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知名演员中招,争议话题不断,电信诈骗制造了流量也加深了恐慌

 11 month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36kr.com/p/2469390017369991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知名演员中招,争议话题不断,电信诈骗制造了流量也加深了恐慌

全媒派·2023-10-11 03:18
电信诈骗,是否获得了媒体和网友越来越多的关注?

“您好,您中奖了一张VIP蟹礼卡,现已快递到您家。”

10月7日,演员孙艺洲称疑遭新型蟹卡诈骗,不少网友纷纷跟帖,表示近期也莫名收到同款大闸蟹兑换卡。

你收到的并非“大闸蟹”,而很可能是“大诈蟹”。通过这种新型电诈骗局,不法分子打着赠送蟹卡的名义设下陷阱,引得不少人无辜“中招”。

从五花八门的短信诈骗到今年来备受关注的缅北电诈,再到这几日的蟹卡诈骗,网络关注度保持在高位的背后,是现实中令人防不胜防的骗局。

本期全媒派(ID:quanmeipai)发布来自天津师范大学新传学子的数据分析稿件,同学们通过对近两年来电信诈骗相关报道的样本分析和数据梳理,试图从媒介角度探讨:作为网络热门话题的电信诈骗,是否获得了媒体和网友越来越多的关注?当我们在关心缅北诈骗的信息时,我们都在关心什么?

巨额来电:破案量越来越高,年轻人小心被骗

10月10日,公安部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全国公安机关扎实开展夏季治安打击整治行动的工作举措和总体成效。目前已有2317名涉诈嫌犯移交我方,挤压了境外诈骗活动的空间,近期全国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发案呈明显下降趋势。

诈骗案数量下降的背后,是我国在破获案件和抓获嫌疑人方面的有效发力和精准打击。据公安部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共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46.4万起,已达2019年的两倍之多。

interlace,1

根据诈骗策源地的不同,可将电信诈骗大致分为境内和境外两种。近些年来,境外的电信诈骗猖獗,具有涉及人员广、打击难度大、诈骗手段多、危害程度高等特点,成为了近年来国家打击的重要对象,在2022年我国共破获的46.6万件电信网络诈骗案中,境外作案占比高达80%。

interlace,1

电诈手段的五花八门是人们落入诈骗陷阱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通信技术的发展以及网络技术的发达,电诈类型复杂多样,电信诈骗无处不在。据央视新闻报道,刷单返利、投资理财、网络贷款、冒充客服退款、冒充“公检法”是最为突出的五大高发类案,占比近80%。其中刷单返利类诈骗发案率最高,占发案总数的三分之一左右;虚假投资理财类诈骗涉案金额最大,占全部涉案资金的三分之一左右。

而据统计,湖北省2023年1-7月份的网络电信诈骗案件发案数已达到总刑事警情数的25%。因此,笔者以湖北省2023上半年的电诈案件为样本,发现“刷单返利”“虚假投资理财”“冒充电商物流客服”这三种类型最为突出。

interlace,1

骗术的与时俱进,使得不少人在错综复杂的电诈陷阱中“踩坑”。2023年8月,湖北省反诈中心发布了湖北省电诈大数据报道,呈现了湖北省的电诈违法犯罪形势,并得出了“年轻群体更容易受骗”的结论。

相较于年纪较大的“50后”“60后”群体,“80后”“90后”等相对年轻的群体遭遇电诈的比率更高。这可能与该年龄结构群体好奇心强、接触网络时间较早、在网络获取信息和暴露信息较多的特征密切相关,尽管该人群整体的知识水平和媒介素养较高,但面对精心设计、不断迭代升级的网络骗局时,反而更容易落入圈套。

interlace,1

值得注意的是,从湖北省的数据中也发现,如今“00后”受骗人数也呈现上升趋势。此年龄段多为在校高中生、大学生。该群体目前正处于物质、精神需求的高速增长期,社会经验的缺乏、防骗意识的薄弱,使得他们也容易掉入诈骗分子精心设置的陷阱之中。

媒介力量:关注度激增,重点为反诈宣传和案例讨论

电信诈骗的案件报道和反诈宣传需要广大媒体集体发力。近年来,不少媒体将聚光灯重重打在了“反电诈”上。笔者以“电信诈骗”为关键词整理了央视网、新华网、人民网、澎湃新闻等媒体于2021年1月——2023年8月刊发的文字报道。图中可以明显地看到,随着这几年反电诈的深入人心,媒体的报道力度也在快速增加。

interlace,1

媒介的议程设置有助于引导受众对电信诈骗产生更多关注。以央视网于2021年1月至2023年8月期间发布的290篇文字报道为对象,内容大致可分为警情通报、案例报道、活动政策报道、官方提醒这四种类型。如下图所示,案例报道共有115篇,活动政策报道共有96篇,这两类发布频率较高。

interlace,1

在案例报道中,受害人的受骗经历及结果处理是主要内容,这类报道的叙述性强,便于读者理解;而活动政策报道,则主要关注各地为打击电诈做出的普法宣传活动等,报道通常比较接地气。

媒体对电信诈骗的关注离不开国家层面的指引。 2022年4月18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工作的意见》,对加强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工作作出安排部署。笔者对全文进行了词频统计,发现“宣传”“防范”“预警”等词频率较高,体现了国家在宣传预防电诈方面的重视。

interlace,1

除了专业媒体的报道与宣传,在知乎、抖音、B站、快手、微博等网络社交平台上,“电信诈骗”如今也是热议话题。下图为2023年3月至9月期间,发布于这5个网络平台上有关“电诈”的高热度话题。其中,以快节奏短讯为主的“微博”生产的热点话题最多,高达31个,平均每个月有5个与电诈相关的热门话题,凸显了网友对各类电诈事件及衍生话题的关心。

interlace,1

由于年轻用户已经成为电信诈骗的主要受害群体,笔者重点观察了年轻用户占比较高的B站,不少入驻的专业媒体和自媒体都在上面进行了反诈宣传科普。截至2023年8月底,以“电信诈骗”为关键词检索B站播放量破百万的投稿视频,数量达到110条,其中自媒体的视频数量为90条,占比81.82%。

interlace,1

B站上也有一些反诈视频属于自媒体UP主与专业媒体、政务账号共创。例如2023年8月16日,UP主“燃茶哥哥在此”和“宁波公安”联合制作了视频《这个诈骗视频,我希望14亿人能看到》。该视频详细揭示了缅北的诈骗产业和骗术,网友直呼“防不胜防”。在发出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视频获得了3027.6万的播放量。

综合来看,无论是专业媒体、政务机构、自媒体还是网络平台本身,通过媒介的力量来加大对反诈的宣传,已经成为正在发生的趋势和事实。

聚焦缅北:电诈加深恐惧,社媒热度高居不下

“这里是缅北,我生长的地方,欢迎来到我的世界”。2021年,这句歌词曾在短视频平台红极一时。时隔两年,如今的缅北在很多人心里已经与电信诈骗深度捆绑。

据《时代周报》报道,世界银行发布的报告显示,2019年来缅的外国游客超过438万人次,收入达24274亿缅元(约83.45亿元人民币),这笔收入在其GDP中占比约4.6%。然而,据缅甸媒体报道,今年上半年,由于许多游客“谈缅色变”,缅甸仅吸引了超过45万名的国外游客。除此之外,缅甸酒店业也遭受了冲击,部分五星级酒店单间每晚降至300元,可不少网友仍大喊“免费也不去”。

interlace,1

受害者描述和电影画面里的诈骗分子“佛口蛇心”的可憎面目,使人们产生了深深的代入感,更进一步推高了缅北的恐怖色彩。在#缅甸期待中国游客重返#的话题词条下整理网民评论,并对其进行情感分析,发现持积极正向态度的评论仅占5%,大部分评论呈现“恐惧”“抵触”等情绪。

而在媒体对于境外电信诈骗的报道中,也能发现与缅甸、缅北相关的关键词出现比例较大。

interlace,1

除此之外,今年以来,缅北电信诈骗在社交网络平台的讨论热度居高不下,甚至可以说,缅北电诈本身已经成为了一个自带流量的网络话题。

多种因素共同塑造和强化了广大网民对缅北电诈的认知,主要包括:第一,媒体报道选题增多,相关新闻数量增加,这些内容均通过社交媒体发酵传播;第二,热门影视作品从缅北相关事件取材,例如今年暑期档影片《孤注一掷》,在宣发期间的诸多话题都辐射到了缅北电信诈骗上;第三,越来越多受害者及家属通过网络渠道求助发声;第四,一些网络博主开始自发地关注甚至探索缅北,形成新的话题,例如网红峰哥公布自己在缅甸的生死36小时。

interlace,1

而具体来看社交网络上涉及缅北电信诈骗的讨论,截止8月26日,微博上与“缅甸”相关的、热度曾进入前15的热搜话题中明确提到“诈骗”的有5条,占比33.40%;涉及“诈骗问题”的有12条,占比80%。

interlace,1

而在抖音检索与“缅甸”相关的热门视频,许多都指向了反诈科普。这些视频来源大多为主流媒体或政务账号的制作宣发。得益于发布者的权威性和优良制作,这些短视频的转发量整体较高,有的甚至超过了点赞量,可见这类反诈视频在社交网络的实用性较高。

也能发现,各界对于“网络缅北电诈”的好奇,和对于“现实缅北电诈”的害怕,形成了一组鲜明对照。一方面,来自社会层面的媒介关注与网络话题不断,电信诈骗相关内容、议题的流量高企;但另一方面,人们对于电信诈骗 的 负面情绪 与日俱增 ,信息大爆炸时代,诈骗带来的原始 恐惧甚至已经在不少人心中留下心结。

以“报”反诈:法律惩戒之外,媒体可有更多贡献

我国打击电诈已取得显著成果, 在信息检索平台上以“境外”“诈骗罪”“偷越国境罪”等关键词进行检索,可以查询到往年境外电信诈骗相关案件的裁判文书。选取其中部分典型案例进行数据分析,可以发现其刑罚因诈骗金额、犯罪性质、案件恶劣程度等原因的不同,判罚时间从数月到十余年不等,判处罚金从千元到百万不等。

interlace,1

《南方都市报》记者梳理过2021—2022年全国各地法院公开的128宗涉跨境电信网络诈骗刑事一审案件。从中可以发现,在128宗案件中,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以上的人员有95人,占总人数的两成多,被判罚款10万元以下(不含10万元)的超过八成。因此也有不少声音建议,国内对跨境电诈的处罚可以更加严厉些。

interlace,1

与此同时,正如前面提到的,除了公检法的保驾护航,专业媒体在反诈方面也可以有更大贡献 。例如,新华日报社旗下的交汇点新闻客户端从2021年开始推出《反诈直通车》《反诈进行时》等专题、专栏,保持每周至少更新一次。除了央媒、地市级党媒,像澎湃新闻、紫牛新闻、红星新闻等市场化新媒体客户端也都保持着较高频次的“反诈”新闻更新。

也有专家建议,在电信诈骗形势日渐严峻、形态多变的当下,反电信诈骗与反信息骚扰的报道不能延续报道案情、报道会议、报道惨状的老路,媒体报道必须借助新工具、寻找新思路。

interlace,1

在创新反诈宣传形式方面,媒体可以综合运用图文、音视频、漫画、H5等多种形式,制作生动形象的报道内容,也可借助VR、AR等为受众提供更具沉浸感和交互性的反诈宣传体验。而且,媒体可以根据不同年龄、职业、地域等特点的受众群体,制作针对性的反诈宣传内容,有的放矢地强化受众的反诈意识和能力。

在优化反诈报道路径方面,媒体可以加强与政府部门、专家的合作,获取权威的反诈信息和专业意见,尽可能准确地描述披露案件细节,提高反诈报道的准确性和可信度;同时也可以与企业、机构、社会组织等建立协作机制和反诈宣传联盟,通过深度报道揭示电信诈骗背后的社会问题和制度漏洞,帮助公众更全面地了解电信诈骗的危害性和成因。

再者,建立反馈互动机制也是一个有效途径。通过建立留言评论、线上调查等反馈机制,媒体可以针对性了解受众的需求与意见,为公众提供更准确深入、更具影响力的信息和服务。此外,加强反诈报道的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报道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加强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管理、以确保反诈报道的准确性和专业性等等,也可以使媒体在反诈宣传报道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总之,电信诈骗花样百出,帮助人们窥见电诈陷阱,以媒体为代表的媒介力量可以有更多作为。

作者: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龚晓微 卓煜兮 王梓璇 郜原 王紫萌

制图数据来源:公安部、湖北反诈中心、武汉发布、央视网、人民网、新华网、澎湃新闻、每日经济新闻、知微舆论场、时代周报、潇湘晨报、都市快报、南方都市报、B站、微博、抖音、知乎、快手等。

参考文献:

[1]于英杰.如何提升新媒体“反诈”报道质量[J].城市党报研究,2023(06):43-47.

[2]吴邦.依托大数据开创反信息诈骗报道新途径[J].新闻知识,2018(04):92-94.

[3]郑良.探索治本之策——我做电信诈骗报道十年[J].中国记者,2016(12):77-79.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全媒派”(ID:quanmeipai),作者:龚晓微等,36氪经授权发布。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36氪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