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023年终回顾|新赛道搅动市场,医保政策暖风频吹,创新药酝酿绝地反击

 9 month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lanjinger.com/d/224196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2023年终回顾|新赛道搅动市场,医保政策暖风频吹,创新药酝酿绝地反击

原创 蓝鲸财经 屠俊 · 2023-12-11 08:09:57 阅 11.3w
医药行业是个非常大的市场,来潮时是否能随之水涨船高,退潮后又是否能厚积薄发,考验的是每家企业对于研发、商业化、所处赛道、政策等多方面的判断和决策。
134506_zlobakndagwjh.jpeg@!thumb800

蓝鲸财经 屠俊

创新药是多种重大疾病主要的解决方案,2015 年 8 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改革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的意见》,拉开了中国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改革的序幕;此后,多重政策组合拳影响下、叠加资本市场加持,行业迎来了快速发展契机。

近年来,以PD-1、2023年年火“出圈”的GLP-1、ADC为代表的创新药品器械点燃研发热情,而其中有些赛道刚刚起步,有些赛道却已经厮杀成红海、大有退潮之势。GLP-1、ADC群雄逐鹿下,会依然成为2024年医疗赛道的关键词吗?

医保谈判方面,作为创新药最大的支付方,从创新药进医保的速度来看,产品上市到进医保的时间,由原来的 4-5 年,大幅缩短至现在的 1 年左右;甚至有些新药在上市当年即可进医保,政策扶植之心可见。今年7月,国家医保局发布《谈判药品续约规则(2023年版征求意见稿)》,对简易续约进行了调整和优化。又一股暖风吹向创新药。

事实上,在经历了2017年以来,连续6轮的医保药品谈判大幅降价、出海不利、疫情影响等多重压力下,业内普遍认为,从2022年至今港股医疗健康IPO情况来看,发行规模、融资规模、发行比例都较低,目前市场还是处于一个比较弱的环节;不过,随着医保谈判常态化推进,新赛道崛起、国产创新药出海即将进入新阶段、创新药整体估值已经回归理性等多种因素影响,从中长期看创新药或可迎来绝地反击。

2023创新药审评审批提速,GLP-1、ADC“出圈”群雄逐鹿

整体而言,今年国内创新药的审评审批还在提速。据不完全统计,2023 年上半年获批的 I 类新药中,22 款为国产创新药,其中包括 12 款小分子创新药,8 款生物药,1 款多肽类化药及 1 款中药创新药。对比之下,这一数字已经超过了 2022 年全年获批上市的 I 类新药。

自 2015 年药审改革之后,中国的临床试验申请与新药评审流程都大幅缩短,在保证安全性、有效性与质量管理的前提下,创新药械在中国与全球上市的时间差已经大幅缩短,甚至有机会实现同步。

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检查长三角分中心主任杨进波在某论坛上表示:“我在药管中心工作十几年,最早有个别复杂疑难的品种可能会延期上十年,一直审批不出去。2022年药品审评中心的药品审评报告中显示,全年按时限审结率达到了99.8%。对于药品监管部门来说,这是一个重大的改革突破。”

而从新药注册受理情况来看,杨进波指出,从2016年、2017年开始,注册受理的情况逐年在增长,今年1到8月,受理量已经同比增长了接近40%。

而从细分赛道来看,2023年蓝鲸财经多次报道的GLP-1、ADC无疑是今年医药行业“火出圈”的赛道。CRO企业药明康德三季报中显示,截至2023年9月底,其TIDES(主要为寡核苷酸和多肽)在手订单同比大增245%,药明康德作为GLP-1多肽产业链的中游服务商,其子公司合全药业拥有端到端CRDMO平台WuXi TIDES,能够为寡核苷酸、多肽及相关化学偶联药物,该数据从侧面佐证GLP-1有多受市场追捧。

从国际市场看,诺和诺德和礼来目前是GLP-1市场的两大玩家。随着利拉鲁肽、司美格鲁肽,以及替尔泊肽的相继上市,以及GLP-1药物从二型糖尿病到减肥适应症的拓展,预计2030年全球GLP-1市场规模将超千亿美元。

从国内市场来看,2022年司美格鲁肽占据中国GLP-1市场超40%的市场份额。随着更多GLP-1药物的上市,预计2030年中国GLP-1的市场规模将超600亿元。在国内,除了诺和诺德、礼来制药、勃林格殷格翰等外资企业,还包括华东医药、仁会生物、恒瑞医药、信达医药的内资企业也都在纷纷布局。

ADC细分赛道同样持续火爆,从近日上市、专注于全球ADC及更广泛生物偶联药物市场的CRDMO服务公司药明合联(WuXi XDC)《招股书》显示,2020—2022年,药明合联收入分别为9635.3万元、3.11亿元、9.9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117%,3年涨了10倍,2023年前三个月更是达到了4.88亿元。

根据CIC灼识咨询数据显示,2019-2021年,全球ADC药物临床试验登记数分别为65例、111例、136例。从目前研发的数量来看,业界公认该赛道已经进入了一个比较持续稳定的上升期,而这种上升期在未来或许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不过,虽然全球正在掀起ADC研发热潮,而中国在研管线数量占全球近四成,但全球ADC药物研发管线目前仍集中于如HER2等经验证的成熟靶点,有“内卷”趋势。

针对GLP-1和ADC今年两大“爆款”赛道,瑞银证券中国医疗行业分析师陈晨向蓝鲸财经表示,还会在未来持续成为国内创新药的焦点。GLP-1类药物目前已从单靶点发展到双靶点、三靶点和口服给药新剂型的研发阶段,国内已出现一批相关的创新药企业,且其候选药物具备强大竞争力。

“随着第一批药物在2024年或陆续申报上市,我们认为其热度仍会持续,并且其商业化值得期待。”陈晨说。

ADC方面,陈晨表示,据最新统计,中国目前已有全球数量最多的药物研发管线(占比42%),且自2022年起已成为ADC药物最大的授权出海方(占比39%)。叠加中国对创新药强大的政策支持,以及具备ADC药物研发全产业链和强大外包服务提供方的优势,中国ADC药物具备较好的全球化潜力。

PD-1等红海赛道降温

不过,加强监管和加快审评审批制度这是政府部门会反复权衡和平衡的天平两端。简单来说,科学技术发展加快,会导致很多新产品的出现,但这些产品有没有得到很好的监管?而如果加强法规的监管,是否有可能阻碍创新的脚步?

事实上,加快审评审批的另一面,国内创新药审核趋严也是事实。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 3 月 14 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品审评中心(CDE)发布了《单臂临床试验用于支持抗肿瘤药上市申请的适用性技术指导原则》, 限制了单臂临床试验的申请条件。

文件指出,由于单臂试验不设立平行对照组,而是采用已有最佳治疗药物过往回顾性研究与试验组药物进行对比,在未设立随机化平行对照的情况下,单臂试验的局限性比较明显,容易产生偏倚。

基于此,6 月 12 日,嘉和生物发布公告表示,其 PD-1 抑制剂杰诺单抗,用于治疗复发或难治性外周 T 细胞淋巴瘤(PTCL)的适应症上市申请遭拒,这也是首个国产 PD-1 单抗首发适应症被拒的例子。

不过,业内一致认为,该款药物不会是唯一被拒的案例。

据 IQVIA 数据,截至 2023 年 3 月底,中国市场已有16 个PD-(L)1 产品获批上市,其中PD-1 获批上市10 款(8 款国产、2 款进口)。同时,国内还有上百企业涉足 PD-1 研发。

PD-1早就被业内认为卷成一片“红海”,而监管为其及时降温或许是也让某些企业断臂求生,将研发聚焦于更符合未满足临床需求、质量更高的创新药上。

除了PD-1外,包括新冠疫苗在内的抗疫产品成为又一快速降温赛道。今年4月,康希诺新冠疫苗生产基地——上海上药康希诺生物制药有限公司被传出将进入停产状态。

其半年报也显示,随着报告期内其新冠疫苗产品市场需求量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康希诺2023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 2590.78 万元,同比下降 95.8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 8.41 亿元,上年同期为净利润 1223.84 万元,同比下降 6975.30%。

靠着新冠试剂盒赚得盆满钵满的九安医疗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263.15亿元,同比增长997.80%。但在经历了新冠红利带来的业绩狂飙后,九安医疗今年上半年营收净利双双大跌,2023年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度实现营业收入为22.83亿元,同比下滑90.19%;归母净利润7.86亿元,同比下滑94.84%。

新冠红利虽然为一些企业带来了比较多的现金流,但如果无后续有力管线跟上,现金流也会很快烧光,如果不是提前布局,未来几年,这些企业的业绩或许会受到反噬。

医保降价开始趋于温和、暖风送到创新药企了吗?

不过好消息是,经历了从2017年开始连续6轮的医保药品谈判大幅降价,近年医保谈判开始送来暖风。

2023年7月4日,国家医保局发布的《谈判药品续约规则(2023年版征求意见稿)》,对简易续约进行了调整和优化。《2023年版规则征求意见稿》中对超过4年连续纳入目录品种在简易续约规则基础上降幅减半;对符合简易续约条件的品种若选择谈判续约,降幅不一定高于简易续约确定的降幅;对2022年谈判新增适应症药品今年续约计算降幅时,将扣减上次已发生降幅等。

医保简易续约新规则更加兼顾了药物的经济性和有效性,支付环境持续向好,对药企的可持续发展和创新研发提供了政策保障。

截至 2023 年,我国纳入医保报销药品 2967 种,医保目录药品费用占我国医院总体市场大约80%左右。全球销售名列前茅的处方药品,除了自身的绝对临床优势外,几乎没有一款药品在没有纳入医保报销计划(社会保险或者商业保险)的情况下而成为全球重磅产品。

不过进入医保谈判环节对于创新药企来说就是以价换量。

“在定价策略方面,我们注意到医保方正在积极探索药品定价的多样化策略,以给创新药企通过药品商业化更快弥补其研发支出、取得收益的机会。展望未来,我们认为医保谈判会变得更加透明和常态化,且降价幅度或变得更为温和。”陈晨说。

多家企业在接受蓝鲸财经采访时也表示,其药品正式实施医保谈判落地进院后药品销量提速明显,此前医保谈判也给创新药留出了利润空间,可谓是企业、医保、患者三赢。

不过多位业内人士也认为,创新药、专利药都是高投入、高风险、长周期的,在保证患者需求的同时,希望给创新药、专利药以一定定价话语权;此外,医保谈判后,是否能让救命药第一时间让患者用上,是否能快速进院也是目前创新药需要解决的问题。

至于今年举行的医保谈判,虽然还未最终公布结果。不过,CIC灼识咨询合伙人 王文华向蓝鲸财经表示,今年有多款创新药物将进行医保谈判值得关注,CAR-T疗法,阿基仑赛、瑞基奥仑赛通过了形式审查,将会见到“天价谈判”,此次谈判结果对细胞疗法的支付体系有直接影响,能否出现创新支付形式和抬高医保支付天花板值得期待;“神药”德曲奥妥珠将首次参加医保谈判,成功纳入医保后,将搅动HER2阳性乳腺癌二线治疗市场格局。

而对于简易续约政策的优化会给此次医保谈判带来什么影响?王文华表示,简易续约政策从纳入常规目录管理、梯度降价、重新谈判这三个方面做了优化调整,能感受医保局对创新产品支付意愿提升,让降价温和化,利好处于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的创新药品。

首款PD-1现象级出海,中国药企是否会迎来出海潮?

最后,出海方面,根据蓝鲸财经此前的报道,今年10月底,君实生物自主研发的抗PD-1单抗药物特瑞普利单抗(美国商品名:LOQTORZI™)生物制品许可申请(BLA)终于在立项10年后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

由此,特瑞普利单抗成为FDA批准上市的首个中国自主研发和生产的创新生物药,也被业内认为是“现象级”出海,价格方面,其国外售价比国内贵超30倍,亦引发市场关注。

出海一直都是中国创新药企的一个重要选择方向,多家券商预计,国产创新药出海即将进入新阶段。

不过,今年以来,也有多款国产创新药的海外授权被退回,对于创新药出海的难点,CIC灼识咨询高级咨询顾问卢李康指出,第一,海外监管机构对于创新药的高要求使得 BIC 或者 FIC 才能有核心竞争力。“出海”意味着进入全球竞争,药物试验数据必须经过以FDA为代表的权威机构的严格审查,这是企业“出海”的先决条件。

药物的临床数据,即有效性、安全性、与现有药品相比是否具备绝对优势等信息,是FDA在审批时的重要评估点。 因此,试图在海外市场以“价格优势”进行快速放量的策略效果不达预期。

第二,本土药企对 FDA 等海外药监部门的法规认知不足,尤其是对国内外审批细节上的差异的理解和准备有待加强,比如对FDA 来往沟通信函所反馈的问题的理解与回应、针对FDA 要求的临床数据和 CMC 数据的提前准备、与欧盟或美国药监部门的积极沟通等。

总体而言,2023年有好有坏,有观点认为,创新药板从中长期角度看,估值已经回归理性。

不过,多位业界董事长、CEO在接受蓝鲸财经采访时也表示,未来三年,医药行业钱袋子收紧的状况不会改变,每家企业需要适时调整自己的研发、商业化节奏,捂紧钱袋子,增强自身造血能力。

事实上,医药行业是个非常大的市场,来潮时是否能随之水涨船高,退潮后又是否能厚积薄发,考验的是每家企业对于研发、商业化、所处赛道、政策等多方面的判断和决策,希望2024年,各家企业都能前景可期。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