计。在一周内,给灾区捐赠数万份。之后,又捐赠我组织各位心理学人联手编撰的《灾后心理自助手册》图书七万册。

Hualaoshi

上次见面,忘了是上海还是广州。那时,我还在经营一家心理测量公司。与其他专业毕业的学生不一样,心理系学生因为独特的知识结构,往往毕业多年后依然以曾经学过这个专业为荣。不少投身心理学行业发展的心理系学生,都是情怀大于商业。以肖的才华,同时在设计、编程与心理学三个领域的修养,投身任意一个当时热门的互联网公司,都可以获得高溢价,然而,他只是默默地设计、写稿、编程…….. 以一人之力维护着一个流量不小的心理学科普网站。

那时的我,同样如此。有感于中国心理学领域,骗子横行,伪科学流行,各路同行完全漠视国际通用的各类心理学家道德准则与行为规范,因此,我在2007年,发起了中国首届心理商业机构年会,广邀各路同行与会。在会上,将《心理学家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强制派发,并要求与会同行,签署《中国心理学从业者公约》。

现在回头想,这事多么中二。邀请同行与会、强制签约。如果是现在的我,做不出这类事情了。不过,年少时就是这么轻狂。

可是,这个世界会留给那些轻狂的年轻人那么多时间吗?

我不知道。

我只知道,微信那头告知我消息的程老师,有点难过。

而我,同样有点难过。

自从放弃心理学家的身份认同后,改用认知科学家来锚定自我,我已经远离当年那个心理学圈很久。再看到乱七八糟的什么色彩心理学,什么NLP,什么灵修,我知道,就让那批混蛋去骗好了,跟我有什么关系?世界还有那么多好书等着我去读,还有那么多迷人的智慧等着我去探索。

三年前写的那段微博,调侃只做心理学的,反而不如一些将心理学应用在儿童教育、性用品营销中的发展顺利。我的安人心智集团,同样多了一家儿童教育公司。

只是,半梦半醒之间,每位心理系学生依然会记得信度效度、双盲实验、因素分析,那些早已揉入血液中的那些东西。 我真的忘记了吗?

难道,心理学工作者只有善用人性的弱点,才会发家致富吗?难道,非要去融资,非要去创业,这才是创造者唯一的路线吗?

我不相信。

想起了另一位同样早逝的英才 Aaron Swartz。

他14岁,创造了RSS规范,影响了我的阅读行为十年;之后又设计了Markdown语言规范,又影响了我的写作行为十年。

2006年1月,他创办的公司 Infogami 与 Reddit 合并。之后,Reddit 被出售,他跟着去旧金山工作,然而,这却是一段不愉快的经历,成了之后导致他自杀的因素之一。

人类之创作,多半是出于创造力、好奇心、新鲜感,以及对个人英雄主义的信奉——我肯定可以做出伟大的作品,当然,还有信仰,或者追求真理或者追求美感。但是,今天的创业者真的需要的是这些吗?

权术、对人性弱点的利用、各类吹牛以及复杂而非简单的社交、所谓的团队精神,当然,还有各类抄袭。这些,日益成为创业者的标签。创业者的焦点转为:我如何利用各类人才与资源做出超级大大利润的事情。 在这样的视野之下,创作者成为可以被牺牲、被忽悠、被洗脑的棋子。

而创作者的标签:创造、好奇、作品、信仰、热情、善变、敏感、孤独、个人英雄主义,不再重要。它们真的适合创业者的品味吗,被创业者真正尊重还是背后嘲笑?是团队中的基石还是壮大之后可有可无的一份子?今天的人们,还有谁知道那些优雅的产品背后的贡献?

各类手工作坊主人与个人英雄,成为庞大的商业集团的广告点缀。

我们真的需要一个上市公司来显示自我成就吗?这应该是我们要用一辈子去追求的东西吗?

五年前, Aaron Swartz 自杀时,我写下了上述疑问。五年后,我没有清晰的答案。

只是,我知道,我不得不诚实地聆听自己。昨天下午,我一直在问自己,如果明天即将离世,我希望我的墓志铭如何写?

曾经希望我去世时的墓志铭如是写:思想家;作家;企业家。

不过昨天我不断问自己,

这个世界会留给那些轻狂的年轻人那么多时间吗?

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我不应该贪心。

原本,按照我的行程表,我应该尽快去给旗下各家公司融资、尽快让各家公司去上市、尽快去洽谈一个又一个高管,给安人心智集团引入一位又一位合伙人,剩余不多的时间,留给《认知三部曲》、《文心三部曲》与《大宗师三部曲》九本书。按照这样的行程表,这样一本类似去年《工作谈》的小书,怎么也排不上号。

世事多变,同样,意味着我可以用作品来纪念那些创造者。

那些在时间表上可有可无的事情,就让它彻底消失吧;那些看重的事情就让它成为唯一吧。人类除了商业、利益、金钱、名利,同样还有好奇、热情、敏感、脆弱。

因此,这本完全不在预计之中的《创造者手册》就此开写。它将延续我在2016年写的《工作谈:高阶模型》漫谈风格,在接下来的工作谈第二季中,我将谈谈创造者的那些关键词。那些轻狂、生猛,不愿意与多数人一样的「异类」。 它们是创造者新手手册吗?也许是,因为它的确会谈到成为创造者的那些技能;也许不是,因为它与工作谈第一季不同,问题多于答案,断言多于证据。

这个世界会留给那些轻狂的年轻人那么多时间吗?

也许会,也许不会。但这真的重要吗?

每位异类,也许可以像我一样,在离世时的墓志铭上如是写道,

这位轻狂的年轻人,没有辜负他的才华与好运,他的作品曾经让世界不一样。

谨以此悼念你,Lightor。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