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职业成长的最佳状态:无师自通

 9 month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36kr.com/p/2557548834610310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职业成长的最佳状态:无师自通

第六个人·2023-12-12 11:51
永远看不清,永远是最不好的安排?

我 惊喜地发现自己已经真正意义上进入当打之年——

职业能力日渐成熟,炉火纯青。

直觉上有了这种非常「自在从容」的体感,肉眼上则表现为:

1. 我每天接触的海量信息和任何「散装知识」都可以被我快速扔到特定的篮子里,成为我自己知识体系的一部分

2. 我不再为任何形式上的难点和问题焦虑,解决问题都能找到突破的方法,并且无惧过程的周折

3. 我突破局限和困境的速度明显变快

4. 只要升维一次,就明显加了buff,而后变为新的筹码

用四个字形容这种状态,可以说:势如破竹。

如果你看过最近的热播剧《超异能族》,也许你可以理解那种被打伤到极限又重新自我焕新恢复成一个全新的自我感受。

类似那种。

这种感觉,我在初中学语文和英语的一段时间内,在大三之后学习各种专业理论时出现过。我靠自学不借助任何外力,可以所向披靡,打通关。

我的体感告诉我:我找回了在人生中曾偶尔出现的「超能力」,并实现了把它变为「日常」。

无论是内心还是身体的体感,都非常轻盈。不管当下承受怎样的压力和挑战,我总能像鱼在水中游泳一样,从各种障碍物中成功穿梭而过。

我意识到:人生到了40岁,才真正意义上学会了学习……这个节点,是不是来得比较晚?或者说,算不算是一种遗憾?

我问自己几个有意思的问题:

1. 我是如何达到这种状态的?

2. 这个「质变」的临界点是否可以大大提前?

3. 走过什么弯路没有?

1

我想说,让这一切发生的前提是:我已经走过了漫长的路,足够长。

人无法在缺乏地基的基础上盖起101大楼。

所以,达到这种境界的背后意思是:我的实战能力和理论能力并驾齐驱,在当下汇聚起来,形成了合力。

一个人想要自学成功、自立门派,通过自我的知识体系+ 能力体系就打通关是有极高门槛的。

至少,哪怕是在35岁的时候,我也没有出现过这种「通透感」,那是因为,当时还不具备「框架体系」的能力。

反思过去的职业选择,我认为:一个人想要成长的顺遂,想要自己建构出一套体系和方法,他必须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你的青春,是拿一家公司的经验和时间换来的。

这个巨人,就是真正进入一家优秀的企业去学习,这将成为你的资本。

它将帮你规避很多风险,抄近道走大路,让你少走弯路。优秀的公司是自带绝技的,是有自己独特的运营常识和能力的——如果你能静心,那么,这个能力在你离开的时候,也会被你一起带走。

那些真正撬开一个行业的秘密,是你在外边打听不到、即使打听到了也永远只知皮毛无法精准应用和融会贯通的独门绝技。

所以,选择大公司和独角兽的意义就在于此——你是踩在这些公司过去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历史里,只取一瓢——而这一瓢,可能会灌溉你的一生。

2

我想,我走过的最大弯路就是没能在这些真正意义上一生也难遇到几次的机会面前,稳定、扎实地耕耘下去而轻易放弃和妥协,为此,我付出了很多成长的代价。

如果果真能做到,我想,这个质变的节点有可能会提前到35岁,至少5年时间。

人年轻气盛,是年轻的时候永远无法觉察到的。而回过头去看你才意识到,高傲和轻蔑绝不可能成为一个人的加持,只有谦逊和实力才可以。

在一个行业或一个岗位稳定的扎实的积累输出,不管中途遇到怎样的变化都能容忍和内化,当这个时间线能从3年延长到5年时,你会站上前所未有的高峰,看到极少数人看不见的风景。

那是胜者的应许之地。

而我今天的通透感,一大部分是来自于这种「熬硬」:扎好马步,纹丝不动。

熬,是一个人成长几乎无法选择不能逃避甚至也可能是唯一的一条路(当然,形式和心理上你可以尽力学习如何让自己轻松)。

3

但是如何熬,决定了你最终能不能迎来所谓的质变临界点。

也有可能,很多人的职业生涯将一辈子都无法出现这种「通透感」,也就是说:浑浑噩噩做了一辈子,重新选择依然是一脑门「混沌」,永远看不清,永远是最不好的安排

而方法则是——建立清晰的知识框架,以你最核心的岗位为中心,将自己的能力向外辐射。随着职级升迁和职责范畴扩大,你的能力会自动向外延伸。

这个里面,包含了几个非常重要且关键的要素——

1. 基础培训体系

2. 专业阅读

3. 深度思考和专业输出

我在做产品经理之前的阅读几乎是非常随意随性,而之所以今天能建立起属于自己的稳固的专业体系,完全得益于这个岗位本身对我的要求——

夯实专业基本功,做好最基础的。

不要小瞧这一点,大多数人的基本功其实要比想象的差很多。这是眼高手低带来的问题。

当然,人在职场中除了应付公司的考核以外,已经没有什么客观的工具能够将自己和同等类似的人进行对齐比较。但没有比较,不代表你就强。

好的公司会一切为你操办好,告诉你基础的方法论,帮助你建立一个岗位和专业学科的基础认知——这就是为什么,我仍然推荐新人在职业早期首选大公司的原因。

一毕业就进入创业公司的新人,要自求多福。因为,极高的工作强度和压力,以及紊乱的内部流程、颠沛流离善变的战略和轻易就被更改的岗位职责,可能让你的学习体系变得支离破碎。如果你遇不到一个好老板,那么成长的压力将只有你自己独自承担。

我庆幸是在30岁之后进入了创业生态,因为早期的专业知识体系已经建立起来,这让我能够基本胜任工作。

很多人的专业学习仅仅来自阅读「微信文章」,随手点赞,然后轻飘飘过了。但当你自问或别人随口一问:这个案例、这个操作能复制吗?于是傻眼了。甚至,昨天看过的文章,今天已经彻底忘记了结论……

这就是多数人的职业成长状态——感觉脑子很满啥都有,其实说起什么都落不到实处

做产品经理之后,我痴迷于总结规律,挖掘本质(当然,从前这种特质已经有了缓慢的展现)。

在此之前,我已经经历了漫长的职业积累,长时间的写作、深度思考的习惯以及案例分析输出的积累,让我每阅读、听说过的信息都可以经过真正的过滤和沉淀、发酵,穿过我的身体,最终变为精华,被提纯了出来。

所以,任何职场人都必须要为自己建立这个方法论萃取的工作流,要让它变为日常的习惯。

我想,没有这些,我不可能把很多问题看穿,为很多从未遇到的新问题找到解决办法——说到底,你就是要找到如何武装头脑、让双手敏捷的办法,而这个东西,你的老板、你的公司、可能任何人都无法直接告诉你答案,这就是漫长的成长和修炼。

4

当有了基础的知识框架,有了正确的分析、思考的方法,当你的逻辑思辨能够帮助你去做艰难的业务判断,你就相当于让自己站上了正确的轨道。

但这并不意味着,你就可以平步青云。

长年累月的积累、刻意练习、不停地重复,一次次加深对同一个问题或一类问题的理解,你才有可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最近几年,无论是内训还是自学,我会把所有触点当做加满buff的契机——每做一次,力求不留任何疑问;每学习一个知识点,要做到一次性搞明白,绝不再来第二次。

这是我年轻时候,没能做到的。

但是我知道,这仍然需要很大的勇气、坚毅和力量,因为我的很多同龄人已经躺平。

有时写完专业书评,我会扔掉电脑,然后内心痛苦地对自己说:这个东西,但愿我人生再也不要做第二次……但正是凭借着这样的毅力,付出超出常人的时间和耐心,我才能真正弄明白很多很难的知识点,并且把这些越来越多的「超难知识点」放进我的篮子里……成为我的护城河。

不要小瞧这一点,它会淘汰90%的人。

我理解的很多技术难点,都是靠自己独自坐冷板凳、心有静气地消化得来的。这并不容易。

一个人的职业成长,必须有目的的、刻意的去规划自己的能力项,然后选择恰当的自学方法去逐个攻破。

当你做到了以上所有,就会等来东风。

当你遇到了越来越多的行业大咖、专家、实力战将,他们的只言片语有可能瞬间点醒你,这样的交流变得高频之后,你升维的速度就会更快了。

这就是我自己成长的真实故事:缺一不可,没有任何一个维度可以忽略、能够走捷径。

现在,我拥有一套独特的坐标系,里面放着各种奇妙的东西——比如,书单、知识点、解决一类问题的模型和工具、与一类问题对应的专家库。

我想,我再也不必经历年轻时候的手忙脚乱、痛苦纠结了……可是,那又好像是人生必然的经历,无法跳过。

当你真正有能力为自己建立起一套学习体系,那么,随着经验、思考的加强,你的悟性会逐渐点亮你的那些卡点,「通透」是早晚的事……

要是你的情商、逆商也在这个过程里得到了充分锻炼,那么恭喜你!

你终于能够「连点成线」,迈入人生新篇章了!

interlace,1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第六个人”(ID:connect_yourself),作者:第六个人,36氪经授权发布。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36氪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