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AI赛道的春天,何时到来?

 9 month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chinaventure.com.cn/news/80-20231213-378741.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春天还看不到,但“熬”是必经的,剩者为王。

2023年,随着ChatGPT的爆火,AI赛道再次被关注。

市场上很多声音表示,所有产业都能被AI重构一遍。AI在各行业是如何提高生产效率的?AI投资人最关心的是什么?AI赛道的春天何时真正到来?

在“2023粤港澳大湾区硬科技产业大会”上,国科嘉和高级合伙人陆佳清的主持下,元禾厚望合伙人俞伟、商汤国香资本董事总经理李扬、龙讯旷腾联合创始人兼CEO吕海峰、科奥信息董事长刘国兴、遇贤微电子董事长、创始人罗勇、希姆计算创始人、CEO梅迪、万有引力GravityXR联合创始人、CFO 王海青、赛意产业基金创始合伙人孙雨轩,这9位VC/PE及行业资深人士,围绕“数字+智能,重构生产力”等话题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讨论。

对于存量市场,AI能做什么?吕海峰表示,在降本增效和解决过去没有解决,但现在必须要面对的问题两方面,数字和智能化的手段能给提供很好的帮助。 

除了存量市场,增量市场中也存在AI革命带来的新机会。王海青表示,在AI赋能下,AR、VR等虚实结合的硬件,有望成为一个替代笔记本电脑和手机的一个生产力工具。 

但AI赛道上处在早期阶段,前期研发投入大,回报周期长也让不少投资机构持观望态度。李扬、陆佳清都赞同,作为投资机构,他们重点关注的仍然是“既要有盈收,又要有技术”的项目。但陆佳清鼓励AI创业者,哪怕受到了资本市场的“恶意”也不要放弃,每家投资机构特点各异,一定要多聊几家机构,总有一款适合你。 

不得不承认,现阶段AI初创公司仍在在艰难探索前行中。梅迪坦言:他创业4年,见证了行业迅速迭代,这也是激烈的竞争倒逼出来的结果,春天还看不到,但“熬”是必经的,剩者为王。 

以下为现场探讨实录,由投中网进行整理: 

一场企业和投资人之间的碰撞

陆佳清:希望大家畅所欲言,争取能搞点冲突,碰撞出一些火花。首先我会严格控制时间。

先做一下自我介绍,先从俞总开始。

俞伟:大家好,我是元禾厚望的合伙人俞伟。先介绍一下我们基金情况,元禾厚望是由厚望团队和苏州元禾控股一起设立合作的基金,专注于投资硬科技及数字经济领域,我们的投资范围主要包含以半导体为基础的硬科技,因为我本身也是在半导体行业从业近20年,另外还有基于智能制造为基础的数字经济赛道,我们在这两个赛道都有整个生态布局。目前投资阶段是投早、投小、投硬科技。谢谢大家!

王海青:大家好,我是万有引力的王海青。万有引力是一家专注于虚拟现实行业芯片设计公司,成立到现在大概两年时间,还是一家初创公司,主要做空间计算、元宇宙、虚拟现实等相关数字经济领域的专用芯片设计。 

孙雨轩:大家好,我是赛意产业基金的孙雨轩,赛意产业基金依托于广州上市公司赛意信息的,是专注于数字化领域的CVC。我们的投资阶段是宽泛的,在专注的赛道里,关注早期到成熟期的机会,最近也在考虑一级半的机会以及上市公司的战略投资等。

梅迪:大家好,我是希姆计算创始人梅迪,是做AI芯片的,我们是全球最早用RISC-V做云端芯片的。最近比较热门的OpenAI的山姆·奥特曼(Sam Altman),也投了一家AI芯片公司,他们也是用RISC-V做,Meta也是用RISC-V做AI芯片,但是我们比他们早,几乎是全球最早用RISC-V做AI芯片的。   

罗勇:大家好,我是遇贤微电子创始人罗勇,我们是做服务器CPU芯片的,基于Arm架构,我们第一代芯片主要针对云计算和通用数据中心计算,单芯片的性能和指标在世界上是第一梯队。 

刘国兴:大家好,我是科奥信息董事长刘国兴,科奥信息是科研领域连接者,是科研学术服务一站式数字化平台,主要做国际学术会议数字化服务、国际出版和产学研协同工作。致力于在学术交流、科研服务、科研教育、产学研协同领域为客户提供高效解决方案和服务,构建一流的科研学术交流生态圈。   

李扬:各位好,我是商汤国香资本的李扬。商汤国香资本是商汤科技下面的一个资本运作平台。商汤科技是国内做AI,包括大模型,比较靠前的公司,已经在港股上市了。商汤国香资本大概是2020年底,2021年成立的基金,专注AI、硬科技方向的产业投资,之前投了很多赛道,泛科技方向,包括汽车智能化,和AI、数据中心等等相关的芯片,包括一些AI和脑机接口,AI和合成生物等前沿科技投资。今年,我们看的方向会聚焦一些,更多关注大模型产业相关投资机会,包括大模型AI公司、最上层AI应用的公司。这些方向今年还会有出手。   

吕海峰:大家好,我是龙讯旷腾的吕海峰。龙讯旷腾是做材料设计与模拟仿真的一家公司,区别于传统宏观设计模拟,我们主要在分子、原子尺度上利用第一性原理、分子动力学这样的新技术手段,辅组材料结构设计或是性能优化的正向研发。我们现有的第一性原理计算产品是国内唯一成功商业化并且是有广泛用户基础的软件产品,同时在第一性原理、高性能计算,以及人工智能方法的结合上也有很好的技术储备。目前我们服务主要的客户领域包括新能源、半导体、航空航天,这里的头部企业现在都开始跟我们合作,我们也希望能够有机会跟大家有更多的合作机会。   

陆佳清:谢谢,我介绍一些国科嘉和,国科嘉和是国科控股旗下专注于“硬科技”的科创私募股权基金管理机构,目前在管11只基金,包括美元和人民币,总管理规模超过百亿。2023年度,截至目前,我们已经收获了7个IPO,其中,3个科创板,1个主板,1个创业板,1个港股,1个美股,非常高兴今天跟大家有这么一个交流机会。

AI+产业=提高效率 

陆佳清:今天这个论坛挺有意思的,题目非常大,叫“数据+智能,重构生产力”。其实我简单总结一下在座各位的角色,咱们有服务方,比如科奥信息是搞生态的;有投资机构,有偏财务投资的,也有战略投资。咱们还有创业企业,创业企业有偏半导体的,有偏工业软件的,怎么把大家所在的领域和行业聚拢起来呢?只能找一个大框。基本上咱们其实都是干“数字+智能”实业的。

我想第一个问题抛给创业公司,回到题目本身,《数据+智能,重构生产力》,在座各位怎么通过“数据+智能”,在你的跑道里重构?当然,重构的目的肯定是为了提效,重构完了生产力下降肯定不是大家需要的,怎么在各自的领域通过“数据+智能”贡献生产力,对于自己赛道、对于公司理解,请大家展开讲一讲。

王海青:我们针对虚拟现实行业做芯片设计,为什么选这个赛道?从数字经济起源讲,PC互联网时代20年后,随着iPhone发布,人类进入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接下来可以作为通用计算平台的消费电子产品,就是承载空间计算能力的,无论是头显类MR/VR,还是眼镜类AR产品,未来将会取代笔记本电脑和手机,走进千家万户。比如苹果今年最新发布的Vision Pro,已经为我们展示了空前计算通用计算平台的综合能力了。

我们针对这个场景做芯片,作为助力于数字经济底层基建的一家公司,芯片主要是输入端和输出端的参数指标提升。在座很多朋友不一定是我们行业的,所以我深入浅出举一些例子。 

输入端,怎么让所有佩戴者能够达到极致用户体验,比如未来所有虚拟现实行业的设备,可以做到眼动选择、手势确认、语音输入,结合人工智能大模型多模态的输入方式,很多用过Vision Pro的小伙伴跟我们反馈,未来在操纵通用计算产品的时候会感觉像意念在操控一样,非常的神奇,这是输入端的,输入效率和体验会被极致提升。 

输出端更加的明显。无论从显示分辨率等各项指标越来越达到人眼极限的参数,还是把这些设备真正做到长时间舒适佩戴,做到虚实结合,做到可以成为一个替代笔记本电脑和手机的一个生产力工具,这其实是我们在干的活儿。也是我们提升生产效率的方式。 

陆佳清:下一代C端基础设施的东西。   

梅迪:如果大家关注人工智能算力,可能看到了很多英伟达CEO黄仁勋的短视频非常火,他讲人工智能对各个行业颠覆性影响导致了整个运算传输,包括计算机的架构都做了非常颠覆性变化。我们2019年创业的出发点也在于我们看到了这个变化,所以我们需要有一个新的计算架构或是一个算力基础,来适应整个时代新的转变和机会。实际上这对于中美、全球,都是一个新的机会。在架构层面上,我觉得中国创业公司并不落后,或者不那么强依赖于过去半导体行业从业者的积累;只不过在真正的工程实现、供应链实现上,我们跟美国差距还很大。但是在架构层面上,其实对于一个新的计算范式要求的芯片架构来说,我们跟美国在同一个起跑线上,有机会可以跟他们一起竞争。当时Vision pro创业也是看到这个机会,想适应一个时代发展需求来做的这个事儿。 

陆佳清:非常认同,特别是开源的体系。  

罗勇:我补充一下,数字化、智能化,其实背后的基础设施就是“云化”。所有的产业都在上云,不管是政务、金融、工业、交通、教育全部都上云,云是一个存量跟增量都巨大的市场,。新增的云最好是跟智能化主要终端配套的架构,而且是云原生的架构,目前全球的云朝着一个新的Arm架构发展,因为它的能效,多核,微颗粒这些特性是非常适合的,所以像亚马逊、微软这种全球云计算领袖人物,主动、非常激进的朝着这个新的架构转变。从国产化来看,国产有很大需求空间和增速。云化加上国产化这两个因素,实际上对中国整个数字化、智能化的底座变革是一个非常大的推动力,遇贤微也是在这个环境下诞生,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而且中国云计算市场是一个非常独特的格局,不像美国四大家公司,亚马逊、微软、谷歌、Meta,基本占据了美国云计算90%以上,基本没有其他空间了;而中国就有很多大客户,三大运营商,现在是国家云最主要的,还有阿里、腾讯、京东、美团、滴滴、快手这些互联网云,加上金融机构、国企业都在上云,所以这给了我们特别大的机会,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 

刘国兴:我们经历了从信息化,到数字化,再到智能化的一个历程,我在大学任教时发现,科研服务这个行业小而分散,智能化水平有限。但实际上国家对科研的投入非常巨大,我国也是论文发表第一大国。我首先确立了我们要做品牌化、信息化和规模化的一个指导思想,主导建立产品在线、客户在线、服务在线,员工在线四个在线的数字化运营服务平台。同时,我们开发了全球智库平台、期刊大数据智能匹配系统、学术会议一站式SaaS解决方案、艾思云课堂教学平台、AI同行审稿人系统、高层次人才服务系统、成果转化与技术交易等七大系统。通过数字化服务平台我们积累了大量科研人员、科技论文、高校、科研机构、出版社资源,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科技企业的教师、研究生、工程师、医生等科技工作者群体提供全生命周期的综合服务。

在服务的过程,我们注重数据管理,进入科奥服务系统内的每位专家,每篇科技论文,每本期刊,各大高校,我们后台通过“标签化”实施子信息管理。随着服务的科研机构及科研人员的数量的不断增多,我们完成了一定的科研数据累积。在此基础上,我们运用节点化控制,形成数字化的流程管理。因此,科奥的服务都是数字化、全流程、可溯源的。

发展到现在这个阶段,以ChatGPT为技术基础,我们形成了一个智能化审稿系统。例如:科研工作者有一篇论文,作者把综述或者全文放到我们公司的系统里,系统就能智能匹配审稿专家,推荐适合发表的期刊,这就是我们从信息化到数字化、智能化的一个发展历程,分享给大家。

吕海峰:数字化智能赋能产业提高生产力,我觉得对于材料研发这个领域明,在两个方面都能提升生产力:首先,材料研发本身是一个炒菜的过程,用各种元素进行多样化的配比,最终形成一个材料体系,这个材料体系能够获得某种特定的性能,满足一种功能需求。在整个研发过程中,过去整个产业界都在沿用所谓的爱迪生试错法,也就是爱迪生在发明灯泡的时候他做了3000次实验,最终找到了一个合适的材料体系,一个合适的结构。现在我们在材料研发过程中,还是应用这种方法,,就是在用户端在不断实验、试错,去发现一个新的材料体系。但是这样的方法有很大弊端,在于整个材料研发周期非常长,材料研发成本非常高,这也就是为什么现在能做材料源头创新的企业基本都在头部企业,中小企业很难做这样的事情。

另外,目前很多行业需求现在来到了一个“无人区”,过去我们更多依赖于经验解决问题,现在很难继续这样解决问题。比如,现在新能源锂电池设计研发中碰到的界面问题,这个里面有很多的机理和反应机制还是没有办法很好了解,我们迫切需要一些数字化工具解决这样的问题。再比如,半导体行业,当我们来到了10纳米下,来到了更低制程的工艺基础上,会发现,里面很多关键CMOS开关,所含的原子数大约就在千万级,或者再上一个数量级的程度,器件里的原子效应、量子效应其实已经极大影响了它的器件性能。在这样一个空间尺度下,如果你还沿用传统的研发手段,显然不能很好去满足这样的研发需求。 

所以从降本增效和解决一些过去所没有面对和现在必须要面对的挑战的时候,数字和智能化的手段都能够提供很好的帮助。 

陆佳清:如果大家认真听的话,会发觉几个企业的维度都不一样,比如有偏新基建的,像智能手机、TMT互联网时代的新基建,有做下一代的终端、云端、边缘端AI芯片的,也有专注于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升级的,还有AI助力产业升级,提高效率的。 

既要有营收,又要有技术

陆佳清:接下来给投资机构一个问题,在数字化加智能化这个大框里,大家最近期的思考,未来重点看的方向,或者过去的一个成功案例?

俞伟:刚刚听到了各位企业家的分享,我特有感触。作为投资机构我们也在思考,在今天这个存量优化的时代,我相信所有人都感到最困惑的事情就是,今天是一个缺乏增长的时代,看不到增量。其实对于我们投资人来说,我们一定要去投一些有增长的东西。我今天看到企业家来分享,有做XR平台的、算力芯片的,也有做材料的,这其实跟我们投资机构想的是一样的。在过去,我们已经习惯了一种高速的增长,包括PC移动互联网。今天大家突然感觉到很迷茫,包括投资机构都在问,未来的增长在哪里?过去的增长到了今天,基础是什么,过去移动互联网所有的增长都建立在早期技术研发时代积累的红利,包括算力、通信、定位技术。积累到最后结合人口红利,所以我们能看到一个巨量的迅速增长。

今天为什么缺乏增长?这些红利被完全释放和消化以后,我们期待下一轮的爆发。我们看到今天企业家很典型在为下一个产业周期增长做储备,投资机构也要顺应时代。我们也在想,作为投资机构怎么投资未来增长的赛道。我们要去发掘下一轮的数字经济时代基础的东西。   

孙雨轩:刚才讲到数字加智能,面向实业和制造业,刚好赛意信息本身服务于头部制造业,帮助企业做数字化转型和提升。在今年经济比较困难的情况下,我们作为产业方能明显感受到变化。以赛意一些头部客户为代表举例,因为经济不太乐观的情况下,上半年企业们在数字化投入上比较谨慎,从而减少对数字化投入的开支。但是进入下半年,企业对数字化的投入明显开始加速。对外绝大多数的赛道的没有爆发式增长的机会,所以制造业领域企业要对内提升效率,在提升效率的过程中,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三个不同的阶段的渗透成为必然的选择。 

我们认为在整个制造业的大方向里,未必有结构性大机会,但对于各个行业头部企业而言,对内修炼内功所创造的数字化机会是确定的。过去两三年,各位都能感受到股权市场在软件行业的投资持有悲观的态度。但我认为需求是存在的,更多需要考虑供给。在供给适配上,

无论是创业公司还是上市公司,都需要做一段时间的修正和调整,使得供给达成匹配的平衡状态,从而进入到一个自然增长的过程。 

陆佳清:隐讳地抱怨了一下前期估值比较高。

李扬:AI其实是一个比较宽泛的大方向,尤其是ChatGPT出圈以后,它对各行业生产力,甚至商业模式,带来的变革非常深远,所以对于AI的接受和拥抱不光是在行业内科学家需要关注的事情,其实我们现在看到,从投资人角度,看到各行各业公司,不管是一些新的AI科学家出去创业,还是很多传统做软件的,做服务的公司,其实他们都在拥抱AI带来的生产力的变化。所以刚才一些嘉宾也谈到,从投资角度,大家都需要找一些变化,找一些增量机会,在这个市场环境下增量的地方可能并不是很多。一个大的变革就是AI带来的各个行业的变化,所以这也是我们从投资角度持续关注的一个方向。

当然其实AI也是一个很大的方向,从投资角度看还有一些挑战。最大一个挑战是现在AI技术是持续快速迭代,要不就像OpenAI一样,做Foundation Model,走得相对比较靠前。如果不是的话,你是做一些AI应用公司,其实很难通过现有技术去构建壁垒,因为技术在持续迭代。这对投资人来讲,投资判断的核心是判断AI在不同行业落地时,细分场景的技术成熟度,会不会过两天出现一些技术迭代,就把你之前做的所有东西替代了。比如,最近比较火的文声视频,通过一些文字输入生成一段你想要的视频,这也是从想象空间和商业化价值讲是一个非常大的方向,我们在这个方向看了很多公司,也有一些跑的不错的公司,但我们迟迟没有出手,也是有这样的担心,现在大家做文声视频都是按照现在的技术路线去做,但是现在的这个效果毕竟是有限的,会不会过两年当这个东西真正商业化时,是不是沿着现在的这些路线在做。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大的方向要去考虑。 

另外,在投AI时,要关注它能给使用者、客户,带来哪些实际可量化的效果,这可能是在过去一段时间,包括SaaS公司,他们商业化瓶颈核心问题之一,大家用一些SaaS工具、AI工具,都是提升工作效率、降本增效,其实这个降本增效反馈机制并不是特别明确,花了钱,ROI怎么算也不是特别明确。现在生成式人工智能出来以后,带来的机会是能够端到端解决问题,在一些细分行业,我们看到这个ROI测算还是相对比较明显,而且也能算得了账。所以我们看到有些AI公司,跟之前不一样,AI前期有很多研发投入,要亏损好多年,然后才会做出能商业化的东西。但是我们现在看到做垂直场景AI公司,成立一两年,很快就可以用,至少是几千万商业化收入,甚至利润也可以转正,这一类公司在这样一个资本市场环境下,是可以重点关注的方向。   

陆佳清:既要有营收,又要有技术,我们作为投资机构非常认同。包括这次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也提到了硅谷之行的见闻和洞察,硅谷那边在看的所有创业投资机会都跟AI相关,对于没有AI概念、AI功能、AI成分的公司已经不会考虑了。作为一个投资人,我非常认同。 

挑事儿发问:最看好哪个,最不看好哪个? 

陆佳清:我再出一个问题,请在座的各位聊一下你最看好哪个赛道,理由是什么,最不看好哪个,理由是什么。我会让最后一个人来反驳,咱们互动一下。我总喜欢为难同行,因为同行的口才都太好了。

李扬:坦率讲,我的选择肯定是基于我们公司的投资策略,并不完全客观。我们主要做硬科技投资,跟AI比较相关。最近在看的一些方向跟希姆、万有引力比较相关,比如云端大算力的芯片,像刚才讲的AI这拨带来一个很大增量,是对于云端算力的需求,尤其是现在训练需求非常大。所以希姆,是我之后可以进一步交流的,包括万有引力,因为做VR、XR计算的芯片,这个方向也是商汤比较重要的业务方向。我们也有投资布局,像AR眼镜也是我们被投企业,从这个角度也是比较符合我们投资的方向。跟我们投资方向相对比较远的是信息服务相关的公司,所以这可能不在我们射程范围。 

陆佳清:可能做信息服务的,也不需要融资。现在说不定做服务的利润最高。俞总,您的选择一样吗?您怎么看?   

俞伟:也不是不看好,您刚才说的做信息服务的不需要不融资,我没办法看好。其实也不算是不看好,刚好遇贤微电子创始人也在,其实我一直有一个问题,包括我跟Arm的人交流过,现在做CPU公司很多,除了海光、Pentium、龙芯这些,赛道里大芯片这么多资源分散在这么多公司里面,是不是对整个生态是一个比较大的不利因素,大家都没有获得足够的市场和养分。 

陆佳清:有没有不好看的? 

俞伟:也不是不看好,您刚才说的不融资这个,我没办法看好。其实也不算是不看好,刚好遇贤微电子创始人也在,其实我一直有一个问题,包括我跟Arm的人交流过,现在做CPU公司很多,除了海光、兆芯、龙芯这些,赛道里大芯片这么多资源分散在这么多公司里面,是不是对整个生态是一个比较大的不利因素,大家都没有获得足够的市场和养分。 

罗勇:这个问题非常好,其实几位投资人的答案我一点都不惊讶,因为CPU创业刚刚起步的时候,那时候全中国的创业热潮是其他的大芯片。CPU与其他大芯片相比,有一个特点,必须是通用性、中立性的,几十年大家已经习惯了,英特尔、AMD就是通用供应CPU芯片的。有的投资人可能对相对软件耦合需求强一些的大芯片比较感兴趣,每一家互联网公司的应用比如视频都有自己独特算法,那么就要求对应这些大芯片需要与算法紧密结合,发挥每一家的特色。

CPU不太一样,20年前有那么多系统大厂做自己的CPU,养一个通用CPU产品线,为什么都失败了?最后是英特尔成功把通用的CPU卖给所有人,可见单一公司的单一下游产品线是养不起通用CPU的。CPU是一个相对中立的,创业公司一开始走这条路就会比较难,我在创业前在上海兆芯,比较清楚国产CPU的情况,比如X86、Arm、Longarch等等,但实际上大家覆盖面完全不一样,有的主要是嵌入式,有的是PC,有的是专有应用,有的是包含服务器全做,实际国产化率还很低(不足10%),依旧缺乏通用的第三方公司服务广阔的云计算市场,现在新一代的Arm面向云原生,这就是遇贤微选择的机遇。 

陆佳清:ARM相对更友好的一个架构,这个没问题,最后我们请孙总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孙雨轩:我们投偏“软”属性的企业。例如在场刘总代表的科奥信息的财务情况非常乐观,且盈利体量很大,现金流很好。可见今天这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情况下,投软投硬有不同策略,投资像科奥这样的企业,可上市、可分红,也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陆佳清:就当投消费了。  

孙雨轩:如果我选择稳健投资,刘总的科奥是相对好的选择。   

陆佳清:我也讲一下我们的观点,国科嘉和是专注于硬科技投资的技术资本,在这个时点我们谈投资,“智能+数字”一定是我们主要看的,因为这涵盖范围非常大,任何一个机构都不会错过AI大趋势,这是趋同的。其中,在“智能+数字”这个领域里,我们主要看的是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有营收的,看得见利润的项目。因为剩下的赛道从成长性来讲,对于我们基金的周期来讲,压力都很大,这是一个两级市场倒逼的过程。

此外,项目不管长成什么样都有适合你的机构,这句话不是对台上说的,是对台下各位创业者、或者是隔着屏幕以外的创业者说的。其实每家投资机构核心都是一样的,一手是钱,一手是资产。但大家的禀赋,或者钱的来源,或者资源都不一样,主要是需要大家在融资当中扎扎实实去找适合你的机构。 

 “熬”到最后,就是春天 

陆佳清:开启今天最后一个话题,国家“十四五”规划里力挺科技创新,鼓励“数字+智能”整个大方向,不管AI、半导体,都有大段论述,问题来了,结合目前整个投融资环境和资本市场环境,对于市场冷暖说说自己的建议、感受。 

罗勇:我们在创业早期2021年、2020年底时,那时资本市场相对美元资本还有很多,我们选择的路线希望走民营国家队,找政府跟国资,当然这条路前两三年是很难,但现在环境也在变化,除了政府跟国资之外,钱还有多少? 

陆佳清:我们还有一些。   

罗勇:您也是国资背景,现在市场情况大家也知道,找LP基本上都是找地方政府,国资,国家大基金这一类的,所以我们跟国资合作,走到现在倒觉得相对温暖了,对上了大形势。       

陆佳清:您是牢牢把握了时代的脉搏,还不是投融资的脉搏。 

罗勇:但是前面就很难受。  

陆佳清:硬科技都是要熬一熬的。   

王海青:我也跟大家说一下,虽然大家在台上选了我们,但在台下初步交流普遍反馈是估值太高了。因为我们是做一颗5纳米的复杂型和创新型芯片,前期投入巨大,回报周期很长,行业生态非常新,基本上很多年都看不到收入,所以很多投资机构虽然都表达说咱们的梦想很好,市场很广阔,但时间的朋友,不是谁都能做到的。但是我们也感谢很多敢于参与进来的投资人,公司成立两年来,在市场上募了10个亿,很多不是国资,都是拥有行业梦想的产业和财务投资人,所以我们觉得市场上还是有机会在的。

与此同时,我们有一次去北京做汇报,领导们说了一句话我们觉得特别兴奋,一开始我们觉得领导们是否会因为目前的销量,每年国内年产量才几百万台,认为虚拟现实行业机会很小。我们本来准备去跟领导们说的是论证,为什么它可以取代笔记本电脑、手机这个巨大市场,没想到领导们说这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三维领域的新刚需”。领导的高度既然在那儿了,到2026年,根据工信部联合五部委发的虚拟现实行业行动计划,国产机型要达到2500万台,这个定心丸一吃,我们又觉得,这个行业是得到国家充分重视的,在国内的前景一定是很广阔的。 

梅迪:我先说冷,三句话,第一句话:冬天来了,第二句,明天会更冷,第三句话是春天还看不到。作为大芯片,尤其是AI芯片,资源其实还是很分散的,非常卷,大家也知道最近AI芯片公司非常困难,总体上是卷的。 

但是我想说暖的一方面,我自己创业四年,非常深刻体会是这四年的卷让所有行业内做AI芯片的公司发展速度远远快过于其他同行、其他行业;因为你不卷不绞尽脑汁或者竭力去发展,你马上就会被淘汰掉。另一方面,有一个比较好的点是因为卷、资源有限,最后会把真正技术路线的优势,或者有些本质的优势体现出来。就像我们做RISC-V一样,对未来的发展有一个比较坚实的基础,这一点是非常暖的方面,我们非常有信心,以后能跑出来。 

陆佳清:没事,“春天”在于你把同行都熬死了,你肯定就“春天”了。穿越周期,就像GP一样减量发展,把别人熬死了可能就“春天”了。   

刘国兴:十四五规划,更明确提出我国需要构建国家科研论文和科技信息高端交流平台。根据《2022中国卓越科技论文报告》发布的数据,2022年中国发表国际三大索引期刊论文数量达110万篇,占世界份额的35.3%,排世界第1位。我坚信,我们所在的行业,有巨大的发展潜力,虽然我们的行业比较细分,但是我们对行业的发展充满信心,在国际出版领域,我们和国际头部机构的差距还是比较大的,我们要打造中国的爱思唯尔和施普林格,助力我国国际出版发展。      

吕海峰:我从两个方面来说,一个就是刚才俞总说的增量,从投资逻辑的角度来讲,材料研发,特别是借助AI做材料筛选,本身就是一个有巨大潜力的增量市场。例如,Deepmind前两天刚发了Nature,利用AI合成了一些化合物。 

从客户的角度,我也能感觉到一些积极信号,比如我们服务的锂电池领域,今年锂电池其实非常不好过,但是对于我们的技术和服务的需求反而增加了,在去年我们接触的一些明星企业,大家都再忙着扩产线,但今年这些企业纷纷跟我们寻求合作,希望借助我们的技术服务提升他们的核心竞争力,我觉得这对于我们也是一个积极信号,这也符合国家整个战略发展需求。

陆佳清:我最后总结三句话,第一个是中国再次启程的回归,复苏也好,再回归的高增长也好,重点是产业升级和生产力提升,这确实要靠产业;第二个,在座所有创业公司都是中国科技真正的实践者和践行者,希望地方政府也好,投融资环境也好,各个方面也好,给这些创业公司更大支持和宽松环境;第三句,在座投资机构真的不是金融机构,我们需要的不是监管,而是关心。可能大金融银行需要监管多一点,我们需要地方政府、各级领导的关心,让我们做好实业,帮助科创公司有更好的资源和成长环境,让我们来服务这些科技公司的发展。我们相信数字加智能是未来产业发展的一个真正的方向,谢谢!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