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Vol.1 从“组件容器”聊到 B 端设计师的价值自证瓶颈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ui.cn/detail/654581.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Vol.1 从“组件容器”聊到 B 端设计师的价值自证瓶颈-人物访谈-UICN用户体验设计平台

Vol.1 从“组件容器”聊到 B 端设计师的价值自证瓶颈
29.5°

2023-08-22 原创文章 人物访谈 举报

6176 5 146 1

《EXD 设计访谈》是由 EXD(易知微用户体验设计团队)制作的一档设计聊天栏目,主要和你分享我们在易知微这家公司里,关于 B 端工具设计、可视化内容设计等等

02ygdazk6ion7qrgtgjrke3537.jpg

主持:元宝|嘉宾:赫本 

---《EXD 设计访谈》是由 EXD(易知微用户体验设计团队)制作的一档设计聊天栏目,主要和你分享我们在易知微这家公司里,关于 B 端工具设计、可视化内容设计、ToB 品牌运营设计方面的工作心得、设计故事等等。---这是本栏目的第1期,邀请了 EasyV 这款可视化 & 数字孪生设计搭建工具的主设计师赫本(花名),从最近上线的“组件容器”功能切入,来聊聊 B 端工具类产品的设计经验和故事。 

本文目录:

#01 组件容器究竟是个什么功能?克隆器?聚宝盆?

#02 为啥“组件容器”要叫“组件容器”?

#03 B端设计师的价值自证瓶颈

#04 对于“没啥反馈”的产品/功能,要如何看待自己的设计价值?

#05 B端?C端?EasyV 产品设计师的职业思考

#06 最后,“翻车”度+1,真实度+100 

4439126.png

(图:赫本的“工位写真”) 

组件容器究竟是个什么功能?克隆器?聚宝盆? 

元宝:欢迎赫本,简单自我介绍一下,然后咱们就切入正题吧~

赫本:大家好,我是 EasyV 产品的主设计师赫本,负责 EasyV 这款可视化和数字孪生设计&搭建产品的 UI、交互体验设计,设计从业 6 年,做 EasyV 已经有 2 年多时间了。(文末放了赫本的过往设计文章)

元宝:可以用设计师的视角,一句话介绍下“组件容器”是什么功能吗?

赫本:在组件容器里面可以自由拼接组件,然后将整体打包成一个实例,这个实例会被复制为多个去使用。

元宝:解释得稍微有些官方,可以再通俗点吗?另外为啥要做这个功能?

赫本:比方说我们要生成一片森林,需要先做一个树,我们就要先去做树枝、树干、树叶,包括它的材质和纹理等等。当我们把所有树的元素做好后,就可以重复地去使用这棵树,重复之后就变成森林,而组件容器就是干这个的(把一棵树复制成一片森林)。我们可以通过数据驱动来操控这个森林——要展示多少棵树、是什么样的布局、是密集还是稀疏点...组件容器可以节省我们很多重复复制的工作。

元宝:那是不是可以理解为,组件容器它就是克隆的作用?

赫本:是有相似的作用。

元宝:那使用组件容器一共分几步?精简地说一下~

赫本:三步:1.创建组件容器,设置好宽高布局;2.双击进入组件容器内部,自由拼接多个组件;3.返回外层,填写数据内容分发。 

4439136.png

(图:组件容器使用步骤) 

为啥“组件容器”要叫“组件容器”? 

元宝:我了解到“组件容器”最初不是叫“组件容器”,聊聊为啥改名吧。

赫本:最初产品经理给到的叫法是“预制体”,也是我们内部最开始的一个叫法,但确实不太好理解。因为“预制体”是游戏引擎 Unity 里相似功能的叫法,但我们 EasyV 的用户不一样,我作为一个设计师都没有特别了解这个名词,所以我们想了一个可能更好理解的,这个功能是通过拼接组件去生成的一个容器,因此我们就改叫“组件容器”了。

元宝:基于刚刚聊的,既然和“克隆”很像,为啥不叫“克隆器”呢?

赫本:这个功能它不完全是克隆。组件容器是通过组件去衍生复制的,但跟克隆不完全一样,它复制出来的个体是通过数据去生成和控制的,可以批量生成,比如第一个树的树叶数值200,第二个树用数据驱动生成展示树叶数值500,另外可以设定组件容器的排布(几行几列),它可以滚动浏览(超过组件容器可视范围时),所以叫“克隆器”也不是那么合适。

元宝:有句话大概是这么说的——“名字即功能本身”,就是说好的名字可以抵消很多解释成本,那你现在来看“组件容器”是一个好的名字吗?

赫本:我认为比最初的“预制体”要更好理解的,更适合 EasyV 的用户群体——把组件放到一个容器里去使用。

元宝:我想到这个容器就像聚宝盆,放钱进去会复制出更多的钱,哈哈哈。 

B端设计师的价值自证瓶颈 

元宝:设计“组件容器”这个功能的过程里,最难的一点是什么?怎么解决的?(好像面试哈哈哈)

赫本:它整一个编辑的交互形式设计是最难的。最初我们设定的布局逻辑,从技术角度将组件容器的画布进行了一个分割,比如设置为 3 行,那就被分割成了 3 块来显示,我们编辑组件就只能在分割好的区域里,操作区域很小很受限,没那么好理解,呈现得也比较杂乱,当时我们就陷入了分割“行”的这个怪圈里,遇到了各种问题,最后推敲了很久才做成了“无限画布”的交互形式。

元宝:说实话,我没听懂...

赫本:就是....(此处略去一大段口头交流,为了推动理解和进度,我们决定把设计稿翻出来看着说)

赫本:好,来看~这是最初的交互方案(见配图方案A),是从技术的可实现角度出发的,用「自动布局」设置的行数来分割画布,如 4 行则为 4 块,但这会产生 3 个问题: 

1️、这样分割画布的形式操作起来不灵活,操作区域局限,理解起来会有一定难度; 

2、 在二级编辑页编辑完后,返回一级页时,平台会自动切掉空白区域,那么组件位置会变动到左上角,会产生位移,让用户感到疑惑;  

3️、如果改了行,那单行的展示效果会变,需要下钻二级编辑页重新调整,不好把控。 

4439137.png

(图:组件容器的最初设计方案) 

元宝:大概理解了它的难点,那为啥进入组件容器后,不给一个画布区域呢?这样我都不知道我的边界在哪里...

赫本:其实你这个疑问就是刚说的第二点。如果像你说的,在进入二级编辑页(也就是组件容器内层)时候,设定为一个固定的画布区域,这时我将组件放在居中,但是返回一级页时,平台机制会自动切掉空白区域去做复制和布局,这时组件会自动放到左上角,这个位置漂移就不好解释啦~所以干脆就不要限制画布区域,做成「无限画布」。

元宝:哦!我懂了,就是进入到组件容器内部后,是不能有画布概念的,“聚宝盆”做复制的时候,不会计算空白区域。

赫本:对!然后呢,其实又产生了新的问题,就像你说的无法把控这个边界在哪里,因此我想了一个交互,就是用户 hover 到组件上是可以看到组件容器的大小(即虚线框),然后组件容器虚线范围框始终以最左上的组件的左上角为原点出现,这样就有个大小位置的参照。

元宝:了解,到时候也放个图吧(见配图方案B),不对着图光靠说真的很难理解到位。 

4439138.png

(图:组件容器最后采取的交互方案) 

元宝:天呐,我们都是设计师,聊这么一个方案都聊了这么久才清晰,我觉得这个设计价值藏得很深,你不说的话,我完全不知道这样设计的原因和过程。

赫本:很多复杂的功能,旁人看来可能觉得“也就那样”,甚至还觉得“很智障”,但当事人才知道花了多少时间和功夫,做了哪些妥协和权衡。

元宝:我突然更能理解你在体现设计价值上的难处了。

赫本:哈哈,就像做海报,临摹一下很快、很简单,但想做精美(美观且符合具体的客户预期、目的),其实要通过不断的细节打磨。

元宝:可能还更难唉,像你讲这个“无限画布”,又没有相似的竞品可以参照,完全要自己想。 

元宝:如果不是这次访谈,你会把这个点写下来分享吗?

赫本:很可能不会,迭代工作比较紧凑,而且一般没人特意来好奇你为什么这样设计,这次和你聊的过程里,发现很多细节我都快记忆模糊了,看了设计稿才渐渐想起来。 

元宝:聊到这,我发现我们作为中小型 ToB 公司的设计师,好像普遍都有这样的瓶颈——很多功能背后的深度思考很难被感知到,可能大家也不好奇和关心,加上解释起来也比较复杂和费力,工作节奏又快的话,这些设计思考真的就随时间淡忘了。

赫本:对,你发现了~

元宝:所以 B 端设计师更要自证设计价值,那对于这个现象或者说瓶颈,你有想到啥好的解决办法吗? 

(经过一段 long long 的对话后,我们对这个问题有了一些真实的、更具体的解决思路,为了便于阅读,以下是总结整理,一共 4 点) 

1、首先还是要先把事情做好、思考到位,然后才是证明自己的设计价值,就是你得先有价值,才能证明自己的价值。

2、保持记录的习惯,当自己在工作里有困惑、有成长的时刻,马上记下来✏,这是写作的材料和基础——“你写的就是你做的”。

3️、写作能力方面:先做到把事情写清楚、有逻辑,然后能把过于专业的内容进行翻译、转换,达到更通俗、方便理解;多去分析、学习优秀设计文章的结构、思维。

4️、关于写作时间吃紧:沉淀设计文章对于自己价值是很大的,利于自己的长远发展,时间挤挤总是有的,想要优秀就是要刻苦一些。(这一点是套话发言版,真实版在下边) 

4️、我们充分知道「设计工作和设计写作都是脑力、精力消耗大项」,也理解「每天打完工还要加班写文章?我知道对我价值大,但是我坚持不下去」的难处,我们也是茫茫打工人的一员,自问距离拔尖也还有距离,所以这有几点建议或许能改善我们在写作上的状态: 

➊、充分认可沉淀输出对于设计师、公司的长远价值,摆脱“写作不是正事,没有给公司创造价值”的思维,利用写作将产品功能的思考价值传递出去,也是你作为产品设计师工作的一部分。

➋、尽力为自己争取到设计写作的「工作时间」,争取时间可以是通过工具、流程的提效,也可以是补充人手,也可以是把设计输出加入 KPI 去执行...

➌、比起“用力”挤出时间写作,也许更重要的是培养写作的习惯,放下对写完后获得夸奖、关注的过高期待,让自己进入“简单快乐写作”的状态并享受它。 

对于“没啥反馈”的产品/功能,要如何看待自己的设计价值? 

元宝:“组件容器”功能上线也有一段时间了,有收到一些反馈吗,怎么看待这些反馈?

赫本:用户反馈的话其实是比较正向的,原先没有这个功能的时候,用户要把每个(相似的组件)都去做一遍,一个个接数据,那现在只需要做好一个,再用数据去驱动分发,那就节省了很多时间;然后业务侧那边(主要是项目团队的设计师和开发同事们)也达到了他们的预期,他们也觉得这个东西是十分提效的。

元宝:确实,我也听到了不错的反馈

赫本:可以帮助到 EasyV 用户就好

元宝:你会怎么判断自己设计的某项功能成不成功,特别是那些“缺乏用户反馈声音”的功能?

赫本:(内心:这问题有点犀利啊)首先还是要看有没有帮到真实的用户,然后对于没啥反馈的功能,也不能直接说它就不好,你要看它的受众用户,我们的 EasyV 用户里也会细分,每类用户的数量、习惯也不一样,所以反馈上可能就不如预期那么好,这也是做产品的常态,保持平常心。

元宝:我们作为设计师,一个辅助产品成功的角色,当产品结果不理想的时候,好像连带着我们的价值也被否定了,你有这种感受吗?

赫本:多少会有点的。当被用户吐槽某个产品、功能的时候,我不相信参与的设计师内心没有挫败感。

元宝:那如果设计了一个没啥反响的功能,你会认为自己的设计是失败的吗?

赫本:这种情况在设计圈应该是挺多的吧?很多 C 端产品没做起来,但就直接说这个设计师做的设计不好、没价值,也不能吧?没啥反响的原因可能有很多——用户调研没做好、定位问题、宣传问题等等,还是要分开来看。

元宝:也许我们讨论「产品结果和设计师价值关系」这个话题的更大意义是——怎么去客观评价自己的设计结果,特别是产品结果不理想的时候。

赫本:那最直接的就是,面试的时候,被问到某个产品或者功能的落地情况,问你这个功能有多少用户使用、评价几分,但我觉得这不是面试官最关心的,设计面试官最关心应该还是你的交互思维、设计逻辑这些能力本身。

元宝:我也是这么想的,之前面试设计师的时候,我也会问一些落地情况,但不是只想听到好的结果,而是想听到他的客观分析,就算结果不好,能分析出一些原因出来,我也会觉得他是认真做事和自信的,不是自负和只做“悬空”设计。

赫本:对,另外这也需要心理素质好一些。我相信每个设计师在设计的时候都是奔着这个功能能“爆”(得到很多好评)去的,但是最终的这个结果,就不是我们设计师能全力控制的了,所以做的时候尽心做,但结果不好也不要直接得出“设计失败”的结论。 

B端?C端?EasyV 产品设计师的职业思考 

元宝:聊到这里,能通过“组件容器”看到你作为 EasyV 产品设计师的工作细节和“缩影”,现在我们来聊聊职业发展吧~你觉得大众眼里的 B 端设计和我们在做的 EasyV 这样的 B 端工具类产品设计,有什么差别?

赫本:大众印象里的 B 端,大多就是一些后台、图表、表格、卡片之类的系统界面,我们搜 B 端灵感的时候,也基本都是看数据信息、图表的展示形式,而 EasyV 是一个工具类产品,典型的就是大屏的编辑页,用来编辑绘制图表地图等,展示配置参数信息,功能操作更多、使用逻辑更复杂。

元宝:所以,就像之前我们内部有人说,做 EasyV 就像是做可视化界的 PS,可以类比成「PS 做东西」和「做 PS」?

赫本:可以这么理解,最大的区别就是「用工具展示信息」和「做展示信息的工具」。 

4439139.png

元宝:如果一个想做 B 端的新人问你,要把像 EasyV 这样的产品设计好,需要具备什么能力,你会怎么回答?

赫本:首先还是视觉,视觉是设计师的基本功,这个一定要过关。(不是 B 端设计就不用看视觉)

元宝:视觉是指 icon 画的好不好这样吗?

赫本:只是其中之一,对设计风格的把控、设计细节的处理、整个精致度、颗粒度。然后就是交互设计能力,比如一个功能,要分几步实现、每一步怎么设计、为什么这么设计,这些去看交互设计能力和思维。

元宝:我看到过一些文章讲 B 端的视觉要求更偏向一致性、规范性,还是比较好感知到视觉水平的,毕竟都像是“拼组件”,但也不是每个人都拼得好。交互的考察就比较深一点,你会怎么评估候选人的交互能力?

赫本:就是问,问他这个功能怎么想的,去问具体的细节。比如有一次,看到一个实习候选人的作品集,里面有个读书类 APP 的设计,他把图书排名做成轮播形式,每次只能看到一本书的封面和信息,其他全是只有一个书名,这个设计在手机端是不合适的,一般都是一组一组轮播,每一个都有图文信息,这样才是方便用户浏览和选择的。

元宝:那你当时有问他为啥这么设计吗?

赫本:没有问到,因为综合评估下来那份简历没有通过,我猜测应该是直接临摹某个参考,没有深入去想,就想着这么做好看、有对比,但没有思考这种功能的本质和目的是什么,所以像这种常见的模块设计都没有做好,我会觉得他缺乏了些交互思维和敏感性。

元宝:我知道你之前也做过 C 端设计,在「B端、C端怎么选」这个话题上你有啥看法?

赫本:我觉得很多设计能力、思维是共通的,不应该限制自己,除了那种创意设计师,十分偏向视觉,那在 C 端大概率会吃得更开。

元宝:你为啥选择 B 端设计呢?

赫本:(尴尬笑)其实我没有刻意选,没给自己定那么死。说一些我感受到的行业差别吧,可能 C 端的玩法更多更有趣一些,什么情感化设计呀,能被别人很快、很直接感知到,但是 B 端是“效率”优先,很多设计价值就像我们今天聊的,藏在深处和细节里,工作感受还是很不一样的,建议还是自己都尝试一下再做判断。 

最后,“翻车”度+1,真实度+100

元宝:聊了一个半小时了,你对咱们第一次设计访谈有啥感受和建议?

赫本:感觉聊得很开,很多问题还是你新 cue 的,我都没准备,有点“翻车”、不太流畅的感觉,但我们聊的都挺有反思的,不是白开水,我觉得这点不错。

元宝:的确,组件容器设计都过去 1 个多月了吧,最理想的应该是你刚做完的时候聊,那会儿还记得设计细节。至于“翻车”、不流畅,我觉得更真实,毕竟你准备了的话,会像念套话,哈哈哈。

End:我们希望通过对话去关注、剖析、挖掘团队里每一位设计师个体的自我设计价值,如果正好能给你带来一些启发,那就更好了!欢迎在评论区和我们交流,另外关注我们,下期更精彩~ 

————相关阅读推荐:

设计复盘 | EasyV企业协作空间设计思路全解析(赫本)

EasyV数字孪生可视化|2022品牌官网设计复盘(赫本)

赫本的站酷主页

策划:元宝

嘉宾:赫本

整理编辑:元宝、赫本

封面/头图设计:丹丹

运营支持&感谢:灰象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