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Solidigm倪锦峰:如何以新的存储密度规则来加速数智创新

 9 months ago
source link: http://www.dostor.com/p/86210.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Solidigm倪锦峰:如何以新的存储密度规则来加速数智创新-存储在线

当前位置:存储在线 > 新闻 > 正文

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推动数据的爆发式增长,也推动了存储技术的发展。其中,闪存以简化管理、减少占用空间、减少耗电和散热成本等优势,逐渐成为大型数据中心和云计算的首选存储方案。

在2023中国数据与存储峰会现场,Solidigm亚太区销售副总裁 倪锦峰介绍了在计算和存储加速去中心化的趋势下,如何用创新的高密度闪存存储解决边和端环境下的数据存储难题,也介绍了QLC闪存凭借在高密度、成本、性能的优势,在行业应用中展现的实际价值。

去中心化的趋势带来的存储挑战

IoT等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去中心化的发展趋势,然而,将数据从边和端侧传输到数据中心的成本会很高。有推算数据显示,与直接存在边和端本地相比,将这些数据传输到云数据中心所需的成本要高4x。

除了成本,与远程数据中心传递数据还会带来延迟问题,影响服务水平。我们应该意识到,与其把数据存在集中式的数据中心,不如把数据存到边缘和终端所在的本地。然而,将数据从云端转移到边和端的会面临很多挑战。

2023121206323932.png?x-oss-process=image%2Fquality,q_50%2Fresize,m_fill,w_1024,h_580

首先是尺寸和重量的挑战,从云数据中心有标准的机架服务器,而边缘数据中心常见的则是1U半宽服务器,如果要考虑到一些智能终端的话,留给存储设备的空间更有限。

功耗方面,数据中心里可以轻松为每个机架提供12kw的功耗,但到边缘数据中心则可能就只有400w的了。到了终端侧,更要考虑电池容量的限制。

可维护性方面。云数据中心有现代化的标准化的维护,但到了边和端,在维护方面需要额外付出更多成本。

在运行效率上,云数据中心环境里有更强的可确定性,而到边和端,则需要面对的复杂的环境,甚至还得考虑空调系统能否正常运行的问题。

在可靠性方面,即便是数据中心也在通过各种手段提高可靠性,在边和端的场景中,想要构建可靠性需要更多考虑。

总之,只要离云数据中心越远,面临的各方面挑战就越严重。而倪锦峰表示,更高的存储密度可以帮助解决这些挑战。

Solidigm用高密度QLC闪存解决挑战

2023121206324411.png?x-oss-process=image%2Fquality,q_50%2Fresize,m_fill,w_1024,h_579

Solidigm与SK海力士一道,不断提高着闪存存储的存储密度。通过线性扩展(Linear scaling),逻辑扩展(logical scaling), 垂直扩展(vertical scaling)以及架构扩展( architectural scaling),保持着在存储密度方面的优势。

SK海力士此前宣布238层 TLC正在规模出货,而321层技术也正式宣布,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开发300层以上的NAND闪存公司。而Solidigm也在批量出货第四代192层的QLC SSD,这里其QLC介质的面密度比水平最近的竞争对手高 28%。

2023年,Solidigm发布了61.44TB的QLC SSD——D5-P5336,存储密度创业内之最。还发布了一款功能定位与傲腾SSD相近的SLC固态盘——D7-P5810。与此同时,Solidigm推动CSAL加速技术的应用,支持各种品牌的SSD通过Write shaping改进QLC的性能和寿命。

Solidigm是QLC闪存技术的支持者,倪锦峰也不遗余力地让更多人真正认识QLC,消除对于QLC的误解。

2023121206324946.png?x-oss-process=image%2Fquality,q_50%2Fresize,m_fill,w_1024,h_574

首先,QLC的读取性能会降低 ?但Solidigm QLC的方案可以证明,QLC的读性能其实可以跟TLC SSD相当,甚至在某些情况下比 TLC SSD 还要更快;

第二,QLC写入性能会显着下降?但实际上,QLC和某些 TLC SSD 的顺序写入性能差异大概在 20% 以内。当然随机写入情形下,16k/64k这种大IU设计的QLC SSD性能会较差,但通过CSAL进行write shaping,把小块写进行顺序化,可以大幅度提升写性能和SSD寿命。

第三,有些人认为Bit per cell增加(比如从TLC到QLC),延迟就会加倍? 具体还得看工程实现,实际上,Solidigm QLC在写压力下的延迟明显优于友商的 TLC。

第四,QLC只能实现数百次擦写?而事实上Solidigm QLC可以达到 3000次擦写,QLC SSD整体写入量远超预期。配合大容量的部署方式,它可以提供更大的全寿命期数据写入量。

最后,故障率预计会增加?其实Solidigm QLC 与 Solidigm TLC 具有相同的质量和可靠性。 事实上,与 TLC 一样,拥有业界最佳的防止静默错误的能力。

在了解QLC的技术特性以后,才能放心大胆地让QLC SSD发挥密度优势。

我们看到,采用Solidigm D5-P5336 61.44TB QLC SSD来实现100PB对象存储方案,相比于传统HDD或者TLC SSD方案,其可以在功耗、服务器数量,维护成本等方面有很明显的优势,可以分别实现47%和17%的TCO节省。

QLC的技术方案也获得了很多业内专业人士的认可。

VAST Data是一家受关注度比较高的存储公司,在使用Solidigm 61.44TB的D5-P5336之后,让存储系统获得了更高的可扩展性,可以更好地满足现在和未来AI应用对于存储的需求。

Supermicro在服务器里使用基于QLC的E3.S 固态盘之后,为其用户提供了高密度和高能效的价值。戴尔产品副总裁David Noy曾在之前相关采访中表示,QLC在严苛环境中表现出了TLC一样的高耐久性,而且有更高的容量和更低的成本,为什么不呢?

国内用户一起推动QLC技术落地

过去几年以来,在国内市场,Solidigm与合作伙伴围绕QLC技术做了很多应用创新。

2023121206330150.png?x-oss-process=image%2Fquality,q_50%2Fresize,m_fill,w_1024,h_578

Solidigm与国内某大型互联网公司在QLC SSD上使用Physical stream技术,让数据摆放方式与之前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一做法不仅减少了垃圾回收过程数据Copy的频率,也降低了写放大,延长了SSD的使用寿命,在延迟和业务响应上也有明显提升。

上海酷栈科技是一家专注于云桌面解决方案的创新型互联网公司,桌面云服务节点需要强大的存储,而且对于写的需求更多,传统基于SATA和SAS SSD的方案性能明显不足,而在采用了Solidigm P5316 15.36 TB QLC SSD之后,在性能和性价比上均有显著提升。

结束语

Solidigm一直以来都是QLC技术的创新者,也是推动QLC技术落地的先行者,从倪锦峰的介绍中能看到QLC技术的显著优势。

QLC前景广阔。多伦多大学的一个研究显示,数据中心里面大约80%的工作负载是读负载,只有20%是写负载。随着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大数据、CDN 等技术发展,随着流媒体、互联网智能汽车、智能农业等产业的发展,读负载的工作负载比例还会增长,这都利好QLC。

QLC成本优势明显。在从云到边到端的趋势下,QLC相比于TLC可以存储更多数据,与磁盘相比优势更为明显了。QLC技术可以显著降低TCO,一些场景下,QLC 阵列相比于TLC 阵列可以节省20%的成本,相比于磁盘阵列则可以节省50%。

最后,别忘了刚才提到的,QLC性能其实不差。QLC在读性能层面跟TLC无异,这是Solidigm非常看好QLC的重要原因。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