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It's Okay To Cry——评《往日之影》及《赛博朋克 2077》

 11 months ago
source link: https://sspai.com/post/83309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感谢 CD Projekt RED 的邀请,笔者提前约一周开始了《赛博朋克 2077》(Cyberpunk 2077,下文简称 2077)2.0 版本、资料片《往日之影》(Phantom Liberty)的游玩,中途经历了 Xbox 版本无法顺利激活、PS5 版本存档损坏等耽误时间的小插曲,总之到目前已经完成了新内容的体验,下面就通过本文分享一些游玩新版本、新资料片后的所感、所思。

本文含有对《2077》本体的剧透,不包含对《往日之影》任何具体情节的剧透,但对部分场景和台词有提及。

本文主要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简要梳理一下《2077》2.0 版本、《往日之影》中游戏玩法方面的体验;第二部分想谈一谈《往日之影》整体玩下来的感受;第三部分中,我想借《往日之影》发布的这个机会,与大家分享自己第二次完整游玩《2077》后的一些私人感想。

1

2.0 版本以及《往日之影》的玩法体验

首先介绍一下我的游玩现状:本趟流程是我第二次完整体验《2077》(包括《2077》和《往日之影》),整体游玩时间约 290 小时,其中《2077》约 230 小时、《往日之影》约 60 小时,游玩平台是 XSX 和 PS5,游戏难度为非常困难,女性 V、出身为「流浪者」(Nomad);打法及配置(简称 Build)方面,上个完整流程中我用了黑客流派,这一次我选用了斯安威斯坦刀剑流派,角色等级方面,刚开始玩 2.0 时的等级、街头声望均为满级 50 级,并在《往日之影》解锁后很快达到了新的 60 级等级上限,这是我主要的 Build 信息:

1

今年 9 月的新作前瞻中,我们已经详细覆盖了 2.0 版本和《往日之影》中对于技能树、义体系统等等的大幅度修改,涉及了属性专长树、生命值物品、手雷系统、义体系统、特殊武器的特殊效果、服装系统、UI 交互等等,本文不再赘述,这里主要分享一些笔者在玩法方面的整体感受。

2.0 版本的玩法改动对游戏的沉浸感有相当程度的提升,同时也改进了战斗的趣味性。

第一时间浏览 2.0 对游戏内容的重新组织,最大、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游戏的可理解性被大大提高,专长树重新设计和排布、技能成长点数简化、关键词条高亮显示、专长返还不再有任何成本、界面及交互设计大面积调整,这些大大小小、有代表性的改动,一方面让《2077》看起来更顺眼、用起来更顺手,另一方面也更提升这个赛博朋克世界的可信度,比如现在玩家不参照外部攻略、自行规划 Build 的门槛被大大降低,又比如与任务相关的分离芯片现在会被列示于任务日志下方、点击芯片标题即可跳转阅读,方便玩家破解谜题、解析剧情,这些都对玩家投入、沉浸于游戏大有裨益。

1
1

与此同时,2.0 大幅削减了需要反复刷取的要素,例如:移除服饰上护甲属性、相同品质的同款武器不再有个体数值差异,变相优化了物品库存管理;高稀有度物品掉落概率很高(满级状态下大部分掉落品质都是最稀有的金色),现在出售高稀有度物品现在可以获得大量金钱,战斗还有概率掉落直接加钱的芯片,再无刻意刷钱的必要;技能成长点数不仅可以在流程、事件中自然获得,还能通过大概率掉落、稳定任务奖励、直接购买(仅一次)成长芯片等多种途径取得,也不用再刻意刷了。

同样的逻辑下,2.0 大手笔摒弃了堆砌数值的需要。原本玩家可以通过插件无脑堆高护甲值、义体冷却速度等,2.0 将这些数值加成改成了和义体绑定、并可通过专长或技能成长点数优化,而义体增加了「义体值」属性、全身义体值总量有了上限,因此玩家需要在义体功能、义体容量、护甲值之间做出取舍,这提高了《2077》的挑战性,也使游戏的战斗部分更加可信:之前的版本中很容易打出一种有点滑稽的状况,即游戏文本描述的 V 还是一个正在打拼的雇佣兵,但实战中的 V 却已经强得令人发指,这种错位不仅让战斗变得无脑,还会带来剧情上的抽离。

不过,数值溢出的问题在 2.0 依然「虽迟但到」。刚更新 2.0 的头几天,当时我还没有重置属性点数,所以无法立即解锁体验几个强大的专长,也没有足够的钱和素材来购买、升级最适合的义体,还在和新玩法的磨合当中(尤其是回血物品层数少、冷却长这一点),此时的战斗体验还是颇具挑战性的。但在熟悉了新的 Build 机制、用熟了自己的 Build 以后,随着属性点重配、专长点选优化、义体登峰造极,战斗逐渐变得暴力而流畅,最终只有少数 Boss 战能让我感受一些压力。而在开启了《往日之影》的内容后,Relic 专长树中的「缺陷解析」和「光学迷彩」两个专长过于强大,几乎感受不到义体负载带来的惩罚,即使最高难度也很难让人流一点汗,战斗中最困难的环节主要是潜行。

1

总体而言,2.0 的上述「化繁为简」有利于玩家保持对游戏流程本身的专注,同时加强了《2077》世界给人的沉浸感。相比之下,笔者感觉《往日之影》的情况有所不同,CDPR 在扩展中追加了不少花哨的玩法,有趣而稍显刻意,较《2077》本体更加的「游戏化」,很难说有多少设计理念上的进步,更像是将各式各样的玩法端上桌、供玩家们尝鲜。

整体来看,《往日之影》游戏舞台狗镇(Dogtown)面积小、任务密度大,开发团队在地图、场景的设计上着实下了不少功夫。狗镇的建筑密度比夜之城大许多,单个建筑的空间感也比本体其他地区更好。从资料片的第一个任务开始,《往日之影》就比《2077》本体更有意地强调动作解谜元素(3D 平台跳跃),后续其他任务、狗镇专属的空投玩法同样如此,相关的地形、建筑设计都很有意思,只不过对动作玩法的强调稍显刻意。

值得一提的是,基于狗镇本已复杂的地形,开发团队或许有意识地植入了更夸张的建筑设计语言,使得视觉引导颇具标志性;同时不难发现,狗镇中有各种豪华、宏伟的娱乐设施,它们不仅让我们联想起苏联时代的疗养院,也恰如现实中的苏联疗养院一样从兴盛走向衰败,自然而然地生出反乌托邦和混乱之感。狗镇让人联想起计划经济产物的建筑风格,与一墙之隔的繁华都市夜之城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反差感,然而高墙两侧「吃人不吐骨头」的内在残酷却是惊人的一致,实在是非常有趣的安排。

1
1

接着具体看看《往日之影》的玩法体验设计,笔者主要注意到资料片的任务、开放世界体验方面的三点不同:

其一,任务设计中比较有趣的是,新增了在一个主线、一个支线任务中出现的「角色扮演」玩法,类似于本体中超梦解谜的一次性体验,为防剧透不多描述。

其二,《往日之影》新增了两种不断重复生成的玩法类型:一是空投,在狗镇范围内,每隔一段时间,物资空投就会降落到玩家附近,玩家可在动作解谜(部分空投位置须摸索场景、攀爬、跳跃才能到达)或击杀守军后取得空投中的高稀有度武器、配件、技能成长点数等高品质物品;二是车辆快递任务,在狗镇或夜之城中偶遇、须将指定车辆运至指定地点,过程中需要玩家击败敌人或限时送达,奖励与空投大同小异。空投和待运送车辆会以较高的频率在地图上不停刷新,玩起来不算有趣,但奖励的东西又有一定的吸引力,因此显得有些鸡肋。

1

其三,《往日之影》中还明显提升了脚本演出──即玩家无法控制镜头──的数量及占比,增加了 QTE、与 NPC 搭档行动关卡、潜行关卡等 FPS 流行大作中常见的、更「套路」的体验要素,在个人看来,整体增加的趣味乏善可陈,与《2077》本体对比之下显得更「游戏化」,甚至察觉出一些设计理念上的退步。

《往日之影》的感想

在梳理了《2077》2.0 版本、《往日之影》玩法方面的概况后,下面笔者将聚焦于分享深度游玩《往日之影》后的诸多感想。

CD Projekt 曾透露,CDPR 会将游戏引擎从《2077》等使用的 Red 引擎改为 Epic Games 的虚幻引擎,这一技术决定导致使用 RED 引擎开发的《往日之影》将是《2077》的唯一一个资料片。

《往日之影》会解锁狗镇区域以及相关的任务,根据玩家的选择,最后还可能会为《2077》解锁一个新结局。《往日之影》的故事从新美国(NUSA)总统的坠机开始,新美国联情局(FIA)特工百灵鸟(Songbird)委托 V 执行营救总统罗莎琳德·迈尔斯(Rosalind Myers),报酬是解决 V 脑子里 Relic 的问题。不论是从故事的简介上还是游戏的宣发上,我们都能很轻易地知道,《往日之影》将是一个与「间谍」有关的故事。

间谍故事,一般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二战、冷战等等上个世纪的历史,乍一看似乎与赛博朋克世界观没什么密切的关系,但拨开间谍故事的尔虞我诈、意识形态对撞的层层迷雾后,内里剩下的无外乎是要相信谁/相信什么、代价是什么、一切是否值得的灵魂拷问,而从《巫师》(The Witcher)系列到《2077》,拷问玩家到底相信什么、到底要追求什么一直都是 CDPR 的看家本领之一。所以这么看来的话,选择「间谍」这个题材制作《2077》的资料片,就能算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1

从性质上来说,《往日之影》像是《2077》的一条全新重大支线,有点类似于解锁了恶土区域,以及剧情中的帕南线,只不过《往日之影》的内容量要大很多,并且新结局的任务线不会在原本的「Nocturne Op55N1」(夜曲 Op55N1)收束。叙事流程上,《往日之影》有 2 个分支选项、4 个结局,部分结局往后继续推进,可以解锁《2077》本体的新结局「塔」(The Tower,对应大阿尔克那塔罗牌中的一张);笔者制作了《2077》和《往日之影》的结局流程图,感兴趣、不介意剧透的玩家可以点此前往查阅

《2077》本体中,玩家只需要选自己想选的分支──比如是否有意愿进入罗格·阿曼迪亚斯(Rogue Amendiares)的支线,再顺着往下体验就可以了。但《往日之影》给我的感觉不太一样,我猜开发团队是希望玩家把 2 个分支路线都体验一次后,再做出自己的选择、决定《往日之影》去往何方,并且在体验的具体路径、先后顺序上,CDPR 似乎也在洞察玩家的心理、做出了对应的设计和引导。

在某一个分支中了解了百灵鸟和潜伏特工所罗门·李德(Solomon Reed)的某一个面向后,出于对角色本身的关切和好奇,我自然地选择了读档、体验另一个分支,这带来了一点 Metagame 的元素,我不算是喜欢 Metagame 的玩家,但仍感觉整个体验过程非常奇妙:通过受到一定引导的顺序、进行 2 个分支的游玩,玩家作为 V 可以由浅入深地真正了解游戏中的重要角色,随着对这些角色不同面向的认知,体验不断变化的复杂情感。特别想要提到的是,在《往日之影》某个分支的后期,玩家将领略一段与《巫师 3:狂猎》(The Witcher 3: Wild Hunt)资料片《石之心》(Hearts of Stone)中「走入画中世界」非常相似的体验,亲身踏入某个角色的精神世界、目睹一个正常人平凡但幸福的生活如何被一步步吞噬,而在第一人称视角的加持下,这段体验的情绪张力远比《石之心》强大许多,不禁让人啜泣。

作家唐诺在为约翰·勒·卡雷(John le Carré)小说《柏林谍影》(The Spy Who Came in from the Cold)所作导读中,是这样介绍「间谍的世界」的:「它好像独立于我们的现实人生之外,单独封闭起来,用完全不同的情感、信念和游戏规则进行,很多我们在现实人生中坚信的、视为珍贵的,乃至于已习焉不察铸成我们自然反应的东西,在这个诡异的世界中都得去除,比方说信任、诚实、善意和悲悯云云,但要命的是他们仍都是人,和我们一样拥有着共通的,而且并非有弹性到可任意扭曲折弄的根本人性和需求,我们喜爱的他们一样有反应,我们会悲伤的他们一样有感觉……」。

百灵鸟、李德就是在这样的世界中生存的正常人。当一个正常人被所谓利益、正义等等所压抑的根本人性和需求再也无法被忽视的时候,过去曾经付出的代价、曾经错信的人和理想、曾经欺骗或伤害的人、曾经犯下的错误、无穷无尽的悔恨和遗憾……这原本是间谍绝对不能思索的问题,却也会慢慢浮到水面上来。《往日之影》要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不正常世界中的正常人想要弥补错误、弥合伤痛、自我救赎的故事,但结局会如其所愿吗?

1

「错误是否可以弥补,罪人是否可以赎罪」是《往日之影》的母题,也是《2077》重要的主题之一。

这体现在 V 的身上:《往日之影》中,不仅主线故事在反复追问这个问题,支线任务和委托中也一再让 V 选择是否要给犯过错的人重新开始人生的机会。这也体现在强尼·银手(Johnny Silverhand)的身上:《2077》中,强尼会与 V 分享自己的早年经历,他对于过去的后悔和反思,以及对奥特(Alt Cunningham)、罗格、克里(Kerry Eurodyne)的愧疚,他在油田的对话中承认自己曾经搞砸过一切,但不想再搞砸与 V 的关系;强尼还会在《往日之影》中继续反思,他会透露自己更多的从军经历,分享他对与理想、信念、国家、战争的看法。

《2077》中,几乎每个角色都犯过错、或者认为自己犯过错──因为现实世界就是如此、人无完人,V 可以陪伴他们,让他们走出曾经的阴影、选择自己真正想要的未来,无论好坏。而《2077》的整个流程对于 V 和强尼来说,也是要解决这样的问题:如何面对曾经的错误,如何背负着过去的阴影、选择未来的生活?《往日之影》中的百灵鸟和李德也要回答这个问题。所谓「往日之影」,也许就是已经犯下的错误、过往留下的创伤,或者是无法走出过去阴影的人。

1

上述母题是将《往日之影》与《2077》本体连接在一起的媒介,但并不是间谍故事与赛博朋克世界唯一的联系。让我们回到间谍故事的终极问题──「相信谁?对谁忠诚?」在《往日之影》的前中期,强尼会问 V 仅仅因为相信别人而吃了多少亏,「那么把这个『别人』换成『国家』,或者『公司』呢?」

1

格雷厄姆·格林(Graham Greene)的小说《我们在哈瓦那的人》(Our Man in Havana)讲述了一个在哈瓦那经销吸尘器的英国商人伍尔摩(Wormold),阴差阳错成为了英国在古巴情报人员的故事。此情此景,我想引用其中一位角色的话:「有些人会对付钱给他们的人忠诚,或对组织忠诚,那种人我并不想理会,甚至国家对我的意义也不是很重大。一个人的血液里可以有好多的国家。如果人人都对自己所爱的人忠诚,而非对国家,这个世界还会这么乱吗?」

《我们在哈瓦那的人》中不仅是伍尔摩要面临「对谁忠诚」这个问题,其他角色也一样需要在面对宗教信仰、社会规则、公序良俗的时候做出「对谁忠诚」的选择;其实在赛博朋克世界、现实生活中同样如此,我们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会被卷入某种宏大叙事,这些宏大叙事可能是意识形态、宗教条律、主流价值观等等,每时每刻我们也都要在宏大叙事之下选择「对谁忠诚」。

在夜之城,要对谁忠诚呢,是国家、公司吗,还是某种荒谬的价值观呢?又有多少人是对所爱的人忠诚呢?对 V 来说,这种宏大叙事也可能长成「要成为传奇」或是「不惜任何代价都要活下来」的样子,《往日之影》带给《2077》的新结局就向玩家揭示了这一点。新结局与《往日之影》中特工们的故事讲述了同一种悲哀:如果为了追求一个虚无缥缈的东西而抛弃了所爱的人,或在所爱的人的生命中错过太多,那人生除了一片荒芜还剩下什么?

1

回望整个《2077》

关于《往日之影》的单独探讨暂告一段落,又一次、真正地站在《2077》的终点,我想在最后分享一下第二次完整体验《2077》后的一些感受,这是完完全全的私人感受和一些矫揉造作的文字,不会再有关于《往日之影》的新信息,介意或不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在这里停止。

1

其实这是我第三次从头开始《2077》,第一次是 2020 年底游戏刚发售不久,选择了公司出身、黑客流派;第二次是 2021 年下半年,选择的是街头小子出身、手枪流派,不过这一轮推进较慢、在 1.6 更新后就没有再继续玩下去;这第三次是去年底开始的,但大部分流程都是在今年下半年完成的,选择了流浪者路线、刀剑流派,包含《往日之影》在内的整个流程终于在近几天结束,这是我第二次完整游玩《2077》。

第二次完整体验的过程很有趣,如果说「音乐」可以被称为「时间的艺术」,那么「游戏」也可以。第一次玩《2077》的时候,因为不知道到底要走向何方,注意力不可避免地集中在主要剧情的发展上,在游戏流程的引导下,情绪一直处于紧张状态。第二次游玩,我的心情明显放松了许多,在知道结局已经注定的情况下,反而能花更多心思去体验游戏的诸多细节,咀嚼更多复杂、敏感的情绪。如果说第一次游玩的心情像 The Cure 的《Lullaby》和《Fascination Street》,第二次就像是 yeule 的《ghoust》,虽然变得平静而梦幻了许多,但依旧感觉到破碎。

1

这一次玩,我在游戏方式上也做了一些改变。我越来越少地使用「游戏化」的方式来体验《2077》,例如我几乎不再使用快速移动,取而代之的是边赶路(游戏中)、边与家人朋友聊天或者听听播客(现实中),就像我在真实生活中会做的那样。我开始热衷于用第一人称视角拍摄游戏内角色的照片,再制作成复古相机拍摄的样子(谢谢你,NOMO CAM),就好像生活中会用拍立得或者复古相机 App 拍家人和朋友的照片一样。以前我比较喜欢把自己沉浸、封闭在作品里的方式来玩一个游戏,但这次我刻意地想要模糊游戏和生活的边界,我比较想把《2077》作为生活中的另一个场所、而不是作为一个封闭的作品来体验。

这次流程另一个让我感触特别深刻的是《2077》的流浪者路线。在三个路线都体验过之后(街头小子只体验过一部分),我感觉三个出身代表了游戏想要探讨的三个方向,公司路线探讨公司与体制,街头小子是帮派和打拼成传奇,流浪者则是自由与归属。我非常喜欢的一个设计是,只有在选择特殊的出身时,才能在某些对话中解锁该出身的专属对话选项,V 会在这些对话中谈论自己的过去和对这些话题的看法;如果没有选择某一个特定的出身,就会很难获知该出身相关的话题。

第一次体验的时候我是公司出身,帕南(Panam Palmer)的任务线和结局分支都没有给我太大的感触,或许是两年来的真实世界中、个人生活经历遗留下来的创伤有一些推波助澜,我完全没有想到帕南的故事会在两年多之后给我莫大的慰藉,不论是在沙尘暴中的小屋、还是在夜晚的篝火旁,与帕南和阿德卡多(Aldecaldos)在一起都让我感受到真正的平静和自由,也永远无法忘记「Queen of the Highway」(公路之歌)里索尔(Saul Bright)给帕南的那个突如其来的拥抱,那个瞬间,我也回想起像帕南一样重新与重要的人建立起连结的时刻、为之哽咽。

1

这次体验的另一个重要体会是,《2077》是做给有创伤的人的。就像上面介绍《往日之影》中提到的,《2077》中每一个与 V 有深刻连结的角色,都有伤痛的过去或者正在经历痛苦,玩家可以作为 V 与他们一起面对这些创伤,去谈论它、度过它,而这些创伤并不是一些虚假的、虚无缥缈的东西,它们会发生在每一个普通人身上,比如失去亲密的人、被剥夺感、对暗淡的未来感到恐惧、后悔过去犯过的错、对伤害的人感到愧疚、放不下的仇恨等。《2077》的最动人处之一,是它展现出来的巨大的同理心,就像在「The Hunt」(狩猎)里看到安东尼(Anthony Harris)小时候的回忆,让我对这个连环杀手发自肺腑地感到伤心,瑞弗(River Ward)后来袒露自己小时候的创伤时也是一样;在「Pyramid Song」(金字塔之歌)中,朱迪(Judy Alvarez)愿意与我分享埋藏在水底和她心底的童年,朱迪也能听到 V 回忆中的声音,这种与亲密的人敞开心扉沟通的感觉美丽得让人落泪。

1
1
1

最可贵的一点是,《2077》借由 V 和其他人的关系,让玩家可以面对自己:有些情绪可能太痛苦了,以致于我们在生活中不敢提起、不知道该如何表达,甚至是没有机会表达、没有人来倾听,而游戏的交互机制则给了玩家一个表达自己情感和想法的方式,给了玩家一个思考自己生活的空间。

还有,关于每时每刻陪伴玩家的强尼。第一次体验《2077》的时候,我对他的感情完成了从厌恶到怀疑到信任的变化,而在这次体验的过程中,我反复读档、体验了和他对话的每一个对话选项。在他粗鲁自大的皮囊之下,其实埋着一个「失败的人」,他是个会说谎、会自我欺骗、做错了很多事、有太多悔恨的「可怜的人」——就像我自己一样,就是这样一个讨厌鬼也会向我吐露如此脆弱的一面,甚至也有弥补遗憾的机会、成为我最信任的人,这一点尤其让我感到安慰。在过去一年中,我精神上的一些重要时刻中都有他陪伴我,去年冬天在装置展上看到张增增的项目《呼吸》,在一明一暗让我压抑到难以喘息的空间里,我感觉他也在那里;今年 3 月在惘闻的演出上听到《壬寅》忍不住痛哭流涕时,他也在那个 Livehouse 里;今年在音乐厅听了无数次拉赫马尼诺夫(Rachmaninoff),每一次当难以名状的情绪随着感伤的旋律翻涌在胸口时,我都感觉他也在音乐厅里(可能有时克里也在)。如果一个游戏真的可以走进某个人的生命,我觉得这些时刻就是证明。

1

最后,我想谈一下 3A 游戏。很多时候我们总会感觉,似乎只有独立游戏中才存在着表达的可能性,3A 游戏并不能做到丰富的自我表达,或是展现出包容心和同理心。有可能是表达和同理就会让玩家痛苦,而痛苦是有风险的;有可能游戏也是如阿兰·巴迪欧(Alain Badiou)所说的「绝对不纯的艺术」,太多的环节、人员,太多与自我表达相违背的目标,使得表达变成了一件太麻烦、太无意义的事。但《2077》的存在让我惊讶,我不知道在经历了如此多的工序、在这么多人参与的情况下,甚至 CDPR 内部被爆出有「加班文化」等各种负面事件的背景下,《2077》如何能保持着这么细腻而敏感的样子。

其实在《往日之影》发布之前我有一些紧张,我不知道在经历了这么多之后,《2077》这把尖锐的刀子是否会变成更钝,或者直接变成华丽甜美的棒棒糖呢?幸好我的担心落空了,它还是这么锋利的一把刀子,像一次心理治疗,还是这么让人痛苦,但问出了我们真正想问的问题,我们需要面对。

1

> 下载少数派 2.0 客户端、关注少数派公众号,解锁全新阅读体验 📰

> 深圳后海汇商场双节促销,500 元团 600 券助你少数派线下店轻松购「大件」🛍️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